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凌霄寶殿
半面天使:冷醫太妖嬈 極速特工 鬼醫嫡妃 鬼面王爺獨寵妃 大偵探筆記 我跟爺爺去捉鬼 東方不敗之君心莫負 我願·焚寂 賢后進化史 風水情緣
第十三章 凌霄寶殿
遠古之時,天地混沌如雞子,無光亦無聲。
盤古大神生其中,孕育一萬八千年而醒。
見身處一片黑暗之中,憋悶非常。
於是伸展拳腳,開天闢地。
【甲】盤古劈開混沌後,陽清之氣上升而為天,陰濁之氣則下沉為地。
兩氣初分時,天日高一丈,地亦跟著日厚一丈。
天與地又復相接之勢。
盤古見此,於是手撐青天,腳踏厚土,每日長高一丈,不令天地再此混合。
如此一萬八千歲,盤古已長至身長九萬里的居然,天地間的距離亦因此相差了九萬里。
其後,盤古因見青天再無砸落地面之虞,終於放心鬆手而臥。
但他因撐開天地時過度勞累,在夢中便殞寂了。
死後屍身化作世間萬物:氣為風雲,聲為雷霆;雙目化日月,毛髮化星辰;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面板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
於是有世界。
其後有仙界。
仙界本無主,後有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名曰“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的,歷經三千劫而證金仙,又歷上億劫而證玉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統御仙、地、人三界。
又有紫微、太微二垣諸星宿為臣,充入天庭。
紫微垣在北斗北,位於北天中央位置,故稱中宮,乃天帝與家眷及各宮官居所。
天帝紫微星居中,其餘諸星均環列左右,呈翊衛之象。
左垣八星即左樞、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衛、少衛、少丞。
右垣七星即右樞、少尉、上輔、少輔、上衛、少衛、上丞。
太微垣在北斗之南,軫宿與翼宿之北,以五帝座為中樞,成屏藩形狀。
太微垣便是天庭所在。
東藩由南起為東上相、東次相、東次將、東上將;西藩由南起為西上將、西次將、西次相、西上相;南藩二星,東稱左執法,西稱右執法。
諸星官在天庭之中議政,輔佐天帝,平治三界。
這日,那個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臨靈霄寶殿,聚集文武仙卿早朝。
淨鞭響過,朝臣三呼萬歲畢,天帝賜眾人平身。
殿前禮官唱道:“有本上奏,無事退朝!”便見文臣班中轉出右執法星,躬身奏道:“臣有本上奏。”
右執法乃太微上垣十星之一,承御史之職,上可諷諫天帝,下可彈劾眾仙卿。
此星剛正不阿,素來直諫。
若給他捉住疏漏,即便對方位尊權重,亦必參之,不留絲毫情面。
甚至天帝本人,亦曾因小事疏忽,被他直言不諱,罵得灰頭土臉。
卻他自重身份,為著“明主”之名,卻又不便發作,只在心中暗自不悅。
此時見右執法出班稱奏,天庭之中,自天帝以下,無不眉頭暗皺,心中惴惴,反覆細想自己近日來所為各事,可有任何不妥之處。
天帝頭皮發麻,表面卻惟有和顏悅色,道:“愛卿欲奏何事?”右執法面無表情道:“臣有本,參劾旋覆天尊決明:玩忽職守,抗旨不遵;勾結魔黨,居心叵測!”天帝一怔。
他對決明身手十分欣賞,於是素來對他青眼有加,恩遇無比。
決明在天庭中資歷並不深,卻已連連升遷,身居高位,官爵竟在諸老臣宿將之上。
為此,朝中多有不滿誹謗,無事生非的。
只是未曾想到,連右執法向來秉公廢私之人,難道亦要與那些懷妒者同流合汙麼?天帝正猶疑間,決明已搶步出班,走到殿中跪下道:“絕無此事!臣冤枉!請陛下明鑑!”天帝皺眉道:“旋覆戰功彪炳,且一向對朕忠心耿耿,人所共知。
怎會犯下如此大罪?卿莫是弄錯了罷!”他既認定右執法流俗嫉妒,惡意中傷自己的心腹愛將,便將原本對右執法的幾分敬重盡都去掉了,語氣轉冷。
右執法立有感應,卻不動聲色,躬身續道:“臣不敢妄言,請陛下容臣將下情詳稟。”
天帝不耐道:“講。”
轉頭望向決明,溫言道:“旋覆愛卿且先平身罷。”
決明謝恩起身,立在殿中,心內大呼倒黴。
右執法是文臣,他是武將。
按說兩人並無利害衝突,卻不知是何時得罪了他,竟誣陷自己這等大罪。
