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詩詞2
都市護花兵王 婚不講理:總裁要夠了沒 嫡女無雙,腹黑世子妃 聖殿 靈魂行者 在數難逃 重生仙界走私犯 伐 冷王盛寵魔眼毒妃 名利場
毛主席詩詞2
如夢令元旦1930.01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
【註釋】
如夢令:詞牌名,得名於唐莊宗詩句“如夢、如夢”。
寧化、清流、歸化:福建縣名。
武夷山:在福建北部。
【題解】
毛澤東復出後,在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召開了古田會議,整頓了
紅軍,整肅了不同意見。在三零年初他行事甚為順利。這首詞和下一首詞作於這
段心情愉快的時期。
ⅰ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1930.02
漫天皆白,
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捲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註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由木蘭花令(詞牌)減字變韻而成。
廣昌:江西南豐縣南,撫水上游西北岸。
情更迫:原作“無翠柏”。
吉安:現為市,在江西中部,贛江西岸。
【題解】
一九三零年二月七日,紅軍和地方黨委召開連席會議(二七會議),決定爭
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勝利,奪取全省政權。軍事上是首先攻打吉安,佔領後即宣
布成立省蘇維埃政府。當時紅軍還未攻佔過這麼大的縣市。二月中,毛澤東率軍
從廣昌向吉安進發。由於蔣介石命令軍隊向吉安kao攏,紅軍在中途退回贛南。
ⅰ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1930.07
六月天兵徵腐惡,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贛水那邊紅一角,
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
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
國際悲歌歌一曲,
狂飆為我從天落。
【註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稱鵲踏枝,宋晏殊改之。
汀州:古時州名,州治在今閩西長汀縣。
長纓:《漢書·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鯤鵬:《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黃公略:一九二八年參加平江起義,一九三零年任紅三軍軍長,一九三一年十月
戰死於江西吉安。當時他留守閩西根據地。
【題解】
一九三零年三月,周恩來去莫斯科參加蘇共十六大,李立三暫時掌管上海中
央。六月,他指派中央特派員塗震農到閩西招開汀州會議(又稱南陽會議),命
令紅軍趁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混戰之機進攻南昌和長沙。會上成立了以毛澤
東為主席的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此項行動。毛澤東率紅一軍團趨南昌而不攻。
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於七月二十八日攻進長沙,十一天後,又在湖南軍閥何鍵十五
個團的優勢兵力面前被迫退出。毛澤東赴長沙與彭德懷會合,於九月十日再次進
攻長沙。攻城戰中紅軍損失慘重,九月十三日毛澤東下令撤圍退軍。
毛澤東率軍攻入湖南,何鍵捉了毛妻楊開慧。各界營救無效,楊開慧在十一
月二十四日被處決。二十七年後,毛澤東又寫了一首蝶戀花紀念她。
ⅰ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1931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幹,
不周山下紅旗亂。
【原注】
關於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
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西
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國語周語》:“昔共工棄此道也,虞於湛樂,**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墜
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禍亂並興,共工用滅。”(韋昭注:
“賈侍中〔指後漢賈逵〕雲:共工,諸侯,炎帝之後,姜姓也。顓頊氏衰,共工
氏侵陵諸侯,與高辛氏爭而王也。”)
《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當其(按指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
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
崩,天柱折,地維缺。”
毛按:諸說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訓》,共工是勝利的英雄。你看,“
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西南,
故水潦塵埃歸焉。”他死了沒有?沒有說。看來是沒有死。共工確實是勝利了。
【註釋】
漁家傲:詞牌名,本於晏殊詞,“神仙一曲漁家傲”。
龍岡:在江西永豐縣。
張輝瓚(zan4):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兼任江西剿匪總指揮,俘虜後被紅軍斬
首,其頭裝在木籠內扔入贛江。
毛的原注:這首詞和另外五首一同發表於《人民文學》六二年五月號。這個原注
是毛的祕書田家英查了有關共工的古典文獻後,毛加上去的。
【題解】
一九三零年八月五日,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鄂湘贛三省剿匪總指揮”。何
說,“各省從前剿匪,大都不免省界觀念,能將匪共驅出省界即為了事。故匪等
東擊西串,不能根株盡絕,反而愈延愈廣。國府因見及此,特命行營負此專職,
統籌兼顧,謀根本解決,以矯正前此之流弊。”自此從以前的各省“會剿”改為
中央領導下的“圍剿”。
一九三零年十月七日蔣介石佔領鄭州,勝利結束與馮玉祥、閻錫山的戰爭。
十二月七日,蔣至南昌佈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
紅軍根據地。十二月三十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並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
“圍剿”就此結束。
一九三一年四月,何應欽調集二十萬軍隊作第二次大“圍剿”,這就是下闕
的“二十萬軍重入贛”。
ⅰ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1931夏
白雲山頭雲欲立,
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
為營步步嗟何及!
