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3節

第3節


只怪時光太動聽 再生為人 空間之棄婦種田忙 網遊之小林傳奇 特殊任務 見貓 邪座 漢賊 逍遙邪後 神鋒無

第3節

即可在階段性的”勞而無功”後,迎來整體的、長期的”勞而有功”,並摘取勝利的果實,享受它的芳香。

第十章撞擊命運燃燒的點火石

在茫茫人生中,機緣好比命運燃燒的點火石,當人們有效地搜尋、發現與撞擊了這個”點火石”後,命運之火就會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第一節機緣的發現與捕獲

要事半功倍地捕獲機緣,需具有”資訊獲取的廣泛與特定性”、”思維的敏銳性與創新性”、”行動的果敢性與及時性”等基本功。

陳天橋、張瑞敏等的成功實踐。

第二節機緣的創造與把握

坐等機緣還是創造機緣,是人生命運的分水嶺。開拓命運時極重要的是主動地創造各種有利的機遇、機會,並透過”融入社會、展示自我”,”因勢利導、碰撞成緣”,”以大掘小、以小溯大”等方式去實現。

”超級女聲”的勝出者、黑海濤、彭麗媛、朱時清等的機緣與命運

目錄7

第三節苦練內功與”配套”等待機緣

人在機緣,機緣在人。能否真正地抓住與抓穩機緣,取決於人們自身的多種素養及品格、性格、智慧條件等方面的”配套”。

面對各種人生機緣,只要你想利用機緣而獲得人生轉折或躍升,都需打”提前量”,在人生修煉中厚積薄發,使機緣為我所用

第一章人的生命曲線的構成與變化1

人的生命源於父母,生長於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與具體的環境之中,先天的種種遺傳與孕育,後天社會歷史的複雜影響與作用,使人的生命從幼年至老年的執行軌跡,呈現為一條條彎曲不一的曲線態勢。既使在同樣的社會環境、同樣的家庭、同樣的生存條件下,也會因人的生命體與各種客觀變化因素的不同融合而形成不同的生命曲線。

人的生命曲線儘管千百不一、變化多端,但在對人們的生命歷程及執行軌跡研究後,發現對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幾類典型的生命曲線,可以相對抽象地提煉後加以描繪。

我們借用座標圖示方法,以橫座標表示生命的階段與過程,以縱座標表示生命的態勢,在本章各節中具體描述。

第一節一般正常型生命曲線

一般正常型生命曲線,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狀態與人們的生存環境中,大部分人的生命執行都是比較正常的,他們留下了與時代條件大致吻合的生命軌跡。

一般正常型生命曲線圖示

主要特徵

人的生命體先天發育正常,身體素質良好,各項功能正常,整個生命軌跡執行比較平穩。

無先天性疾病,或不良遺傳而出現體格、智力等方面的不良狀態;無重大或致命型的疾病,如癌症與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等。

後天的生活環境相對穩定,有支撐和維護生命正常存續的必要物質條件,導致生命發育成長得到一定的保證。

心理健康,無明顯的心理弊病,能夠正確地對待和克服各類精神刺激與壓力,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等。

在幼年、童年、少年、中年、老年不同階段都有著正常的生理現象,無提前衰老等症狀,生命週期相對較長,個體壽命達到或適當超過當時社會階段的國民人均壽命。

狀態分析

一般正常型的生命曲線,是依據不同歷史階段而相對劃分的,同時也是與非正常的生命狀態相對而言的。

在解放前的中國,落後的社會生產力,匱乏的生活資料,及與生命正常執行相配套的若干條件得不到滿足,使中國人的生命狀態極不正常。

據1931年金陵大學做的農業調查中,對農村人口的資料蒐集而編制了農民生命表,當時男性人均壽命3485歲,女性4008歲;又據國家有關部門的報告,1949年中國人均壽命35歲。當時的人即使是達到了這個人均水平,既可稱作是一種”正常”,又可視作不正常。

