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75節:托馬斯·J.彼得斯(1)

第75節:托馬斯·J.彼得斯(1)


我的女友是仙 先婚後愛:惹火嬌妻 豪門權少霸寵妻 霸道老公慢點來 飄雲如海 異界祭司 沙僧志 風水大師闖異界 龍之遊戲 驚魂幽靈島

第75節:托馬斯·J.彼得斯(1)

托馬斯·J.彼得斯

Peters,Thomas J.

(1942—)

個人背景

● 1942年11月7日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

● 1966—1970年在美國海軍服役。

● 1972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化學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1977年獲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 1970—1973年在華盛頓特區皮特·馬維克·米歇爾公司擔任顧問。

● 1973—1974年在華盛頓為美國政府工作。

● 1974年加入舊金山麥肯錫公司,並於1976年成為負責組織效益的主要業務領導。

● 1981年離開麥肯錫公司組建自己的企業——托馬斯·彼得斯集團公司,其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

● 關於美國商業的評論被廣泛引用,頻繁見諸報刊和電視。

● 婚後和家人住在加利福尼亞的佛蒙特。

主要著作

《追求卓越: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In Search of Excellence: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with Robert H.Waterman,Jr,1982)

《志在卓越:領導的差別》(A Passion for Excellence:The Leadership Difference)(with Nancy Austin,1985)

《亂中取勝:管理改革手冊》(Thriving on Chaos:Handbook for a Management Revolution)(1987)

《自由管理:快速變革的90年代之必要的無組織管理》(Liberation Management:Necessary Disorganization for the Nanosecond Nineties)(1992)

人物概要

彼得斯(1942— )或許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最受歡迎的、擁有最多讀者的管理學“領袖”。與同時代的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及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不同,彼得斯沒有深厚的學術背景,他的管理理論來自他作為顧問期間所獲得的個人經驗。彼得斯認為,美國許多的管理學原理都是錯誤的,很多陳舊過時的管理手段和模型急需“改革”和“解放”。他的著作因使用淺顯方法而廣受批評,但是他所倡導的如鬆散結構、廣闊視野及模糊管理等許多觀念,現在已經成為人們所接受的管理思想標準。

1.導言

彼得斯於20世紀70年代進入管理諮詢業,那時候美國商業正日益衰落(但至少他不這樣認為)並缺乏創新,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國外競爭。在麥肯錫公司從事諮詢工作的經歷使他意識到,有些美國公司是非常卓越的;所有這些公司都具有一些特定的、顯著的共同特徵。對這些特徵進行探究的決心使他完成了第一部,同時也是最著名的一部著作——《追求卓越: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這部書是他與小羅伯特·H.沃特曼(Richard H.Waterman)合著的。

彼得斯後來的著作、論文、演說和諮詢工作都是在這些早期主題上展開的。他一直認為卓越是可能也是可實現的。他大力提倡基於組織文化、質量、顧客和向更多員工授權的分權組織(這可能是最有爭議的)建立一種全新的商業管理方法。彼得斯認為,管理應當能夠分權並消除集權控制的缺陷,創造出一種激發創造力和活力的、具有“蓄意混亂”的氛圍。他的著作廣受歡迎,特別對於那些年輕的中層經理而言更是如此。他的許多觀點已成為現代管理思想的一部分。

2.生平資料

彼得斯生於1942年,大學畢業後,於1966年至1970年在美國海軍服役,當時正值越南戰爭時期。後來在《追求卓越: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中他提到了這場戰爭,猛烈抨擊了戰爭中美國軍方領導過於“理性”的做法。

退役後,他首先進入華盛頓特區的皮特·馬維克·米歇爾公司。1973年他來到同樣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政府管理預算辦公室工作,先是擔任國際麻醉品管制委員會的負責人,後又成為負責聯邦藥物濫用政策的副主任。1974年他離開這個機構前往舊金山,成為麥肯錫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的合夥人。

在麥肯錫工作期間是彼得斯關於組織效益和組織卓越的思想開始形成的時期。1976年,他成為負責組織效益的主要業務領導,併成為著名的作家和言論家。他的工作團隊開始探尋企業組織卓越的本質,並對美國的領導型企業進行了大量的調查,這份調查為後來的《追求卓越: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建立了框架。

《追求卓越: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在全世界的發行量超過100萬本,是最受歡迎的管理學著作之一。這也讓彼得斯一舉成名。他成為著名的權威人士;他在一些美國報紙上設有每週專欄,並出現在PBS電視網的節目中。1981年他離開麥肯錫創立了自己的企業——托馬斯·J.彼得斯集團公司,他的公司不僅經營中介業務,還定期召開為各種客戶服務的研討會和諮詢會。管理界很少有人能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彼得斯繼續創新和發展自己的管理理論,他尤其關注企業環境的變化。在《亂中取勝:管理改革手冊》一書中,他警告說,在《追求卓越: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中提到的建議對企業而言已不再是“最好去做”,而是“必須去做”。在《自由管理:快速變革的90年代之必要的無組織管理》中,他把自己的觀點看做是一場管理革命,它的基本原理是對組織規模和以分權和靈活性為中心的控制的重新思考。模糊管理觀念是《追求卓越: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中所倡導的卓越管理的一個關鍵性特徵,現在已成為貫穿他著作的一個重要主題。

3. 主要貢獻

在《追求卓越: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中,彼得斯提出了公司如何才能實現卓越的論題,他不是運用學術模型而是根據他與同事的經驗驗證了這個課題。他以那些已經實現卓越的公司為例,尋找其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