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十三 惠能禪師

第十三 惠能禪師


未來特種在都市 殿下,請放手 陰狂嫡妾 報告女帝,尊上又醋了 蘭陵殤之美人如斯 夢幻人生之血影天下 校園怪談之宿舍有鬼 盜墓鬼吹燈 電競天使之惡搞篇 三國之呂布稱霸

第十三 惠能禪師

六祖惠能大師,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今涿州),生於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中土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憲宗追諡大鑒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佛教高僧之一,與先哲孔子和老子並列為“東方三聖人”。惠能作為在我國曆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著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給人以有益的啟迪和力量。

從達摩始百餘年間,禪宗皆以《楞伽經》相印證,故亦稱為“楞伽宗”。達摩的三傳弟子道信開始兼以《金剛經》等經為典據,到了六祖惠能時,即徹底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義代替了《楞伽經》,其目的在於擺脫名相煩瑣的思想束縛,而單刀直入求得開悟,這一事件史稱“六祖革命”。惠能圓寂後,其弟子們將其經歷和言論錄整理成《六祖壇經》,簡稱《壇經》,是禪宗的最為重要經典。其記載樂惠能一生得法傳宗的事蹟和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其品目為“自序”、“般若”、“決疑”、“定慧”、“妙行”、“懺悔”、“機緣”、“頓漸”、“護法”、“付囑”等十品。

在中國思想史上,談到孔子的貢獻,主要歸功於其對於“仁”的發現。而惠能禪師的貢獻則在於其對於“佛性”與“開悟”的全新理解。其將諸法實相、真如之理,與眾生的自心、本性結合起來,強調“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要求把本性、真心作為總源頭,將修為方法看作是可以取之於己、不待外求的,從而提出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理論。所謂的“見性成佛”,即“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眾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也就是《壇經》中講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一思想與《涅盤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可謂是一脈相承。該理論的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實踐,從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後達到真正認識自我的高度。為此,慧能在《壇經》中提出了“南宗頓教”指導禪者修行實踐的核心方法: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念”,即“於諸境上心不染”,就是不論遇到什麼境界都不片面,不起心動念;“無相”,即“於相而離相”,以把握諸法的體性,知一切相皆是虛妄;“無住”,即“於諸法上念念不住”,無所繫縛,以達到“心不住法、道即通流”的境界。

在惠能禪師及其弟子的不斷努力下,禪宗在中晚唐時逐漸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由於禪宗倡導在日常生活中去直接掌握佛法真諦,因此,禪者們在煮茶、喝茶的過程和形式中,思想慢慢得到感悟,恰好應和了禪宗的這一理念。於是,從那個時期開始,“茶禪一味”的說法漸漸風行於世。飛刀以為:禪茶一味確實是經典的,不過真正的禪宗大師們是不需要什麼外在條件就可以入定的。正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真正的入定只要求參禪者摒棄塵勞之心,唯念真如本性。客觀地講,禪宗思想的功用還是非常了得的,能夠透過禪定的修行,將人的精神和體能在瞬間凝聚,少林武功就是“禪”在體力上的體現。“禪”能將入定者的全身之力在瞬間凝聚於一事物、一境界,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人類的潛能。從現代角度講,瞬間爆發出的極大能量,更容易衝破閾值,突破自我。因此,這種修為方式至今仍然為人們所樂道。

願六祖精神不滅,佛光永鎮寶林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