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22章 大幕拉開

第122章 大幕拉開


極品狂少 律師大人太危險 轉彎只為遇見你-我的惡魔 重生之侯門孤女 碧遊靈寶 誅魔錄(全) 邪心 妖神相公爬上榻 卡牌風暴 大神別摳門:這個狐狸不太精

第122章 大幕拉開

州舊城為元末明初所建,在宋城的基礎上擴建並且往\)伸不少,新城是在嘉靖年間開始修建,在舊址上往東南方向拓展。

總之,整個揚州城都在往南延伸。

或許是因為年代的關係,舊城更加的堅固雄偉,甕城樓櫓敵臺雉堞一應俱全,充分顯現出冷兵器時代的堅城特色。相對於舊城的堅固保守,新城更加突出城防的火力特色,光是炮臺每個城門都有十二個之多。

如果第一日的火力試探各種佯攻也算的話,揚州保衛戰已經進入第四天。

經過一再的試探虛實,清軍終於放棄在火力猛烈的新城有所突破的意圖,而是選擇在炮火相對稀少許多的舊城為主攻方向。

其實這也是作為清軍統帥的多鐸很無奈的選擇。

數量龐大的新附軍可以作為炮灰使用,但是真正的攻堅硬仗還是要依靠滿蒙主力來完成,而新城方面的炮火和各種守城設施造成的威脅太大,在不能壓制揚州反擊力量的時候,這種傷亡就更加明顯。而選擇堅固高大的舊城作為突破口,無疑可以把新附軍人多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因為後勤線和地緣的因素,在四面合圍中猛攻西門已經是很自然的選擇。

在整個揚州西線,多鐸集中了一個滿洲旗和一個老漢軍旗,兩個齊裝滿員的精銳旗幾乎佔到整個清軍主力的一半,又都是當年關外的老底子,戰鬥力相當強悍,戰鬥意志也最頑強,再加上四萬多新附軍和各色雜役,光是在揚州西線就集結了六萬大軍。

各色營帳如堵,連綿數十里,活似平地起了一到環嶺一般。

各種各種徽記的認旗飄揚,服色各異的軍隊往來進出。傳令兵縱馬飛奔,穿梭一般把一道道軍令傳達下去。

“赴死軍?以前我怎不曾聽說過?”彷彿一夜之間。儀真、新江口接連失守。讓一路高歌猛進轉戰大半個北中國地多鐸再一次領略到了赴死軍地威猛。

儀真雖然損失了一千多滿洲精銳和幾千新附軍。對於揚州大局地影響卻不是很大。至少還沒有直接影響到多鐸攻克揚州地計劃。對於清軍主力來說。只要一舉突破揚州這個橫在面前地硬骨頭。邊邊角角也就是水到渠成地時候。甚至可以不必過多理會直接劍指江南。

“十五貝勒。關於赴死軍我所知也很有限。只知其首腦是個叫李四地漢人。是前明地東宮校典。據傳當年四王子就是命喪其手。”圖賴雖是漢人。卻是滿洲少有地大族名門。從努爾哈赤家就隨軍征戰。素有軍功。族中子弟多在軍中身居要職。而氏一族和愛新覺羅家又有這樣那樣地姻親。關係自然是非比尋常。尤其是在當年征戰朝鮮地時候。多鐸在軍營中藏匿女子。被皇太極逮個正著。圖賴極力替多鐸遮掩。當時多鐸被貶為貝勒。因為圖賴替多鐸背了不小地黑鍋也吃了軍法。可見私交之深厚。

現在地多鐸已經是手握重兵地親王。就是小皇帝福臨見了也得禮敬有加。也就只有圖賴能夠使用“十五貝勒”這樣地稱呼。

“殺死葉克舒地就是他?”聯想到泗州之戰和現在地儀真失守。多鐸意識到這個李四不是個簡單地對手。

天下武力。無論是席捲天下地闖軍還是名正言順地明軍。軍面前哪一個不望風而逃?能夠在野戰中擊敗五千蒙古精銳之後。旋即揮師攻堅。這足以表明這支赴死軍不可等閒視之。

再加上赴死軍以孤軍奇襲新江口,擺明了就是圍繞揚州外圍作戰的態勢。

當拜音圖丟失火炮和攻城器械的時候,多鐸曾認為是拜音圖無能,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經過這幾天的攻城戰,缺少遠端火炮的壓制力量,又沒有足夠的重型器械輔助,攻城戰打的極其艱難,完全就是用血肉在填充戰場,傷亡大的驚人。