【註釋】
白雲山:在江西吉安縣東固鎮西南。
飛將軍:《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
”
【題解】
蔣介石認為第一次大“圍剿”敗在“**”,因此第二次大“圍剿”改
為“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緊縮包圍”。五月十六日,紅軍在吉安縣東固伏擊蔣
軍公秉藩部二十八師。接著在十五天內,從西向東橫掃七百里,五戰五勝,打破
了第二次大“圍剿”。
ⅰ
菩薩蠻大柏地1933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註釋】
大柏地:江西瑞金城北。
雨後復斜陽:溫庭筠《菩薩蠻》,“雨後卻斜陽,杏華零落香”。
【題解】
一九二九年初,湘贛兩省軍閥何鍵、魯滌平聯手第三次”會剿“井岡山。一
月十四日,毛澤東率紅軍主力下山,意圖將敵軍引離井岡山。離山後紅軍在贛南
數戰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殲贛軍劉士毅二個團,才打破危局。
這是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建立之始。這首詞是毛澤東重經大柏地時所作。
ⅰ
清平樂會昌1934夏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鬱蔥蔥。
【註釋】
會昌:縣名,在江西南部。
鬱鬱蔥蔥:《後漢書·光武帝紀》,“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題解】
這首詞,毛澤東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鬱
悶的。這一首清平樂,如前面那首菩薩蠻一樣,表lou了同一心情。”當時,中共
和紅軍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德國人)“三人團”領導。毛澤東被排擠出了領
導集團,在會昌“養病”。贛南軍區司令員龔楚去看他,酒後毛澤東喟然長嘆,
“我自從參加革命以來,受過三次開除中委和八次嚴重警告的處分,這次更將造
成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現在,可不是我們井岡山老同志的天下了!
”說時竟悽然淚下。(龔楚《我和紅軍》)
ⅰ
憶秦娥婁山關1935.02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註釋】
憶秦娥:詞牌名,本於李白詩“秦娥夢斷秦樓月”。
婁山關:遵義市之北,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
【題解】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義會議開了三天,隨後紅軍就經婁山關
北上四川,想和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會合。二月五日,在一個叫“雞鳴三省”(
四川,貴州,雲南)的村莊,博古把軍事指揮權正式移交給毛澤東。上任伊始的
毛澤東求勝心切,敵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沒料到四川辣子們十分打得,紅軍
折兵數千,敗下陣來。毛澤東當機力斷,決定放棄和張國燾會合的這一長征初始
目標,回貴州攻打戰鬥力薄弱的黔軍。這是長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戰略轉折。黔軍
企圖憑婁山關天險力阻紅軍,會合川軍、滇軍和中央軍聚殲紅軍於雲貴川交界處
。彭德懷親自帶兵以急行軍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搶佔婁山關,接著幾天,又在婁
山關周圍殲敵二個師,取得了自從慘敗湘江,損失一半人馬以來的長征途上的第
一個大勝利。這首詞,應該是作於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ⅰ
十六字令三首1934-35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
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原注】
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
【註釋】
鍔(e4):劍刃。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神話中有以山為撐天之柱的講法。
【題解】
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湘貴一帶群山間。
ⅰ
七律長征1935.10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註釋】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
,行程二萬五千餘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
南、兩廣之間。
逶迤(wei1yi2):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ⅰ
念奴嬌崑崙1935.10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原注】
前人(編者按:指宋張元,見《詩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謂“戰罷玉龍三
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飛雪。這裡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
山遠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說,當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
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
【註釋】
念奴嬌:詞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寶時歌女。
崑崙:是我國最大的山脈之一,西起帕米爾高原,沿新疆西藏邊界向東延伸。東
端分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長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頭。南
支東延為青海境內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源頭。巴顏喀拉山東接四川的?山和
