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愛無悔
風情盡在彩雲間 黑幫 姿勢不對,躺下重睡 大藥皇 天橋圖 拜將 神魔武 仙玉塵緣 網遊之劍魔獨孤 穿越時空再續情緣
第九章 大愛無悔
第九章 大愛無悔
八十年代初,計劃生育工作已納入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大力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的年代。農村育齡婦女如果第一胎生女孩,五年後允許生育第二胎。但城鎮居民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孩子。
由於陳芳工作成績出色,加之當時正掀起全國文明建設的活動。市政府作出決定從機關選派一批有一定領導工作的經驗,責任心強,素質高的婦女幹部,到視窗行業工作。陳芳被選調到客運站當站長。那時的客運站破舊難堪。客運站的管理沒有規範化,一百多輛客車承載著全市幾十條線路的客運量。客運站的幾百號女乘務員要領導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要搞好全市最大的文明視窗,陳芳確實費了很大的功夫。
她首先抓思想建設,從領導到基層幹部白天正常上班,每週二、四、六晚上政治學習,學習時事政治,學習中央、省市有關檔案精神。讓大家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要搞好客運工作,首先必須抓好安全質量和服務態度。為了搞好服務質量。她決定從改變客運站面貌著手,自已帶頭帶領乘務員打掃站內站外衛生,帶頭與乘務員一道熱情接送旅客。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
一時之間,車站面貌大改觀,旅客來到客運站就能體會到親切、友好、熱情的感覺。在全國文明城市大檢查中該站被評為人民信得過的文明衛生客運站。
客運站良好的服務態度和急群眾之所急的感人事蹟聞名於全市。過往旅客一有困難就找客運站的領導解決問題。
最頭疼的是,社會上的人們重男輕女,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在當時抓的很緊。想生兒子的生下女嬰後棄之門外。她們首先選擇棄嬰的地方就是客運站。因為那裡是她們信得過的地方。
她們的孩子丟在那裡不會餓死,不會凍死。這樣一來,經常在客運站裡發現棄嬰。陳芳一方面求助市民政局收容解決,另一方面求助過往旅客做好事領養棄嬰。
在那段時間裡,陳芳經常為棄嬰無著落而發愁。她憎恨棄嬰的父母。更可憐這些無孤的嬰兒。
在她的家裡經常有這些不熟之客。有時陳芳把棄嬰帶回家,洗乾淨後第二天再送民政局,有時帶回來住幾天都處理不了。
在車站工作的時間裡,陳芳請過往旅客領養棄嬰的有四人。送去民政局的有三人。每送走一個棄嬰,總在她的心裡默默地祝福棄嬰要好好地活著,讓丟棄你的人悔恨一輩子。
儘管陳芳盡力送走了多個棄嬰。但是有一個一歲左右的棄嬰無人認養,民政局也不接收了。陳芳就暫時寄養在自已家中。
由於自已有一個孩子,加之工作又忙,她常為這個無人認養的女嬰發愁,她多方找人領養,想領養的又怕計劃生育當成超生政策罰款。這個棄嬰不會走路,並且體弱多病。陳芳為她找了好幾家沒有生育的夫婦領養,但人家一看就搖頭不要。還說:“這樣一個有病的嬰兒要我養,虧你說得出口,你怎麼不自已養著?沒存好心。”
陳芳每次幫助棄嬰尋找收養的人家,總是希望而去,難堪而回。就這樣,這個送不出去的女棄嬰,不得不留了下來。她打算把棄嬰調養好身體以後,再找人領養。
無奈之下,陳芳求母親幫忙暫時帶一下棄嬰。母親同意了,決定把棄嬰帶回鄉下去養。還高興地說:“天上掉下的福音。將來她和陳芳會享女嬰的福。”真是天大的玩笑?
