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三百八十一章 神都獻俘事

第三百八十一章 神都獻俘事


黑門惡少:寶寶爹地,你是誰? 神器 綜漫與原著人物一起反蘇 黑聖 走進修仙 姻緣錯:腹黑將軍的細作 無限之精彩世界 我是個大師 利劍 天龍八部之行雲覆雨

第三百八十一章 神都獻俘事

神都,洛陽。

這一日,籠罩在戰爭陰雲下的朝廷百官,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吐蕃大敗,突厥徹底覆滅,如今只剩下契丹作亂。有魏王在,契丹滅亡還遠嗎?

即使對魏王頗有微詞的一些唐室舊臣也不得不承認武柲之功勳,有些超越前代諸多名將的意味。而能在不聲不響中一舉滅亡帶甲三十萬的後突厥,這更是讓他們有些顫慄。

不可否認,自後突厥滅亡的訊息傳到神都後,神都的男人都開始崇拜這個軍神一般的人物。而神都的女人,都願意跟武柲有那麼一場情事。甚至,一個美豔女冠揚言,她要給魏王生孩子。

隨著端門獻俘訊息傳開,理學生更是弘揚理學之治國理念,以期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推廣理學的隊伍中。令人想不到的是魏州刺史狄仁傑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批判理學生結黨嫌疑,並把理學生歸為理學黨。

頓時,天下腐儒們彷彿活了一般,以“理學黨”為攻擊目標,開始進行各種各樣的攻擊。有激進儒學士衝進理學學校砸毀了不少東西。女皇的龍案上,也擺滿了關於抨擊理學黨的奏疏。

自古以來,朋黨之爭,結黨營私是皇帝最為忌諱的,但這對於女皇來說,卻沒什麼,她忌諱的是武氏不夠強大,忌諱的是謀反,所以雖案牘壘山,她依然自若。

自改為神功年號以來,這幾個月。她每天都能在夢中笑醒,而且她彷彿再次擁有了青春一般,床第之歡也越加頻繁了起來。但就是如今白天一直想睡。看一會兒奏疏,便打瞌睡。還好有上官婉兒,不然,真不知道要堆積多少奏疏。

即使如此,一些大事還得她拿主意,上官婉兒的效率便慢了下來,這讓上官婉兒不得不把奏疏拿回寢殿去批閱。因為她可不想聽著那羞人的聲音,還若無其事得批閱奏疏。

年過三十的她,精力充沛。那**也極為旺盛,只是她一直壓抑著,她生怕自己犯了錯誤。如今的她隨便一勾手,想伺候她的大周少男們估計都能繞神都一週了。

這一天是獻俘的日子。女皇早早起來梳洗打扮。如今都大半個時辰了,還在化妝。

端門獻俘是一個大日子,是非常隆重的,獻俘也只是一個過程,但所表達出的氣象卻是不同的。女皇能夠在有生之年拔除了後突厥這根刺,足以告慰平生了。獻俘之後,便是祭祀太廟,如今太廟所在地是武氏太廟。李唐高祖、太宗、高宗配享,並在長安宮中立了李氏五廟。畢竟大周天下得自李唐,而且來自她的夫皇。

一個時辰後,宮女終於插上了最後一朵珠花,女皇也頗為滿意得站起了身,一身玄色赤邊的大禮服,寬衣博帶,讓女皇顯得更加威嚴。

上官婉兒如今懂得女皇心思,便欠身道:“聖人今日容光煥發,仿似三十許人一般。”

女皇微微一笑,道:“你啊,就喜歡挑朕喜歡的說。現在是什麼時辰呢?”

“回聖上,快到午時了。”宮女欠身說道。

女皇點頭,緩緩說道:“婉兒今日陪朕觀禮。”

上官婉兒欠身答應。片刻之後,在皇帝儀仗的陪襯下,女皇坐上御輦出了內宮,在朝堂前和百官匯合,便登上了端門城樓。

端門前,大周萬民頌德天樞高高聳立,彷彿大周的定海神針一般,洛陽的百姓已經早早得站在了周圍,寬廣的端門廣場之上,人聲鼎沸。

當女皇登上端門,隨著一聲聲高呼,“聖人駕到!”

端門之外的百姓都跪伏下來,山呼萬歲,那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熱鬧之氣氛,徹底掃清了旱災、洪澇、兵災帶來的陰霾。

女皇高舉雙手,緩緩落下,她深深地吸了口空氣,閉上雙眼,感受著那遺世而獨立的帝王成就,她心中滿懷激盪。她,武曌,建立了武周,她以女人的身份立國,成亙古未有之能事,她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這片土地之上,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沉淪,歷史將記住她,她是一代女帝!

