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三十六章 霸權主義

第三十六章 霸權主義


不良少年 十二美男之六月的幸福 腹黑總裁是妻奴 傲凌天穹 傲帝 分神 吞噬為道 極品太子妃 重生之暗夜精靈 網遊之無敵劍客

第三十六章 霸權主義

第三十六章霸權主義

“這樣啊?”陳覆文的臉色變了又變,端起茶杯又放下,放下又端起來。

在後世,發達的國家憑藉自己的實力(利用經濟上及軍事上的優勢)對實力較低的國家或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欺壓,謀取財富來發展自己的國家,被稱為霸權主義。霸權主義一詞源於古希臘,本意指個別大城邦對其它城邦的支配和控制,近代霸權主義始於“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闢,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環球航行的成功,為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開闢了新的活動場所。

如今許漢青提出了頗具後世霸權主義的辦法,不亞於一聲驚雷,完全顛覆了當時大宋的道德規範。完全是一種**裸的,充滿血腥、骯髒的行為,在當時的人看來,完全就是巧取豪壓的強盜行徑。

許漢青苦笑著,看來這個問題的確有些太超前了,超越了這個時代的道德底限。

“我知道這很難讓人接受,但這的確是一種可以讓國家崛起更快速,百姓生活更富足的方式,這種骯髒的、血腥的原始積累,不僅能讓大宋百姓少受痛苦,而且也是幾十年後,或者幾百年後必須要走的道路。我們不去做,也必然有人去做。”許漢青語氣沉重地說道,“在野蠻務實與仁義清高之間,從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出發,我會選擇前者,不管後世有什麼評價,不管史書將如何記載,我都義無反顧。”

“我明白。”陳覆文輕輕嘆了口氣,“要是從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出發,犧牲那些蠻夷之國,也無可厚非。”

“不過,師出無名,巧取豪奪,恐怕…,即使在政府官員中間也很難沒有爭議,阻力不小啊!”

“師出無名?呵呵,這世上最好找的東西恐怕就是藉口了。”許漢青笑著說道,“想打,自然就不會興無名之師,這點陳先生便請放心。”

“鎮國公,老實說,這件事情是不是你早有此意,如今藉著這個機會,正好順勢而為。”陳覆文直視著許漢青,開口問道。

“陳先生果然厲害,什麼也瞞不過您。”許漢青自失地笑了。

“你幹什麼事情都是環環相扣,而且從沒失算過,此例一開,按你的胃口,恐怕便不是區區一個呂宋島能夠滿足的。”陳覆文搖著頭說道。

“呵呵,陳先生還是真瞭解我啊!”許漢青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南洋諸國有幾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物產豐富的,確實已經在我的考慮之內,我準備以流求為基地,逐步向外擴充,只需幾艘軍艦,兩、三千兵士,便足以完成這個任務。”

“而且我準備在北方沿海對北元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不僅劫掠物資,還要把大量人口遷出來,與其把他們安置到江南,咱們背上更沉重的包袱,還不如把他們都遷到南洋,用漢人逐漸擠壓當地土人的生存空間,用文明同化他們,大宋的疆域將會越來越大。”

“好吧,戰事由你負責,輿論上我來引導,不過,這件事你也得做得漂亮點。”陳覆文略有些無奈地說道。

“陳先生儘管放心,萬事開頭難,等到所有人都在這件事上嚐到了甜頭,以後他們便會主動攛啜、鼓動國家對外用兵的。”許漢青高興地回答道。

彎彎的月牙在天上掛著,天是暗藍的,沒有一點雲,有點小風,帶著微微的花香,把柳條的影子吹來吹去。影兒不重,風微微地吹,都是溫柔,什麼都象有點朦朧的睡意,可又輕軟的活動著。

“漢青,”李芳凝輕聲喚道,“今天你和陳先生談了那麼久,對於征討呂宋,你是不是還有別的想法。”

“恩,確實還有些其它目的現在不太方便擺到明面上。”許漢青摟著李芳凝的肩膀,手指輕輕地捻著她的耳垂。

“能說給妾身聽聽嗎?”李芳凝在頭緊靠著許漢青,膩聲問道。

“行,有什麼不能和老婆說的。”許漢青輕輕拍了拍李芳凝的粉頰。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現在大權獨攬,不知有多少自認為忠貞義士的傢伙將我比做曹孟德,對我恨之入骨。只是北元強敵在側,我的實力又太強大,他們不敢造次,暫時隱忍罷了。等到華夏統一,他們必然會蠢蠢欲動。”許漢青略有些沉重地說道。

“夫君想仿效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之事,預先留個退路,在南洋建個基業。”李芳凝說道。

“有那麼點貼邊,不過卻小瞧你夫君了。”許漢青微笑著說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我怎麼會那麼沒出息,被人逼得要逃到海外。”

“南洋這些地方不是給我留的,而是給我手下那幫人留的。”許漢青說道,“我預計在五年之內應該能擊敗北元,再用五、六年的時間重整內部格局,完成我的夢想。”

“時間有些倉促,國內政局可能會有反覆,我想將手下那些驕兵悍將派駐南洋,一方面能夠避免他們被那些痴心妄想的權謀者所害,二來也能對心懷不軌的傢伙有個威懾,當然了,這也是以防萬一,我會盡量把事情都解決好了,才會帶著你們嘯傲海上,到那極北的地方去重新開拓基業。”

“那要是派駐南洋的人謀反,自成一國怎麼辦?”

“我會盡量想辦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卻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想開了也沒什麼,不過是多了一個漢人的國家而已,總比讓蠻夷佔著好。”許漢青輕鬆地答道。

“再說,這次出戰不如說是對儒學傳統思想上的挑戰,必將華夏幾千年來的外交思維帶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給我三千虎騎,揚我中華龍威,但有犯我天朝國威者,窮搜天下,雖遠必誅之!經過此次事件後,希望國人能擺脫一味內斂保守的性格,要讓奮鬥和開拓精神佔據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