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需向遼東赴死歌
曖昧兵王 復仇公主的傷痛之血色之戀 騙婚總裁狠邪魅 擎天霸劍 絕色丹藥師 替嫁成妃:愛妃你別逃 鬼剃頭 重生之賭神在行動 重生嫡妻鬥宅門 玉落凡塵的公主
12.需向遼東赴死歌
12.需向遼東赴死歌
素利死了麼?
他的確已經死了,甚至素利的頭顱還依然掛在襄平城的北門城樓上,以此來激勵著襄平乃至於整個遼東拼死抵抗的氣勢。頂點小說,..
素利真的已經不在人世了麼?
不知道,因為從遼陽逃回襄平的軍民口中,無不在訴說著素利那宛若鬼神一般的身姿。
雖然公孫度在接到訊息後的第一時間便選擇立刻封鎖訊息,但無奈逃回襄平城的人並不算少,一時之間又怎麼能將訊息完全封鎖呢?
看那訊息在襄平城中擴散的速度,大概就和高句麗城失火的速度一樣,快得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其中是不是有著人為所施加的影響刻意將這些令人不安的訊息遍傳襄平城內外。
而人類對超自然現象的敬畏,可以令襄平城的戰鬥意志降低到最低點。
畢竟遼東軍不是經歷過各種各樣情況的幷州軍,公孫度更無法與身上有著“仙人”光環的李書實相比,更不會有天降大雪,天火,或者甘霖這些奇異的景象來鞏固人心。
襄平城內哪怕並沒有遭遇大軍逼迫,卻已經陷入到了空前的內亂之中。
但卻唯獨一片區域之中卻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影響,甚至可以說那裡如平常一般平靜。
在如今紛亂的襄平城內,這份平靜總是顯得異常扎眼。
有些不知深淺的傢伙大概是抱著“獨痛苦不如眾痛苦”的心情,想要將混亂散播到那片區域之中,卻發現那裡的百姓根本不為所動,反而齊心協力將那些打算向這裡散播恐怖的傢伙繩之以法,成功公孫度強力強力鎮壓的最好“榜樣”。
幾次之後,便再也沒有人敢於挑釁這裡。甚至因為這片區域那獨特的平靜,令周邊的百姓也逐漸重新恢復了安定,雖說內心依然還有些忐忑,但至少有了面對敵人的勇氣。
甚至還比當初高漲了幾分。
還真是一群神奇的人啊。
可惜這些“神奇”的存在自己卻並沒有同樣的想法。
“管先生,您為何要輕涉這襄平險地呢?”
“是啊,當年您從青州故鄉遠渡大洋來到了這遼東之地。不正是為了躲避那混亂的局面麼,如今又有鮮卑大軍壓境,您就算覺得中原依舊不是很太平,但也該遠遁山林之間,想來就算是那些不通禮數的胡人也應該會對您禮讓三分,又何必來趟襄平這趟渾水呢?”
“時政疲敝,因循不察,漸移漸變,百事廢弛。百姓飽受此苦。故而有張角惑眾,以致黃巾之亂驟起,天下皆驚。數年之後,大漢依舊無法重振聲威,或有一二官員努力奮發,卻於大事無補,故此遷離舊土,一則不願為奸邪之徒所擾。二則擔憂時局,恐性命堪憂。
遼東公孫氏。固然亦心懷悖逆,以我的志向,是不願意與之並列,更不要說被其所驅策。但我夜觀天象,又占卜吉凶,知道這一次遼東會遭受到巨大的劫難。這樣的禍亂絕對不是隱遁而逃所能躲避。倒還不如聚集在一起,看看是否能夠渡過這場浩劫。”
聽到追隨者的疑問,管寧忍不住露出了絲絲苦笑。
雖然他是一位高潔之人,但卻並不是什麼完人,他是一個有一點精神潔癖的存在。但也就是因為如此,他事實上更喜歡孑然一身,而不是為了那些在他眼中有些不堪的百姓奔波奮鬥,那些聚集在他身邊的人,他可以用行為去感化他們,也願意教導他們禮義廉恥,那是因為與那些人比起來,他就好似站在道德的高峰上,俯視著山下的芸芸眾生。
可如果換成是他認為有資格與他同列高峰的存在,他便無法忍受對方身上哪怕是絲毫的道德瑕疵——比如與他並稱的華歆,就因為露出了對官場的積極性而導致雙方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很大的裂痕,可事實上華歆論起自身修養來其實也是中上之選,絕沒有真的那麼不堪。
當然,因為對當時依然還有著皇帝名位的劉協和劉協的后妃不敬,稱為華歆身上難以抹掉的所謂“道德汙點”,從而讓人們更願意談論其與管寧之間的道德比較,來襯托華歆的低下。