隨著司禮太監,一聲聲高呼,獻俘儀式開始。隨即當一隊隊衣衫襤褸的突厥士兵緩緩被押著走過端門的時候,神都的百姓發出了狂熱的呼喊,這其中有激進的理學生,大聲呼喊著魏王的名字。

在理學中,理學生是可以直呼武柲姓名的,特別是在演講的時候,必須直呼性命。這也是武柲要求的。

數萬俘虜緩緩而過,最後便是成群結隊的牛羊馬匹,這些將會暫時由司僕寺和司農寺處置。當然俘虜只是一部分,而牛羊馬匹更是不到一成。但如此規模的獻俘儀式,是亙古未有的。女皇的心膨脹到了極點,此時此刻,她再也不把契丹當回事了。

也是此時此刻,她,她的帝國將會是前所未有之帝國。

百官中很多重臣也捋須搖頭晃腦,準備在接下來的酒宴中賦詩一首,以博女皇歡心。理學官員手握著雙拳,盯著那些俘虜,此時此刻,他們也是難以用詩賦來表達自己的心境。侍中婁師德點著頭,不時向臣僚解說吐蕃一戰的精彩之處。

武承嗣則已經死心,加之這一年來身體每況愈下,他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所以便死了那份太子之心,由於沒有知政事,平日裡已經很少出門了。武三思倒也看開了,他也不是傻子,魏王之能力遠在自己之上,更何況,如今掌管天下兵馬,他也只能當好他的春官尚書。武氏諸王心中所想各為不同。

太平公主站立女皇身後,心中卻不是味道,對於武柲。她如今內心很矛盾,一邊是自己的夫君,一邊是她的李氏家族。她忘不了李旦的哭求,也忘不了李顯如今窮得連一身衣裳都穿不起。

永安王武崇元、永寧王武崇

潤,弘農縣主武媛兒緊緊地依偎在太平公主身側,這是太平公主所生的三個較大點的孩子,最大的武崇元已經十二歲,武崇潤十歲,武媛兒八歲。年紀如此小。就被女皇封了爵位,由此可見太平公主受寵程度。武崇元特別像武柲小時候的樣子,深得武柲老孃的喜愛。武媛兒最像太平公主,深得太平和女皇喜愛。武崇潤倒是很弱的樣子,雖站立這城頭,卻想著早上沒有做完的作業。

一個時辰後。獻俘儀式完畢。緊接著便是要祭祀太廟,把獻俘這件盛事告知先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一般情況下女人是不可以參與的,但奈何這個帝國的皇帝就是女人,所以告太廟男人女人都有。

在一套繁瑣而巨集大的儀式後,女皇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了宮中,晚上還要宴請百官。所以她得回去好好休息一陣。

太平公主沒有在宮中逗留,便牽著兒女的手上了馬車。

馬車中。太平公主想著事情。武崇元問道:“阿孃面容憂愁,可是擔憂父親?”

太平公主一愣,想當年武柲在十二歲時,便已經名揚天下,自己這孩子雖笨了點,但已經懂得很多事情了。

“你阿爹在外征戰,阿孃如何不擔心,你啊,要快快長大,才能幫助你阿爹。”

“娘,媛兒想爹爹了。”武媛兒插嘴說道。

如此,太平公主和孩子們便說著話,向著尚善坊的宅院走去,自武柲出征後,太平公主如今大多時候都在這一處宅院居住,在這裡密會重臣。至於有沒有其他娛樂節目,在武柲佈滿整個洛陽的眼線的掃視下,暫時還沒有發覺。

而且武柲相信,太平公主暫時還沒那膽子,他可不希望自己的髮妻給自己戴頂有顏色的帽子。更何況如今權勢深重的今日,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當馬車在尚善坊的太平公主府前停下後,武崇元下了馬車,便說道:“阿孃為何不回家,卻要在此處居住,是為了接見那幫人嗎?孩兒親耳聽聞他們偷偷辱罵爹爹,娘為何要接見?”

太平公主一愣,頓時發覺,三個孩子都用異樣的目光望著自己,一時間,她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武崇元似乎開竅了一般,說道:“若爹爹將來登上皇位,娘為皇后,一生榮華富貴享用不盡,阿孃榮辱寄於父親一身,娘為何還要在此接見那些人?”

太平公主變了變臉色,問道:“是誰教你如此說的?”

武崇元躬身,道:“天下皆知父親將為皇儲,阿孃為何還要執迷不悟?沒人教孩兒,孩兒已經不是小孩了。崇潤,小妹,咱們走。”

“站住!”太平公主厲聲道。

三個孩子頓時站住,詫異地望向母親,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太平公主緩緩說道:“好了,崇元,崇潤,媛兒,娘只是在那老宅裡悶得慌,在此小住,等明日咱們回去吧。”

武崇元想要說什麼,但還是點頭道:“請阿孃原諒孩兒適才唐突,孩兒不應該責問母親,先生說,此為不孝。”

太平公主沒想到,平日裡有些愚笨的武崇元竟然如此聰穎,不禁露出笑容,“我兒再有錯,阿孃怎麼會怪你呢?走吧,進去吧。”

隨著太平公主母子進入府中,對街的閣樓上,一個狐媚而妖嬈的女子露出笑容,她身材前凸後翹,臀肥腰細,斜倚著欄杆,任那秋風把那一頭青絲吹拂,她伸出蔥白一般的素手,把那額前的劉海撫弄到耳際。

其實她很不喜歡這個髮式,可是老師喜歡,所以她只好如此了,不過如此一來,她也變得很懶了,只要老師不來,她便很少打理自己。

她每月有百貫薪俸,數年來,她身家數十萬,即使離開老師也能美美得生活,可是,她就是離不開。

“顏如玉,你怎麼呢?不就一個男人嗎?男人不很多嗎?”

顏如玉看著太平公主進了房間後,輕聲自言自語,她寂寞了,很久沒有見到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