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麻衣“神”相
炮灰姐姐逆襲記 三嫁冷情君王 染指成婚:老公請溫柔 狂傲老公好纏人 詭電腦 萬界系統 盜墓之長生 張揚的青春 西漢演義 邪尊狂凰:傾世太子妃
第292章 麻衣“神”相
第292章 麻衣“神”相
從陳爭步入會場開始,場中的閃光燈便閃個不停。)
畢竟香崗人非常相信風水命理,而今天前來觀禮的,又都是風水命理界的知名人士,其中很多人都是上過雜誌封面的,記者難得見到這麼多的大師雲集,自然絲毫也不吝嗇膠捲。
但等此時拜師儀式結束,陳爭將賴文昌扶起來的時候,場中閃光燈閃爍的程度才算是達到了**。
一時間“咔嚓”、“咔嚓”的快門聲不斷,閃光燈把陳爭閃得直眨眼睛。
可以想象,等到這些記者回去之後,明天陳爭定然又是很多雜誌上的封面人物了。
等記者拍照的高峰過去,賴文昌這才又走到禮臺中間的麥克風前,朗聲說道:“今天,是我賴文昌的拜師儀式,十分感謝諸位嘉賓,能夠前來觀禮,也請諸位嘉賓為我賴文昌做個見證,如若我賴文昌有背棄師門之行徑,必遭天譴,人神共棄!”
很多記者覺得,賴文昌這番話,放在現今的時代環境下,似乎有點過分。
其實下跪磕頭這種儀式,在他們看來,已經有些過分了,怎麼之後還要類似賭咒發誓的說這樣一番話?
不怪現在師道不昌,其實所謂的師道尊嚴,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要是在古代,那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
古代時弟拜入師門學習技藝,無論是中醫,還是武術。又或者是風水、命理,往往要跟師十幾甚至幾十年,拜師貼上就要寫明,在學藝期間,打罵由師,生死無怨。
而且除此之外,還要在拜師貼上寫明。藝成出師之後,還要為師效力多少年之類的話,期間只領最微薄的薪俸。
這也都是對師父傳授一項足以令弟安身立命之技藝的報答。
而拜師儀式之所以搞得十分隆重。邀請眾多人前來觀禮,無非也就是讓眾人成為一個見證,若是學成技藝。背師棄祖,也讓行業裡的人所共同唾棄。
古代人交際面窄,更不想現在交通發達,因此被行業裡的人唾棄,名聲臭了,也就沒有什麼發展了。
只是到了現今,這裡混不好,坐飛機到另外一個地方繼續混得風生水起,誰能認識你?因此這種儀式搞得盛大,一般卻成為炫耀的事情。
賴文昌深受傳統文化薰陶。自然沒有炫耀的意思,否則也不用大行其事找來了全球很多知名人士以及各大媒體觀禮。
就是完全按照古制,要起個見證的作用,既然拜師,就要真真正正的拜師。
不過也因為賴文昌比陳爭的年紀還要大很多。未了避免太過尷尬,所以特意避過了諸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話,但弟要為師父效力,這還是一定的。
“大家也都知道,我賴文昌現在在香崗經營了一家賴氏命理風水會館,不過前幾日。會館關門停業,很多人從很多渠道打聽,問我是不是又要出國?剛好今天也有記者在場,我就藉此機會做個宣告——”
賴文昌又說道:“我並不打算出國,以後也會留在香崗,不過賴氏命理風水會館不會再開了,從今天起,我就要為我師父效力,要辦的會館也不是姓賴的,而是姓陳的。”
如今這麼尊師重道的人可不多見,眾人一聽說,紛紛鼓掌。
“至於我師父要開會館的事情,還要大家多多幫忙,不過這件事一會再說,請大家先入席,我們一邊用餐再一邊聊。”