所以事實上這一次管寧原本就本心而言並不想到達這襄平城中,按照他本來的習慣,“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是他的行動準則,遇到這種事情自然是要躲入山中,等到局勢平靜之後再考慮回到故地,又或者乾脆躲在安全平靜的深山中獨自躬耕做一個安靜的隱士也很不錯。
可是讓他多少有些無奈的,是他現在所要面對的現實情況——他如今已經不再是孤家寡人,不再是青州時那個雖然有些名氣但是在各種世家豪強環伺之下不過小有名氣的青州士子,他的身邊現在團結了大量的百姓,他們信任著他,跟隨著他,形成了哪怕是公孫氏也要側目的力量,或許並不會感到忌憚,但無論是從名望上還是實質上都保護了那些依附於他的百姓。
名聲這東西在某些時候可以贏得很多的便利,同樣在某些時候會成為一個人的拖累。
被大家深深信任的管寧如果逃離,必然會有大量的非本地人和一定數量的本地人攜家帶口跟隨他一起逃亡,如此巨大的目標就算是另一個位面的歷史上英雄了得的劉皇叔都無法阻擋曹軍鐵騎的追擊,更不要說論起追蹤的本事鮮卑人尚且還在曹操軍之上,而管寧不論是個人能力還是手上的力量都不如那位逃亡經驗更加豐厚的大漢“黃書”,哦不,是皇叔。
可若是讓管寧放棄這些主動跟隨他的人獨自逃亡,卻又令他那胸中的高潔受到汙損。
權衡過後,這位原本應該在遼東安安靜靜做一位隱士的賢才終於在如今這個極為特殊的情況下率領著那群居住在山坳之中悠閒自得的百姓進入到了襄平城中,成為了守衛襄平城,抗擊鮮卑大軍入侵的一份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打算逃亡的話。至少看起來比起襄平城,其餘的地方都顯得不是那麼安全,就算築起塢堡,在如洪濤一般洶湧而至的鮮卑軍面前也讓人提不起一丁點的信心。
對於管寧竟然能夠從群山之中走出來進入到襄平城內,公孫氏那是相當的鼓舞振奮——話說在這個人心思變,恐慌的情緒總是難以抑制的局面下。管寧這個原本任憑公孫氏如何高官厚祿**也依然寧願待在山溝裡悠然自得的傢伙竟然帶著一群人前來助戰,這無論怎麼宣傳都是一個令人超振奮的訊息,就算管寧在與公孫氏的接觸中依舊臭著一張臉,說話也是不卑不亢沒有一丁點想要投效的**,在他行為的襯托下在公孫氏的眼中也變得可愛起來。
這不,雖然並沒有要求什麼特殊的待遇,但管寧帶著那些信仰他的百姓很快便利用自身的一系列表現幫助公孫氏平息了因為從遼陽城帶來的那些驚人訊息而變得有些慌亂的城內局勢。
哪怕局勢依舊還是令人無法舒心,但至少讓人看到了一丁點的光亮不是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襄平城終於迎來了鮮卑大軍的到來。
當然。一同前來的還有那些想要趁火打劫的烏丸人。
又是一個飄起了薄霧的清晨,襄平城此時早已經進入到了戰時的緊張狀態之中,畢竟遼陽城距離襄平城其實也不過七八十里,事實上若非鮮卑人需要將某些訊息傳遞到襄平城內,另外大肆劫掠同樣需要至少三天,或者更多的時間,區區從遼陽到襄平也不過是一天的行軍而已。
哪怕這期間還需要渡過小遼水。
相比而言烏丸人的出現就讓遼東軍的所有人感到有些無奈和憤恨了——畢竟那些烏丸人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可以算得上是遼東軍的手下敗將,就算作為防禦方遼東軍多少佔了不少便宜。只要穩守住幾個戰略要點就能夠抵擋烏丸人的襲擾,但也正因為如此。當遼東軍的精力都被鮮卑人所吸引後,就算依然在西線留下了些許力量,卻完全無法抵擋烏丸人的到來。
懷揣著對烏丸人某種心態上的優越感,又對因為鮮卑人的到來而無法阻擋曾經完全對己方無法造成太大傷害的敵人入侵自己家園充滿了怨怒,遼東軍對烏丸人的心情可謂是極為複雜。
出現在襄平城下的並不是鮮卑人和烏丸人的全部兵力,顯然襄平這樣並不算太過巨大的城池用不到那麼多的兵馬。比起將軍隊擁擠的擺放在一起,騫曼將多餘的軍隊撒到遼東郡其他的地方進行劫掠的方法顯然更讓參與這場戰爭的鮮卑各部落感到開心。
可就算如此,在薄薄的輕霧中,那影影倬倬的感覺依舊不斷刺激著眾人的內心。