解放後,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民當家作主,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恢復與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逐步得到保證,生命質量大為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日益發展的生產力與科學技術,加之社會的穩定,除了解決基本的溫飽條件外,各類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福利等有益生命康健的體系逐漸形成,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生命質量的改善與提升,人口死亡率從解放前33下降至千分之幾,”正常”的標準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1983年時,人均壽命男性6349歲,女性6677歲;1990年時,男性6882歲,女性6943歲;到了2000年,男性人均6882歲,女性人均7195歲。這些年,人均壽命又有了新的提升,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2006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中顯示,中國男性平均壽命70歲,女性為74歲,人均壽命72歲,已接近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比非洲26國的國民平均不到50歲高出許多。特別是北京地區人均壽命已達8009歲,達到了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水平。

在我國現階段,廣大農民、工人、知識分子與社會成員,儘管先天孕育狀態不同,生活的物質水平各有差異,但絕大多數人都具有生命成長和延續的必備條件如食、穿、住、醫療、衛生等方面,並透過勞動和體格鍛鍊,增強了生命的活力,享有一般正常型生命曲線的特性。

當然,少數貧困的農村和城市人口的脫貧致富還有一個過程。但隨著政府扶貧力度的加大與多種幫促措施的落實,這些人的生活條件、醫療條件也將進一步改善,享有的生命質量和生命週期也會趨於社會平均水平。

第一章人的生命曲線的構成與變化2

在分析正常型生命人群時,需注意的一個事實是,雖然大多數人的生命狀態均步入正常生命執行軌道之列,但由於現代社會發展的高速化、競爭化與多樣化,在生命所需的物質條件得到較大滿足時,導致生命形成”非正常”的因素的日趨增加。據海軍總醫院副院長馮理達及有關專家的調查分析,我國估計約有15的健康人、15的非健康人,及70的則呈亞健康狀態的人,而高階知識分子、企業管理者的亞健康發生率則高達70以上;衛生部對10城市上班族調查中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佔48,其中沿海高於內地城市,腦力勞動高於體力勞動,中年人高於青年人。

這些狀況表明,人的正常生命執行正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人的生命也同其他社會事物一樣,舊的矛盾與不利因素解決了,而新的矛盾與不良影響又形成了。如何有效地消除生命執行中的非正常因素,特別是個體能自控的因素,使正常的生命執行得以保持與延長,是人們必須重視並著力的”人生戰略”之一將在本書中另有探析。

第二節超常理想型生命曲線

超常理想型生命曲線,是人們期望並祈求的人生景象,主要體現在少數人身上。

超常理想型生命曲線圖示

主要特徵

除了具有一般正常型的生命曲線特徵以外,此類生命曲線最突出的特點是,人的生命週期較一般人長,超過各歷史階段的人均壽命,少數人的生命歷程甚至長達100歲或更長。

在生命延長的同時,這些人還體現出相當健康與充滿活力的狀態,且具有起居得當,飲食節制,心胸開朗及喜好運動等習慣,對漫長的人生考驗與挑戰有著極強的適應力。

超常生命曲線的人,並不是沒有身心方面的不適與波折,而是依靠自己的生命底蘊與必備的外在條件,戰勝了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困擾,給生命注入始終頑強延伸的能量。

典型人物

1孔子、孟子、荀子、墨子

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先聖孔丘、儒家亞聖孟軻、儒家大師荀況都生於社會動盪、一生辛勞而奔波的生活狀態中,但他們在創立與完善儒家學派,提出一系列影響中華幾千年的政治、文化、教育思想的同時,分別享有73歲、83歲、75歲的高齡。這在當時可謂世之稀少。

而春秋戰國的另一名大哲學家、思想家墨子,出生於公元前468年的邾國,一生中當過手工藝匠,做過宋國的大夫。早年研習孔子學說,之後又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用、節用”等十項思想主張,而自創墨子學派。他一生勤于思辨,論著頗豐,且生命的軌跡延伸很長,直達公元前376年,在92歲高齡時逝世。