邛崍山處,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澤東在?山所看到的就是崑崙山的這
片餘脈。
倚天抽寶劍: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李
白《大獵賦》,“於是擢倚天之劍”。
遺(wei4):贈送之意。
【作法】
連著三個“一截”,只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ⅰ
清平樂六盤山1935.10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註釋】
六盤山: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
紅旗:一九五七年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時作“旄頭”。一九六一年九月為寧
夏幹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該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報》。
長纓:見《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註釋。
蒼龍:《後漢書·張純傳》,“蒼龍甲寅”。注曰,“蒼龍,太歲也”。古時以
太歲為凶神惡煞,太歲在地上,與天上歲星相應。
ⅰ
沁園春雪1936.02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註釋】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詩經·國風》和屈原的《離騷》,泛指文學。
天驕:漢朝人稱匈奴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的蒙古征服者。
射鵰:《史記·李廣傳》稱匈奴善射者為“射鵰者”。
【題解】
題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四
十三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
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作法】
這詞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離天三尺三”,一個不是漢名,一
個是直接引用民謠,都不必拘守平仄。
ⅰ
臨江仙贈丁玲1936.12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時新。
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陣圖開向隴山東。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註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朝教坊曲名,曲子多用以詠水仙。此詞牌有兩種形式,
這裡用的是每闕首句為七個字的一種。另一種為六個字。
保安:當時是陝北蘇區首府,在陝西省西北部,現名志丹縣。
出牢人:指丁玲。丁玲於一九三三年五月進獄,後被軟禁在南京。三六年九月,
在共產黨幫助下,她化裝逃離南京,於十一月十二日到達保安。
毛瑟:德國毛瑟(Mauser)兄弟設計製造的槍,當時中國軍隊用得很多。
【題解】
這首詞是毛澤東寫給丁玲的。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一九零四年生於湖
南常德,自二七年起開始發表作品,是三十年代著名左翼作家,三二年三月在上
海加入中共。她到保安後只有幾天,即發起組織中國文藝協會,並擔任主席之職
。毛澤東在成立大會上講了話,稱讚“這是近十年來蘇維埃運動的創舉”。黃土
溝來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時新”了。
丁玲主動要求到前線去看看。三六年十二月底,毛澤東透過軍用電報把這首
詞拍給在前線的丁玲。來年二月,毛澤東親自下令任命丁玲為中央警衛團政治處
副主任,使她真地做了“武將軍”。
丁玲於八六年三月四日在北京逝世。
【作法】
大概因為同是湖南人,毛澤東在這首詞裡也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韻。
ⅰ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04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註釋】
鐘山:莽莽南京中山門外紫金山。
虎踞龍盤:《三國志》諸葛亮與孫權論金陵說,“鍾阜龍蟠,石城虎踞。”
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追窮寇:《孫子兵法·軍爭篇》有“圍師必闕(網開一面之意),窮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項羽。鴻門宴上,他聽了項伯的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
義也,”沒有殺劉邦。後來劉邦項羽血戰連年,終於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雙方士兵為和平連呼萬歲。項羽守約退兵,劉邦卻立即背信棄義地圍攻項羽於
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屍為五。事蹟見《史記·項羽本紀》。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是李賀的詩句,見《採桑子·重陽》註釋。
滄桑:滄海桑田的略語。葛洪《神仙傳·麻姑》裡,麻姑對王方平說,“接待以
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題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當夜,解放軍在東
起江蘇江陰,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長江上,分三路強行渡江。二十三日晚,東路
陳毅的第三野戰軍佔領南京。
ⅰ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1949.04.29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註釋】
柳亞子:名棄疾,字安如,號亞子,江蘇吳江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搞革命,
後來成為國民黨左派。一九五八年病逝於北京。著有《磨劍房詩詞集》。
