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彼得·M.聖吉(3)
總裁V5,傲嬌前夫睡我家 護美強兵 腹黑寶寶俏媽咪 錯染小萌 盛世田園之金牌農家 平天印傳 拳壇神話 鬥破之巔峰 天人速遞 幻想之兵臨城下
第80節:彼得·M.聖吉(3)
培養系統思考能力需要徹底地轉變思維方式。在“第五項修煉的法則”一章中,聖吉用了一系列說教式的標題來敘述必須吸收的新思維法則:“今天的問題來自於昨天的答案”、“欲速則不達”、“因果在時空上並不緊密聯絡”、“把大象分成兩半並不能生出兩頭小象”等等,其很多想法與近來許多被認可的管理真理都不同。
從整體上看,這五項修煉有助於創造學習型組織。但聖吉忽略了一個因素:實現這些修煉所需要的動力或願望。他意識到存在著困難,這些困難有些源於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東西。他認為現代人也許不如他們的祖先更能迎接挑戰,因為文明已經改變了挑戰的本質,使它們變得不生動了:“沒有野獸被殺,沒有壞人被擊敗,沒有人會被責備——僅需要換個角度想想,就能理解這種基本的依存模式”。聖吉與他人共同建立的創新協會持這樣一種觀點:“我們已經明白組織學習是一個有機的過程,不是機械的過程。學習型組織是成長起來的,不是聚集在一起的。只要滿足這樣一個基本假設:員工真正所想與管理人員的相同(有真正的成功慾望和由此帶來的深深的滿足感),並且無需操控或外在激勵就熱情地為這些目標而工作,就表明學習型組織成長起來了”。
自從出版了《第五項修煉》,聖吉就一直在思考激勵的問題。他認為,成功的動機、努力工作的動機和學習的動機必須來自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刺激。作為學習“修煉”的一部分,個人和團隊需要了解三件基本事情:第一,認清並清楚表達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目標,並進行排序;第二,瞭解現代商業組織真正的複雜之處和相互聯絡(經常是看不見的),如果不注意這些聯絡,就可能造成“非故意後果”,妨害工作和戰略的實施;第三,引導人們談論彼此的困難和隨意談話,以創造充滿理解、同情、創造力、合作而不是逃避、責備的氛圍。
學習型組織的結構是不常用的金字塔形。在塔頂是聖吉所說的“導向性觀點”。他認為這是領導層的職能,應該由他們來創造和清晰表達這些思想。願景、價值和目標必須由領導層向下推行,以形成一個集體的認識,即諾娜卡(Nonaka,1991)所說的“組織的自我認知”。聖吉認為有三個關鍵的導向性觀點。
第一,整體第一的觀點(也就是相互聯絡的觀點)。
第二,自我的社會性,強調“我們之間的相互聯絡”:透過認識自我意識、自我處境,我們能意識到我們的合作伙伴是人,而非工具。
第三,“語言的創造能力”。聖吉引證了不確定性的哲學原則(一千年前孔子的著名哲學思想,但20世紀才清楚地表達出來),意思是指我們對一些事物的描述,從某種角度而言,界定了另一些事物。我們從沒有明白地抓住事實;語言是我們用來界定它的工具。我們如何去談論和描述事物影響著另一些人對它們的看法。
金字塔底的一角是“理論、方法和工具”。聖吉認為它們是相互聯絡的,而且他還故意模糊了哲學思想和實踐的界限。關於理論,他認為:
令人感到羞愧的是,今天我們已經失去了對理論的深刻理解。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理論只與“科學”有關。一談到理論,人們就會認為它是冰冷的、分析性的和沒有人情味的。但事實是,科學家在構建新理論的過程中充滿了**、想像以及由於觀察到的新事物而產生的無比興奮感。
(聖吉等,1994)
理論必然會使工具變得更加有效,就像工具會使理論變得實際一樣。以新理論為基礎的工具“能改變我們思維的方式”。
4.評價
《第五項修煉》之所以暢銷,部分可歸功於它的風格。該書文筆流暢而簡單(至少與其他管理學教科書相比是這樣),使用了大量耳熟能詳的隱喻,而且基調樂觀。例如,與湯姆·彼得(Tom Peter)的作品相比,這本書循循善誘。它向我們說明了組織和人們都能夠和願意成功,沒有過多討論失敗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