只聽那右執法不慌不忙,出言稟道:“陛下明鑑:三日之前,千里眼、順風耳二將來稟,道已查知那日東靈山崩塌真相。
竟系叛仙維泱,自甘墮落,混跡魔道,更私縱欽命要犯重離君。
當日陛下震怒,降旨著旋覆天尊親領天兵天將,下界緝拿。
但他卻侍寵而驕,置陛下聖旨於不顧,直至今日仍按兵不動。
此其玩忽職守,抗旨不遵也!”決明一震,復叩拜道:“陛下明鑑!那維泱修為精深,臣自知非其對手,這兩日來一直在與部將研究克敵之法,卻絕非故意懈怠瀆職!”天帝點頭道:“愛卿所言甚是。
那維泱並非無名妖孽,乃是由大羅金仙墮化而成,法力非同小可。
旋覆於緝拿之前耗些時日妥加準備,亦無可厚非。
右執法未免過苛了。”
右執法躬身道:“臣尚有下情待稟。”
天帝嘆口氣,道:“卿且奏來。”
右執法道:“非是臣苛責旋覆天尊。
實是那維泱素與旋覆天尊有舊,兩人交清匪淺。
怎知天尊並非故意拖延時日,不願領兵討伐維孽?況且微臣獲知,旋覆天尊留了維泱的一雙小徒在上界,更與其中名喚‘如星’的,關係曖昧。
此亦微臣參劾其‘勾結魔黨,居心叵測’之故也。”
天帝聞言微皺眉頭,不悅道:“旋覆,右執法所言非虛麼?”決明出了一身冷汗,爭辯道:“臣與維泱交好之時,他仍位列仙班。
小臣又不能未卜先知,怎料得到他日後竟會如此大逆不道,自甘墮魔?會弁、如星二人,直至此刻仍不知乃師已叛出天庭。
其中如星更受陛下‘上昊傘’之恩,早忘記與維泱淵源,若仍將他也算作‘魔黨’,也未免太屈了。”
右執法開口欲言,決明搶著接道:“至於‘居心叵測’,更是無稽!微臣對陛下之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鑑!維泱確對臣有舊惠,但又怎及得上陛下對臣知遇恩深!求陛下為臣昭此不白之冤!”話畢,伏地不起。
旁邊轉出太白金星,奏道:“陛下,旋覆天尊忠肝義膽,老臣可擔保他絕無反叛之心。
至於如星那孩子,老臣也是見過的,果真不復記得前事,竟稱呼旋覆天尊為……咳咳,那個,近日還隨天尊四處降妖伏魔,立下不少戰功。
請陛下明鑑!”天帝容色略和,問道:“確有此事?嗯,右執法尚有何話說?”右執法跪伏殿中,拜道:“陛下!茲事體大,萬望小心為上!”天帝皺眉道:“那依卿之意,旋覆如何才可自證清白?”右執法道:“天尊若能即刻下界,緝拿維逆歸案,老臣便信他無辜,屆時自會親至天尊府上,負荊請罪!”決明苦笑道:“非不為也,是不能也!陛下最知微臣。
臣絕非維泱之敵,莫說緝拿,若與之公平交手,微臣能保得性命回來,已屬萬幸!”此言一出,殿中立時紛議四起。
決明已是天庭第一高手,他自承無法取勝,豈非變相在說,惟有任維泱逍遙法外了?西上將素來與決明不合,此時冷哼道:“旋覆天尊為免太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了!”出列向天帝躬身道:“旋覆無端端墮我天庭雄威,陛下該當降罪於他,以示懲戒!”西上將亦是太微上垣十星之一,與東上將併為天庭兩位最高將帥。
決明入朝不久,升官卻快,目前爵位竟已晉到他二人之上。
東西二上將自恃功高資深,平日裡又耀武揚威慣了,如何肯服?心道決明這小子,不過身手好些,運道好些,湊巧立了幾個大功,又懂逢迎拍馬,竟敢比他們更得天帝隆寵!那日蟠桃盛宴,東上將藉著酒勁,出言羞辱決明。
天帝聽見,立時勃然大怒,將他發配天、魔邊界,作了守門人。
西上將脣亡齒寒,每思及此,心中便是不忿。
這時藉此大好機會,若不對決明落井下石一番,怎對得住在邊界苦捱的東上將兄弟!決明苦笑,尚未開口,天帝已淡淡道:“西上將言之成理。
便改由卿領兵討伐維逆罷。
功成之後,朕將決明貶職三級,他的天尊之位便讓了給你,如何?”西上將大驚,拜伏道:“臣不敢!臣……法力遠遠不及旋覆天尊,為免誤陛下之事,請陛下收回成命,仍由旋覆天尊主持討伐大計。”
天尊之位雖好,將決明貶謫更是大快他心。
不過,這也需他有命消受才行。
西上將雖嫉決明之能,卻也有幾分自知之明。
決明既已自承並非維泱對手,換作是他更絕無取勝可能。
況且維泱與決明有舊,兩人交戰,維泱或尚不致痛下殺手。
但若由自己前去,維泱豈有跟他客氣的道理?當下大悔,為何方才如此多嘴。
天帝哼道:“你也算有自知之明!誹謗朝臣,罰俸三年,降職一級。
現下給朕退在一旁!”西上將面上無光,訕訕退避。
心中對決明更恨得緊了。
決明站在殿中,仰望御座上天帝威嚴英挺的面容,感激得差點掉下淚來。
心中暗想,得主恩遇若斯,便是為他死了也甘願!踏前一步,衝動道:“臣願即刻領兵,往伐維逆!”天帝大悅,溫言道:“旋覆如此忠心,朕甚喜之。
但維泱法力甚高,須得先覓個妥當之法,方可發兵圍剿。
