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七)
我曾愛你噬骨 駐地記者 1王9帥12宮② 冷少的新晉寶貝 嬌妻逆襲:改造無心老公 鳳降龍:朕的皇后好彪悍 愛妻成狂:獨佔豪門少夫人 詭掐嬰 射日 愛灑向心海全是淚
第257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七)
第258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七)
“莫以為我一把年紀,又隨主公崛起民間,就小看我,豈不知當年,在皮島我也是個出謀劃策的。”
張不凡面帶微笑,喝了一口杯中的茶水,看著身邊的另外兩位軍師,吩咐親兵將乾女兒送出會議室。
笑著說道:“咱們大明的智者就是太過於含蓄慎獨了,很多該說的卻不敢說,反正主公也不在,說了你們也落不到什麼好處。二位軍師寡言少語,顯然有所保留,不願意承擔過多的責任,要讓我做著****嗎?到時候那些小子又要到主公那裡舉報我,獨斷專行了。”
兩人先是一愣,若有所思,似乎要說什麼。
不過不等吳可望和王煥仁說話,張不凡繼續說道:“如今主公不在,綏德衛又處於多事之秋,我以真誠之心對待二位,所以綏德衛發生的事情,我從來沒有掩飾什麼,二位軍師如果在這樣的話,我也沒有辦法了。”
“總理……”
“如今這世道真的奇怪,連曹文詔都可以跟賊人勾結,唯獨我綏德衛不可。”
張不凡加重了語氣,說道:“綏德衛個人的榮辱暫且不談,大明朝幾百年基業而已算不得什麼,而漢人幾千年的衣冠文章才是最終的。如今這闖王雖然鬧得很厲害,但是不事生產,不攢民心,難成大事。而真正讓人擔心的則是韃子,韃子才是真的有可能亡我們的人。所以北征很重要。“
王煥仁看了吳可望一眼,知道讓他說出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咬牙說道:“總理,當今亂世,大明朝時雖然傾頹,但是卻也不是無可救藥,綏德衛雖然強,但是也只是一霸之地,若是真的從賊,那麼會立刻成為天下之公敵,那時候與我們合作的文人,會立刻離我們而去的。”
王煥仁對於大明朝沒有多少留戀,張不凡見王煥仁直言不諱,回到了自己的思路上來,笑著問道:“那伏牛山又該如何?”
“綏德衛與伏牛山合作這件事情,要是被公開了,那豈不是賊喊捉賊?”吳又可毫不客氣的說道:“當年罵洪承疇和曹文詔最狠的是我們,回頭我們卻由於賊寇合作,豈不是一件斯文掃地的事情,要朝廷的諸公如何看我們,讓陛下如何看我們。”
張不凡微微蹙蹙眉,這便是綏德衛作為難為之處,作為邊遠的藩鎮,若是做的稍微有些過分,便會被扣上造反的帽子。若是被有心人捉住了尾巴,那麼很可能上報朝廷,讓皇帝制裁。
“讓他們伏牛山自己出手。”吳可望說道:“伏牛山想要報仇,必須大張旗鼓的進攻林丹汗,林丹汗現在正是睏乏的時候,若是真的敗了,那算他們倒黴,若是伏牛山敗了,那麼綏德衛也省心不少,主公與伏牛山關係不錯,但是伏牛山卻是賊,永遠不可能跟我們一條心。”
吳可望雖然對於綏德衛有種種成見。
但是他卻是真心為李棟考慮的,就連張不凡都暗暗稱讚,點頭表示贊同。
張不凡自己出身一個普通的山大王的軍師,本人也從來不擺架子,所以往日更談不上什麼威嚴,所以聽取別人建議,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
張不凡知道兩個人性格不同,出身不同,想法不同,兩個人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有不同的見解,而兩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矛盾,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彌合這種矛盾。
相反,如果不將兩個人的矛盾分解,兩個人的矛盾可能會變得更加深。
有的時候,張不凡不得不佩服李棟,像是吳可望和王煥仁這種性格完全不同的文人,竟然可以一起為綏德衛服務,是一個多麼艱難的事情。
“伏牛山的事情,就暫時這樣吧。”張不凡說道:“如今伏牛山重新歸於穩定,如今陝西境內,基本上沒有賊了,若是在向外看,如今最混亂的莫過於山西,而駐守在甘肅的曹文詔也不是我們的對手,山西嗎?也就只有洪承疇了,北邊的林丹汗也孱弱不堪,看看好像這西北之地,就剩下咱們綏德衛最為強盛了,這種強盛讓我有些激動。”
