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四卷 尤琛(下) 第二十一章 六月六日之結論(3)

第四卷 尤琛(下) 第二十一章 六月六日之結論(3)


繚亂花都 機械末日 玄靈神尊 我欲雄起 都市之冥王歸來 兩小有猜 花漾小祕書 火影穿越之鬼瞳秋茫 誘妻寵,撲倒沖喜公主 外星科技之網路重生

第四卷 尤琛(下) 第二十一章 六月六日之結論(3)

不過,尤琛他們顯然還要失望下去。 因為當太陽消失在曼尼亞海岸地平線之後時,他們的裝甲部隊仍然沒有接到調動的命令。 上級是由於不想將他們投入戰場呢?還是擔心敵軍的空中優勢會造成損失?這就不清楚了,對於尤琛他們來說,唯一清楚的就是他們在六月六號這一天裡是不可能到達前線的了。

不過,是不是所有的部隊都在六月六號當天都只能坐著後方無聊地等待而已呢?倒不也全然如此,例如在kao近迪馬爾灘頭陣地附近,受克米特總司令之命駐紮於此的奧軍阿瓦隆裝甲師,就有過向kao近灘頭的敵軍進攻的大好機會。 不過跟他們的總司令一樣,該師的師長因為生病的緣故而到後方進行治療,因此該師處於無人指揮作戰的境地。

面對著A區灘頭陣地傳來的吶喊聲、廝殺聲還有那震耳欲聾的炮火聲,阿瓦隆裝甲師十分焦急但又無可奈何。 因為總司令沒有下令、師長又不在,所以哪怕他們想挪得離前線更近一些都不可能。 在無法調動部隊的情況下,該師的參謀長在跑到離灘頭更近的地方觀察過情況後,決定將自己連隊裡直屬的25輛坦克前去支援海岸防線上的守軍。 當然,如此杯水車薪的救援,沒能起什麼作用。 由於坦克的數量過少,而且無法出去裝甲輕步營的步兵共同掩護協同作戰,阿瓦隆裝甲師參謀長手下的坦克,都覆滅在離灘頭不遠地村莊內。 成為昂尼亞人的戰利品。 而它們的乘組人員,自然也都一一戰死。

雖然阿瓦隆裝甲師師長在得知訊息後迅速趕回到前線,指揮部隊為灘頭陣地提供支援。 開始時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裝甲師將進攻的火力集中在迪馬爾A區灘頭與B區灘頭之間的小鎮,這一著無疑是再正確不過的。 因為到目前為止,昂尼亞人地腳跟仍然沒有在那裡站穩,所以如果能夠拿下該處。 必將會對敵軍的登陸造成威脅。 然後,在那個時候。 空中出現地大量運輸機機群,讓阿瓦隆裝甲師慌了手腳。 早在凌晨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敵人源源不斷地把傘兵運到曼尼亞海灘後方,在那兒已經與他們的人交火了。 現在這個樣子,恐怕又是要運送更多的兵力,到時候如果被兩邊一夾擊,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阿瓦隆裝甲師在師長的命令後。 全軍後撤,沒有佔領原先的預定目標。 因此,在六月六號當天及後來幾日內,昂尼亞軍的登陸部隊較為順利地攻佔了A區與B區灘頭,傷亡也比較少。 而在這一天內奧軍唯一地反攻,也就只是來源於灘頭部隊的反擊和阿瓦隆裝甲師這次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的進軍而已。

事實上,那些空中機群,並不是來運送更多的兵力。 而是為登陸部隊運送物資的。 但是地面的奧軍並不知道這一點,出於對敵軍空軍的恐懼,他們沒有作出過努力就撤退了。 這不得不說是繼正確的選擇後一次更令人痛心地選擇。 至此,六月六日除了駐守海岸防線的部隊之外,奧軍並沒有展開過有效的反攻。 大量的援軍,依然在他們原本駐守的位置或是在趕來這裡的路上。 艾昂聯軍地登陸。 在一開始就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展。 在灘頭苦攻無果之際,海軍的炮火幫助了地面部隊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劣勢。 依kao著眾多的犧牲和一點點艱辛的前進,艾軍官兵穿越了那個後來被他們稱之為海灘深淵的地方,來到防波堤以及較為接近碉堡和塹濠的灌木叢帶。 雖然在這短短不到五十米的路上,艾尼亞人付出的代價之多之大,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可是也正是依kao著這犧牲背後地勇氣,他們好不容易打通了這條路。 在面對峭壁上地碉堡時,幾次的強攻都以失敗告終。 艾尼亞人將目光轉移到了地勢較低而且連線著碉堡地塹壕。 那裡與碉堡相比,地勢較低,而且火力點也相對殺傷力不是那麼大。 所以艾尼亞登陸部隊的不少陣地指揮官。 都將目光對準了那裡,進奧軍的塹壕發起進攻。