聯想到儀真的丟失和新江口水軍的覆沒,多鐸要是再看不出赴死軍的戰略意圖,這麼多年的歲數就真是活到狗身上了。

擺明了就是來支援揚州的。

“偽明還想在江北有所作為?”多鐸不光經驗豐富,眼光也很深遠,既然有這麼強悍一支急先鋒高調支援揚州,足以說明南明小朝廷的戰略意圖還是江淮同防。

多鐸甚至開始想要不要把沿江佈置的那些力量收縮一下,以防止南明大軍渡江之後無法應變。

不論好歹,小朝廷還掌握著幾十萬明軍,真要鐵了心的北上和清軍硬磕,多鐸也得仔細的考慮考慮。

多年的老交情了,圖賴自然明白多鐸的意思,搖頭道:“據我所知,這個李四和他的赴死軍不是南明的人,也不從南京的調遣。”

“不是南明的軍隊?”連多鐸也有點懵了。

這片土地上雖然處處刀兵,歸攏起來無非是明系、清系和賊系這麼三大派,打出的旗號雖然五花八門,可究起根源也就這三種。

賊系人馬多鐸見的多了,沒有赴死軍這麼能打的,要是李自成有這一支能戰敢戰的軍隊也只能是在陝西,準確的說是在潼關附近,沒有可能出現在江北。

“這個李四和他的赴死軍好象是效忠於前明太子?”唯恐多鐸不太明白,圖賴解釋道:“就是崇禎的太子,當年崇禎殉國之後,李四帶著太子南下。現在太子在南京城中,好像是有爭奪大統的意思……”

這個時代,崇禎都已經謝幕了,誰還會想起那可有可無的亡國太子?直到

候,多鐸才想起崇禎還有這麼個從來沒有顯露過的太|就一直不曾聽說?”

“我也道聽途說知道個一鱗半爪的,基本情形就是這麼個樣子。”

南明那邊的情況本是複雜混亂,忽然又多出這麼個前朝太子來,愈發的捋不出個脈絡來:“難道說那個前朝太子是想用赴死軍擊退我?好爭取聲望推翻福王?”

“哈哈,他們漢人的事就是這麼亂七八糟,十五貝勒只要拿下揚州,什麼樣的太子也是瞎折騰。”

“嗯,揚州的攻勢要加緊了,今天就把你的漢軍旗調上去,咱們有話就直說了。你不要怕死傷,我會想法子給你填補回來。”多鐸按著腰刀在行軍地圖前駐足:“不過這個赴死軍麼……我看也不能小視,你先去安排攻城吧。”

無論怎麼看,赴死軍咄咄逼人的架勢都也有點來者不善的味道,天下諸軍無不畏清如畏虎的關節,忽然挑出個莫名其妙的赴死軍,肯定是善者不來。

“來人。”多鐸喚來傳令兵:“傳令給阿哈尼堪,讓他小心著點,赴死軍肯定是奔他那麼去了,讓他傾盡全力也要殲敵於河口一帶,萬不能靠近揚州。”

“是。”傳令兵轉身而去。

至此,除了被赴死軍打殘的那個蒙古旗之外,清軍主力四旗已調動三個,其中滿洲精銳盡出。

揚州。

通泗門。

揚州舊城本為當年的江南義軍所築,只因為當時的朱元璋還不曾開國也沒有稱帝,故有元地明城之說。大明開國之後數年,魏國公徐達親書“通泗”二字作為揚州西門之名。

剛剛打退清軍的一次猛烈進攻,身後就是萬千子民生息之地,面前是大敵百萬虎狼。城頭之上恍如被鮮血塗抹過,黏糊糊紅豔豔的滿是赤色,鮮豔的人血厚厚一層,正順著城石的罅隙往下滴落……