否則不說愛卿難盡全功,若給他生出提防之心,日後再欲除他,只怕將更不易為。”
轉目四顧殿中諸臣,問道,“眾卿可有克敵之法?”眾仙面面相覷,右執法略一沉吟,上前奏道:“陛下,臣近日探得維泱不知何故,修為大減。
陛下不若趁此良機,賜旋覆天尊‘七星劍陣’以為臂助,將他誅滅!”“七星劍陣”乃天帝私藏之一,平時按北斗方位排列,發動之後,無數利劍結成陣式,穿插往復,取敵要害,端的厲害無比。
此陣雖名“七”星,但陣形變化,諸般附加好處,卻又何止萬千之數。
但此陣雖是威力無窮,卻只能使用九次,天帝對之一向十分珍惜。
即便當日圍剿第二高手重離君,亦未曾捨得取用。
維泱比重離君扎手不知凡幾,天帝雖愛惜法寶,但他既不願讓心腹愛將送命,便惟有將之拿出使用。
聞言頷首道:“右執法此言,甚合朕意。”
望向決明道,“愛卿以為如何?”決明道:“陛下有命,臣無不凜遵。
只是參詳寶陣尚需時日,望陛下準臣三日後再下界伐逆。”
天帝微笑道:“准奏。
愛卿即刻下去準備罷。”
決明行禮,正欲退下,右執法忽道:“且慢!”轉身面向天帝,再奏道:“請陛下降旨,命那會弁、如星,隨旋覆天尊一道討伐維泱!”決明一震,失聲道:“甚麼!”右執法道:“若非如此,怎能見得這兩人並非魔黨?”決明聞言大急。
如星不記得前事,或也罷了。
但會弁卻並未使用過“上昊傘”。
若命他兄弟二人往伐維泱,只怕會弁立時便要倒戈。
如星雖對他親近,終究仍是偏向乃兄多些,到時最多兩不相幫。
一個維泱已令他頭大如鬥,若再加上會弁……決明此刻連當殿拔劍自刎的心都有了。
但他苦於不能將此事言明,否則難保天帝不會為絕後患,乾脆將會弁、如星誅殺。
會弁倒也罷了;如星乖巧可愛,法力又高。
決明費盡心機,才將他收入麾下,萬萬捨不得就此浪費了。
當下苦笑道:“下界雖有大義滅親的典故,但那石?也非親自動手,而是派家臣為之。
維泱與會弁、如星師徒至親,右執法這提議,未免有大悖於倫常。”
右執法嚴詞道:“師恩雖重,君恩更深!是時候讓他二人,選擇忠君還是孝師了!”決明皺眉道:“忠君也不必忘恩負義,冷血無情罷?”面向天帝道,“臣可以項上人頭擔保,他二人從此不再與維泱見面,只為天庭效力。
這弒師一事,望陛下開恩,便請免了罷!”心道我此去若能將維泱殺了,會弁、如星自然無法再與他見面;若殺不得他,那我這顆人頭,倒也不必再等旁人來取了。
右執法跪伏地下,再拜道:“陛下!此節十分要緊,萬不可廢!”決明亦跟著跪在殿中:“望陛下聖裁!”天帝沉吟片刻,嘆道:“二卿均是朕股肱之臣,何必為此小事傷了和氣?這樣罷,便命如星一人隨旋覆前往。
左右他已忘記與維泱淵源,即便弒師,他自己也永不會知道。”
決明、右執法同聲道:“陛下……”天帝臉色一沉,自御座上站起道:“朕意已決,二卿不必多言。
退朝!”轉身離去。
`〖註釋〗---------【甲】關於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還有一種是說:他用來開闢天地的斧頭,是玉皇大帝給他的。
但某宸覺得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後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與王后,夢醒後而有孕。
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
太子長大後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
後歷劫而證玉帝。
然而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女媧方在這世界中造人。
玉皇大帝既然原本是人,就決不可能在那之前出現,更不可能在盤古開天時丟給他一把大斧頭(除非是穿越,哈~)。
而不管他出身的光嚴妙樂國年代多麼久遠,總歸是在天地開闢以後了。
故而某宸做了在本文中那樣的設定。
好在反正只是寫文,某宸才疏學淺,若有錯漏,請大家54哈~~P.S.因為覺得“玉皇大帝”這個名字很土(汗……),所以文中一概稱之為“天帝”(西周時的舊稱)。
P.S.2替編輯大人做個廣告(同時感謝替本書寫廣告詞的幾位大人!*^^*):寫廣告詞,享受免費包月盡情看http://mm.cmfu.com/news/news_0626_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