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 榆罔投營
前夫勿擾,你不配! 傷城的希翼 妖神蘭青上 末道天尊 生化危機之絕命遊戲 撫月累沙 晴兒的田園生活 毒醫傻妃 重生之生活就是流水賬 荷香田
第二三章 榆罔投營
正行走間,只聽得前方有物聲響,猶如兵戈鏗鏘,馬鳴蕭蕭,軒轅黃帝大吃一驚,道:“難道炎帝出爾反爾,剛才議和,如今又派兵截擊?”眼見大軍將近,應龍忽道:“大王,你且先退,我們在這裡擋住敵兵。”軒轅黃帝微笑,卻是轉頭對著大軍道:“貪生怕死,還有何面目作你們的大王?”應龍自知失言,面紅過耳。
只見來軍越走越近,細看卻不是炎帝軍兵,軒轅黃帝大聲道:“試問來者何人?”隊伍中領頭之人越眾而出,對軒轅黃帝拜倒在地道:“吾榆罔yu投奔大王,望大王肯收留。”軒轅黃帝見來軍人數雖多,卻是形容枯槁,顯是打了敗仗,於是親自下馬扶起來人,奇道:“榆罔,莫非是以陶器彩畫聞名天下的榆罔?你我本是同根,試問卻是何人將你渭水以西一脈打成如此?”榆罔恨道:“蚩尤揮軍西進,我等奮勇抗敵,誰道寡不敵眾,終於落敗。”其實當時榆罔軍人數上並不少於蚩尤,只是榆罔軍不善戰,以致大敗。軒轅黃帝觀其不安,已猜中其中原由,卻不揭穿,還很好地安撫了幾句,然後問道:“榆王現在你待如何?”榆罔道:“只盼能歸入大王帳中,隨大王一起討伐亂賊。”軒轅黃帝道:“蚩尤殘暴,人人得而誅之,榆王既有此意,我自是歡迎已極。”說罷正yu清點計算,將榆罔一眾收編帳下。忽然遠方一陣號角聲,榆罔驚道:“大事不好,蚩尤軍來了。”軒轅黃帝遠遠望去,只見遠方一支軍隊逐漸逼近,但人數卻是不過百人,再看看榆罔軍隊,竟有數百人之多。軒轅大奇,道:“榆王,你帳下人數多他們幾倍有餘,何以心驚至此?”
榆罔顫道:“他們……他們不是人!”軒轅黃帝傲道:“好,就讓我看看他們的手段!榆王,你手下將士可否聽我命令?”榆罔道:“我既已決心投奔大王,自然以大王馬道是瞻。”軒轅黃帝道:“好,弓箭手聽令!”於是將榆罔手下編為三隊,張弓搭箭,蓄勢待發。蚩尤軍一行卻是身披牛皮,緩慢前行,榆罔軍連珠箭如雨shè下,對他們卻是絲毫未傷。忽然蚩尤軍中衝出兩人,左衝右突,指東擊西,如入無人之境。軒轅黃帝此次出行為防炎帝疑心,只帶四將中力牧常先二人,此刻見蚩尤軍中竟有如此高手,實不知對方實力如何,不敢輕出,只留在軒轅身邊,以防不測。應龍見之暗暗心驚:“怪不得榆罔軍大敗,軍中勇士雖多,又怎能與如此好手相敵?”他並不知他兩個師父實也是蚩尤十二將中的二員,只是暗暗心驚。
其中一人縱躍上山,竟是直取軒轅黃帝,護主心切,力牧挺刀攔住,力牧長於氣力,但靈活技巧卻是較拙。那人左手一揚,力牧急避,不料竟是虛招,那人右手長劍疾出,卻是對準軒轅面門。力牧不道有此一變,挺身而上,那人哈哈大笑,長劍轉向力牧胸膛,忽然白刃閃動,斜刺裡一劍刺來,那人吃了一驚,急收劍勢,退開三步,只見一個少年仗劍擋在力牧與軒轅黃帝的身前。那人料不到軒轅黃帝身旁竟也有長於劍術之人,喝道:“你是誰?”應龍道:“我是應龍。”那人道:“想不到軒轅四將之外還有能人,你師父是誰?”應龍實不料他有此一問,因為他只知師父就是師父,從來卻不知師父是“誰”?這時只見另一人也逼近這邊,正與常先白刃肉搏,常先有招霧之能,內力到處,周圍一片迷茫。不料那人內勁更盛,他將手中刀舞成一圈,左衝右突,竟將迷霧散開。
應龍暗忖讓此二人合併,那是後患無窮。審時度勢,暗想暫時那邊常先尚能阻擋,自己這邊卻得速戰速決。遂與那使劍的交上了手。數招一過,竟是迭遇凶險,那人長劍如游龍戲水,指東擊西,指南打北,招招暗藏內勁,實為高手。熊睨鷹隼教武強調隨機應變,並不十分重視招式,但應龍究竟對敵經驗淺,竟摸不著來人劍勢。應龍不住倒退,又拆數招,忽然想到:“來人劍勢如此靈活,我與他鬥快,豈不是以己之短,攻人所長,不如略施小計?”忽叫一聲,“力牧大哥,攻他右臂。”那人正凝神對付應龍,右臂正是所虛,見他一叫,倒是一驚,急忙回身。應龍趁機一擊,佔得先手,這一下得了勢,哪肯再松,長劍晃動,在其身上刺來劃去,招招不離要害。那人被他一輪急攻,倒鬧了個手忙足亂。這時他的同伴已將常先大霧驅散。那使劍的正是蚩尤十二將中的嘲風,平生好險又好望,心想同伴已佔先機,自己卻是耐何不了這小娃兒,這還了得?於是劍勢變得又快又急。應龍乘他急功冒進,劍尖劃個弧,一招“如封似閉”,嘲風果然長劍疾進,應龍乘其劍勢使盡,一招“直取黃龍”,划向其面門。嘲風向後急避,面門已被劍鋒劃破。
嘲風大怒,yu橫劍再上,忽然那使刀的上來,悄悄向使劍的說幾句話,嘲風一聽,悚然一震,再打量一下應龍問道:“你師父究竟是誰?”應龍仍是茫然道:“我不知道!”嘲風嘆道:“也罷,念在故人份上,今天我們就放你一馬。”於是與使劍的同時躍出,再發一聲喊,那激戰中的百餘人,竟是同時向後撤走,一下子退個清光。
榆罔見此嘆道:“不愧是軒轅王呀,退蚩尤竟不費吹灰之力。”軒轅黃帝卻是感慨:“蚩尤用兵,有章有譜,果然不愧是天下梟雄啊。”應龍也自知那二人功力在自己之上,但為何猝然而退,卻是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