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50節:約翰·梅納德·凱恩斯(2)

第50節:約翰·梅納德·凱恩斯(2)


一絲不掛 魔性酷老公:獨疼頑皮小妻子 滅天成仙 絕代修神 異靈 御天 艦男提督異界征程 大妻晚成 女王重生:殿下請俯首 重生女中醫

第50節:約翰·梅納德·凱恩斯(2)

凱恩斯的經濟主張以及其他重要研究課題始於他的家庭,他和父親一起在書房裡學習,父親常常輔導他。他從小天資聰穎,吃苦耐勞。當他的同齡人正在天天惹麻煩叛逆時,他已痴迷於學習,而且成績出眾。他贏得了去伊頓公學的獎學金,在那裡他學習了哲學,並開始培養收集珍奇書籍的興趣(他後來得到了牛頓的鍊金學術論文)。後來又由伊頓公學考入劍橋皇家學院學習數學,但是他對哲學和倫理學的興趣遠遠超過了數學。

凱恩斯於1905年獲得了他的第一個課程學位,之後就在愛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的鼓勵和教導下為透過經濟學考試而努力學習,後來被叫去參加公務員考試。透過考試之後,他在印度辦公室工作了兩年。從1908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凱恩斯一直居住在劍橋,在那兒一邊講授經濟學,一邊修改他的經濟學論文。

2.新興哲學

凱恩斯和他在劍橋的同仁,尤其是他所在的“使徒(The Apostles)”這個小集團的成員們都受到了穆爾(G.E.Moore)哲學的很大影響。穆爾認為,人生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審美和享受友誼,這是一種深深顛覆維多利亞時代價值觀的主張。穆爾的藝術興趣都體現在戲劇、芭蕾舞和油畫上而不是書籍上。也正因為如此,他在劍橋成立了藝術委員會和藝術劇院。而凱恩斯除了審美和享受友誼外,也為改善人們的生活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對伯克(Edmund Burke)的政治哲學十分感興趣。凱恩斯有自己的理想,但同時他也準備發展自己可能存在的藝術特長(Fitzgibbons,1988;O’Donnell,1989;Skidelsky,1983)。

早在印度辦公室工作時,凱恩斯就曾根據穆爾早期的評論文撰寫了一篇富有哲學韻味的概率學論文,並把它提交給皇家學院作為自己1908年的哲學畢業論文,但他的論文沒能一次透過,經過修改之後,次年透過(這是他一生中僅有的幾次挫折之一),該論文直到1921年才得以公開發表,論文的題目是“概率論”。

凱恩斯研究概率的目的是要找到當存在真實的不確定性時,理性的人怎樣做出行為選擇。他所說的不確定性不同於古典概率論所闡述的可能的行為,古典概率的實驗結果取決於實驗的時間和每次實驗中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在不確定情況下,實驗本身是否可重複,對所做出的決策有質的差異。

古典概率沒有考慮真實不確定狀態下的恰當行為。然而真實的不確定未必使我們陷入完全的投機行為中,在一些事件中,行為與其結果之間存在某種概率關係,這些概率引導人們做出理性的選擇(Carabelli,1988;O’Onnell,1989)。在凱恩斯後來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一書中提到的核心概念就是人們在這種不可消除的不確定條件下的行為。

3.早期的經濟學

在印度辦公室工作期間,凱恩斯深入研究了印度的貨幣體系,並於1913年出版了《印度的貨幣和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一書。雖然書中使用的是傳統的分析模型,但這本書展現了凱恩斯作品的兩大特徵,這兩個特徵貫穿他一生的所有著作,也激起他思想發展的火花:對經濟體制的深層次思考和改進經濟體制弊端的實用主義政策主張。在貨幣問題上,他十分贊同採用對規則遵守的判斷力,對於金本位制度持懷疑態度。後來,他開始反對英國的匯率政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加堅定了他反對金本位制度的信心,但他這次的懷疑是因為他意識到這個標準的成功不是因為標準本身,而是一個偶然,是因為倫敦是當時唯一一個強大的金融中心。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們理所當然地把黃金當成貨幣秩序的維持者。

1915年1月,凱恩斯進入英國財政部處理戰時(一戰)國內外的金融事宜。戰爭結束時,他作為英國財政部首席代表出席了巴黎和會。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所處公職的限制而放棄自己的主張,而仍然是暢所欲言。例如,他曾強烈譴責法國對德國實行制裁,認為德國絕對不會就範,這種嘗試會使德國崩潰,陷入絕境,那將會是很危險的(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驗證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