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二百八十章 改革從科舉開始

第二百八十章 改革從科舉開始


先生止步:誤惹危險女人 寶寶要爹地 總裁哥哥惹不起 金屋藏嬌 公關女友契約戀 異風 混在異界的神仙 屍葬 東方不敗之唯一東方 斷魂青冥

第二百八十章 改革從科舉開始

看著揚長而去的武清的背影,上官婉兒露出了一抹傷感之色。

韋團兒若有所思地說道:“上官姐姐,這位駙馬將軍倒也真有趣。”

上官婉兒一愣,看向韋團兒那白淨無比的臉蛋,這妮子思春呢?隨即說道:“駙馬若沒趣,公主怎會選為駙馬,這些背後議論,還是不要議論的好,免得被人聽到,糟了誣陷。”

韋團兒趕緊欠身道:“奴婢明白,多謝上官姐姐提醒。”

上官婉兒略一思量,說道:“今夜公主恐怕要在宮中用餐,你且先去準備,找一下公主的食譜,做些她愛吃的,說不定太后高興了,賞你些錢物。”

韋團兒本是心靈手巧之輩,如何聽不懂,便謝了上官婉兒,趕緊朝著尚食局走去。

上官婉兒想到,若她能在這宮中建立自己的勢力,會不會能和清哥做一對露水鴛鴦呢。隨即苦笑一聲,便朝著自己的寢殿走去,遠遠地聽到廬陵王打罵宮人的聲音,不禁嘆息一聲,便離開了。

武清回到史館官舍中,先跟史館官員打了招呼,而後便開始寫奏疏,這一次他則是比較詳細而系統地介紹改革科舉的措施,以及預見的成效,而且堅決採取考卷糊名制度,以及監考人員臨時指定,以防止科舉作弊的發生。而且並建議裁撤冗官,讓那些尸位素餐者,考績不良者一律解官,此為科舉新制後選官准備。

等寫完了奏疏,也差不多到放班的時候。便再次來到了貞觀殿,並讓值司太監把奏疏給遞了進去。而後便打道回府了。

貞觀殿內,太平公主正在和武太后說著話。她今次進宮本來是要勸說武太后不要殺二哥李賢,可當她旁敲側擊時。

武太后說道:“本宮已派左金武將軍邱神績去巴蜀看望你二哥了,你就不要擔心了。”

太平公主心中一沉,看來果然被武清給說中了,但她是何人,她是太平公主,如何會露出不愉之色。便說道:“二哥都離開好幾年了,也不知在那邊過得如何。”

武太后笑道:“太平啊,你就放心吧。這次本宮讓邱神績在左藏中取了些金珠珍寶賞賜給你二哥,相信生活不會太艱難。哎,都是為娘身上掉下的肉啊,娘怎能不心疼呢。”

太平可知道自己這母親的手段。自然不相信。但不會表露出不滿,何況阿孃對她可是真好,不說給她的賞賜超過了歷代公主,就是給她選的駙馬,她也是很滿意的,雖然駙馬好色,可男人哪個不好色呢。而且真正瞭解武清家底後,她才明白。什麼叫富可敵國,縱使將來大唐不在了。她一生也是富貴的。

當然她對武清的愛意有多少呢,她也不知,總之她以前看中的是另外一個表哥,薛紹,聽說他在去歲成婚,不知是誰家的女子。

太平公主搖了搖頭,覺得自己想得太遠了,於是便撒嬌道:“阿孃真好。”

武太后確實是喜歡太平公主的,所以便說道:“你今日來看望阿孃,一定有什麼事情,說吧,只要合情理,阿孃便答應你。”

太平公主雖然很想為三哥李顯求情,可在這個節骨眼上,她有些猶豫,但還是說道:“三哥如今為廬陵王,夠可憐的了,阿母就讓他做個富家翁吧。”

武太后嘆了口氣,拉住太平的手,說道:“太平啊,阿母如何忍心啊,你四哥雖已即位,但他毫無處理軍政之能力,阿母還得幫扶他。你三哥,這個不肖子,就怕他被一些不軌之人利用,而使你父皇留下的江山陷入混亂啊。你放心,等過段時間後,阿母自會放了他,讓他做個富家翁。”

太平公主露出甜美的笑容,撒嬌道:“阿母真好!”

這個時候,一名太監進來,躬身施禮道:“稟太后,左羽林衛大將軍遞來奏疏。”

武太后笑道:“他人呢?”

“回太后,武將軍回去了。”

武太后一揮手,而後取過奏疏,便看了起來。片刻之後,她笑道:“嗯,不錯,不錯!”

太平公主奇怪地問道:“阿孃,駙馬寫什麼呢?”

武太后笑道:“你來看看。”

太平連忙說道:“太平不敢!”

“本宮是要你看看,阿母給你選的駙馬是何等的大才!這天下間有幾人能夠及得上武清的!”武太后露出微笑。

太平公主接過奏疏,便看了起來,即使她對朝政不懂,但經武清如白話般的解釋後,她完全能夠看懂,一目瞭然。原來那傢伙不僅那方面厲害,在治國上,竟也有如此之才,哼,回去了好好伺候伺候他!

