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蒙衝談畫面塑造
大好河山 爆笑冤家:紈絝王爺呆萌妃 蜜寵黑道妻 血玉凌霄 紫氣成道 神啊,救命喔 么 閨房馴妻 清宮升職記 奪命車
第二十七章 蒙衝談畫面塑造
蒙衝談畫面塑造
作者:minghui2008-10-2309:43:15置頂修改刪除
這個時代是一個讀圖的時代,隨著電影電視多媒體的發展,即使是在閱讀的時候,讀者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不斷變化的畫面。
?這個畫面的來源,主要有這兩個方向?第一、熟悉畫面的還原這其實是最討巧的一種方法,以一段場景為例,針對特定的讀者,你不需要過多的描繪,只需要一個特徵值,就可以明確地把他帶入那個環境之中。
?比如,我是一個早期日本少年動漫的入迷者。
?熾熱的陽光,靜謐的街道和不住的蟬鳴聲,我立刻就被帶入到一個夏日校園的畫面當中去,。
那,文中只要出現這幾個要素,--除了文中已經描述的東西,我還會把整個畫面還原?,--比如蔚藍色的天空,圍牆和路燈,飛鳥,被風吹動的草,--再往下延伸,是騎著單車的少男少女,白色的裙子在風中揚起。
?ok,對我這樣的讀者來說?,實際上只是三個點,就已經構築了一個完整的青春情境?大肥羊問:那我如果想寫賽車呢?,怎麼夠租一個賽車的畫面效果呢你要考慮的,你的讀者群是誰,是真正去賽車場邊助威的閒人,?還是看電視轉播的閒人?看電視轉播的人,爛糊的膠皮味道,燒焦的輪胎味?而對於看電視轉播的人來說?,他印象最深的,是超車,碰撞,轟鳴?一個特徵就可以打動他??準備作為一個環節展示主角?這個實際上,比較類似於我下面要談到的另一個方向?準備作為一個環節展示主角,我這裡主要是針對網路讀者而言的??對於網路讀者而言,賽車並未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熟悉的畫面,還原並不容易,那麼我要寫一個黃金騎士帶著一群手下去攻一個地勢極其險要的山頭呢,我來舉一個起點小說的還原畫面的例子??下面這一段,是我隨便點開一本起點的作品看到的“一名貌美天成的女魔法師正不停的朝四周釋放大面積的火系魔法,不過無痕很清楚,她已是迴光返照,支援不了多少時間了。
在她的身後,一名男劍士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他的旁邊,一個**歲的金髮金眼小女孩,一看就是個美人胚子,此事她費力的用冰刃隔開自己的手腕,儘量使她的血液流進男子的嘴中。”
?他們周圍一群黑衣殺手,也已所剩無幾。
還有戰鬥力的僅有兩人,不過這兩人也處在崩潰的邊緣。
別看那女魔法師柔柔弱弱的,但無痕清楚,她已是大魔導師級別。”
單獨來看,這段文字的描述其實是很不成熟的。
首先,缺乏細節,“貌美天成”“男劍士”“美人胚子”這都是套話,沒有表情,畫面沒有色彩也不豐滿。
?第二,是把一個動態的畫面寫成了一個截圖,沒有聲音,也沒有動感對於一個戰鬥場面來說,可以說是很失敗的。
?但是,請注意,讀者的閱讀經驗,可以幫助他們,把這一個乾癟的畫面完善成一個動態的場景女魔法師臉上帶著恐慌或是略有一點瘋狂的神情,竭盡全力揮動著她閃光的魔杖。
小女孩強忍著眼淚,手腕上鮮血淋漓,滴在男子的嘴中,大部分卻隨著嘴角流淌到草地上。
這是在我腦海當中的補完。
?滿臉虯髯的劍士,雖然動彈不得,但奮力的想昂起頭,臉上滿是憤怒與悲傷。
能讓我進行補完的,是三個人各自的動作要素,尤其是小女孩割腕?--這是一副悲壯的畫面,腦海中的第一反應,?然後順理成章的,我以我的閱讀經驗來將這個畫面豐富化了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補完??變成了好像我身邊發生的場景。
?因為我玩的遊戲,看得動畫,還有閱讀的小說。
在這些素材庫裡面,我曾經接觸過熟悉的畫面,於是,雖然我沒有刻意去想,畫面就呼之欲出。
雖然腦海中的來源非常之雜,但究其源頭?是我幼年時候看過的一部武俠小說--《青銅女魔傳》。
?我百度了一下,這是那篇小說的開頭。
?“滇王古墓中有一幅神奇的《青銅女魔圖》。”
“塑造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廝殺實境:在版納密林空地。
滇王戴盔披甲,指揮百名手執劍,矛,戈,鉞的武士,圍殺一男一女,男的是一異國英俊青年,傷痕累累,倒在女的懷中。
女子左手環抱男青年,右手執金羽盤龍寶劍,騰身空中,神情如瘋如魔。”
?這部小說大概是二十年前我在某本雜誌上看到的小女孩割腕沒想起來,但應該有比較深刻的某些?起點的很多小說場景描寫很單薄,只是順勢地推動著情節,?背景彷彿是一片空白,讓人幾乎無法看下去。
