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八百七十五章 詩仙鄭逸

第八百七十五章 詩仙鄭逸


千金小姐 再嫁薄情總裁 愛情現形記 古武皇后你別惹 炎帝外傳 生物駭客 微臣 腐屍王的逃妃 眾神眷戀幻想鄉

第八百七十五章 詩仙鄭逸

無數的帖子和懇求指向了鄭逸!

看到全國的網友都哈哈大笑。

這鄭逸,真你麼的能搞啊!

現在名勝古蹟,哪一個都想著鄭逸去啊!

……

而鄭逸也是成人之美,果然到了黃鶴樓!

“啊啊啊啊,鄭逸老師到了黃鶴樓,且看他如何力壓岳陽樓!”

“岳陽樓一邊站!”

“岳陽樓給我臣服……”黃鶴樓所屬地的居民們紛紛發言!

“哈哈,不要羨慕嫉妒恨,鄭逸絕對寫不出這麼好的千古文章了,無數的專家告訴我們,鄭逸不可能再超越!”

說來也巧,鄭逸跟若蘭到黃鶴樓之際,丁香也正好此地一個宣傳結束,準備返回金陵。

兩人雖然同屬一個公司,卻是很久沒見。

若蘭跟丁香也是互道衷腸。

若蘭知道丁香對鄭逸的心,當然,她不會點破。

等她走後。鄭逸一蹴而就,寫下名傳千古的七言絕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一首在那一世名傳千古的李白送孟浩然的詩,正好被鄭逸搬到了這裡。丁香從媒體和網路上看到這首詩,只感覺肝腸寸斷,淚目滿傷……

所有人想不到鄭逸一首送別詩竟然寫的如此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一場離別竟然寫出瞭如此詩意,而且,還藉著黃鶴樓這個景,簡直契合的再契合不過。任何人無不佩服的五體投地。然後,鄭逸再次大筆一揮,這才真正的寫下黃鶴樓的千古七言律詩,這首崔顥的七言律詩,出名到什麼程度呢。據說,詩仙李白登上黃鶴樓之時,看到這首詩。大為折服,直接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鄭逸這首詩寫完,也是心懷激盪,遙想那一世才情無雙的崔顥的鬱郁不得志,不禁也是感慨。華夏一位詩詞大家看了鄭逸的這首詩,不禁嘆曰:“鄭逸真乃不出世天才,即景而生情,**。既自然巨集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歷代黃鶴樓的

古詩,當以此詩為最啊!”

一時間,頌者如雲。

眼看兩“棟”樓都因為鄭逸的詩篇而出盡風頭。

這個時候,國家關注的一項重點工程,山西省的鸛鵲樓也透過官方渠道請求鄭逸提詩一首。

曾經的鸛鵲樓因為歷史戰火早已消失殆盡,現在重建中,還沒正式落成,只是沒想到鄭逸的詩篇有如此鬼神之功效。趁此機會,求上一首。

鄭逸已經答應江西,鸛雀樓那邊自然不會再去,不過,他卻把詩給了出去,並且言道:“鸛雀樓我曾經去過古址殘骸,深表痛心,如今重建,送詩一首,屆時建成,將親自去題詩。

這一首詩,再次震驚華夏!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我擦擦擦擦……鄭逸真乃當世第一才子啊!”

“麻痺啊,還要不要別人活了啊……”曾經鄭逸的手下敗將,一位華夏的詩詞大家忍不住站出來道:“鄭逸這首五言絕句,乃龍虎之像,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

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天才啊!天下第一天才啊!”“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鄭逸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

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

“此詩乃是鸛雀樓一首不朽的絕唱……”

“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

鄭逸看到評價,也是微微一笑,這首王之渙的五言絕句,在那一世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名垂千古之作。豈能不好?

……

在鄭逸快到廬山的時候。

工作人員已經橫幅都拉了起來。直播鄭逸到來的盛況!

“熱烈歡迎鄭逸來天下第一山廬山考察!”

“歡迎鄭逸一家駕到天下第一山廬山……”

“你廬山天下第一?難道沒看到我長白山?”

“不要臉的廬山,我泰山才是天下第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你們可以做到嗎?”

“都滾開,我黃山才是天下第一山!”

“黃山?你他麼的有會當凌絕頂這句詩嗎?”

對於天下第一山之爭!

自古沒有定論。

每人都說自己的山是最好的,是天下第一的!

而如今,若是鄭逸親筆墨寶題詞,那絕對的能大大的提高山的知名度。

每一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天下第一山。

每個地方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山是天下第一山!

廬山之所以大肆宣揚鄭逸的到來,就是要把廬山的知名度再提高一層。

而鄭逸到了廬山瀑布那裡,果然出手!

這一出手,就是驚天一首七言絕句: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首詩仙李白的隱居廬山之作,可謂猶如那詩中一樣,疑似銀河落九天!

此詩一出,眾人無不驚呼,廬山的負責人們心中驚喜萬丈,真怕鄭逸江郎才盡寫不出好詩來,可是,這一首望廬山瀑布一出,所有人震驚無比……

“若不是鄭逸這首詩,我真不知道我們廬山的瀑布原來這麼美……”許多人竊竊私語。鄭逸這首詩,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後細緻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

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絕對高比格到了天際。同時,又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鄭逸

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真乃神仙下凡一般的人物啊!

但是,這還沒有完,當鄭逸遊覽完廬山之際,再次寫下: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