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十三章 叛軍四起
他說,做我女神可好 官道之色戒 女王進化論 帝少撩人:悶騷老公太心急 老公求原諒:三歲寶寶強悍妻 逼婚成寵 殿下你被甩了 埋愛 學完自己的歷史後我又穿回來了 我的神奇二戰
正文_第三十三章 叛軍四起
話分兩頭,自從唐三娘從紫雲山辭別伊風,不日已抵達卸石棚寨。正當三娘準備於次日準備起義攻城之時,突然之間狂風大作,將義旗颳倒,又聞得雞鳴狗吠大異平常,軍中便謠傳四起,義軍必敗,軍心動搖。
半夜,大雨滂沱而下,主營帳中有兩個人秉燭而坐,便是唐三娘和青衣客徐輝祖。他們正在為謠言之事而煩惱。
“在紫雲山一戰中,我們損失了眾多兄弟,不報此仇又怎能對得起他們的亡靈。”唐三娘恨恨說道。她的杏眼看著徐輝祖,就像一個妻子遇到困難,而必須仰仗丈夫。
徐輝祖與唐三娘已經產生了一種微妙的感情,這種感情就像是夫妻之間的感情。他們或許各自明白對方的心意,只不過不願意去承認。畢竟唐三娘已是一個寡婦,對亡夫林三還存在感情,他不會去背叛丈夫,世俗的輿論也不容她去背叛。
而徐輝祖論身份是將門之後,論地位在江湖中也享有俠名。所以,他們寧願保持著這樣一種微妙的關係,也不會去改變,但很多人都看在眼裡,無形中認定了他們兩人。
徐輝祖見到三娘滿面愁容,憤憤不平,勸慰道:“用兵之道,在乎一股作氣,如今是將有死之心,士無生之氣,所以務在激氣。”徐輝祖本就出生於將門世家,其父乃是開國大將徐達,自然也是熟讀兵書。
不過,不知何時起,徐輝祖在唐三娘面前不再結巴了。他變得正常了,他正常時說話,永遠是這麼義正辭嚴,令人信服。
“可是該當如何激氣?義軍皆是農民起家,更是迷信不已?”唐三娘反問道,她也是正為此事著急。
許輝祖從椅子上緩緩戰起來,走到營帳門口,掀起帳簾,看著外面的大雨。但他的心並不在這大雨,這雨對他來說,有跟沒有一樣。他們陷入了沉默,一種心靈相通的沉默。
霎時,天上一陣驚雷,一道紫色閃電直奔天際。徐輝祖趕緊轉過身來,喜道:“有法子了,有法子了。”
唐三娘看著他一臉興奮的樣子,知道他肯定想出了什麼妙法。她沒有說話,但她的眼神卻在向徐輝祖尋問著答案。
“依樣畫葫蘆,三娘,你不是會…”徐輝祖走到三娘跟前,附耳說道。
“好,好,明天就揮師北上。”三娘喜不自禁。
次日午時,一陣驟雨過後,天朗氣清,陽光普照。唐三
娘聚急眾將士於帳中,一臉嚴肅,徐輝祖並不在此,一大早他便起程趕往靜清師太那裡,準備接應三孃的軍隊。唐三娘坐在帳中,說道:“眾位將士,近日謠言四起,士氣憾動。我知道諸位是視死如歸,但是天意如此,出征之事只能作罷。”唐三娘說得很委屈,也很惋惜。
“聖母,萬不能因為什麼天意,而動搖出征之心。”一個虯髯深目的大漢力勸道。
“打吧!別管什麼謠言了,就算天王老子我也不怕。”這個人少了一個耳朵,他就是在紫雲山被瀟兒削去耳朵的大漢,他一回來後唐三娘便將他提升為右護法。
唐三娘看著他們兩人,臉上雖然沒有笑容,眼裡卻有一種暗許的神色。唐三娘一本正經地說道:“左護法(段巨集)和右護法(羅志)的一番心意,我當然明白,我何嘗不想出師,可是…”三娘沒有再說下去,她偷偷瞄著其他將軍的表情。
三娘自從將義軍改成白蓮教後,她自稱聖母,聖母以下是軍師伊風,其下便是左右護法和東西南北四將等等。帳中將士見到聖母如此無奈,頓時也不知該說什麼。
“好了,這些事先放在一邊,爾等隨我出去狩獵,散散心,如何。”三娘接著道。她這句話明顯帶著命令的意味,所以有些將士想說什麼,也只好作罷。
