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正文_第一千一百章 圖中蓮花

正文_第一千一百章 圖中蓮花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商縱少年 【完】鳳破九霄:邪妃難惹 呆妻鬧革命:老公太狂野 穿越公主太囂張 盜靈空間:詭殺凶案 伊惜紅顏美少年 情寄江湖 重生之希堯 天狗

正文_第一千一百章 圖中蓮花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位於畫面頂端的大喜園和大喜池了,它們的外觀已經返璞歸真,幾乎看不出什麼人造修建的痕跡了,菩提參天,池塘荷碧,花草魚蟲,各有樂趣,園內打理的十分完美整齊。

這就代表了忉利天人中境界最高者,想要得到正法的慾望,而且只是想要正法本身,而並非貪圖它能夠帶來的其他間接好處,所以被稱之為大喜。大喜園旁邊有一池子,據說能在此處洗清任何於塵世間沾染的垢汙,比喻人在聽聞受持正法後,煩惱、執念和業障全部煙消雲散,洗去一身鉛華,一世紛擾。

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在雜園和大喜園之中還有一棵參天大樹,開枝散葉星羅棋佈,其枝繁葉茂如同莊嚴大寶雲,幾乎把整個忉利天都籠罩其中,據說表達正法至高至廣,一切有情眾生都籠罩其下之意。

那接下來就是第三幅,代表夜摩天的扇子令牌了,華青峰首先是觀察其材質,與之前質地厚實,顏色深沉的類似紫金和玳瑁不一樣,這次的令牌入手輕盈清脆,顏色呈現灰綠中夾帶著似繁花盛放般的斑紋,疏密有致,構成一個個令人遐想的團,褐色的斑紋與青翠的底質相映成趣。

華青峰過去在星魔宗的時候,因為一開始地位較低,也沒有抱到什麼大腿,因此作為一個新入門的低階弟子,常常被派去做養竹種樹的任務,所以對竹子的材質特別熟悉,只覺得這枚令牌的材質,居然也有些像是竹子一般,難怪這麼輕盈,可是與竹子不同的是它十分堅固,並不像是被一打就會裂開的樣子,恐怕這要麼是一種特別的靈竹,要麼就是還混入了其他物質。

華青峰發現這和之前的那兩柄極盡繁複全面之事的令牌不同,變得開闊簡潔許多,甚至讓人懷疑這是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是仔細看看上面的筆法和畫風,還是有很明顯的相似和

重合,說明這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是作畫者故意所為。

而此處也確實猶如真正的仙境一般,不像前兩處的景象那麼世俗化和令人熟悉,從夜摩天開始,以上的諸天萬界就都已經飛出了須彌山外,而夜摩天正是浮在山頂上方的萬朵蓮花之上,整片世界好像都是由無窮無盡的蓮花組成了地基,然後天人們就生活在這蓮花世界中,因此也有人將此成為“天華界”。

蓮花在佛門和婆羅門的宗教文化中一直有特殊的象徵意義,無論是哪一宗派,蓮花都是各種主神大佛們的坐墊、裝飾、衣物甚至是法寶,而且根據蓮臺的顏色、層數,花瓣數,也可以分成高低尊卑的許多種類,來顯示擁有者的身份。

而且它們也是象徵真善美、純淨無垢的一種意像,有時候有表示大智慧之意,所以這幅扇面畫上的圖案,對比起原來的須彌山中世俗場景,而變為脫離山體,浮在空中,以蓮花為基,就說明了從此處開始與方才相比,天人們的境界已經高出了許多,若說之前還是五分天,五分人的話,現在這裡已經只有三分人,七分天了,人性的部分慢慢被壓抑磨損掉,轉而成為了比較明顯的神性。

夜摩天人能常念善舉,思維正法,因此可以牢守諸戒,善護己業,雖然從本質上來說,並未能徹底斷除自己的慾念,但是也不會因為貪念而造出惡業來,和尚且還在爭戰不已的夜叉天人形成鮮明對比。

圖上的蓮花或大或小,主要為白、金、粉三色,偶爾也有青色和赤紅色,所有的蓮花都處於綻放狀態,沒有一個合起來的花骨朵,那是因為夜摩天已經不在須彌山上,所以連日月也都在其下,自然也不會有晝夜之分了,唯一用來區分早晚的方式,就是看蓮花的開閉程度,蓮花開即為百日,蓮花合上則是夜晚。

而蓮花同時也象徵著夜摩天人心中的正

法、善念與智慧,若是張開就是白晝,說明正念尚存,若閉上則相反,因此夜摩天的常態就是蓮花盛開的永晝,只有英文某些原因大批居民開始天人五衰時,才會轉為黑夜。

圖中很明顯是百花綻放的白天,畫中人物臉色怡然自得,在蓮花叢間交遊談笑,一副非常瀟灑恬淡的景象,尤其是將真氣匯聚,眯著眼睛看完之前兩幅畫後,現在的這面扇子讓華青峰覺得眼前舒服了很多,不需要使用真氣也能看清所畫,十分適宜。

華青峰心想既然夜摩天都這麼恬淡怡樂了,那剩下三幅應該更加如此,於是連忙將目光投向第四面代表知足天的令牌上,發現果然如此,那上面的圖案更加超然出塵,只覺一股遊仙之氣溢位畫面,若是撇開上色,單論構圖和筆法,頗有道門的水墨畫風格,與其說是波夷羅教祕寶,倒更符合九曜劍派的風味了。

整個畫面看上去有些空空蕩蕩的,因為知足天的背景基本就全都是連綿不斷的雲霧,從夜摩天開始的修羅天道眾生就已經離開了須彌山頂,夜摩天的世界以蓮花為地基,而知足天眾生因為於欲知足,以知足故,斷絕並不復生一切貪念。無貪念則無塵世之濁氣,因此夜摩天人尚且需要有蓮華為基,但知足天人基本就像是一團雲霧,飄逸出塵,幾乎沒有重量,可以直接立足於雲層之上生活。

而畫面中的知足天人,手上身邊基本除了雲彩外,都沒有什麼別的東西,這也側面反應了他們已經徹底去除一切貪慾,所以那些在塵世間能見到的東西,都不會帶來此地。而他們在做的事,多半是打坐、悟道,還有一些人姿勢奇怪,其實是在做婆羅門教最神異的一門功夫一——拙火瑜伽,他們認為透過瑜伽運動,可以溝通真梵,讓天地靈氣進入自己的三脈七輪,後來佛門也將其繼承,華青峰這軍荼利明王相,正是由拙火定改編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