原來按照安排,拜師儀式的及時是上午十點,儀式結束之後,也就到了午餐的時間。
前來觀禮的這些人,很多遠道而來,就算是出於禮貌,也要安排一頓宴會才合適。
儀式舉辦的地點就在大飯店內的一層,會場除了一側被佈置成了禮臺,另一側則已經擺滿了圓桌。
眾人紛紛入席,開始上菜。
賴文昌說入席後邊吃邊聊陳爭要開易理國學會館的事情,不過在說這件事之前,還要先為陳爭引薦介紹一番前來觀禮的嘉賓。()
剛剛陳爭來到會場之後,雖然也與眾人寒暄了幾句,不過陳爭是按照約定時間來的,而且來後就舉行了儀式,也並沒有賴文昌出現。
原來賴文昌是將引薦眾人的環節安排到了餐桌上。
最先引薦的,當然都是前來觀禮這些人中最知名的玄學大師。
而這些最知名的大師,都被安排在了和陳爭、賴文昌同一張桌上,介紹起來倒也方便。
賴文昌先是指著坐在陳爭另一邊的一箇中年人說道:“師父,這位是易永恆易大師。”
“陳大師,你好你好。”那位叫做易永恆的站起身來,和陳爭握手說道。
陳爭見這人有點眼熟,好像剛剛見過,再一想終於想起來了,原來他就是剛剛儀式上的唱禮師。
賴文昌又說道:“師父,易大師是香崗風水協會的會長,不過他現在定居美國,一年只有兩三個月會回到香崗來度假。本來易大師今年回香崗的計劃已經在上半年做完了,不過接到邀請後,還是不遠萬里趕回來,並且做了儀式的唱禮師,可是給了十足的面啊。”
“哦?”陳爭這才知道,原來剛剛儀式上那個中年人的唱禮師,這麼有來頭。
香崗風水協會的會長?這恐怕是不簡單了。
聽賴文昌介紹,他叫什麼?易永恆?
陳爭猜的出來,這一定是自己後改的名字。
雖然他是香崗風水協會的會長,不過五術互通,真正懂得風水的,也一定要懂得玄學其他某些內容,比如說命理。那就是聯絡的更為緊密了。
而命理師常常會幫人改名,很多大明星的藝名,其實就是找命理師算過的,那當然也會為自己改名了。
這個名字改得好,不但五行齊全,而且名字的意思還很有深意。
和易永恆握了握手,對方呵呵笑道:“陳大師。哎呀,我雖然是在美國定居,最近幾個月都沒來香崗。不過對於你的名字,可也是如雷貫耳,久仰了呢。”
陳爭如今名頭正旺。只要是華人都很有可能聽說過他的名字,正應了梅晰說的“天下誰人不識君”,因此易永恆說久仰大名,倒也沒有誇張。
“本來呢我是在美國唐人街有產業的,忙碌走不開啊,不過一聽說是賴大師拜師,而且竟然是拜你陳大師為師,就忍不住想要回來看看,親眼見一見你。”
陳爭在滄海市時就知道了,風水師在都市中是很賺錢的。難怪能像易永恆一樣,在美國都有產業。
“對了,陳大師有沒有想過要到國外發展?比如說美國?”
“去美國發展?”陳爭一愣。
“沒錯啊,”易永恆說道:“其實咱們道門玄學人士,最好當然還是要紮根祖國了。不過內地的環境不是太好,不如往外面更有發展。”
易永恆說的不錯,內地前些年就不要說了,只要一沾道門玄學的邊,就會定義為牛鬼蛇神。
現在環境有些好了,可至少在官面上還是屬於封建迷信。
沒有良好的土壤環境。如何長得出參天大樹?易永恆又說:“因此咱們這些人士,要想學到的東西能夠致用,只能在大陸以外的地方。香崗、奧門、臺彎等地區又範圍太小了,不夠馳騁,我看到不如去美國。不瞞陳大師說,這些年我就一直在開拓美國的市場。”
“哦?”這番話倒是引起了陳爭的重視。
陳爭來到都市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弘揚玄學五術,而且要把這些弘揚到全世界去,因此陳爭問:“那美國的環境如何?”