墨子的生命曲線圖示

2孫思邈

我國隋唐時期大醫學家、中華藥王孫思邈,7歲開始就學,20歲時已善議百家學說而精通佛學經典。他立志從醫數十年後,更是博覽醫書,行走萬里,勤思不倦,造詣極高,所著備急千金要方,被歷代醫學譽為中華醫學之聖寶。更難得的是,孫思邈在救人治病,行醫施善的過程中,體悟出許多養生之道。藥王山的孫真人養生銘道:”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縈。勿被悲極歡,當會飯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夜靜鳴雲鼓,晨與漱玉津。妖邪難犯己,精氣自全身。若要常無病,常當節五辛。爾神宜娛樂,惜氣保和純,壽天休論命,修行在本人”。孫思邈身體力行,生命狀態始終勃發,在百歲高齡時竟完成了第二部30卷的醫學鉅著千金翼方,終享於102歲,為中國古代之奇人也。

孫思邈的生命曲線圖示

3巴金

近現代的知名人物中,生命超長者也頗有人在。中國文學泰斗巴金先生於1904年11月出生於成都,一生經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時期。巴金1928年旅居法國後回到祖國,擔任上海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等職。抗戰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巴金於三十年代創作了現代文學的經典作品家、春、秋等。解放後,他仍以飽滿的精神與不息的筆耕活躍於文壇,先後任上海文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巴老於1978年在香港大公報開闢隨想錄專欄,到1986年8月寫至第150篇,歷時8年,匠心獨具地完成長達42萬字的散文鉅著,形成了巴金晚年文學創作的又一輝煌。

第一章人的生命曲線的構成與變化3

巴金一生涉世漫長,創作驚人,巴金文集達1000萬字。儘管各種生活的磨難與長期超常的工作伴隨一生,但他依託優良的生命活力走了過來。巴老對生命有著深刻理悟:”我將生命比之於水流。這股水流從生命的源頭流下來,永遠在動盪,在創造它的道路,透過亂山碎石中間,以達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沒有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還射出種種小花,這就我們的愛和恨、歡樂與痛苦,這都跟著那水流不停的向大海流去不管我們會不會走到或者中途走入了迷徑,看錯了方向,生之目標就是豐富的、橫溢的生命。”儘管巴老於1983年患上帕金森症,之後又患上較嚴重的呼吸道病及骨質疏鬆等,但他以積極的態度配合醫生治療,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病魔,他的生命源泉一直流至2005年10月17日才停止。

巴金的生命曲線圖示

4蘇步青

中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於1902年出生於浙江平陽一個農民家庭。9歲時父親借錢讓他念書,17歲時赴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求學。1931年博士畢業後即返回浙江大學任數學系主任,從此開始了他長達70年奔走於數學王國的人生歷程。他先後撰寫了150篇學術論文,出版專著教材20餘部,成為中國現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同時,蘇步青還先後任職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校長、全國人大教科文衛組織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8年被任命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蘇步青在人生事業上的成就斐然,得益於他歷經長途跋涉而始終充滿生機的健康生命。他一生中的生活環境與條件並不理想:艱苦的農民家庭、沒有財力支援的留學生,抗戰中艱苦的遷徙生活以及”文革”中被批鬥的經歷等,使他的身心受到過多重影響與衝擊。但是,蘇步青頑強的生命意志、良好的身體素質及開闊的心胸,使他的生命始終強而不衰。

蘇步青的強健身體還得益於”要想有健康的身體,必須做到堅持體育鍛煉”的認識及行動。他從小喜愛運動,打乒乓、網球、溜冰等體育鍛煉都涉足其中。75歲以前,他一直堅持洗冷水澡,即使在5c的嚴寒天氣中,也要淋浴5分鐘,並堅持”練功十八法”,加強身體保健。他84歲高齡時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生命之樹始終長青。他生命的執行軌跡,一直延伸到2003年3月,成為傑出而高壽科學家的典範。蘇步青的生命曲線圖示

5長壽村與長壽人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自然環境也非常適宜人類生存,當地人也有著諸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出現了一批長壽村與長壽老人。如新疆和田縣的拉依蘇村共有2400名村民,其中僅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就有16人;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廣西巴馬縣百歲以上的壽星74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31,為世界罕見。

廣西桂林市臨桂縣祥田村94歲老人廖金洲,一生習武,掌握、運用十多套拳法,至今還能輕易扛起百多斤的重物。該村42戶人家中,百歲老人2人,90多歲的12人,80多歲的42人,長壽村名副其實。