飲茶粵海:指柳亞子和毛澤東於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間在廣州的交往。
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慶柳亞子索討詩作,毛澤東書《沁園春·雪》以贈。
牢騷: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亞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詩中的
“華章”,稱要回家鄉分湖隱居。見附詩。
昆明池:指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昆明湖取名於漢武帝在長安鑿的昆明池。
富春江:東漢初年,嚴光不願出來做官,隱居在浙江富春江邊釣魚。
【附】柳亞子原詩《感事呈毛主席一首》
開天闢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灌換馬旁,huan1〕
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1950.10
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長夜難明赤縣天,
百年魔怪舞翩躚,
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
萬方樂奏有于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音樂學校)裡曲子的名稱。
赤縣:戰國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
翩躚(pian1qian1):跳舞輕盈狀。
一唱雄雞天下白:李賀《致酒行》,“雄雞一聲天下白”。
萬方:古人稱國族為方,《易經》有“鬼方”。
于闐(tian2):漢朝西域國名,在今新疆。
興會:興致、興趣。
【附】柳亞子原詞
火樹銀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躚,
歌聲唱徹月兒圓。
不是一人能領導,
那容百族共駢闐,
良宵盛會喜空前。
ⅰ
浪淘沙北戴河1954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註釋】
幽燕:古幽州及燕國,在今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魏武、碣(jie2)石:魏武帝曹操於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烏桓,路
過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kao近渤海,漢朝時還在陸上,到六朝時已經沉到
渤海里了。曹操登臨碣石山,寫了《步出夏門行》四首,第二首有“東臨碣石,
以觀蒼海……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ⅰ
水調歌頭游泳1956.06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巨集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
【註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水調本為一曲子,歌頭是曲子開頭部分。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三國吳孫皓時欲從南京遷都到武昌,民謠曰,“寧飲
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子在川上曰:《論語·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指時間如河水飛
逝。
一橋飛架:指武漢長江大橋,該橋為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橋樑,是
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於五五年開工,五七年建成通車。當時正在施工中,故
屬“巨集圖”。
天塹:南北朝時陳朝的孔範,稱長江為天塹,見《南史·孔範傳》。
西江石壁:指計劃中的長江三峽大壩。
巫山雲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賦》,稱楚襄王夢見神女,神女說她“旦
為行雲,暮為行雨。”
【題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澤東從武昌遊過長江到達漢口。六月三日,第二次
遊過長江,從漢陽穿過長江大橋橋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遊過長江,也是從漢
陽到武昌。
ⅰ
蝶戀花答李淑一1957.05.11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註釋】
李淑一:當時是湖南長沙第十中學語文教師,楊開慧的好友。
楊柳:楊開慧(參見《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題解)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
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戰役中犧牲)。
嫦娥:《後漢書·天文志》注,“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女亙〕娥竊之以
奔月。”
吳剛:《酉陽雜俎》稱漢朝西河人吳剛,學仙犯錯,被罰在月宮砍桂樹。樹高五
百丈,剛砍過的地方立刻長好,因此他一直在砍。
伏虎:指革命勝利。
【題解】
一九五七年春節,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談她讀了毛詩的感想,並附了一首
她在三三年聽到柳直荀犧牲時寫的菩薩蠻。毛澤東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
:惠書收到了。過於謙讓了。我們是一輩的人,不是前輩後輩關係,你所取的態
度不適當,要改。已指出‘巫峽’,讀者已知所指何處,似不必再出現‘三峽’
字樣。大作讀畢,感慨系之。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吧。有《遊仙》一
首為贈。這種遊仙,作者自己不在內,別於古之遊仙詩。但詞裡有之,如詠七夕
之類。(下面為這首蝶戀花)”正式發表時,詞題改為“贈李淑一”,後又改為
“答李淑一”。李淑一詞中有“徵人何處覓,六載無訊息”句,故此毛澤東上來
就回答了烈士的去處的問題。
【作法】
這是毛詞中唯一的上下闕不同韻的詞。毛澤東寧願轉韻也要用蝶戀花這個詞