?為什麼這樣的小說,也獲得了成功??甚至比你花盡心思為了最後決戰打造了華麗的背景更為成功??請記得起點讀者的閱讀體驗?網路小說,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多。
?熱愛閱讀玄幻小說的讀者們,幾乎不需要作者的描述,就已經對要出現的場景有了一個定勢。
熱愛修真的同學們,在腦海中也早就有了瑞氣千條的法寶形象,只要給他一個關鍵詞,就足以讓他補完整個畫面。
對於無限流和同人作品而言,這就更加簡單,生化危機的喪屍群,他甚至不用描寫,只要“喪屍”一個關鍵字,大家就都明白了。
?所以,小說的畫面變得容易了許多,只要保證情節的順暢展開,畫面也就陸續產生,作者也就輕鬆了很多。
?但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這種方式適用於不創新的小說,當每個人或者說大部分人都來寫的時候,重複。
?因為缺乏作者創造的過程,依賴讀者的再創造,對,色色,清朝人的這個概念,被大量的辮子戲在你腦海中強化,同一個人閱讀同樣題材的內容,最後自然會覺得重複,以至於再無閱讀的樂趣。
?上面所講的是我講得前半部分?下面我也想拋個磚,談談創新畫面到底該怎麼辦?這個,不透徹,只是個人感覺而言?大家不要砸我?我們再來看起點的一本書。
?“一個老者站在山頭,面朝東方,在他的腳下,是一片不見底的石崖,雲霧霓生,而他抬頭東望,滿天繁星閃爍,雜亂無章,只有在山上這個老者眼中,那些看上去毫無關係的星座卻以一條條詭異的曲線連繫在一起,慢慢的,形成了一張張古樸的圖形不斷運轉,星圖之中,星辰起落,不住變幻,連帶著整張星圖也變化了起來。”
“三十二張星圖之內,包圍著一張奇怪的星圖,在整張圖的最北方,北極天那邊的一顆,竟然碩大如紫,獨一無二,只是此刻光芒卻十分黯淡,七顆亮大如鑽的星星圍繞著它四季旋轉,反觀它對面相對而立的一顆五芒星,卻呈現出一種妖異的慘紅之色。”
?這段觀星的描寫,大家覺得怎麼樣??我相信作者很努力,他的描寫也很到位,但是看完這段文字,大家有什麼直觀的想象沒有?反正我沒有?作者這麼兩段的描寫,回到我的腦海中的,只剩下兩個關鍵字我剛剛上半部分說的,其實觀點就是,利用熟悉畫面的還原,等於是放大了你文字的作用?一個關鍵字,擴大為一整段?。
而這位作者,所做的是在縮小文字的作用?兩整段話,只剩下兩個關鍵字?我不是否定這種寫法啦我今天要講得是畫面感,所以,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這段畫面我稀裡糊塗?在我的認知裡面?,觀星的重點,在觀,而不是在星,這年頭誰也看不懂星星?我覺得我們要寫的話,會著力在老者身上,因為觀星者的反映,是我們能夠理解的,星星的影象,是讀者不能理解的,而觀星者的反應是一箇舊的元素?這時我個人意見哦?俺是覺得,這不是一個成功的畫面而已?,是在舊元素當中,新增略微的新元素作為對比,新元素是新鮮感,而舊元素是熟悉感,實際上,不可能有完全新的畫面?即使再最具突破性的大師筆下,也是以人所能感受的畫面為基礎來描寫的。
?我一直在找一段,描寫外星景象的,我覺得那段挺能說明俺的問題,作者所描述的,是大家都看不到的外星景象,但此人把框架收到了同樣的感受裡面,但此人把框架收到了同樣的感受裡面,這玩意太難表述了我舉幾個過往比較成功地新畫面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仙俠的興起那段時間,大批次具有武俠閱讀體驗的讀者,已經厭倦了武俠小說當中真刀真槍的拼殺?,--於是,劍光揚起,翱翔於九天之上,這畫面驚豔吧?這當然是從傳統文學當中汲取的新元素?,但請考慮一下當時的閱讀體驗?那一代的讀者,是讀金庸長大的?仙俠的故事裡面,人物、背景、衣著有沒有什麼不同??他唯一炫花人眼睛的,只是劃過天際的劍光,仙俠的成功,他的畫面創新的成功,是基於龐大的武俠群體,大部分元素都是舊的,只有一個元素是新的?再舉一個例子,穿越……?歷史故事很多人愛看的,但是模式太舊了,畫面太老了,疲倦了?穿著襯衫一臉迷濛的青年宅男,站在古裝美女跟前?,其實整個背景未變,但這一個新元素立刻顛覆了畫面的效果。
大家想想,你所依託的龐大群體,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他有沒有厭倦了?如果沒有,我們是不是還可以走跟隨的路子,如果厭倦了,他的主體是什麼??我們可以加入的新元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