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215章 瞅嫁妝

第215章 瞅嫁妝


兩世愛,一家人 狐君大人,請自重 戰天錄 騰遊九天 狐狸相公好妖嬈 捍將 浮生小記 火影--六代目 致命殺手 貴族學校的雙面公主

第215章 瞅嫁妝

第二百一十五章 瞅嫁妝

“三叔?三叔有什麼好訊息?快說來聽聽。”

這個年代資訊閉塞,鍾靈獲知別人不知道的資訊惟有信鴿一途,但是象鄭家這種地位超然的家族,他們肯定有自已獲知資訊的一套辦法。而之所以能對鄭煬入伍一事最終保持淡然,八成也是確定了他在前線比較安全的緣故。

而鍾武強就不同了,說得好聽點,是恩科進士,說得難聽點,就是皇上用恩科為**,招募的在前線做戰的死士。

難得的是,這個年代這樣的死士還有很多,畢竟是保家衛國嘛,最重要的是保家二字還放在前頭。如果不是考慮到這點,鍾靈也不會在三叔做出決定的時候投贊成票。

“這次倭寇攻城,是之前我軍奪回的一個城池,具體地點在哪我就不說了,三面進出的道路都被倭寇封死了。

當時整座城池被圍困了半個月有餘,守城的軍民倒是團結一心,只是外面的糧草一時供應不上,就在大家擔心守城軍民恐會因為飢餓而失去戰鬥力之時,卻透過內外資訊的溝通,內外合擊,趁著倭寇憊怠之時,一舉將攻城倭寇全殲。”

鄭熠雖然內斂慣了,但是說起守城軍民的英勇事蹟,仍是十分動容,一張臉也因此而生動起來。

“哇,太精彩了。沒想到三叔這麼厲害!”

鍾靈心中其實明白,三叔準是動用了儲備“軍糧”,就是切糕和光餅,光那兩樣玩意,平時做起來備著,一可抵二三,以三叔為人的謹慎和算計,估計總會備上足夠一個月吃的乾糧。

“嗯,所以,皇上聞知此戰況,龍顏大悅,簡單地說,你三叔升職了!從原來的額外外委的九品,升職為從八品崇武驍騎校尉。”

“啊?這可是天大的好訊息,三叔作戰一向是不含糊的,這是他該得的。”

鍾靈倒也不客氣。如若普通的村民,也許早就跪下謝恩。沒想到鍾靈如此淡然從容,倒是鄭熠眉頭微微一揚,道:

“呃,說起來慚愧,我大哥這次也蒙此項戰績,升任正八品千總。”

鍾靈一想就明白過來,鄭煬是三叔的上司,三叔有了戰功升職,作為三叔的上司,鄭煬說有軍功也不為過。就象一個科室的領導,手下人幹得再出色,也是科室領導的功績。

這點鐘靈倒能理解,她道:

“如果不是鄭公子在上面撐著,以我三叔的性格,可能早就得罪一大片了。人情世故他是比較不會處理的,如果不是鄭公子,三叔哪有這麼寬鬆的環境。”

聽鍾靈這麼一分析,鄭熠更是大出意外。他沒有想到,這個小山村的女子,居然有這種見識。

嗯,當家主母不就是這樣嗎?事事都能考慮周全,還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

看到鄭熠發呆,鍾靈露齒一笑:

“我得準備雙皮奶去了!”

我去,鄭熠才深思了一下人生婚姻大事,就被鍾靈這句雙皮奶把心思勾走了。

九月秋風起,南方的四季雖然不是很分明,但秋風一起,暑躁也漸漸消褪下去了。

稻子成熟了,金黃的麥浪在綠色的山野間,象一條金腰帶,讓農人看得喜上眉梢。

鍾家的稻田一看長勢就比別人好,穀穗沉重飽滿,幾乎低垂到了稻杆的腰間。不過,這也難怪,鍾家的水稻田,都是用沼液當肥堆出來的,哪戶農家也沒有本事弄到象鍾家這麼多的肥料。

鍾家養了四十多頭豬,根本不用象別家一樣,每天一大早就提著糞畚到處找肥,但是四十多頭豬,一天要吃的飼料也不是普通農戶所能承擔得起的。

說一千,道一萬,農業經濟也是要納入良性迴圈中,才能源源不斷向前發展的。

由於有了水車保供水,所以觀羽村的農田,今年雖然受了小旱,卻還保持了穩產。就在割稻子的前幾天,有村民看到,柳都鎮上棺材鋪的掌櫃劉聰明回村了。

劉聰明回村也不安生在家待著,而是到山上田間到處轉悠。有眼尖的人發現,他轉悠的地方,可都是鍾自強家的產業,先是到山上香菇棚看了,又到坑凍池裡瞅了,最後又到田間走走,幾乎要一棵稻杆上的水稻粒數得清清楚楚。

劉聰明這樣,自然就有人和鍾自強學話了。

現在鍾自強在村裡人緣好得不得了,再加上他樂善好施,時不時幫襯著鄉鄰,所以大家也樂意和他攀上關係。

聽到劉聰明這種作派,鍾自強臉色一黯,卻也不好在外人面前說親傢什麼。倒是等傳小話的村民走了,丁先鳳捧著如倒扣西瓜般的大肚子道:

“這劉掌櫃做得也太難看了吧?他這樣子,不就是想咱們多給阿靈一些嫁妝嗎?