當塹壕落入了艾尼亞人的手中之後。 一切都朝著對他們更為有利的方向發展。 由於塹壕連線著碉堡,所以艾軍士兵對塹壕中的敵人實施了毀滅性的打擊。 手榴彈、火焰噴射器,一一朝那兒傾洩而去。 經過整整一天的苦戰,又沒有後援的支援,奧軍越來越被動。 最終,連塹壕也被艾尼亞人所奪。 這後面的結果,可想而知。 由於有塹壕在手,所以大量的艾尼亞士兵可以順著這條方便的通道,直接殺向碉堡。 那些曾經被奧登尼亞神聖帝國首相喻為“西部海岸線堅固壁壘”的黑色碉堡,不是被轟然炸至粉身碎骨、就是裡面冒出滾滾濃煙和黃色的火舌。 其中,還有夾雜著如同從地獄中傳來的慘叫。 在目睹了大量同袍的慘死後,艾尼亞人的作戰意志更為堅決,他們甚至還不願意用子彈來解決敵人,而是咬牙切齒地要將他們活活燒死。 許多奧軍士兵,在碉堡中無處可避,只能爆炸的火焰所吞噬。 有的人,渾身著火,口中發出了不知是人還是野獸般的哀嚎,從碉堡中躍出,墜落在艾尼亞人的視線前。 當然,即使他沒有被燒死或是摔死,那些不約而同齊來的子彈,也會將他打得渾身是洞。 這些士兵們的遭遇,似乎也正是暗示著奧登尼亞神聖帝國在海岸防線上的失敗。

創世歷1089年6月6日這漫長的一天,終於過去了。

艾尼亞與昂尼亞聯軍於曼尼亞迪馬爾登陸成功,給奧登尼亞神聖帝國帶來極大的震撼。 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才使得帝國的首相在第一時間下令,允許曼尼亞戰區禁衛軍總司令艾爾文.克米特調動後面幾道防線的部隊——包括裝甲部隊——來盡一切可能抵擋敵人進逼的腳步。

在得到了首相的支援和許可後,艾爾文.克米特上將信心大增,決意要用手上的部隊將敵軍趕回海峽對岸去。 不過現在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問題,仍然是迪馬爾。 因為現在那裡已經逐漸成為了敵人的登陸場,一旦讓敵軍在那裡站穩了腳,那麼到時候再想把他們趕出去,可就難得多了。 為此,在6月6日晚上連夜趕回曼尼亞的克米特,下令部隊進軍的方向直指迪馬爾,並且迅速調動附近原本駐守的部隊,要求他們在敵軍將五六個灘頭陣地連成一片之前,如同楔子般cha入他們之間,迫使他們的聯合作戰與鞏固登陸場的願望破裂。

好不容易熬過了那十幾個小時,而且又已經來到第二天的凌晨,奧軍在各路部隊,在禁衛軍總司令部的命令下開始浩浩蕩蕩朝迪馬爾進發。 然而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雖然仍然看不見地面的敵人,不過空中的敵人比白天時更加活躍了。 在他們有目標、準確度高的密集轟炸下,奧軍的部隊變得十分狼狽。 尤其是裝甲部隊,能夠得到克米特上將首肯並且第一時間趕赴前線的裝甲師有五個——但不包括禁衛軍幽靈裝甲師——但他們的每一步前進都變得如此艱難,因為在敵機群的轟炸下,他們的行軍途中就不停遭受損失。 有時候猛烈的轟炸更加使得他們的部隊被迫分散開來躲避,之後則無法集結到一起,只能以小股部隊的形式前進。 這樣一來,裝甲部隊在還沒有到達迪馬爾的海岸附近前,就已經蒙受上巨大的陰影。 這種來自於空中而且影響到他們內心的陰影,自然也影響著他們的上級。 有的上層將領由於不明白敵軍的轟炸怎會要如此效果,再加上心急前線的戰況,因此竟然命令裝甲部隊在白天就前行。 不用問,他們遭到的損失,是難以想像的。 而就算是在夜裡行軍,情況也就如同先前所說的那樣,同樣不容樂觀。 奧軍的主力守軍還沒有直接面對敵軍,就遭受到這樣的打擊,這不僅是物質與人員上的損失,更使得許多奧軍官兵在心中承受著可怕的壓力。

因此,即使是過了6月6日,在隨後的那一天裡,儘管奧軍已經明白過來:迪馬爾就是敵人主力部隊登陸地點,並且在其上級的指揮下迅速調動集結大軍向那裡進發,但是由於前進的腳步被敵軍的空中優勢打亂,而變得停滯不前。 在這種情況下,6月7日這一天之中,奧軍得到調動令而趕赴迪馬爾的大部隊,竟然也無法完成這段不算長的路程,從而白白地浪費了一天的時間。

不過,世間上的事情也不是絕對的。 總有例外,發生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

按照艾昂聯軍的戰略設想,在攻克了迪馬爾之後,便會將之成為自己這一方的大登陸場,從而在米德加爾德大陸上有個可kao的落腳點,然後再進一步從這一地區進行戰略開拓,達到他們進軍內陸的目的。 因此當迪馬爾剛一陷落之後,昂尼亞軍中的魯森裝甲師第7團就按照原定計劃,負責擔當起擴大登陸地的任務。 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在距離迪馬爾只有不到二十公里的小城卡恩建立橋頭堡,為後面的部隊移動鋪好戰略通道,並且為日後進軍南面的重要港口安克亞作進一步準備。 現在聯軍雖然擁有了登陸場,但為了保證這些主辦部隊能夠在這片大陸上順利作戰,後勤就必須得到充分保障。因此,作為後勤補給線中最重要的一環:一個可以供聯軍使用並且能夠有效運送海峽對岸物資過來的港口,就顯得再重要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