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如何處置張邦昌之流
鉅獎 我要我們在一起 一世獨寵,商女魔妃 福妻駕到 隱婚強愛:國民男神套路深 逆仙 雲雪成歡 夫君們抱上癮 重生1881之崛起 冷酷校草霸上腹黑狐妖
第二十七章 如何處置張邦昌之流
入了汴京,抵達皇城前面時候,已經是天黑了。
王晨和宗澤護衛著趙諶的車駕直接透過朱雀門駛進皇宮內,張邦昌等來迎接的人也跟著一道進去。
宗澤親自率軍護衛皇宮的安全。
他麾下的人馬除了護衛皇宮的五千人外,其他也都在各將的統領下,鎮守各城門去了。
既然張邦昌拱手將開封送回,那宗澤自然要將這座大宋的都城全部控制起來。
將整座城池置於他所領的大宋軍隊的掌控之下,儘快擁立太子趙諶登基,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恢復城內外的秩序,加強城防,募集青壯年入伍從軍,準備抵禦流寇的侵襲及可能的金人再次南侵,這是進入開封城後宗澤需要做的事情。
金人不可能不發現趙諶這位太子失蹤的,即使王晨所言皇帝趙桓可能會以面貌相似的男子偽作趙諶,但趙諶登基後,訊息必然傳出去。知道太子趙諶登基稱帝,大宋又有了新帝后,金人肯定不會善罷干休,肯定會繼續南攻的。要是現在金人就南攻,那憑他所領的這兩萬人無論如何都是守不住的。
汴京的大宋軍民鬥志全無,張邦昌及他手下那些人全是附庸金人之輩,這些人在金人再攻之際,肯定會再成為其幫凶,這等情況下想守住汴京,難於登天。因此宗澤必須要以非常快的速度,以非常的手段募集軍隊,並加強訓練,以防備金人可能的再次南攻。
在這一點上,宗澤與王晨及趙諶有過交流,只不過年少的趙諶對此完全沒有見解,一切都要諮詢王晨的主意,到了後來,宗澤也只問詢王晨的主意了,趙諶那裡只是象徵性的說明,因為王晨認可了,趙諶也不會反對。讓他驚喜的是,王晨的意見與他是出奇的一致。
護衛著趙諶進到皇宮內的宗澤已經打定主意,明日開始,即嚴格整軍,收集兵器,修整汴京的城防,他覺得這些事一日也不可耽擱。
皇宮雖然遭到了金人的洗掠,大部宮藏之物被金人擄去,但建築卻基本沒被破壞。張邦昌被立為“偽楚”的皇帝后,又稍加以修葺,也添了一些用物,看上去不至於太寒磣。
在王晨的眼裡,大宋的皇宮雖然沒有明清的紫禁城那樣大紅大紫所表現出來的眩目,但其建築構式在他心目中的印象卻一點不比紫禁城來的差,因其色調簡單,主要以硃紅和白色,讓人看著更加舒服。進到皇宮後,所見的到處是巍峨的宮殿,讓人忍不住想感嘆,感嘆其雄偉壯麗。
金人沒將大宋的這座皇宮焚燬,實是大幸,王晨相信,這與張邦昌或多或少有些關係。如果金人不想扶持張邦昌當皇帝,不想立一個傀儡政權,而是搶一把就想走,那富麗堂皇的皇宮,也肯定會完全毀於戰火。在這一點上,張邦昌還是有點功勞的。
張邦昌自除帝位,準備迎太子趙諶入開封后,馬上將唯一避禍倖免的宗室女、宋哲宗的廢后孟氏迎入宮,復封其祐皇后,讓其移居延福宮。
元祐皇后是宋哲宗趙煦的第027章拼湊回來的那些散落在民間的宮女宦官,總共才不過幾十人。諾大的皇宮才這麼幾個人,非常的冷清,趙環環和趙珠珠死活要住在與趙諶相近的地方,並要王晨負責她們的安全,一直陪伴在她們身邊。
對於自己安全的護衛,趙諶也是同樣的要求,他現在只相信王晨,其他的人一概不相信。
最終宗澤和王晨也同意了三人的要求,讓趙環環和趙珠珠住在福寧殿附近的寶慈殿,而王晨率領宗澤拔給他的那五百名還算是精銳的宋軍,負責貼身保衛趙諶及趙環環和趙珠珠的安全。
幾名年歲較大的宦官及宮女也被臨時喚來服侍趙諶及趙環環和趙珠珠的起居,宗澤答應,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好生替三人找一些服侍的人兒。皇宮內已經大致打掃了一下,這幾處殿原本就是皇帝和皇妃們居住的地方也打掃乾淨,被褥什麼的都有了。
連續的車駕行進下來,趙諶、趙環環和趙珠珠已經非常疲憊了,只不過心裡的恐懼讓他們不敢放心去休息,直到王晨親自替他們安排了住的事項,並保證今天晚上在宮內伴著他們,親自帶領軍士護衛他們的安全後,三人才稍稍放了心,準備去睡覺。不過這個晚上他們三人還是睡在同一個殿上,三個人呆在一起,多點安全感,找一些心理安慰罷了。趙諶及趙環環、趙珠珠三人這樣的決定雖然不合禮制,但想著如今形勢複雜,宗澤等人也就聽任他們的要求,讓他們都睡在福寧殿了。
趙諶等人睡下,王晨和宗澤都留在宮中,卻令一直跟著他們,心裡七上八下的張邦昌等人回去休息。張邦昌等人也累了,知道宗澤和王晨還需要連夜佈置什麼,這肯定沒他們的份,也就都去休息了。
宗澤和王晨佈置好宮內外的臨時防務後,看到趙諶、趙環環和趙珠珠三人已經入睡,也找了個安靜的小殿,一道商量事兒。“曉初,老夫以為,應當儘快擁立太子登基,如此才好行事,你覺得如何?”宗澤也沒客套,直接問詢王晨事兒了。
宗澤這樣問他,王晨並沒覺得異樣,他已經不把自己當作外來客了,也馬上回答:“宗元帥說的不錯,此事宜早不宜遲。如今是戰亂時候,禮儀什麼的也不要太講究,只要讓世人知道太子已經繼承了大宋的皇位即可!”
“說的不錯,非常時刻不能講究太多!待本帥親自去擇個黃道吉日,”宗澤點頭認可了王晨所說,再壓低聲音問道:“曉初,你覺得該如何處置張邦昌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