很快,以唐三娘為首的狩獵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卸石棚寨西面的盤龍林開去。卸石棚寨是由一些山頭組成,分成東西南北四個小寨供四將管理,地勢險要。而南面最高,唐三娘也住在這裡,西面山寨高峰下便是盤龍林,野獸出沒頻繁。
唐三娘指著前面的一棵盤龍樹,這棵樹通體筆直,上粗下細,倒也沒什麼不同。只聽得唐三娘道:“左護法,你帶領一小隊去看看。”
左護法段巨集應了一聲,眾馬當先飛奔過去,後面一隊士兵緊跟而上。段巨集卻在這棵樹旁繞將起來,好像在大量著什麼。
“東西二將,你們也帶領人馬去看看。”三娘繼續吩咐道。
同樣地,他們全都聚在那裡,議論著什麼。三娘嘴角微微一笑,看來她早就預料到了。於是,唐三娘率領剩下人馬,飛奔過去。裝作如無其事地問道:“你們在幹什麼?”
唐三娘說完,那些圍觀的將士突然全都跪下,高呼:“聖母下凡,扶危濟困,功德無量,光照大地。”三娘並不感到奇怪,因為這是她與徐
輝祖商量好的計策。三娘利用法術,將這棵盤龍樹刻上字,也就是他們剛才所念。
在樹上刻字並不難,可要在盤龍樹上刻字,那就難如登天了,因為的盤龍樹的表皮就跟龍鱗一樣,堅硬如鐵。
霎時,又有人在後面喊道:“快看上面。”所有人的目光便都集聚在西峰上,這座西峰雖不算高,但卻很陡,像一把毛筆。峰上突現四個金光大字——白蓮聖母,在陽光照耀下,耀眼奪人。
眾人又都看得呆了。顯然,這便是徐輝祖給唐三娘出的一樣畫葫蘆計策,製造假象,以激勵士氣。這個方法歷朝歷代都有人用過的,不過,三孃的部屬不過是些山野鄉民,不懂得這許多,不久,軍中便紛紛議論起來。
這一晚子時,唐三娘便暗中派遣右護法和南北二將,率領一百人進入到青州內埋伏,而於巳時舉兵攻城。這此時軍中雖然士氣有所提升,但又有人懷疑是唐三孃的把戲,所以有些士兵同樣不敢輕舉妄動,也不敢妄自揣度。
但是,這一戰,唐三娘明為攻城,實則是虛張聲勢,且戰且走。青州衛指揮使高鳳見到叛軍如此不堪一擊,自然不肯輕易放過,將義軍一舉殲滅的機會,所以,大開城門,率兵直追。
結果,被三孃的伏兵趁虛而入,佔了城池。當高鳳想重新奪回城池之時,三娘又返回來牽制他的後方。高鳳軍隊士氣低落,無力再戰,只好投奔他處。而三娘便入主青州,奪取武器,開倉放糧,民心大悅。最主要的是,士兵都相信了三孃的騙局,士氣高漲。
起義軍初戰告捷,鼓舞了青州以東各地人民。他們紛紛起兵響應,計有賓鴻、董彥皋、丁谷剛、高羊兒、王住兒、楊三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整個山東境內,戰火不息。
但是好景不長,此次起義震動了朝廷,朱棣龍顏大怒,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前來圍剿,又急速派安遠侯柳升為總兵官,都指揮使劉忠為副總兵官,紫衣侯蔣從侯為監軍,先來鎮壓,自己在後壓陣。
由於寡不敵眾,三娘只好撤退。又在中途遭到朝廷兵馬的偷襲,損失甚重,幸好徐輝祖帶領了建文帝的舊部,前來支援。於是,三娘揮師北上受阻,轉而南下,到達杭州。
杭州守兵見情況不妙,棄城而走,唐三娘便在此地安營紮寨,以圖後策。當然,朱棣是不會給予三娘喘息的機會,率領人馬已經朝杭州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