春夏之交的豔陽正是暖意的時候,暖暖的陽光把城頭的鮮血晒的結了一層軟皮,蒸騰出濃重的血腥味道……

揚州,已是一座血城。

明字龍旗已被炮火撕扯成一條一縷,依舊倔強的高高飄揚,潑剌剌發出獵獵之聲。

俯身城下,護城河幾乎已被清軍填平,泛著綠沫子的河水溢位,讓整個牆根地帶一片鬆軟泥濘。汙水和爛泥當中,數不盡的屍體雜七雜八的擺出各種古怪的姿勢,無數斷槍殘刀零落,閃耀著詭異的光澤……

城頭之上,夫子們正奮力把戰死者的屍體拖開,來不及救治的傷兵正撕下衣襟給自己裹傷。因為四下外溢的鮮血不能滲如堅固的城石,腳下滑膩不堪,史可法幾次都險些要栽倒的樣子,卻終於沒有倒下。

一名小兵斜斜半躺在地上,躺在自己的血泊之中,身上被創太多,已如血人一般。臉上被劃了一刀,整個麵皮都從中往外翻開,露出白慘慘的鼻骨……

“郎中……軍醫何在?”史可法厲聲呼喊:“此為我揚州至忠至勇之士,急需醫治……”

軍中醫官的都是見多了血腥的狠心人兒,看了一眼這名小兵,衝著史可法微微搖頭,顯然已是迴天無術。

今日晌午清兵攻勢猛烈,萬千敵軍蜂擁而上,而揚州合城之兵也僅有萬餘,佈置在通泗門的就有四千多,史可法也把西門作為防守的重中之重。

奈何清兵如潮,攻勢愈發猛烈,沿看著城防要破的關鍵時刻,史可法召集敢死之士佈置於下面的藏兵洞中。猛然殺出,清兵猝不及防,終於算是緩了燃眉之急。

這些奮勇之士都是史可法親自點名挑選出的精銳,終不負督師重望。

陷身於萬千虎狼之中,遣出去兩百刀兵多被地熱萬刃分身,幾乎全軍覆沒,僅僅回來了三個,其中兩個剛一上城頭就斷了氣息,只剩下這最後的小兵眼見已是不活。

“督師……督師……”小兵聲音微弱,幾不可聞。

看到小兵開口,史可法急忙湊上前去,將小兵攬在臂彎之中,恍如對待親子一般:“你有甚的要求,我都答應……”

無論這將死的小兵索要什麼樣的封賞,史可法也會一口應承下來,甚至已經準備給他的家人加封加賞了。

“我家中僅有個……妹妹……”小兵斷斷續續的說道。

“你放心,你的姊妹就是我的姊妹,斷斷不會讓她受絲毫委屈……”

“督師……我算有功的吧。”

“忠勇無雙,今番退敵,你等首功。”任人都看的出這小兵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就差嚥下這口氣了:“你且放心而去,你的封賞就落在你的姊妹頭上。”

“我不要……封賞,僅求督師派人送我妹妹出城,”小兵聲音愈發微弱:“揚州……是守不住的……”

此情此景,史可法面色陡變。

大敵當前,士氣為先,此等言語即是蠱惑軍心,無論對錯就應當立即斬殺,以正軍心士氣。

史可法剛要開口,卻感覺臂彎裡猛地一沉,小兵的身子立刻鬆了下來……

史可法心中哀痛,緩緩將小兵的身子放平,站起身子,神色間已滿是肅穆之色,對著城頭上的將士高呼:“恨不能九死報國,此為壯士臨終遺言。壯士臨去之時,曾言我軍必勝……”

史可法巡視城頭,盡一切可能,使用一切手段鼓舞軍心:“揚州已為江北我大明最後國土,不容有失,為守護淮揚,萬歲親點黃帥十萬大軍,顧盼之間即可渡江北上,到時候韃子死無葬身之地。諸軍奮勇爭先之狀朝廷必有

…”

小朝廷是什麼樣子,大夥兒心裡就跟明鏡似的,真要有守衛淮揚的心思也就不會把重兵南調了。大戰之前就聽說黃得功打敗了左部,若是左逆已經平定的話,或許……有可能真的派遣大軍前來增援吧。

江北各鎮跑的跑降的降,也只有黃得功一部能夠拉出來壯一下軍心,至於能不能來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現在的揚州需要的是希望。

