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892.893 年少輕狂

892.893 年少輕狂


與群美合租 非正常人類事務所 360度寵愛:影帝的獨家小萌妻 四爺正妻不好當 夜朦朧月玲瓏 舊愛心歡,心有千千劫 絕寵驚世王妃 遇鬼逃生手冊 重蓮曲 飛煙

892.893 年少輕狂

哇看來,他老人家還真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呀厲害厲害侯遷點頭道,內心由衷地敬佩

孫大哥我估計像人家那樣的千古風雲人物,小時候也是與眾不同吧段彪道。

孫烈點點頭:那是當然了毛從小就聰明,人們都誇他長大了一定有出息,是個天才。那是石三伢子4歲的時候。過年了,外婆給他穿了一身新衣服,頭上戴著一頂紅風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喜歡跟孩子們逗著玩。他故意板著臉,翹起白鬍子,嚇唬小孩子們,說:不許你們在這兒玩,我要割掉你們的耳朵

小朋友們一聽,都嚇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兒不動。白鬍子老頭就問他:你為什麼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點都不害怕他,反而問道:老阿公你為什麼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鬍子老頭覺得這個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經地說: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點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經地說:一個人做事要講道理。老阿公,你講不講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給你吃;你要是沒道理,我就扯掉你的鬍子。

石三伢子邊說邊笑咪咪地望著白鬍子老頭,還把紅風帽子的扣解開,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鬍子老頭大吃一驚,心想:一個4歲的孩子就有這樣的膽量和聰明,真是少見。

在上私塾的幾年中,他對同學團結友愛,禮讓為先。放學之後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學總喜歡搶頭,他卻從容不迫地慢慢走。他對人很有禮貌,但對於無理取鬧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對人說:逢惡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他從韶山到外婆家去。當他走到一個山谷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雙手插腰攔住了去路,原來是當地一個姓趙的富豪子弟。他早就聽說,這個人經常在窮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貧。

趙某橫在路上,傲慢地說: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過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別想回去趙某接著說:百家姓裡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麼意思他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有理無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聽後滿臉通紅,又惱怒又尷尬,只得讓他過去。

他少年時代和同伴放牛時,經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來往往就誤了放牛,要麼是到了時間牛還沒有吃飽,要麼是牛跑到人家的田裡去啃莊稼。怎樣才能既保證放好牛,又讓大家玩得痛快他和大家商量了一個辦法。他把同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讓它們吃了莊稼;一班割草;一班去採野果子。每天輪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後天去採野果子。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時候,大家都回到了原來聚會的地方。看牛的孩子們,讓牛吃得滾圓滾圓的;割草的孩子們,都裝滿了一大簍子;採野果子的孩子們,從山裡帶回來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這時候,他就把草和果子拿來,合理地分給每個人。有時不夠分了,他就少分一點。而有剩餘的草,他就用繩拴起吊在樹枝上,誰能跳起來抓著就歸誰。和他一起,不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夥伴都樂意同他一起放牛,稱他為牛司令。

有一家姓毛的農民,是他家的鄰居。他把豬賣給了他的父親,過了六七天,父親叫他去把豬趕回來。這時候豬價已經漲了。他到了賣主家裡,賣主嘆道:你父親定了我的豬,豬價就漲了。我們時運不好,我又餵了十多天,現在我是太吃虧了。該倒黴,要不,我得多賣三四塊錢通情達理的他便說:那我不趕豬了,你把定錢還給我。你拿去賣給別人,可以多賣幾塊錢於是,他便退掉了這樁買賣,空著手回到了家裡。父親生氣地說:下次再不讓你去做生意了

他不僅關心同情貧苦農民,還非常富於正義感,敢於打抱不平。有一年,村裡有一個叫毛承文的貧苦農民,幾次帶領窮人吃大戶鬧平糶,並揭發了封建族長在修祠堂時貪汙公款的醜行。

族長惱羞成怒,勾結地主,給他扣上了破壞族規的罪名,押進祠堂,準備毒打。村裡頓時轟動起來。他跟著鄉親們湧進了祠堂,擠在前面站著,心中忿忿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長宣佈毛承文的罪狀後,把驚堂木一拍,便喊:打許多小孩嚇跑了,而他卻毫不懼怕,大喊一聲:不能打鄉親們也跟著吼了起來。

族長見他是村裡較為富裕的毛順生的兒子,又是個有學識的人,加之眾怒難犯,便遲疑起來。他放低語調,卻仍然十分堅定地說:你要打人可以,總要說出個道理來鄉親們和他一起據理駁斥。族長理屈詞窮,又見人們怒目而視,害怕把事情鬧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釋放了毛承文。

他在12歲的時候曾經得了一場大病,開始體會到身體的重要,後來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習時,他特別重視鍛鍊身體,經常參加各種體育鍛煉,並且把鍛鍊身體與磨練意志結合起來。

第一師範校門口有一口水井。他的老師楊昌濟天天堅持在這裡進行冷水浴,他也盡力仿效。每天,天剛矇矇亮,他就起床穿一短褲來到井旁,他一桶一桶把水吊上來,從頭澆到腳沖洗全身,然後用毛巾擦乾,擦了又淋,淋了再擦,直至擦得混身通紅為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堅持。

