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

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


吳縣長和他的夫人 一朝穿成農家婦 冷情總裁戀上我 靈王妃 痴纏不休:我的極品冷少 異世之至尊無雙 家有狐仙在閉關 仙爐神鼎 永恆之罪 超自然筆記

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

戰國後期,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進行得十分激烈。在戰爭的過程中,秦國巳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它南破楚,東敗齊,在中原稱雄一時的魏國,四面受敵,也已衰落下去。獨有趙國趁秦齊相爭之機,國力得到發展,還比較強大。秦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在公元前262年(秦昭王45年)派兵攻韓,迫使韓國的上黨降趙。公元前260年(秦昭王47年)大敗趙軍於長平,製造了活埋趙國降兵四十萬的大慘劇。秦軍乘勝在公元前258年圍困了趙國都城邯鄲。秦國大軍壓境,趙國危在旦夕。但是秦軍在長平的暴行,激起趙人的義憤,趙國的統治者看到民心可用,一面頑強堅守,同時派人到各國求援,以解國都之危。

平原君趙勝,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在他家裡供養著各色各樣人物的“門客”有三幹多人。趙王派他到楚國去求救,在當時“諸侯畏秦”的局勢下,他知道楚王不會痛快地同意救趙。便決定在門客中選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同去,打算先用好話去說動,若不成功,就用武力威逼楚王出兵救趙。平原君在門客中挑來選去,只選出十九人,還差一個,怎麼也選不出。平原君正在發愁的時候,門客中有個叫毛遂的人,走到面前說:“我聽說你準備帶二十個人到楚國去訂立合縱抗秦的盟約,現在還差一個,為此影響你的行期,形勢這樣緊迫,你就把我算上,湊個數吧。”

平原君問道:“先生到我這裡幾年了?”

“三年。”毛遂答道。

平原君帶著諷刺的口吻說道:“哎,世上凡是有才幹的人,就象鐵錐裝進布袋裡一樣,那鋒利的錐尖立刻就會露出來。你在我這裡已三年了,沒有人稱頌你,我也未聽到過你有何本領。可見先生沒有什麼才幹。先生,你還是留下吧。”

毛遂對平原君說:“今天你就把我裝進布袋吧。要是早將我裝進布袋,連整個錐子都已從錐柄上脫下而鑽出來了,哪會只露一點尖呢。”古時把柄叫做穎,“穎脫而出”(也叫“脫穎而出”)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來的,於是平原君帶著毛遂等二十人出發到楚國去。

平原君到了楚國,在楚宮廷上給楚王說明趙國的危急,要求楚與趙合縱抗秦。,楚王害怕秦國,不肯出兵。兩人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還是沒有結果。隨同平原君的二十個門客,在堂下等得不耐煩了,毛遂按著劍,大步跨到堂上,對平原君說,“合縱抗秦的利害,只要兩句話就決定了,你們從早上談到中午,還不能定,是什麼道理。”楚王見毛遂說話這樣不客氣,十分生氣地問平原君:“他是什麼人?”平原君答道:”我的門客。”楚王大發脾氣,對毛遂怒聲道:“還不快下去,我與你的主人說話,你上來幹什麼?”

毛遂正是要激怒楚王,以藉機用武力逼迫他。當楚王對他呵斥時,他雙目圓睜,按著掛在腰間的寶劍,向楚王面前靠近幾步,用威逼的口氣說道:“大王,你之所以敢於這樣申斥我,是憑藉著楚國強大的軍隊。現在我與你相距不到十步遠,楚國的軍隊救不了你。大王你的性命,握在我的手裡。我的主君就在前面,你為何這樣無禮地申斥我,你把我的主君置於何種地位呢?楚王見毛遂按著寶劍,殺氣騰騰地就站在面前,已是膽戰心驚。如此申斥客人,也是失禮,他無言對答。

毛遂停了停,向楚王說道;“我聽說商朝的成湯,開始只有七十里大小的一塊地方,後來打下了天下。周文王原來也只有百里之地,而終使天下的諸侯向他稱臣。他們哪裡靠的是兵多地大呢,主要是能根據形勢而發揮其威力罷了。而今楚國土地有五千裡,精兵上百萬,這是稱霸天下最大的本錢。本來,以這樣強大的楚國,天下還有誰能阻擋得住你呢?然而情況又怎樣呢?白起不過是一名小小的無能之輩,他只率領幾萬軍隊與楚國交戰,頭一戰就佔領你楚國的鄢(煙,今湖北宜城)、郢(影,今湖北江陵),國都搬家。再一仗燒了夷陵(楚國先王的陵墓),第三仗就將你祖先的宗廟燒光,連你祖先都受到侮辱。這百世(三十年為一世)的仇怨,趙國都感到害羞,難道大王你還不覺得恥辱嗎!趙楚合縱抗秦,是為了楚國,並不是為趙。”

毛遂的話,擊中了楚王的要害,使他有所醒悟。於是陪著笑臉說:“是是,就象先生你講的那樣。我一定用楚國的全部力量與趙合縱抗秦。”毛遂緊緊追問道:“那麼,定下來沒有呢?”“定了。”楚王下決心說道。

毛遂於是叫拿血來。他端起盛血的銅盤,跪著舉到楚王面前說:“趙楚兩國訂立合縱抗秦的盟約,大王你先歃(沙)血(將血塗在嘴上,以表示自己的誠意),其次是我的主君,然後是我。”抗秦救趙符合當時楚國的利益,楚王終於同意出兵援趙。趙楚兩國訂立了抗秦的盟約。

平原君一行返回趙國後,楚王派春申君黃歇率領楚軍救趙。這時,魏國援軍也到了。趙、楚、魏三國的軍隊,內外夾攻,秦軍腹背受敵,大敗而去。秦國東進戰略,暫時受挫。

從楚國回來以後,平原君很感慨的說,我自以為知人,這一次,我卻差一點失去毛先生。

毛遂在別人不瞭解他的才能的情況下,自己出來承擔到楚國請救兵的使命,後來就把這種自我推薦,勇於去做某件事的行動,叫做“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