棄嬰的難題終於解決了。陳芳就利用休息日,經常回孃家看望小女孩,並一再告訴兒子,這是他的親妹妹。給她取名叫劉慧。希望她將來聰明有智慧。
由於劉慧常生病,在鄉下沒住幾天,母親就抱了回來。說很害怕這個孩子養不活。陳芳就帶劉慧去大醫院看病,並作了全面檢查。
當時只是很普通的感冒,發高燒、咳嗽的厲害。醫生說小女孩患的是嚴重的哮喘疾病。這個病不太好治斷根,目前只能控制病情的發展。每天大量的消炎藥注入孩子的體內。本來瘦得不成人樣子的孩子,此時更瘦了。
陳芳也很擔心,要是治不好小女孩的病,死在自已手上怎麼辦呢?鄰居們也都勸陳芳,儘快把小孩送走,再晚了就說不清楚了,到時好心落個壞名聲,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劉華得知陳芳撿了一個有病的孩子回家,不斷地責怪陳芳,沒事找事做,並要陳芳儘快送走。
是呀!本來是想做件好事。但是,有誰又知道這個椒手的難題,讓陳芳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送到哪裡去呢?她的親生父母可能是看到她有病,才丟出來的。現在還有誰要這個棄嬰呢?陳芳在萬般無奈之下只有求菩薩保佑小女孩健康成長。一方面用藥物治療,另一方面她想盡千方百計地找土方子治療。只要別人說能治好哮喘病的土方子,她不吃不喝不睡也要想辦法辦到。
有一次,別人說吃老鼠的尾巴能治哮喘病。老鼠雖然到處都有,要捉到一隻活的老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城裡老鼠畢竟少得很,也不好捉到。於是,陳芳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自已家裡窗戶開啟,讓老鼠自已進屋裡來。這樣一來,好長時間才發現屋子裡來了老鼠。陳芳就用老鼠挾想挾到老鼠。
第二天,玩皮的兒子不知怎麼玩到了放老鼠挾很偏避的地方,把自已的手挾得鮮血直流。老鼠挾不能用了,陳芳就決心自已不睡覺來捉老鼠了。一連守了幾天,都沒捉到這隻老鼠。最後在第四天的凌晨二點,終於捉到了這隻狡猾的老鼠。
陳芳把老鼠拿到單位,叫食堂的師傅幫忙做好了後,拿回家給女兒吃。可是效果不大。後來又聽說刺謂肉能治哮喘病,她又去買刺謂給女兒吃。所有別人說的土方子,她都試一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女兒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
陳芳的生活裡又多了一個女兒。她要負起倆個孩子的生活重擔。那時的工資一個月只有近百元錢。兒子上幼園要花錢,人來客往要花錢,加之養了女兒也得花錢。生活費用幾乎難已開銷。
在那艱難歲月裡,陳芳從不找劉華要一分錢養孩子,而劉華也不過問一下家中的生活。陳芳就利用早晚時間,沒有人想去的線路上車售票,這樣能拿點補助錢貼補生活開銷。
在跑車的途中,陳芳看見鄉鎮上有好多人拿國庫券叫賣,每百元賣七十五元。陳芳檢視日期大多數過半年了。一年以後,每百元可換一百二十五元,利潤可觀。
於是,她找自已的妹妹借錢,利用休息時間去收國庫券。
為了多收國庫券,她走村竄戶,飢一餐飽一頓。每天回到家中時已是萬家燈火。
陳芳沒有錢收國庫券了,她就去傘廠裡拿傘的零部件回來加工組裝。
一把雨傘。就是把傘布安裝好。工系多,五分錢一把。為了多賺錢,陳芳總是三天一捆傘,一捆傘是一百把,每天做到深夜轉鍾才睡。
有一次,為了趕活。陳芳一連三日三夜未閤眼。
年輕能幹的陳芳,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她越做越有勁。同事和鄰居們都勸她別太累了,她總是說不累,一笑了之。
從此以後,陳芳家裡熱鬧非凡。兩個孩子活潑可愛,他們從不打架,友好相處。特別是劉家齊,只要是劉慧一回到家中,他總是抱著妹妹不放手,非要劉慧叫他哥哥才放開她。有好吃的,有好玩的,他總是讓著妹妹。
看到這一切,陳芳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多懂事的兒子呀!她希望倆個孩子永遠這樣地友好相處。
幸福的生活使她忘記了要把小女孩送給別人的決定;忘記了苦的思念;忘記了夫妻感情的失落。
劉華回不回來也無所謂了。
在她所居住的宿舍區。常常能看到她帶著倆個孩子玩足球、打羽毛球。開心極了。
她家裡乾淨整潔,兒子的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第一名。女兒在幼兒園裡總是文明小星星。特別是每次女兒從幼兒園帶回大紅花獻給媽媽時,陳芳感到無比的欣慰。