他家有衰敗成這樣?指著兒媳婦的嫁妝過日子?”

“要是衰敗,也是他家那個浪蕩子害的。”

鍾自強臭著臉,終於說了一句劉絮的不是。作為男人,他的資訊比這些常年宅在家裡的女人更靈通,關於未來女婿的作為,他自然比丁先鳳他們瞭解得多。只是過去怕說出來會惹她們娘倆擔心,一直憋在心裡。

當然,是人都有憋不住的時候。鍾自強也不是聖人,此時被劉聰明那一幅算計的樣子打敗了,氣得說出了心裡話。

“阿爸阿母,你們別生氣。劉家父子本性就是那樣的人,只是過去沒有表露出來罷了。”

鍾靈看到雙親都已經充分見識到了劉家的真實嘴臉,心裡才高興呢!

開鐮割稻子的時節到了。

鍾家挑了個好日子,除了家裡十來個長工,另外又在村外僱了十個閒散流民,幫著割稻子。

鍾嶽現在在湯臣藥鋪學了不少藥理知識,整日湯公子長湯公子短地跟在他身後,頗有小大夫的架勢了。普通的感冒、頭疼腦熱的,也能對症開方。

不過,農忙時節,鍾嶽依然請了農忙假,回家幫忙割水稻。說到底,鍾家這一家人,還是沒有脫離農民質樸的本色。

鍾自強也認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能讓孩子多做些農事,保持不忘本,他也是一力贊成的。

這天一大早,天色未開,鍾家大厝外的大鍋就支起來了,做好了稀飯和蒸上了饅頭,又加了榨菜炒蛋、萵菜、茄子等幾樣素菜,讓長工們吃飽了一早就出了工。

鍾靈可看重自家的試驗田了,她特意挑了三個做事穩重的長工和她一起下田,第一畝田是要來取樣看成果的,所以必須手腳利落,不能傷了太多稻穗,否則資料就不準了。

手裡的鐮刀割在稻杆上,發出“唰唰”的響聲,有經驗有力氣的長工,只要一刀就能把一叢稻杆割倒。

一壟田裡,三兩個人一字排開,從地頭各割幾叢,一直割到地尾,不一會兒,身後留下了一捆捆倒伏的稻杆。

這時,另外一名長工拖來拖粒的鬥,抱起地下的稻杆,將有穗的那頭放在鬥裡斜支的架子上抽打。那此沉重的穗頭都被有力的擊打而脫落和……

不一會兒,脫粒鬥裡就有了半斗的穀粒,脫粒的長工拿起大布袋,將鬥裡的穀粒都往布袋裡裝去……

要割稻的水田,水早幾天就開始排幹,此時光著腳踩在水田裡,陷得並不深,只至腳踝。鍾靈拿著鐮刀,熟稔地割起水稻來。雖然她力氣小些,割一叢稻要兩下,但她的姿勢和速度還是讓長工們心裡暗自讚歎。

沒想到這個地主家的大小姐,也如此能幹,誰家要娶了這樣的兒媳婦,那可是天大的福氣。本文由";鄉";";村";";小";";說";";網";的網友上傳,";鄉";";村";";小";";說";";網";免費提供閱讀";";

鍾靈從上農大的第一年,就在田間幹活,沒辦法,做農活就是農大學生的天職。所以畢業之後,她已經是田裡的一把好手了,種田的幾道環節,她都能一一從容做來。

不過,到底是久未勞作了,彎著腰割一會,就有些腰痠,鍾靈時不時抬起身來扭扭,緩解下疲憊的腰身。

做農民就是這點苦,體力活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山裡這些水田,太陽照到得晚,直到十點多,才有第一縷陽光照了進來,鍾靈看看時辰也差不多了,就招呼大家先歇息。一般是要到下午兩點多,太陽不再直射之後,才又割稻的。

割完這季水稻,南方一般農家就不再種小麥了,但是鍾靈卻想套種小麥和馬鈴薯,這樣雖然小麥會吃一些肥,但馬鈴薯的根莖也有固氮的作用。而且,鍾家現在沼液可以源源不斷出產,斷不會怕地裡失了肥來年會長不好,把地荒著一冬挺可惜的。

“鍾姑娘,咱們早上大約割了一畝地吧,打出來的穀子我大約裝了9袋,一袋能有8、90斤呢。看來你這塊地,不光穩產,還豐產了。”

脫粒的長工趁著歇息,跑過來向鍾靈道喜。

“嗯,還行。辛苦你了大叔,回頭幫我看著點,把這些穀子和別的不要混在一起。”

鍾靈算了下,一畝地大約七、八百斤的樣了,對於看過畝產上千公斤的她來說,這點產量當然不算什麼。但對於平均畝產500多斤的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驚人的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