只要有一絲希望,哪怕明明知道這個希望根本就不存在,史可法也會把它展現出來以堅信心。

城上到處都是守城用個石塊、石板、滾釘巨木、火藥包、鏈車床弩也不在少數,為了準備這一戰,揚州城內的民房也拆除不少。

今天清軍攻城的強度明顯要猛烈的多,次數也愈發頻繁,似乎完全不吝惜士卒的生命一般。

人命在這個時候是最不值錢的,就連素有愛民之稱的史可法也抽調民間丁壯補充兵力。在殘酷的攻堅當中,這些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傷亡極大,很多都是剛剛走上城頭還沒有看清楚敵人是什麼模樣就已經為飛矢奪取性命。

頃刻斃命也就罷了,最要命的是這些“新兵”受傷之後狂喊亂叫,有的甚至嚇的瘋癲起來。

遇上這種情況,從來就是使用快刀斬亂麻的雷霆手段……

“督師,咱們的火藥無多……”這種不利軍心士氣的訊息,史德威從來都是偷偷說出來。

史可法心裡就是一沉。

韃子火器不多,重型器械明顯不足,縱是有些衝車之類的粗笨之物也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一炮就能轟爬架。由於防禦兵力嚴重不足,弓箭效果微乎其微,壓制力量都在依賴城頭的火炮。

“還有多少?”

“要是再如晌午這樣的打法,還夠用一天……一天多吧,兩天是肯定不夠的……”

“嗯,我知道了,”史可法不動聲色的小聲問道:“總兵和副督那邊怎麼說?”

揚州總兵官總兵李棲鳳和監軍副使高岐鳳把手南門和東門,相對於主戰場西門要輕鬆的多,史可法數次想要週轉些兵力過來,“二鳳”卻是死活不肯遣一兵一卒。

“他們也在說兵力不夠……”

自開戰至今,儘管“二鳳”沒有多大的損失,還是一直嚷嚷著要史可法派兵過去增援,想要調他們的兵……

這些話史德威不想直白的說出而已。

“我知道了。”史可法本就不對“二鳳”抱多大希望,沒有能夠抽調兵力也並不怎麼失望,也不知道他想起了什麼,忽然對史德威說道:“局面愈發不可收拾,兵凶戰危,德威吶,此戰若能守住揚州,我奏輕朝廷把你調到兵部做堂官吧,還……還安生一些。”

史可法無子嗣,視史德威為己出,還想替這個忠誠的副將安排一條比較安全的退路。

“朝廷……督師,這個朝廷若還有一星半點的良心,就不會把督師辛苦經營的淮揚防線破壞如斯,就不會坐視揚州危急……”

“放肆,”史可法比誰都清楚小朝廷是什麼德行,可君臣這道關坎他是越不過去的。朝廷可以昏庸,聖上可以“被矇蔽”,萬歲也總有奮起的那麼一天。可作為臣子的要是如史德威這樣說,就是大大的誅心之言了:“君父臣子,豈能亂了綱常!朝廷如何還輪不到你我說三道四,咱們做臣子的就應該效法武穆文山,盡心竭力報效國恩……”

“督師終於朝廷好了,我只終於督師。”

史可法還欲說些什麼,城外已是鼓聲如雷號炮連天。

“韃子又要攻城!”

史可法急急上前,抬眼望去,但見清軍大隊如海潮一般湧來。

“諸君,千秋忠義、忠君報國盡在此間,我等誓於揚州共存亡。”沙啞的聲音響起,史可法瘦小的身形矗立於揚州城頭,恍如銅澆鐵鑄一般。

“迎敵——”

“此一戰,乃我赴死軍成軍以來前所未有的大戰,迎面者為我中華三千年未有之凶殘大敵。”屯兵新江口的李四在給他的軍官們打預防針:“此戰若是不利,天下必亡。”

披掛整齊的李四已經很少親臨戰陣,一般都是居中指揮,這一次卻是罕見的甲?僬?耄??丫?兌才逶諮?洌骸按蘇街?螅?胱鯰⑿鄣奈揖腿盟?鯰⑿郟?胍??頻奈揖透???疲?蘼勰忝竅胍?裁矗?葉幾????

