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一條扁擔兩頭翹擰挑擔子不坐轎
都市神瞳 修真警察在都市 女主爭奪戰 霸愛:惡魔總裁的天真老婆 妃請自來,王爺請繼續! 穿越:寡婦要革命 重生:狂拽棄妃 首席契約女傭 尋龍密碼 醜女闖天下
59一條扁擔兩頭翹擰挑擔子不坐轎
59一條扁擔兩頭翹…擰挑擔子不坐轎
滾橫爬順(紀實小說:五十九)
在場上正晒著麥子,眼看天氣要下雨。隊裡的男女老少會從家裡取著木鍬、簸箕、掃帚、條帚……一切能用到的工具,慌忙趕到場上。大雨瓢潑一樣下來,男女老少在雨中忙碌著。這時候最主要的是趕快將場上的水口堵住,以防麥籽被雨水順水口沖走。堆起來的麥籽用麥秸蓋好,未堆起來的在往一塊堆著。
大家和麥籽被雨淋了事小,要是接連下上三五天雨,麥籽就該發芽。隊裡的倉庫裡,會搭成幾層在上面涼麥籽。這一場的麥籽晒乾後就分給社員們,是絕對不會交公糧的。
那時候向國家交納的公糧也已麥子為主,我們生產隊小麥豐產的時期有五六萬斤。社員們的口糧、種子、儲備糧等才佔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間,其餘就全部交了公糧。
到交納公糧的日子裡,全隊的勞力都要往國營的糧店裡送。倉庫裡的麥籽堆的象山一樣,揹著裝滿麥子的口袋。順著一塊一塊釘著踏腳的木板,一步一步的攀登到麥堆頂上。將閃著金光飽滿的麥籽倒在上面。黑暗的倉庫裡麥籽的金光照耀著,同時還漂著新麥的芳香。
這也是農民們最高興的日子了,繁忙緊張、得黑起五更的夏收夏種結束。人們終於可以按部就班的,過起日出而出日落即歸的生活。
現在種收麥子和以前種收方法有了很大的變化,也先進的多,更省時省力。收割機在地邊停著,一會兒工夫,麥籽是麥籽,麥秸是麥秸的收割的乾乾淨淨。地裡再也見不到農家肥,一色的“碳酸氫銨”“複合肥料”一袋一袋往地裡上著,犁地時拖拉機在田裡來回奔跑,多大的地塊幾個小時就會犁的精光。農業稅也全免,公糧再也不用排著長隊去交。
那時夏種時主要種的是穀子,也稱慄。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形象的將種植這種農作物的辛苦,描寫的淋漓盡致:
(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穀子抗旱耐脊,適應性很強,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是我們那裡的主糧之一,就是產量低畝產五六十斤。有一首順口溜說:“一畝地耩八葛,一步三按不能稠,稠了莊稼它不收。”後來看《齊民要術》也提到了種穀子的記錄:
“谷,一畝一升下子……慄苗未與壟齊,即鋤第一遍……第一遍便科定,每科只留兩莖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一尺……”
《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中國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農書,在文人之間很有名氣。看看這斷順口溜和賈思勰所著很相似,《齊民要術》說,一畝一升下子,每科相去一尺。而順口溜裡說,一畝地耩八葛,一步三按不能稠。比《齊民要術》耩籽種少了兩葛,一步二尺三四,一科又比《齊民要術》少了二寸。作為當過太守的賈思勰將老農們的經驗,總結寫了出來流芳千古。據我所知種地的老農,並不知道有這麼一位人物。他們種地的經驗完全是代代相傳的。
種穀子是很幸苦的,穀苗出來兩三片葉時要間苗。那時正是六七月份,天氣炎熱的季節。穀苗兒爬在地裡,間苗的農民摽著八字步,彎著腰用鋤頭,一去一行,一步三按。用鋤頭一個角將前一按八寸內的穀苗刨到後一按,大致留七至八顆苗,將穀苗按到地下。再用鋤的一個角小心數著留五至六顆苗後,用力按著多留的二至三顆苗往前一推。地壟上的草也有順手鋤掉。這一按就算完成了。實際上一按最後留三顆苗,多出來的二三顆苗,在鋤第二遍穀苗時,用手將一按里長得小或發黃的穀苗拔掉。
有經驗的老農在拔苗的時候,會分出穀苗和秕子苗來,趁勢就將秕子苗早早拔掉。老農說秕子苗的葉比穀子苗的葉小一點點,不過很難分辨出來。秕子是什麼東西呢?和穀子長得沒有什麼大的區別,結出來的果實黑小的比小米還小,吃到嘴裡咬不動。秕子長大以後就能分辨清,在它成熟前將它的頭拔掉,留下秸稈當牲口的飼草。
穀子間苗和拔苗時,是最使人
難受的兩道農活。間苗時農民們彎腰脛骨,頭上連一頂草帽都戴不上。我有個堂兄是近視眼,間苗時腰會彎的比別人低一培。毒辣的太陽照在頭上、後背上,紫銅色脊背上泛著熒光。汗從頭上身上滴在土地上,滴在穀苗上。
這時候也正是間苗的好時間,鋤掉的苗草一會兒就會死掉。一畝谷地晴朗的天氣裡,一個人五六天能也能弄一畝。如果是陰雨天那就完了,穀苗兒要不在幾天內間完苗,那就等著累死,要不就會沒有收成。
所以下雨天農民也會打著傘,拿一個凳子坐到到地裡去間苗,這是常有的事。雨天天氣涼快不用汗滴禾下土,一畝谷地你就半月二十天的在地裡忙活吧,也未必會忙活完。
谷地一般要鋤三到四遍,第一遍間苗。第二遍拔掉多餘的苗及培土。穀子是容易倒伏的農作物,要及早培土。有時候來一股風,地裡四周的穀子沒有倒,地中央會倒一片。這是就要去將穀子扶起來,用草將幾按一束繫到一起,也會有收成。
第三遍鋤草保墒,第四遍根據第一遍間苗的時間長短來確定,地裡沒有什麼草,天氣也不幹旱,也就不用再鋤第四遍。後來穀子的收成也在逐年的增長,一畝地會收到一百四五十斤。主要是使用了化肥,天上下著雨就到地裡撒“尿素”,一畝地撒幾斤。不能撒“碳酸氫銨”,“碳酸氫銨”灑在穀苗上,葉子會發黃。“尿素”撒的太多了也不好,會光長秸稈。
收割穀子也有講究,先割一把分成兩下,穀穗和穀穗交差擰到一起放在地上,割五大把穀子放在上面為一鋪。五鋪捆一個谷個子,婦女們割穀子下工時會用兩頭尖扁擔挑兩個,男人們能擔四個。這種扁擔六七尺長是專門用來挑穀子用的。將扁擔插到谷個子的中間,插進時從捆著的腰子上面進去,下面出來。
擔起來時穀穗朝下成人字形狀,走起路來扁擔上下會晃動,往上晃動時肩上的壓力就會減輕,走的越快晃動的越厲害,肩上的壓力就會越輕。每到這時大家就會說一句俗話“一條扁擔兩頭翹,擰挑擔子不坐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