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498章 跟隨戰術

第498章 跟隨戰術


一生傾情 惡靈遊戲 獸族 巖武天尊 穿越之庶女毒妃 網遊紀元 父慈子惡 終結暗夜女王 密戰無痕 喵喵愛上我

第498章 跟隨戰術

第498章 跟隨戰術

6月28日的凌晨,中轉島西北海域。

離天亮還有差不多2個小時,航空勤務人員已經開始忙碌了起來。

準備起飛的不是轟炸機與攻擊機,而是幾架偵察機。

原因無二,至今都沒有獲得中轉島的確切訊息!

要說,這也是最讓白止戰頭痛的事情。

因為距離實在太遠,所以部署在火山群島的巡邏機飛不過去,沒辦法對中轉島進行空中偵查。

當然,就算能夠飛過去,意義也不大。

紐蘭海軍早已裝備雷達,而且肯定會隨時保持幾架戰鬥機在空中巡邏,也就能及時攔截飛來的偵察機。

之前,對中轉島的偵查行動都由潛艇承擔。

在這幾天,那幾艘前往中轉島的潛艇都沒發出訊息,或許沒有能夠逼近中轉島。

當然,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過去,只要帝國海軍的主力特混艦隊離港,紐蘭海軍會立即加強防範,不但讓主要戰艦出港待命,還會增強主要島嶼附近的巡邏力度,以避免遭到突然襲擊,同時給帝國海軍制造心理負擔。

在西北東望洋海戰之前,當紐蘭海軍大舉出動,帝國海軍同樣會加強防範。

那麼,在2支特混艦隊離開錨泊地後,紐蘭海軍必然會增強中轉島附近的反潛力量。

如果附近有敵人的艦艇活動,那麼執行偵查任務的潛艇肯定不敢上浮,更別說靠近中轉島了。

在制訂計劃的時候,白止戰就沒有指望能夠獲得潛艇的偵查報告。

按照安排,發起攻擊的當天,首先就得出動偵察機,在確定了中轉島上的情況,特別是機場上的情況之後,再發起打擊。

這裡,涉及到兩個很重要的戰術。

第一個就是超低空進入。

摸索了幾個月,經歷過幾場實戰檢驗,也吃了不少的虧,最終能夠確定的,就是超低空突防,能夠有效縮短敵人防空雷達的探測距離,壓縮敵人的防空作戰時間,從而提高機群的突防效率。

顯然,不止是攻擊有用,偵查也有用。

第二個是協同作戰。

其實,偵查與攻擊的銜接問題一直就存在,而且非常的突出。

道理也很簡單,在偵察機到達後,敵人肯定會加強防空,而防空戰鬥機一般都能在空中巡邏數個小時。

也就是說,如果攻擊機群到晚了,必然會面對成群結隊的防空戰鬥機。

在以往的戰鬥當中,一般是採用的增加護航戰鬥機,以及讓護航戰鬥機前出來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由護航戰鬥機去奪取制空權,在掌握絕對優勢之後,再讓執行攻擊任務的轟炸機群進入。

顯然,這也不是什麼好辦法。

某些時候,沒有辦法派遣足夠多的護航戰鬥機。

在敵人的基地或者艦隊附近作戰,因為無法得到有效的指揮,所以護航戰鬥機的作戰效率肯定不如防空戰鬥機。

這種戰術在過去行得通,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帝國海軍的戰鬥機在效能上超過了紐蘭海軍的戰鬥機,也超過了紐蘭陸軍航空兵的戰鬥機。關鍵是,帝國海軍的戰鬥機飛行員有更加豐富的經驗。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在用戰鬥機的效能與飛行員的個人能力來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在大戰的初期,帝國海軍最為明顯的優勢,就是官兵的個人素質。

可惜的是,這種優勢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

在西南梵炎洋海戰之後,六局就發出警告,紐蘭海軍已經擴大飛行員隊伍,還培養出了一批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飛行員,其中不少來自西大陸戰場,也就是之前派往布蘭王國的志願飛行員。

此外,紐蘭海軍很有可能在一年之內獲得性能先進的新式艦載戰鬥機。

可見,要保持優勢,還得在戰術上做文章。

正是如此,周湧濤提出把第一波攻擊分成兩個機群,突前機群就跟在偵察機的後面。在偵察機確定了目標情況之後,突前機群就立即進入發起攻擊,並重點轟炸機場、雷達與指揮中心。

在癱瘓敵人的機場之後,跟進的機群到達,轟炸其他的軍事目標,或者是對機場等主要目標進行補充轟炸。

關鍵,就是要在第一波攻擊之後就癱瘓敵人的機場,不給敵人的防空戰鬥機升空作戰的時間。

當然,這需要偵察機與攻擊機群緊密銜接,因此得派人員在前方指揮。

換個角度來說,就是要指揮官去執行偵查任務!

在完成了偵查任務之後,還要留下來指揮機群發起攻擊,對攻擊結果進行甄別,確定是否要補充轟炸。

可見,這對指揮官的要求非常高。

所幸的是,帝國海軍航空兵最不缺的就是經驗豐富的指揮官。

打到現在,在戰前就已服役的那批飛行員全都成了軍官,而很多在與狹夷皇國交戰時參軍的飛行員也成了軍官。

上過幾次戰場,執行幾十次作戰任務,幾乎都能夠指揮戰鬥。

用申普等老派飛行員的話說,王牌就是這麼鍛煉出來的。

要說的話,帝國海軍能百戰百勝,頭號功臣就是這些經驗豐富的艦載機飛行員。

沒有他們,帝國海軍絕對沒辦法打贏那麼多的艦隊決戰。

當然,也少不了像周湧濤這類參謀的功勞。

很多常人根本想不到的戰術,就是這些參謀想出來,並且透過訓練與戰鬥,最終在全軍範圍得到推廣應用。

有的時候,一種奇妙的戰術所發揮的作用,頂得上一支特混艦隊!

比如在西南梵炎洋海戰當中,讓水上飛機在夜間飛到敵艦隊有可能出現的海域,並降落到海面上,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這次,採用的是“跟隨攻擊戰術”。

按照周湧濤的安排,執行攻擊任務的艦載機將在偵察機之後升空,而且攜帶的都是以破壞機場為主的彈藥,比如用來癱瘓跑道的子母炸彈,對付鋼筋混凝土機堡的航空穿甲彈,以及阻止搶修使用的定時炸彈。

不管機場上有多少作戰飛機,首先得癱瘓機場。

因為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第一波攻擊的規模比較小,總共才80架艦載機,其中24架是護航戰鬥機。

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全都是王牌機組,每一名飛行員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只要突襲得手,也許突前機群就能夠癱瘓機場,然後由跟進機群徹底摧毀機場。

在第一波攻擊結束之後,對轟炸有了甄別結果,才會發動第二波攻擊。

要說的話,第二波攻擊才是全力以赴。

至於要不要進行第三波攻擊,得看第二波轟炸所產生的效果。

簡單的說,也就是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