陳芳對家庭盡職盡責,把所有的愛獻給了親人們。儘管劉華對她的冷寞讓她有時沉受不了,但她總是鼓勵自已,為了倆個可愛的孩子,為了讓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她默默地沉受著。
幾十年了,她對丈夫沒有**,只有同情。特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時,她總愛想一些不該想的事情。
陳芳多次努力地想去愛劉華,但總是那麼的不自在和彆扭。她真的不知道怎樣去愛這個當初讓自已一時感動的男人。
陳芳多麼希望有一個真正愛他的女人,出現在劉華的生活中,讓他享受男人應該得到的歡樂
她時時期盼著劉華提出和她離婚,有時還心平氣和地勸劉華同她分手。劉華總是凝惑地看她一眼後說:“你是不是已經找到了你心中的白馬王子?要是這樣的話,我沒話說了,咱們馬上去辦離婚手續。要是沒有,那你就等著吧!”陳芳聽後,無話可說了,她只好耐心地等待著。有時還為他創造條件。
有一次,劉華的女同學張冬梅來找他辦事。當陳芳得知張冬梅早已離婚了,一個人帶著女兒生話了多年。陳芳又看到他們倆一見面特別高興的樣子,倆人在一起說話又很投機時。陳芳就產生了想把他們倆個推到一起去的想法。於是,只要張冬梅來找劉華,陳芳就找理由避開。有時在節假日裡,她還特地請張冬梅到家裡來玩。讓她與劉華多接束建立感情。不論陳芳多麼努力,自已的願望還是空白。
她也曾想下定決心和劉華離婚。但她開不了這個口,因為周圍的人都認為他們是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無法面對社會上的輿論,無法面對親朋好友,更無法面對倆個可愛的孩子。
每當她思想有情緒時,就一個人外出旅遊散心。
幾十年來,陳芳用女人的善良、溫柔和富於自我剋制和忍讓的天性。為求得一方安寧,放棄了自已的終身幸福。
陳芳成了地道的東方女性,人們敬佩的賢妻良母。並多次出席省、市公安戰線上功臣的賢內助代表大會。然而在她的人生旅程中,所付出的汗水,僅此榮譽是難以
全面表達的。
由於幾十年的壓抑、偽裝和生活艱難的折磨。年僅四十多歲的陳芳已是滿頭的白髮,看上去像六十歲以上的老太婆了。
她常感覺頭昏眼花,做任何事情不如原來那麼輕鬆。而且常常感覺力不從心。她覺得自已好累,好累。
她真想好好地休息一段時,但現實不可能,工作的重擔離不開她,倆個孩子正在讀書,更需要她的照顧。
以前她最恨那些感情騙子的,沒想到自已已扮演了幾十年的感情騙子。她常自責自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為什麼……?”
她常恨自已太軟弱,太善良。但自已又下不了狠心拋棄自已不想要的東西。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有時她只好自已折磨自已。用手掐自已的臉,打自已的頭,用小刀割自已的肉。
滿身的傷痕記載著她的無奈。有時她確實不想演下去了。多少次她也曾想一死百了,但一想到孩子,兒子沒有母親還有父親。女兒是自已撿回來的,她從小體弱多病,自已這樣精心調理還經常生病,一旦沒有我的照顧,有誰願意接收她呢?想到這裡她不寒而粟。於是,她決心堅強地生活下去。並且要下定決心把倆個孩子安置好。她首先想到的是要找到女兒的親生父母。
經過多方打聽,功夫不負有心人。聽鄰居李奶奶講,在她們住的小區裡,經常有一位補鋼筋鍋的中年男士,在院子裡一呆就是一上午,發現他多次看到小孩放學了才離去。特別是看到劉慧的感覺不一般。
透過這一線索,陳芳求助當地派出所,終於找到了劉慧的親生父母。
送走女兒那天,她一夜沒閤眼。女兒不願走,她堅決要女兒走。為了女兒的將來,陳芳不得不狠心。
當她送走了女兒回到家中時,又是多麼的痛苦和後悔。畢竟她養育了女兒十五個春秋。
這十五年來,母女行影不離。
女兒一走,她一下子覺得生活缺少了什麼。特別是兒子天天問妹妹哪裡去了,鬧著要妹妹。
每當在上下班的途中,看到同女兒一般大的孩子們放學時,陳芳的淚水就一個勁地往外流。
她多麼想念女兒呀!不知道她過的怎樣?
後來,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女兒過得不好。在極度痛苦之下,她無可奈何地又將女兒接回了家。
女兒又一次地回家,給她的生活增添了極大的快樂。她抱著女兒決心再也不分離了。她要把女兒當成是自已親身的一樣,把她養大成人。
正當陳芳的生活平靜下來之時,一個驚天的新聞在當地傳開了。
開發區公安局局長被情婦潑硫酸了。一個“小姐怕公安,公安怕硫酸”的流言蜚語在全市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