“阿孃,這奏疏有何優點?”太平公主問道。

於是,武太后很耐心地便給太平公主解說了一遍朝廷的科舉制度存在的弊端。

等解說完後,韋團兒蓮步輕移,來到了殿中,並稟報晚宴已經準備好了。武太后這才牽著太平的手,準備共進晚餐。

太平公主第一次聽到了武太后的關於朝政的解說後,心思也開始慢慢轉變,只是她一直不曾發覺而已。

數日之後,左金吾衛將軍邱神績回到洛陽,奏報廢太子李賢自縊於巴州宅中。太后大怒,怒斥之後,貶邱神績為疊州刺史。李賢之死讓人猜疑!

但武太后不想再提此事,遂拜原豫王府長史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劉禕之為中書令,二人同時拜相。

並以劉禕之為欽差專管今春科舉諸事,新的科舉制度正式發往各地,本來去歲就已經通過了武清所建言的新科舉制度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但執行度不是很好。洛陽雖雲集了近萬舉子,但對於新科舉到底是什麼樣的。也是不知。當朝廷正式發張貼布告後,他們才明白,這一次科舉果然要採取糊名制度。並增加了乾元殿殿試,由天子奏對,欽點狀元、榜眼、探花,並授予官職。還要傳臚唱名後,進行遊街炫耀,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啊!

要知道一般的六品官之下是很難見到天子顏面的,可若經過殿試。那就能見到天子真顏,這又如何不光宗耀祖!

也是這一次科舉,第一次由朝中宰相為主考。吏部和禮部為副,一下子便提升了科舉之分量。有識之士便看出,這樣一來,那些不屑於科舉的人。便不得不參加科舉。而且採取糊名制度。也是一種公平公正的體現。

進士科只有貼經和論策,所以只考一日。

這一次清心書院有三十五人参加科舉,張說依舊覺得他不能考中,還是沒有參加,武清也勉勵一番,叫他到清心書院多聽聽課,而且平時可以在北門大將軍帳中多學學。張說也是欣然領命。

科舉之事,不關武清什麼事情。所以他便經常呆在了清心書院,一者三本教材需要勘驗。二者也是在清心書院中養精蓄銳,過段時間把師姐娶進門。

三本基礎教材,是武清最看中的,也是這些年的成果,也是為將來理學的發展,奠定基礎。所以他必須十分認真地和幾位番外學者勘驗,並請來了已經閒賦在家有八十高齡的算學家王孝通和其孫王數。

王孝通所著的《緝古算經》共二十題,但涉及到了天、土木、幾何、倉儲等問題,甚至引入了代數理論,這就是武清最為看重的一點。

比之前《九章算經》,《海島算經》等數學專著,更具有開拓性意義。邀請王孝通勘驗三本基礎教材,也是讓王孝通這大算學家查遺補漏。把基礎數學編寫完善。當然等基礎數學完成後,那麼就是中等數學,往後便是高等數學。

相應的,還有中等物理、高等物理,中等化學、高等化學。至於哲學思想方面,則有武清提出理論,盧照鄰編纂,王勃潤色。

如果按照武清構想,他是巴不得開設天、兵器、礦藏等專業,但一者他不熟悉,二者也沒那麼多精力,只能留待以後,等到基礎數理化普及之後,再開設也不遲。

王孝通爺孫倆對於武清引入的阿拉伯數字則是非常感興趣,因為如此一來,像在幾何中的標註就變得十分明瞭,而且王孝通所創之代數,用阿拉伯數字時運算更加簡便。

當然王孝通爺孫倆對武清佩服的不止是阿拉伯數字,還有以前算經中從未有人整理出來的理論,比如說幾何當中的幾何原理,三角形的數學定理等等,還有在物理中“力”的解釋等等。都讓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思路。

總之,看到清心書院不同於國子學、太學、弘館、四門學、算學的新式授課方式,讓他老懷大慰。畢竟在這個時代中,詩才是主流,雖有算學和律學,但也僅僅是涉及而已,並沒有把這些東西來當做重要的學問來對待。清心書院便不同!

清心書院並沒有拋棄儒學,而是取儒學之精華用來育人之德行;並沒有拋棄佛道,而是用佛道之精華教人用辯證之法看待事物;也沒有拋棄律學,而是把律學作為治國之根本,最重要的是,清心書院對於那些想從政的學子,更加註重治國論策的教育。

可以說,清心書院就是一個大雜燴,就說那麼番外博士就足以吸引眼球。

校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所以武清也不急。

數日之後,科舉經歷了會試、殿試之後,由武后欽點了狀元、榜眼、探花,並授予六品之官,總共有三十三名進士,其中清心書院達到了十六名進士,駭人聽聞。

雖然前三名中沒有清心書院之人,但天下士人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在這第一次採取糊名制的情況下,清心書院拿到十六個進士名額,由此可見清心書院之強勢!毫無疑問,數十年後,大唐凡為官者,大都出自清心書院了。

有心之人上疏重查考卷,也有人甚至上疏奏請取締清心書院,甚至有人上疏,清心書院是群魔彙集之地,應早早剷除,以免發生災禍。當然最讓人氣憤的是,有人把矛頭直指武清,言武清有勾結朋黨等等。

總之,一場科舉之後,把武清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u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