牌。
【附】李淑一原詞《菩薩蠻·驚夢》
蘭閨索莫翻身早,
夜來觸動離愁了。
底事太難堪,
驚儂曉夢殘。
徵人何處覓,
六載無訊息。
醒憶別伊時,
滿衫清淚滋。
ⅰ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07.01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絲蟲。浮想聯翩,
夜不能寐。微風拂曉,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註釋】
餘江縣:在江西。
華佗:三國時名醫。
薜荔(bi4li4):亦稱木蓮、鬼饅頭。桑科,常綠藤本,含乳汁。葉厚革質,
橢圓形,下面有凸出的網路。產於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富果膠,可制食用的涼
粉。莖、葉、果供藥用,有祛風除溼、通血活絡、消腫解毒、補腎、通乳作用。
遺矢:遺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派使者到楚國看廉頗,想召他抗
秦。使者誑報道,“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傾之,三遺矢矣。”血吸
蟲病後期人常水瀉。
鬼唱歌: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
坐地、巡天、牛郎:毛澤東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釗的信,“坐地日行
八萬裡,蔣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師範時的同學)講得不對,是有資料的。地球直
徑約一萬二千五百公里,以圓周率三點一四一六乘之,得約四萬公里,即八萬華
裡。這是地球的自轉(即一天時間)里程。坐火車、輪船、汽車,要付代價,叫
做旅行。坐地球,不付代價(即不買車票),日行八萬裡,問人這是旅行麼,答
曰不是,我一動也沒有動。真是豈有此理!囿於習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
活,許多人卻以為怪。巡天,即謂我們這個太陽系(地球在內)每日每時都在銀
河系裡穿來穿去。銀河一河也,河則無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們人類只是
‘巡’在一條河中,看則可以無數。牛郎晉人,血吸蟲病,蠱病,俗名鼓脹病,
周秦漢屢見書傳。牛郎自然關心他的鄉人,要問瘟神情況如何了。大熊星座,俗
名牛郎星(是否記錯了?),屬銀河系。”
盡舜堯:《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為舜堯”。
紅雨: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三河:黃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ⅰ
七律到韶山1959.06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註釋】
逝川:指時間。見《水調歌頭·游泳》註釋。
菽:豆類。
遍地英雄:此句原作“人物崢嶸勝昔年”。
【題解】
毛澤東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致胡喬木的信,“‘霸主’指蔣介石。這一聯
寫那個時期的階級鬥爭。通首寫三十二年的歷史。”
ⅰ
七律登廬山1959.07.01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註釋】
四百旋:廬山盤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處轉彎。
九派、三吳:毛澤東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鍾學坤的信,“九派,湘、鄂
、贛三省的九條大河。究竟哪九條,其說不一,不必深究。三吳,古稱蘇州為東
吳,常州為中吳,湖州為西吳。”
陶令:陶淵明。曾作彭澤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見陶淵明《桃花源詩並記》,一漁人溯著溪流而上,發現盡頭處是一片
桃林,將一群秦朝避難者的後代,與塵世隔絕;他們在山中過著自給自足,無優
無慮的隱居生活。
【題解】
本詩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
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方升,成詩八句。”當時毛澤東上山開中共八屆八中全
會。
他在九月一日致《詩刊》的信裡說,“近日寫了兩首七律,錄上正改。自以
為可,可以上《詩刊》。”又說,“近日右傾機會主義猖狂進攻,說人民事業這
也不好,那也不好,…我這兩首詩,也算是答覆那些王八蛋的。”
ⅰ
七絕為女民兵題照1961.02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ⅰ
七律答友人1961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
【註釋】
九嶷山:《史記·五帝本紀》,“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
葬於江南九疑(即九嶷山)。”
帝子:指娥皇與女英。傳說中,她們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舜南巡死於九嶷
山,她們倆追到湘江畔,“以涕灑竹,竹盡斑”,自沉湘江,死而為神。楚辭《
九歌·湘夫人》首句為“帝子降兮北渚”。
翠微:指青山。傳說中九嶷山有娥皇峰與女英峰。
芙蓉國:指湖南省,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
家薜荔村”。
長島:有人講就是長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夢寥廓: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
月”。
【題解】
這首詩據說是寫給毛澤東的同學,青年時代辦《新民學會》時的老友周世釗
的,兼寄李達、樂天宇。他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致周世釗的信裡寫道,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朝雲薜荔村”。“西南雲氣來衡嶽,日夜江聲下洞庭
。”同志,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豈不妙哉?”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