“環境大好啊!”易永恆說道:“美國本來就有很多華人,又有比較大的唐人街。而且我說的市場不僅包括華人,這些年中國經濟騰飛,也讓中國文化輸出到了全世界,現在全美國都在流行中國文化,學漢語的人不計其數,現在的漢語,已經成為了美國的第二外語,中國功夫,中醫,還有風水等等,也漸漸有更多的人感興趣了。”
沒錯,一個國家貧窮落後,自己人都瞧不起自己的文化,可如果發達了,這個國家的文化就能影響全世界。
易永恆又說道:“這塊可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一直想著要把易學理論發揚光大,可是找不到太多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想要拉攏拉攏陳大師,怎麼樣,你有沒有興趣?”
“這個想法倒是不錯。”陳爭微笑說。
不是客套,他是真有興趣,他要將玄學五術統統要弘揚到全世界去,而美國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在美國發揚開來,全世界也就跟著發揚開來了。
“既然陳大師你也感興趣,這是我的聯絡方式,以及我在美國的會館,以後我們多多交流。”說著,易永恆遞過來了一張名片。
對於陳爭來說,今天與易永恆的會面,的確為陳爭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
不過雖然是契機,倒也不急於一時,畢竟不僅僅是命理、風水、占卜,還有包括中國功夫,中醫這些,慢慢來,自己現在又拍電影,又搞中醫,以後遲早是要到國外去的,到時候易永恆這個人也許就有大用了,陳爭心說。
因此陳爭倒也沒當即表明什麼意向,只是將名片收入口袋,微笑著點了點頭。
易永恆見陳爭雖然收了名片,可也沒多做詢問,還以為陳爭只是出於客套,可其實並沒有什麼意向,心中嘆了口氣,也不再多說。
隨後賴文昌又為陳爭介紹起了其他人。
“師父,還有這一位,這位是費麻衣費大師。”
費麻衣?陳爭心說這個名字可真夠奇怪的。
賴文昌又介紹說:“這位費大師是麻衣神相一派的傳人,最善相術。現在也是定居美國的,說起來,咱們香崗的玄學人士,在國外影響最大的,也就是易大師和費大師兩人了。”
“麻衣一派?”陳爭心下狐疑。
說起麻衣一派,始自麻衣道士,為五代宋朝時人。相傳最善相術,甚至還有人說是陳摶老祖的師父。
不過陳爭心中卻並不相信。
陳爭從小編讀古籍,自然知道麻衣一派。但也正是因為他編讀古籍,知道的比傳說中還要多一些。
這個麻衣道士雖然有人叫他“道士”,可其實並不是道士。而是個和尚。
古籍中提到此人,有的說是麻衣道者,有的說是麻衣道人,有的說是麻衣和尚,可其實如果引經據典的去查詢根源,他的確是個和尚,法名法濟,出家與紫巖寺。
說陳摶師出於麻衣道者,更是開玩笑了。
事實上和尚偷師道士還差不多。
說起來,當初佛教剛剛傳來東土。是在東漢時期,不過因為經文的翻譯問題,十分晦澀,沒人信奉。
後來到了兩晉時期,那些和尚懂得變通。便大量的借鑑了道門說法來解釋佛門經書,把“道”這一個字,完全融入了佛門之中。
至此漢傳的佛教已經與原本的佛教面目全非了,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慢慢有了群眾基礎,佛教昌盛了起來。
這也正是後來佛道同源的原因所在。歷史上一段時間內,甚至很多高僧的法號中就有“道”字,比如說,道明、道廣、道一、道遠、道玄等等等等歷史上有名的禪師。
而要說最有名的,還要說濟公,他的法號就是叫做道濟。
因此很多僧人自稱或者被人稱為道人,也是很正常的情況,麻衣道人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陳摶老祖,是個地地道道的道士,道士師從和尚,這不是開玩笑麼?
事實上麻衣道人的確流傳下來了一本書,叫做《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不過如果仔細研究,就能發現這本書是在用禪宗的道理來體悟易經卦象,符合僧人身份,只是卻難免有些四不像而已。
另外正經的和尚是絕不會算命、占卜、看相乃至任何預測之術的,如果有,也絕對都是騙人的。
就好像現在很多寺廟裡,交了功德錢,就可以求籤解籤,其實都是斂財的手段罷了,因為這與佛教教義是相違背的。
歷史上雖然有些書提到了麻衣道人相面神通,可其實提到的書籍,都是諸如《聞見前錄》、《湘山野錄》、《搜神攬祕》這種以記載奇聞趣事為主的書,其中多含虛誕的文字,又豈能當真?