“就是你們想要這個天下——”面前的都是自己的鐵桿心腹,李四毫不避諱自己的意圖:“我也能給你們。”

這裡雲集了赴死軍所有中高層將官,光是隊官就有一百多個,李四當著這麼多的面說出這些已經算是完全表明了心計。

一張張年輕的臉上滿滿都是熱切,噴薄欲出的戰意能把軍帳都頂起來。

這個李兄弟能說出這麼大逆不道的話來,路丙寅一點也不奇怪,這樣的世道李四要是還想著為朝廷效忠那才是真見鬼了呢。

“不要說是瞻前顧後遲疑回望,就是前進不速,也自己砍了腦袋再回來見我。”啪的一聲把腰刀拍在桌子上:“赴死軍自成軍開始,就是為了赴今日之死……”

“我帶你們來揚州,就是來送死的,咱們男人們就應該死在這裡。”聲調陡然提高,李四聲嘶力竭的尖叫:“旗官死了隊官上,隊官死了營官上,營官死了我自己上,什麼時候咱們赴死軍都死絕了,才算個完……”

李四留給眾人的印象有兩種,其一就是面對鄉民時候的笑面佛想

天笑呵呵的,幾乎永遠也不會發脾氣的老好人一樣,T明三等忠誠伯的爵位,可一點架子也沒有,就是村子裡的娃娃也不怕他。再有一種面孔就是在赴死軍將士面前的那種,冷靜、睿智、從容,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永遠也不見這位赴死軍指揮使著急過。

但是今天。

李四表現的有點瘋狂,或許是被眼前的大戰激的吧。

要是魏無牙那個老神棍在場,肯定又要偷笑李四是在演戲給眾人看了。

不要說了魏無牙,就是熟知李四的路丙寅老路看著,這位李兄弟也是在演戲:不就是為了激發士氣麼,用的著這麼又叫又跳的?好歹你也是三等爵爺了,能不能注意一下儀表言辭?難道你還自己是刀把村的村民不成?

“丁乙,路澗。”李四開始點將。

“在。”

丁乙以勇猛拼命見長,真似一頭不顧一切的野豬,而路澗則以堅韌不拔著稱,只要咬住了敵人就象惡狼一樣不死不休。

李四麾下最的這兩員虎將就是左膀右臂,二人內心未嘗沒有爭奪赴死軍第一戰將的心思,一般情況下,李四都是把他們分開使用的。同時點兩個人的名字,這還真是頭一回。

“你們二人率本部給我開路,還是那句老話,無論是神仙還是佛爺,只要是擋了路的,就給我掃開。”李四看了看這二人:“我不妨告訴你們,你們的敵人很可能就是清軍中的精銳滿洲兵,戰力卓然,可稱強兵……”

“四叔……”

“叫我指揮使大人。”李四立刻打算這年輕小夥子的話頭,鐵著說道:“這裡沒有你四叔,只有赴死軍指揮使李四。”

“是,指揮使大人。”路澗胸脯一挺大聲說道:“在我……在末將眼中,強兵只有一個,就是赴死軍。”

“指揮使大人,用我做先鋒絕對沒有錯。”丁乙嗡聲嗡氣的叫起來:“我們丁字營才是強兵中的強兵,赴死軍中的赴死軍。”

“是騾子是馬到了戰場上用你們武器說話,我就在你們身後,都看著呢。”李四繼續點將:“炮營符二。”

“我在呢,啥事兒?”符二瞎子這個傢伙是嬉笑慣了的,耍寶從來不分場合,正笑嘻嘻的應了一聲,忽然覺察出氣氛不對,急忙起身啪的就是一個軍禮,大聲應到:“炮營符二在。”

“炮營所有火力必須全開,不必吝惜。我要在整場戰鬥中都聽到你的炮聲,明白沒有?”

