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軍統(可以不看)

軍統(可以不看)


心為你跳動 TFBOYS之此生摯愛 太陽之女 寶貝來襲,抱得總裁歸 總裁哥哥我傷不起 修仙緋聞 半魔 天賜萌夫 一路風塵 玩轉異世 美男們爭著搶著跳入碗裡

軍統(可以不看)

中國國民黨設立的特務組織。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27年建)、復興社特務處(1932年4月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1937年建)。主要負責人為戴笠。特工人員最多時近5萬名,分佈到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活動。軍統局在許多地方設有集中營、祕密監獄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革命學生。1943年軍統和美國海軍參謀部情報署合作,共同組成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抗日戰爭期間,軍統也從事一些蒐集敵方情報並對敵施行恐怖活動,因此,對打擊日本侵略者及漢jian起了一些作用。1946年軍統局進行改組,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祕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臺灣。

軍統的抗日曆史

“軍統”,全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BIS)。其前身為蔣介石於1928年創立的“藍衣社”(一說為1932年)。1934年4月,蔣介石將南昌行營調查科與藍衣社特務處合併,成立軍事委員會特務處,由戴笠(黃埔6期)任處長。1937年4月,蔣介石重組特務機關,以加強蒐集共產黨人情報,組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由中央黨部祕書長陳立夫兼任局長。“軍統局”內設兩處,第1處負責黨務調查(即後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前身),由徐恩曾(黃埔4期)任處長;第2處為特務處,戴笠擔任處長。1938年9月,第2處另立門戶,升格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仍由戴笠一手掌管,內設軍事情報處、黨政情報處、電訊情報處、警務處、懲戒處、訓練和策反處、特種及心理作戰處、特種技術研究應用處。

“軍統”(BIS)在其最鼎盛的時期,擁有特工以及各類準軍事的交通警察大隊共約10.2萬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勢力滲透至黨政、軍事、教育、文化、警務各個層面。在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中,BIS一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時也是電訊破譯技術最先進的情報機關。而那時,CIA前身美國戰略情報署(OSS)不過才剛剛起步而已。

抗戰中,軍統特工在抗日戰爭時期深入淪陷區,製造針對日軍的恐怖活動,而隸屬BIS的各個“遊擊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隊”則深入日寇佔領區開展廣泛的游擊戰,對打擊日寇和漢jian,起了不小的作用。

刺殺、顛覆

1938年,日軍佔領上海後,為穩定局面,有意拉攏有影響的中國上層人物出面組織所謂的“臨時政府”。經過一番斟酌後,日本人選中民國初年擔任過內閣總理的唐儀。唐經反覆考慮後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請,晚節不保。蔣介石知道此事後,怒不可遏,著令BIS“剪除附逆”。

1938年,就在唐儀接受邀請出面組織“政府”後三個月,潛入上海的BIS“敵佔區行動組”便用斧頭結果了他。

在隨後的時間裡,BIS先後策劃了對殷汝耕(組織‘華北自治政府’的大漢jian)、季雲卿(上海青幫‘通’字輩大佬,汪偽‘76號’後臺老闆)、汪精衛、周佛海等大漢jian的刺殺行動。儘管這些行動並未完全成功,但無疑有效地震懾了投敵叛變人員。

破譯偷襲珍珠港密電

1940年4月,蔣介石為集中對日本軍隊電訊密碼的破譯力量,下令BIS“特種技術研究應用處”(6處)加強對日情報工作。在6處中,有一人名叫池步洲,1908年生,福建閩清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曾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並與日本姑娘白濱英子結婚,生有一子二女。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出於愛國赤誠,毅然衝破重重阻力,挈婦將雛回到祖國。1939年2月,正值何應欽準備在軍政部內組建破譯日本軍事密電的機構,池步洲應邀參加,擔任了軍政部軍用無線電總檯第43臺主任,不久改稱軍政部研譯室,池仍任主任。經他摸索、研究,破譯了日本外務省外交密電的電碼,從中收集到一些很有價值的日軍情報,獲得軍政部頒發的光榮獎章。1940年4月,池步洲領導的軍政部研譯室奉命併入6處。