更何況古書中提到麻衣道人,雖然也懂易學,但卻以面相一術為主。
玄學五術雖然神奇,可各有作用,就比如說武術就是練氣強身,醫術就是救人治病,但如果有人說能以氣功來為人治病,就必然是妖言惑眾。
同樣的道理,面相之學,不過是道門玄學中的一門小技,如果說只靠著面相就能通神,預卜未來,必假無疑!
只是後來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加以包裝,加以虛構,反倒成了道門的一個流派,著實可笑。
而眼前這個費麻衣,也肯定是後來自己改的名字,畢竟在國外,中國名字人們記不住,他就以他自己的流派命名,也讓變別人記憶。
“你跟他很熟?”陳爭低聲問賴文昌說。
賴文昌也同樣低聲回答說:“不是很熟,其實在此之前我們也沒見過,不過都是玄學圈裡的人,因此大家也都聽說過。這次不知道怎麼也不請自來參加儀式了,因為他很有名氣,所以我也就將他安排到了主桌來。”
陳爭苦笑,有名氣的未必就是真名氣,尤其是道門玄學之內,騙遍地都是。
正在這時,那位費麻衣也站了起來,因為他並非坐在陳爭的旁邊,而是有些距離,從桌一側繞到了陳爭旁邊,伸手說道:“哎呀呀,陳大師,我也可是對你久仰大名了啊。”
不過陳爭卻沒有伸手去接,只是拱手抱拳,說了句“幸會”而已,把費麻衣撂在那裡,好生尷尬,半響這才收回了手,又坐回了他的位置上去。
“師父,”賴文昌附耳輕聲說道:“這位費大師我雖然不認識,不過也聽說他面相通神,是麻衣神相的正宗傳人,您……”
賴文昌還沒等說完,陳爭只是揮了揮手,說道:“我知道了,今天嘉賓很多,你再幫我介紹介紹其他人吧。”
賴文昌雖然不知道陳爭為什麼如此冷落費麻衣,但卻知道陳爭不是狂傲之人,這麼做自然有原因,因此也不好多問,只能等回頭再說。.
又繼續介紹其他人說道:“師父,這位是以鐵板神數著稱的呂大師。還有這位,是以梅花易數著稱的韓大師……”
主桌的一群人介紹完,其他桌上的人也不用陳爭自己去認識,紛紛有人端著酒杯走上前來,自我引見。
畢竟主桌上的這些人,全都是玄學內的知名人士,而其他桌上就要差一些了,有的才剛剛混出一點名氣,自然要過來主動巴結。
出了玄學內的人士,另外還有很多富豪,想要請求指點迷津,紛紛上來套近乎。
認識不認識的人足足寒暄了一兩個小時。
賴文昌見在場這些人也都喝得差不多了,該是說正事的時候了,因此站起身來,走上了剛剛舉辦拜師儀式的那個禮臺上,拿起了麥克風。
“諸位,諸位一邊用餐,也請空出耳朵,聽我賴文昌公佈一件事情。”
見賴文昌上臺說話,原本還是吵雜的宴會現場,瞬間安靜了下來。
————
以下字數不計費。
本章說了一些關於麻衣神相的壞話,麻衣一派的流傳比較多,如果有喜歡或者研究這個的,大家別認真,就權當看鴕鳥說個笑話吧。但麻衣道人是和尚是真的,正經的和尚不給人算命、看相、占卜這些也是真的。鴕鳥自己就學過佛,在淨土祖庭廬山東林寺皈依的(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且必須解釋一下,皈依不是剃度)。其實鴕鳥不是真的信佛,只是喜歡佛教的智慧而已,不過讀過很多佛教典籍,也知道佛教教義,奉勸大家別去寺廟求籤,或者是找和尚算命,全是假和尚,騙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