這就意味著炮營要不間斷的使用所有火力,素來斤斤計較的符二瞎子一想到將有許多小鐵炮因為連續開火而徹底廢掉,就好像有人剜了他的心尖子一樣難受:“明白,我明白,只要我在,就炮聲不停。”

在魏無牙第二批物資送達之後,炮營的小鐵炮再次補充二十門,讓符二瞎子歡喜的睡不著覺,甚至兩次和李四商議要把新成立的神機營並進炮營,反正火銃和鐵炮都是火器,不如弄個火器營算了。

李四直接否定了符二瞎子這個貪婪的想法,一再強調“火炮必須作為單純的壓制力量存在,不能摻雜其他,火銃新兵人數雖多,實際上連突擊力量也算不上,現在還只能作為一種對補充而存在。”

“就是你死了,也要保證炮營火力不減。”

“是。”

“馬步營。”

“路丙寅聽令。”老路終究是老行伍了,規規矩矩的叉手聽令。既沒有少年人的熱血如沸,也沒有符二瞎子那樣的嘻嘻哈哈,神色如常的行禮準備領取屬於自己的任務。

騎馬步兵營是赴死軍中最大的一個營,能拿上臺面的人手就有大幾百,戰馬一千多,幾乎掌握著赴死軍中所有的弓兵。

“馬步營為右翼,須不間斷的進行襲擾,為神機營提供支援。”

“得令。”老路規規矩矩的退下。

左翼是整個赴死軍主力的戰場,由李四親自統領,幾乎要直接面對所有的敵人火力。而沿運河一線的右翼相對來說要輕鬆許多,這裡佈置的就是神機營。

神機營仿照明軍建制,八百杆火銃比明軍正規的神機營要大的多,人員數量也達到了兩千。

只不過這兩千人都是臨時從民夫之中抽調出來,作為一路追隨赴死軍的嫡系,這些民夫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還算不錯,最起碼比明軍強拉壯丁的軍隊要好一點。要說戰鬥經驗則要差的遠了,畢竟村民和軍人之間的區別不僅僅是有沒有武器裝備那麼簡單。

每三兩個人才有一杆火銃,這些人的臨敵經驗為零,也就是這幾天才知道火銃擊發的基本要領而已。至於軍紀和經驗,還遠遠談不上,就是李四也不敢保證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這些前幾天還是民夫的新兵能夠支撐多久。

所以把他們放在相對安全的右翼,前面有赴死軍主力頂著,後面有路丙寅的騎馬步兵策應,這樣的安排也是為了最大限度突出赴死軍的攻擊力。

李四已經集中了所有兵力和火力,這是赴死軍成軍以來最華麗的一次展現。

而面對敵人之強大也是前所未有,赴死軍百戰不敗的金身,李四本人大智如妖的心計和對大局如掌上觀紋的絕對把握,讓所有極其期待這一場大戰。

“無論刀槍箭矢,所有武器必須蘸毒。”李四再一次強調:“這一戰干係重大,絕不僅是赴死軍的生死存亡這麼簡單,只要能殺傷敵人,無論什麼樣的殘忍手段都要用上。”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

忍,這個很簡單的道理李四已經講過無數次了。

“明白。”

“下去準備吧。”

大戰序幕已經拉開,完全赴死之士即將登場,眾人或是血熱或是冷靜的分頭準備而去。

營帳之中僅餘李四和羅長腿二人。

“羅當家,”因為羅長腿不完全算是赴死軍的部曲,而是一種鬆散聯盟的性質,所以李四對這個排幫的大佬說話也客氣了許多:“赴死軍萬千將士即將赴死,所為者何,羅當家心中已有成算了吧。”

“赴死軍拼出所有家底作此捨命一擊,所為者都是我排幫,我怎能不明白。”

排幫一家的人馬不過出動了一千多人隨軍,連排幫人手的一半也不到,何況他們本就不是什麼戰鬥部,從來就沒有引起大家過多的在意,最多是認為他們可以在水陸幫助運送給養的民夫而已。

“忠誠伯傾盡全力豪賭揚州,如此胸襟我羅長腿是真是佩服的甚了。

”也只有李四和羅長腿二人知道整個戰略的核心內容。

在羅長腿看來,李四拼出血本的做一場驚天豪賭,所為者不外乎利益二字。此戰若是得勝,赴死軍威名將傳遍天下,成為江南中流砥柱,到時候的李四想要做什麼都無人能制,怎麼看都是在走當年曹操的老路,至不濟也是想借此崛起為一方諸侯。

