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震動朝野(二)
嫡女,第一夫人 職場突擊 長嫂難為:顧少請你消停點 無限恐怖之雷嘯傳奇 火靈術 絕世神偷:囂張四小姐 死在昨天 美女公寓 腹黑總裁的薄寵情人 藏金潭奪寶
第三百一十四章 震動朝野(二)
第三百一十四章 震動朝野(二) [ 返回 ] 手機
沒過幾rì,王麟的奏摺到了,明面上只是說了吳居厚不聽帥令,他只得先斬後奏,並暫時讓耶律特里暫代太原知府,請朝廷儘快挑選合適的人前去接任。私下裡他給趙佶寫了密信,將他殺吳居厚的理由細細說了一遍。
明白王麟心思的趙佶感到非常棘手,他心裡認可王麟的說法,畢竟他在安燾手上吃了大虧,可這理由無法放在臺面上,朝野的爭論越來越大,如何平息?皇后王氏也看了王麟的密信,不由得感嘆這廝可真敢做,毫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就為了一個強大的大宋。
如何解決王氏也是一籌莫展,她將那些告狀文書又看了遍,想從中找些理由為王麟開脫,翻了好幾遍還是毫無頭緒,等看到一份文書中有複述王麟當rì的話語時,王氏心中一動。
“官家,我有個想法,但不知結果如何。”
已經煩躁不已的趙佶聽到王氏的話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急切道:“快說說!”
王氏將文書中王麟說的那句話指給趙佶看,“史書是人書寫的,千百年後,讓後人去評論吧!”趙佶複述了一邊,疑惑道:“這有何用?”
“既然後人可以評論,為何官家不讓世人來評論?孰是孰非,讓世人去評判!”
趙佶來了踱步,猛然抬頭道:“你想將這狀告文書和三郎的密信一起公佈,讓世人自己去想,對吧?”
“我就是這個想法,以其不明不白的讓別人去猜測,不如將這前因後果公佈,也省的官家替他找原由。”
趙佶覺得這是個辦法,急忙召劉安世、李琮來商議,劉安世看完王麟密信,嘆道:“真想不到他居然是這原由,獻甫,你有何想法?”
李琮有些佩服王麟的膽sè,可做法實在是…,“陛下,臣以為就交由世人去評判吧,明之並不在乎清譽、官位,殺吳居厚確實欠妥,可又有誰敢說明之有私心?”
轟動大宋朝的密信公開了,無數人驚詫不已,什麼樣的理由都想過,唯獨沒想過會是這樣,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國子監中更是議論紛紛,蘇玲玲帶著的五百多監生多數出身小戶、寒門,平rì最瞧不起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何況王麟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崇拜之情簡直難以言表,如何能聽到別人說恩師的不好?都是讀書人出身,多少也有兩刷子,於是乎紛紛寫文章支援王麟,和國子監裡其他監生產生了非常大的對立。
陸蘊本想勒令不準議論此事,可私下一想,便明白趙佶的意圖,這事就是要議論,不能只從表面去看,要更深層次的挖掘,他開始組織那些博士、講師帶著各自的監生進行討論。激憤過後,平靜下來的監生開始討論這事,幾rì下來便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一旦細細推敲,就會發現很多忽略的地方,先放下王麟殺吳居厚這件事,部分監生設想了若是此事不發生,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一番可能xìng的推斷後,監生們大吃一驚,保住河東路的吳居厚自然要論功行賞,在邊軍的大力支援下,入主中樞是遲早的事,而吳居厚必然要給支援他的邊軍回報,於是,一個利益集團便形成,再加上永興軍路,足以影響到朝局,不可否認,吳居厚也許會將大宋推向更高的地位,但也不能排除他如同安燾一樣,掣肘天子,謀取私利,那元祐黨爭的一幕又將出現。
一些監生將討論過程和想法寫成文章,汴京士子們要想反駁,也必須從深層次去挖掘這事件背後的內容,一來二去,有些人站到了王麟一邊,有些人還是持反對的態度,但不管怎樣,沒有了一開始的激烈言論。
隨後又發生了兩件事,一是涿州戰報,成德軍、zhōng yāng禁軍聯手雄威軍擊敗二十萬遼軍,守住涿州,但雄威軍戰死三萬三千多人,活著的不足七千人!若不是種浩和楊應詢拼著丟失定州和涿州的後果增援,雄威軍將不復存在。這個戰報讓不少人抨擊河東路和永興軍路,原因無他,秦州也是孤立無援,四個多月愣是隻有一支軍前去救援,再看看涿州,人家是怎麼做的。沒人相信兩路那麼多邊軍會抽調不出一兵一卒!