巴基斯坦罕薩、厄瓜多比爾卡班巴、外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都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那裡的人們超過**十歲的人較多,比爾卡班巴4500名村民中,120歲的壽星就有50多名,其生命週期都屬於超常理想型的。長年的勞動、淳樸的生活、適度合理的營養及山川地理靈氣的孕養,使長壽村、長壽縣的人們在這個世界上不斷演繹著理想生命週期的故事。

幾千年來,人們為追求生命的持續和延長而不息努力,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渴求生命的”超常”。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之術,迷信方士,拜求”仙術”,而僅活至51歲。

漢武帝一生迷戀長生不老之術,迷信巫師,卻屢遭欺騙,晚年還遠赴山東求仙不得,才終有省悟。封建社會生活中的黎民百姓燒香拜佛,祈求自身或親人長命百歲,但嚴酷的生存環境,一次次地打碎了他們的夢想。現代社會中的一些人為生命延長而食盡各種高檔補品,營造極度奢侈的生活環境,結果也難以如願以償。

第一章人的生命曲線的構成與變化4

生命的”超常”,靠唯心的拜求與禱告是難以獲得的,而靠某些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過度行為,也未免得益。

超常的生命是人們自身優良的先天體質、適宜的後天條件、健康的生活習慣與積極的人生態度的有機結合的產物。既要為獲得超常的、理想的生命去求索,也不可違背客觀規律而強求;既要在生命體本身上下足功夫,又要培育生命體順利執行的諸種社會環境,這樣超常型生命曲線才會體現在更多的人身上。

第三節較大波動型生命曲線

較大波動型生命曲線,是人們不願看到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人生現實。

較大波動型生命曲線圖示

主要特徵

因為患有某些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如嚴重的肝病、腎病、心臟病、呼吸道病、性病及腦病等,人生命體遭受到較大損害;現代社會中患精神性疾病的人有增無減,它也對人生造成較大危害,致使正常執行的生命軌跡出現不正常的大幅波動及變化。

生活環境、條件的不適或較大程度的改變,或長期過量的體力或腦力勞動的影響,及長期過量的吸菸、飲酒及熬夜、起居無規律等習慣,都會導致身體的心、腦、內臟器官毛病頻出,呈現亞健康等不良狀態,使生命曲線呈下趨變化。

生命延續的過程中,人們雖遭受了自身與客觀因素的不良制約,身體健康程度受損,體質嚴重下降,遭遇了一些生命執行的低谷,但經過良性的醫治、保健,改善生活狀況,加強自我鍛鍊與心理調劑等,促使疾病得到治癒或較好地控制,生命機能與活力明顯恢復,使處於下拐或階段性降低的生命曲線又掉頭向上延伸。有些人則會一生出現幾個類似的明顯”震盪”波段。

第一章

生命曲線的構成與變化典型人物

1陳愛蓮

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被西方媒體譽為”東方舞神”的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女士,1952年考入北京舞蹈學校後,踏上了挑戰舞蹈藝術之路。她在1962年的第八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舞蹈比賽中,以獨舞春江花月夜、蛇舞、弓舞、草笠舞一人獨攬四枚金質獎章。正當陳愛蓮藝術生命大放光彩時,在1978年排練文成公主時,由於長期勞累,使陳愛蓮患上了可怕的”過度訓練症”,產生了厭食、腹瀉、失眠,導致消瘦、無力,甚至昏迷發生,導致生命執行的軌跡突然下沉,此病被稱為”職業終結者”。陳愛蓮在極度痛苦的現實中,不得不停止訓練,同時也開始了多種養心、休生及營養、保健、治療。經過半年多的自我調整與醫治,陳愛蓮逐漸恢復了體力,戰勝了面臨終結舞蹈事業的威脅,使下趨的生命曲線恢復正常執行,成功地出演了大型史劇文成公主。

陳愛蓮竟於61歲高齡時還成功扮演十幾歲的林黛玉,並於2002年舉辦了”陳愛蓮舞蹈藝術50年公益展演”,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題詞祝賀,生命的活力精彩展現。

陳愛蓮的生命曲線圖示

2阿姆斯特朗

美國著名腳踏車運動員阿姆斯特朗,在環法腳踏車大賽中先後7次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