現在看來,真的錯的離譜,在李四把全盤計劃和盤托出的那個晚上,羅長腿心中震撼之大也只有他自己知道。除了由衷的一句“真英雄”之外什麼也說不出。

“以赴死軍之力,以忠誠伯之能,已是霸王之資,他日雄起天下已是不然。當此危急關頭,忠誠伯能有如此取捨……”羅長腿微微嘆息一聲說道:“我羅長腿為排幫幾千口打算了一輩子,氣量格局終究是小了。既然忠誠伯能夠捨出赴死軍,我還有什麼捨不得的?只要弟兄們能夠開啟一條通道,排幫上下寧可全數葬身江底也要完成如此偉業。左右是水裡來浪裡去,真要死在這裡,也是我排幫男兒的的大好歸宿。”

“我死了你們排幫也不能死,你們才是揚州大戰的主角,赴死軍只是排幫的馬前卒子而已。”李四儘量做出一個很從容的微笑:“經歷此戰之後,排幫將成天下首義。”

“嘿嘿,我們排幫爭爭奪奪了幾輩子,辛辛苦苦了幾輩子,始終是上不得檯面的蟻民之流,赴死軍能給我們這個機會,就算是再沉屍水底一百回,也值得了。”

“好漢子,好男兒。”

“丙寅老哥,馬大哥,過來,過來。”

曾經為奇襲新江口立下首功的船伕烏老白隔著遠遠的招呼路丙寅,不住擺手示意他過去說話。

“烏家老弟,何事?”

因為有共同戰鬥的經歷,烏老白自認已經算的路丙寅的戰友了,從後背的竹簍裡拎出兩條鮮魚,就往路丙寅手裡塞:“江裡的水物兒,路老哥那去燉了吃,鮮著呢。”

“哈哈,我這大輩子都在北方,?豬、油鼠的山味吃過不少,這河鮮還真是吃的沒有幾回。”已經是老熟人了,也不著許多客套,路丙寅順手接過烏老白的鮮魚:“等什麼時候趕走了韃子,請你去我老家吃山味,尤其是秋後的野羊,那才叫是真正的肥美,就是有點腥羶,拿花椒野蔥一殺……”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很明顯烏老白對這種事情興趣缺缺,有些扭捏的說出自己的真正意圖:“看大軍的樣子是要打揚州了吧?我已經把家裡安頓好了,想跟著路老哥做點事情……老哥哥你莫誤會,我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也不求什麼功名出身,就是想早點打跑了韃子也好安安生生的過日子……”

“你……你這魚不是為了這事情才給我的吧?”老路這才意思到烏老白是在送禮。

“魚麼,也不全是為了這個……”

不全是,那就是是了嘛。

“按說這是好事情,可你能做什麼?砍砍殺殺的你又不會……”

“我會使船,我會弄水。”

路丙寅笑道:“那管什麼用?我又不是水軍。你也知道我是騎馬射箭的,和水裡的勾當沒有半點相干……”

“我看到排幫的人都在扎排子裡,肯定是要用船的,我就聯絡了二十多條船,想著和咱們赴死軍幫幫忙捧捧場,都是一水兒的尖底快船……”

老路笑道:“你什麼船也不管用,你們這樣的船伕怎麼能和排幫相比?你終究是百姓……”

“大軍征戰揚州,做的就是忠義千秋的壯舉。我都做了幾十年老百姓了,也想做一回英雄。等我老的使不動船了,也有臉面對兒孫後輩提及今日的壯舉。”烏老白美滋滋的說道:“等我有了孫子,我就對他們說,當年揚州大戰,我也是參加過的,咱們家的這條船也是忠義之船……”

“我明白了,”也只有路丙寅這個年歲的人才能真正體會烏老白的念想:“我這就給忠誠伯唸叨唸叨,成不成還是兩可的事情呢,你不要有太多希望。”

“行,行,肯定成。”烏老白歡喜的說道:“排幫是在長江上討飯吃的,雖然都是水,可這大運河終究不是長江。哪裡好走哪裡難行,我們比排幫更清楚。你這麼說,忠誠伯指定答應。”

是日。

赴死軍自新江口誓師,水陸並進,齊攻揚州。(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