他洗冷水浴堅持多年,解放後,他年歲大了,洗澡時還用溫水,不用熱水。他對人說:一個經常注意鍛鍊身體的人,便不會為風雪的寒威所嚇倒。我練習過冷水浴,現在年紀雖然大了,冬天也還可以不用熱水洗澡,小小的寒凍也還經得住。鍛鍊的確是重要的事情。

他小時候酷愛讀書,每晚都要在油燈下讀書到深夜,甚至徹夜不眠,他的母親怕他累壞,每到半夜就督促他睡覺,他就用深色紙糊在窗戶上,使母親看不到燈光。

少年他就是這樣刻苦自學,讀完湘潭的乢,又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他的一生始終堅持博覽群書,成為我們知識淵博才能卓著的偉大領袖。

有一次,老師毛宇居外出,臨走前規定學生必須在室內背書,不準走出私塾房間。老師前腳一走,他後腳就跨出了門。他揹著書包爬到後山上去了。他一邊背書,一邊摘毛栗子,書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書包。回到私塾,他給每個同學送上幾粒毛栗子,也孝敬已回來的先生一份。毛宇居卻不領情,責問道:誰叫你四處亂跑他回答說:那我就背書給你聽好了。

毛宇居知道背書難不倒這個學生,心生一計,來到院子中央,指著天井道:我要你贊井他沿著天井轉了兩圈,便口占一首五言古詩: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間接批評了毛宇居老師,從而也批評了這種壓制學生的教育方法。

他之所以成為偉人,絕不是什麼天命,而也不是什麼機遇,而是他奮發兔皮昂,每天刻苦求學。六歲能對詩,八歲能吟詩,人人稱其。

長到兩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懷上了他的弟弟毛澤民,七文妹把他送到外婆家裳佳閣常駐,兒童時代是在外婆家度過的,他在這裡的故事很多。

他的舅舅文鈺欽是當地有名的讀書人,文才不俗,附近的農戶家的婚喪喜慶,寫對時少不了他,他還在家裡開了一個啟蒙管,附近有10多個學生在這裡學習。在這個啟蒙館裡還發生過他搶板凳的故事呢

他3歲的時候,就喜歡認字,一個字連認三次,就記住了,一天,舅舅的啟蒙管裡開學了。聽見啟蒙管裡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他甩掉手裡的小木槌直往教室裡跑。

舅舅看見他小小年紀就想讀書,便只好給他弄了一個小桌子和小板凳,讓他在旁邊聽,從此,便養成了勤好問好寫勤讀的好習慣

六七歲時開始在私塾讀書,一天,他向母親提出要帶著午飯到學校裡去吃。文七妹以為兒子可能是為了節省往返的時間和精力,利用這段時間多讀點書,於是同意了兒子的要求。可是在這以後的連續幾天內,文七妹發現兒子帶的午餐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學回家後依舊顯得很飢餓的樣子。

她不由地擔心兒子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便細細盤問。他只好老老實實地告訴母親:媽媽,我們私塾新近來了一個叫黑皮伢子的同學,他家裡很窮,每天都沒有午餐吃。我見到他總是捱餓。於是我就想自己帶午飯去,好和黑皮伢子兩個人勻著吃。

文七妹聽到兒子的這番話,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她告訴兒子說:你應該早一點告訴我。你這樣做是正確的,我非常高興。但是以後要帶夠兩個人的午飯,免得兩個人都半飢半飽的。此後,文七妹總是給兒子準備兩個人的午飯,飯菜也越來越豐盛。

母親這種樂於助人損己利人的品行,影響了他的思想和性格。一直到他成為偉人之後,他仍舊繼承和發揚這些美德。

他出生以後,父母非常高興,滿月的時候做三朝酒,專門請一位有學問的老先生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毛,字潤之。

滿月以後,母親文七妹把他帶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愛這個外孫。就請算命先生給外孫測了八字,說要平安長大成人,必須拜一個長壽的乾孃。誰長壽呢外婆認為後山那塊兩丈多高的石頭最長壽。

於是,選了個黃道吉日置辦了香燭酒醴,把他抱到那塊大石頭前面,讓他作了個揖,拜這塊大石頭為乾孃,還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石三,按當地的習慣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捨不得外孫,他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歲。

石三伢子在10歲的時候,為了反抗父親和老師,曾經離家逃學。32年以後,1936年的秋天,他在陝北一個窯洞裡接見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時,曾經有趣地把那次離家逃學稱作勝利罷工。

這是怎麼回事呢石三伢子家門口有兩口池塘,有一位叫鄒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岸開了一個私塾,私塾建的像一個祠堂,青磚灰瓦,四個屋角上都有一個高高的風火垛子,蠻氣派。私塾辦在了廂房的樓上,只有七八張桌子。

這一年是1900年,石三伢子滿17歲。毛順生把兒子從唐家坨接回家,準備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唸書。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見過鄒先生,就對著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個頭,就算拜了師。

鄒春培老先生對孩子有名的嚴厲,經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罰站罰跪。那時候的老師都信奉不打不罵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為聰明好學,從來沒有捱過板子。

鄒老先生挺喜歡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歡他的倔勁。你看別的孩子,總是大聲的朗讀,聲音一個比一個高。可是,石三伢子唸書,總是不出聲,鄒老先生以為他不好好學。可是,讓他背書的時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一天上課的時候,鄒先生讓石三伢子背書,按規矩,背書要站起來。可石三伢子說什麼也不站起來,就要坐著背。他說:先生坐著,我也坐著鄒老先生拿他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