1941年5月開始,池步洲在破譯的日本外交密電中,發現日本外務省與檀香山日本總領事館的往來電報數量突然劇增,被破譯出的有六七十封,內容總的是,日本外務省多次要求檀香山日本總領事館報告:美軍艦艇在珍珠港的數量、艦名;停泊的位置;進、出港的時間;珍珠港內美軍休息的時間和規律(答覆是“星期天”);夏威夷氣候情況等。他把譯出的電報交給組長霍實子,霍也很重視,指示池步洲繼續密切注意日本有關珍珠港的往來密電,一有破譯立即上報,並且指示池步洲每月專就此事寫出報告,上報侍從室。池步洲按指示每月寫出報告,並將有關內容摘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在“**”紅衛兵抄家中,這個筆記本有幸逃過了劫難,奇蹟般地儲存了下來,下面抄錄的兩則電報,就是記錄在這個筆記本中當時日本外務省與日本駐檀香山總領事館的往來電報:

其一:發報:檀香山,喜多總領事

收報:東京,外務大臣

日期:1941年5月13日

電文:

(一)11日停泊在珍珠港的艦艇如下:轉

戰艦11艘重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10艘驅逐母艦2艘驅逐艦35艘潛水母艦1艘潛水艇12艘運輸艦15艘

(二)航空母艦××號,由兩艘驅逐艦護航,正在××海域航行中。

其二:

發報:東京

收報:檀香山

時間:1941年9月24日

等級:絕密

電文:今後你必須儘量按下列所示,報告艦艇活動狀況:

(一)珍珠港分5個水域:甲水域(佛德島與武器庫之間)乙水域(佛德島之南及西)丙水域(東流之江面)丁水域(中央流之江面)戊水域(西流之江面及其通路)

(二)軍艦與航空母艦隻須報告其在港停泊者。

(三)扼要說明艦型、艦種。

(四)凡有二艘以上的軍艦kao港時,盼照實登記。

12月3日,池步洲又於12月3日破譯出一份日本外務省致日本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的特級密電:

(一)立即燒燬各種密電碼本,只留一種普通密碼本,同時燒燬一切機密檔案。

(二)儘可能通知有關存款人將存款轉移到中立國家銀行。

(三)帝國政府決定按照御前會議決議採取斷然行動。

池步洲破譯出這份密電後,激動不已,結合他半年多的時間裡所破譯的日本外務省與檀香山日本總領事館的往來電報,他已感到日本要對美國“採取斷然行動”了,他把這份密電立刻交給組長霍實子,並說出自己的判斷:

(一)日本對美進攻的地點可能是在珍珠港;

(二)發動戰爭的時間可能選擇在星期天。

霍實子也同意這樣的分析,當即提筆簽署意見:“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駐華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駐華各領事館發出密電:‘經我駐滬陸、海、外三方乘出雲旗艦到吳淞口開會,已作出決定,飭令在華各領事館立即燒燬各種密電碼電報本子’,說明日寇已決定對我發動全面戰爭。現日本外務省又同樣密電飭令日本駐美大使館立即燒燬各種密電碼本子,這就可以判明日本已經快要對美髮動戰爭了。”對於這個重要情報,霍實子也不敢怠慢,馬上送交代主任毛慶祥,毛閱後,立即親自送到侍從室。

據蔣介石侍從室第六組組長唐縱在1941年12月5日所寫的日記記載:“三日東京東鄉發往英領各地領事電稱:‘電報密本O密O密各留存一份,其他全部焚燬之,完畢後,立即以明電Haruna示知,又祕密及重要檔案,全部焚燬之。以上系準備不測時而考慮者,仍希寧靜。’查此種電報,‘八·一三’前夕,日外相亦曾致電青島、濟南、廣州等地,著即焚燬密本。今忽見此電文,其將臨於日英美戰爭,可想而知也。”唐縱的這則日記所記,日本外務省發出的密電,與池步洲所記,雖然收報單位有所不同,但所記發報時間都是12月3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的5天。

軍統局破譯出日本海軍將要偷襲珍珠港的密電後,由駐美國使館副武官、軍統駐紐約站站長肖勃通知美國海軍,但孤立主義情緒氾濫的美國當局懷疑是中國挑撥日美關係,未引起重視,以致釀成嚴重後果。

抗戰期間,軍統局的正式在冊人員和學員,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者就達18000人以上,而抗戰結束時全部註冊人員為4萬5千餘。其他附屬人員犧牲者更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