遼陽城在這群凶殘的“影子”的進攻下只堅持了不到半日就宣告城破,就算襄平集中了遼東軍以及其盟友大部分的精華。可是能否抵擋住敵軍的進攻依然是個令人不安的問題。
最為重要的是,從之前很多與敵軍交戰過計程車兵拼死傳回來的訊息可以知曉,這一次鮮卑人行軍作戰的方式與以往有著極為巨大的區別。
之前的胡人軍隊,南下的主要目標是以劫掠為主,所奉行的理念便是“避實就虛”,能打才打,如果需要浪費巨大的兵力和資源,或者更確切地說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那麼這些胡人絕對不會輕易將自己的性命填進一個無底洞中。
這也意味著對於守軍而言,只要體現出了足夠的守備力量和意志,除非胡人軍隊的主帥因為某些利益外的因素影響不顧損失強行攻城,不但會讓己方實力受到很大損傷,或者讓自己的部下與自己離心離德,更有可能會影響到該主帥在草原上的聲望和影響力。所以才會說對於草原胡人的劫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防守方而言還是有很多的“優勢”和“便利”。
但這一次鮮卑人的態度卻很不尋常,他們似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損失,似乎只要有“敵人”的身影出現,他們便好像嗅到了腥味的鯊魚一般衝上前去奮勇廝殺,就算因此戰損頗重也並沒有一丁點要改變的意思——如果一次兩次還可以說是鮮卑軍主帥的任性。但如果每一次都是如此的話,那麼可以確定的是鮮卑這一次是在刻意尋求與對手展開決戰。
而這也意味著,如果不能徹底擊退鮮卑人的進攻,想要像從前那樣用拖延或者消耗的戰術贏得此戰勝利可以說將會是天方夜譚。
當然,還有一件事,除了公孫度和他的那些心腹們之外。其餘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那就是——明明採取瞭如此激烈的戰鬥方式,就算鮮卑軍的個人戰鬥力很強,但憑藉防守方的優勢和地形上的熟悉,遼東軍和盟友們也是給予鮮卑軍不小的戰損,更不要說在高句麗城的那一戰更是一戰報銷掉了萬餘敵軍,再加上零零總總的戰果,這樣的戰損少說也達到了此次入寇的鮮卑軍總數的十分之一強,可是鮮卑軍的數量看起來卻似乎並沒有減少多少的樣子。
可以說。就算沒有素利的“幽靈歸來”,遼東軍也已經注意到了這次鮮卑軍最大的一個問題。
如果找不到這個問題的根源,公孫度相信,自己的野心極有可能會在這一次的戰鬥中埋葬。
於是,少有的,在聽聞了敵軍到來的訊息,公孫度身著輕鎧皮盔,出現在了襄平城的城頭。
一同出現在襄平城城頭的。還有公孫模、柳毅、陽儀、韓忠等遼東公孫氏的核心成員。
這一戰若是不能戰而勝之,那麼他們這些遼東公孫氏的核心成員的下場也是可想而知。
只是相比於抱著死守襄平並親臨城頭以示決心的公孫氏上上下下。鮮卑軍看起來似乎對於這次應該可以算作是對遼東政權“最後一擊”的進攻並不算太過重視,指揮這次攻城戰的,是一位看起來很氣繚繞作匈奴人慣常打扮的“中年人”,不要說騫曼了,就算是之前曾經號稱“亡者歸來”的素利都沒有出現在襄平城軍民面前。
莫非是因為估計現今為止依舊被掛在城門樓上的那可碩大的頭顱?
總而言之,比起襄平城內緊張到了如同拉緊的弓弦一般的遼東軍。城外的軍隊看起來卻好似閒庭信步,讓人覺得他們不是來此作戰,反而更像是在進行一場盛大的郊遊一般。
這樣的態度當真是讓人感到不爽。
可是這樣的情緒很快便在敵人第一次大概應該只是試探性的攻擊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雖然按道理來說這一次的進攻應該是傳說中為了收集各種情報而進行的“試探性”的進攻,可是看起來參與進攻的兩萬鮮卑步兵完全沒有隻是“試探一下”的**,那瘋狂的近乎於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進攻方式讓人幾乎分不清楚到底誰才是拼死守衛家園的勇士。
難道那個大概是匈奴人的主帥真的沒有將麾下的鮮卑人當人看麼!