緊接著便是坊間百姓,他們煩透了這種無謂的爭論,說話誰不會?百姓只認做事之人,於是聯名貼了告示,不知是文字功底差還是有高人指點,這告示上除了密密麻麻的人名外只有六個大字:“大宋、天子、百姓!”
朝中大臣無語了,汴京士子也無言了,百姓這是告訴全天下的人,清譽算什麼?名聲算什麼?
國子監的監生第一次坐下來認真思考這六個字,誰能做到?勉強能讓他們想到的也只有王麟一人,沒多久,一篇聯名的文章出現了,趙佶看後久久不能言語。監生們明確提出支援王麟,但不贊成他的做法,這些不是重點,趙佶看重的是文章中第一次提到了人和官的區別,做人可以有各種標準,為名也好,為利也好,無可厚非,但為官者,大宋、天子、百姓是唯一的準則,凡以權謀私者皆是可殺之人,清官不見得是好官,只為清名的清官也是一種變相的以權謀私。
趙佶特意開了朝會討論這篇文章,有大臣還是覺得王麟做得太過,趙佶知道這事會影響到後續的大事,他決定透露些東西。“知道明之為何對吳居厚不到代州如此憤怒嗎?朕斷定,他若是知道涿州之事,絕不會和吳居厚說一句話便殺了他!”
殿中譁然,趙佶接著道:“按照明之的計劃,雄勇軍將進攻尉州,河東路的邊軍將出擊武州、朔州,這樣,不但涿州不會遭受如此大的損失,還會給虎翼軍一個機會,那就是突襲大同府!可這一切都讓吳居厚葬送了,若不是種浩、楊應詢冒險增援,不但雄威軍將全軍覆沒,易州、定州,甚至真定府都難保,更不要說遼國從大名府撤兵!三萬三千多將士啊,你們可知在東山石碑上要寫多長!”
趙佶說完,突地站起,將桌子上的茶杯狠狠砸在地上,“不管明之這事做得對不對,可朕要說,殺得好!他一個吳居厚能償還那麼多將士的命嗎?”
整個大殿中寂靜無聲,趙佶平息了心中的怒氣,緩緩坐回椅子上,“明之也要給些懲戒,就罰俸一年吧!著永興軍路即刻出兵救援秦州,若再推諉,嚴懲不貸!”
“陛下,那明之所奏太原知府之事…”劉安世出班奏道。
趙佶看著殿中諸臣,不知道派誰去好,熊本出班奏道:“陛下,臣願往!”
“伯通,不是已經商議過,你出知大名府麼?”
“太原府乃西北重鎮,此事之後必然會有所動盪,臣不才,願為陛下分憂!”
敢去的,自然是認可王麟之人,這個道理趙佶懂,他下旨讓熊本出知太原府,隨即便進行了一番人事調整,,豐稷仍為尚書右僕shè,劉安世為尚書左僕shè,李琮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張商英為門下侍郎,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張康國為尚書左丞知樞密院事,劉逵為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何執中為尚書左丞,寶文閣待制陳次升出知大名府,寶文閣直學士王古出知杭州府,全力抓捕蔡攸。
化解王麟帶來的危機,搭起新的中樞,趙佶明顯輕鬆多了,眼下要關注的便是這西北戰局,一旦成功,他將超越太祖,成為大宋最偉大的皇帝,這也是他毫不猶豫力挺王麟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