那些鮮卑人真的將自己當做是一個人了麼。竟然在這種不算絕望的情況下如此瘋狂。
這樣的兩種想法幾乎在同一時刻從守軍心底響起。
雖然說憑藉著守軍完善的儲備和剛開始戰鬥時還算不錯計程車氣令鮮卑人在丟下了將近五千人的情況下不得不暫時撤退,只留下依然還在襄平城頭上燃氣的青煙和城牆上數量眾多的屍體證明著這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雙方的交戰情況到底有多麼的慘烈。
也是在這次“試探性”的進攻中,不論是公孫度還是其他遼東軍以及盟友們都發現了數個令他們感到不安的事實——作為防禦方的遼東軍在面對敵軍如此瘋狂的進攻下雖然防禦住了第一波的進攻,可是代價除了常備的守城工具之外還有粗略統計大約將近萬人的戰損。
通常在一場雙方之間的差距不是十分明顯的攻城戰中,如果攻城的一方在戰爭中採取無腦的進攻行為,那麼攻守雙方之間的戰損比大約在1:3到1:5之間,視攻守雙方士兵素質和守城將領的只會水平決定具體數字會趨向於這個波動範圍的哪一個方向。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才僅僅是第一次進攻,卻已經造成了攻守雙方近乎於2:1的戰損比例。
雖然僅僅從數量上來說,襄平城內如今還是有著七萬餘戶,加上那些豪強所掌握的沒有計入到人口統計的私有人口。大約能有將近三十七八萬口,按照以二換一的比例,怎麼看也還是能夠消耗掉入寇的鮮卑軍,甚至可以說只要讓鮮卑軍遭受到超過五成以上的戰損,作為鮮卑單于的騫曼大概也已經無法承受如此的損失,因為這絕對會威脅到他對草原的統治力。
不過那不過是數字上的遊戲而已。
事實上所謂的2:1的比例是遼東軍用自己和盟友較為精銳的部隊拼死戰鬥才勉強換來。甚至這還有可能是敵人的“試探攻擊”——雖然這種說法大概不會有遼東聯軍的將軍願意相信,如果敵人最後不是將那些鮮卑步兵召回而是讓他們繼續進攻並在隨後投入更多的部隊,不論是公孫度還是其他人都不認為自己一方能夠守住2:1這個戰損比例。
至於另外的一個令公孫度等人感到恐懼且心寒,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城內守軍士氣的事實,則是那些散發出令人不安的黑氣並在短時間內脫水風化的鮮卑步兵屍體。
原本襄平城內就流傳著很多玄奇的流言,雖說被公孫氏利用各種手段壓制了下來,但軍民的疑惑卻並不會因此而消散,只不過被深埋於心底,準備在合適的時間再一次萌發。
顯然眼前發生的那一幕幕詭異的情況。正在證實那些原本被認為是天方夜譚的流言。
如此一來,在這個讖緯流傳甚廣的時代,就算依然有少數有識之士並不相信這些東西,但對於大部分的無知小民,卻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更別說這一次的靈異現象就發生在眼前,當真是想反駁也找不到哪怕是一點點的理由。
或許是有心,或許是無意。騫曼利用手上的王牌,不斷瓦解著遼東聯軍那所剩無幾計程車氣。
看起來就算騫曼不動手。遼東聯軍大概也會在這之後陷入到分裂之中吧。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
“無名山中採樵郎,閒著素白麻布衣。
利斧奪天色,斷刃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河飲魚蝦。
忽聞賊寇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屈辱死,斬頭何所傷。”
一個人的歌聲響了起來。
百十人的歌聲響了起來。
數千人的歌聲響了起來。
成千上萬。上十萬的人唱起了同樣的歌聲。
整個襄平城內外都在迴盪著一首歌曲,一首令襄平城內外的每一位生者都產生了某種共鳴的歌聲,那歌聲是如此的嘹亮,是如此的有力,又是如此的振奮人心。
在這首迴盪著君子正氣的歌聲中。原本迷茫的人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原本膽怯的人找到了自己胸中隱藏著的勇氣,原本猶豫不決的人下定了拼死抵抗的信念。
歌聲飄揚,歌聲迴盪,歌聲好似永不停息。
在這充滿了戰鬥意味的歌聲下,匆忙組織起第二波進攻的鮮卑軍發現他們的對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極為瘋狂的鮮卑步兵遇到了更加悍不畏死的對手,在這場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對決中,完全不懼怕死亡的鮮卑步兵遇到了被某種信念所加持的對手,他們戰鬥的理由或許並不相同,但他們同仇敵愾的戰鬥意志卻可以突破天際。
這是一場生者與亡者的較量,這同樣是一場信念與意志的較量。
望著立於城頭那位在眾人自發的保護下引吭高歌的曾經被認為只是一個沽名釣譽的隱士的男人,公孫度久久沉默不語。或許這一刻,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懷著怎樣的心境,去看待那個挽救了整個戰局的白衣君子。
但不管怎麼樣,第一天的戰鬥,總算是撐了下來。
潘森:旅行歸來,準備收心,順便既然提前歸來,就準備一下五一的節日番外好了。不過貌似沒啥動力的說,果然還是玩得太瘋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