“老軍師,這種事情激動不來的。”吳可望見張不凡暫時放棄北征林丹汗的打算,心中放鬆了不少,“當日主公曾言,若是要安天下,當有根據之地,若是貿然行動,像是幼童舉鼎,多半骨肉四折。”
張不凡笑著說道:“主公對於根據之地的論斷,不可謂之不精闢,如今主公不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卻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將陝西打造成真真正正的強兵富民之地。”
“如今最要緊的事情則是徹底消化陝西。”王煥仁說道:“主公綏德衛學習後金,建立隊主制度,由戰隊和民隊,每一個戰隊,都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團體,可以將行政體系延伸到鄉村,我看在眼裡,是吃驚道心裡。
若是綏德衛真正的能將隊主制度不停的貫徹下去,雖然將來有負擔之憂慮,但是在短短的十幾年內,絕對可以讓綏德衛能夠以陝西一地,恢復生氣,甚至效仿強秦之故事。”
綏德衛採取隊主制度,提高了百姓的地位,讓百姓得到了更多的福利,讓普通百姓更加願意加上綏德衛。
從目前統計的資料來看,整個西北的隊丁有人口三百多萬,根據以往的丈量的土地數量,有四千多萬目地,建立隊主之後,可以耕種的土地,可以擴充到六千萬畝,徹底開發能達到七千萬畝。
如果除去收工業人口,士兵人口,服務業人口,那麼從事土地耕種的百姓,能夠分配到人均二十餘畝的地步。
這些資料都是王煥仁調查來的,王煥仁做事謹慎負責,斷然是不會有孟浪的情況。
如果按照這種情況計算,人口鼎盛時期應該回到四百萬左右,那麼從事兵員可以到達四十萬到六十萬之間。徵調十分之一的人口,依照綏德衛步兵團的戰鬥力計算。
二十萬精兵,便可以統一天下了。
吳又可也在精心計算,自然也能得出這個結論,“如果處理得當,那麼恢復元氣之後,匡扶社稷,不是不可能。”不過接著他又補充說道:“只是陝西之地,多災多難,想要恢復生機,沒有八年十年,是不可能的。”
張不凡說道:“誠如二位所言,但是那也只是算了綏德衛一省之地,但是綏德衛僅僅是隻有這一省之地嗎?這朝廷管不住韃子,管不住流民,用不了多少時間,這蒙古草原,山西,寧夏之地早晚是我們的。而且如今我們與朝廷關係和睦,大肆建設,朝廷也礙不著咱們,況且咱們與蒙古、後金、羅剎國甚至遙遠的歐羅巴洲,都有貿易關係,我們可以購買到糧食和工藝品,不超過三年,我們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
“總理,還有籌劃關卡防禦的重要事務。”王煥仁說道:“尤其是潼關和府谷,兩個關卡最為重要,咱們處於四戰之地,不能不防備。”
王煥仁倚在椅子上,雙手不停的敲擊著桌面:“說實話,這兩座雄關,只要入駐三千兵力,就算是天兵來了,也奪不去。”
而且此時綏德衛做事情並不主動攻擊別人,那麼朝廷也沒有必要找綏德衛麻煩。
“不過王大人一句話倒是提醒了我。”王煥仁說道:“前些日子,有塘報說有難民逃竄入山西,這也奇怪了,這些年來,還是第一次見到百姓往陝西逃竄的,尤其是山西地帶的難民,可見百姓並不願意從賊的,我想在陝西邊境關卡,效仿主公當年之故事,設定難民營,核實身份,挑選百姓,加入綏德衛,充實人口。”
“總理,如果設定難民營,接納那些流民,那麼恐怕朝廷那些烏鴉又要叫喚了。”王煥仁皺眉說道:“如今主公帥精銳出擊,綏德衛並無精兵,有適逢寒冬,讓他們來,實在是浪費糧食。”
現在綏德衛有戰兵一萬二千人,其中算上輔兵有足足三萬六千人,但是真正能算得上精銳的,也只有這一萬二千人,而且在前些日子的大戰中,損失不少。
伏牛山計程車兵名聲不好,到現在也不能加入綏德衛,算不得綏德衛的編制。
張不凡現在有些想念主公了,主公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處理事務井井有條,非常準確。
而且很多東西,都是信手拈來,不跟自己一樣,經常急的頭疼,但是絲毫沒有辦法,還要跟身邊的人討論,但是這討論多半還很長時間沒有結果。
張不凡非常感謝,主公在走之前,將自己身邊的參謀借給了自己很多,但是他們往往最擅長的事情是軍情的分析,處理,對於真正的政治的決策,並不擅長。
主公曾經跟自己說過,要建造一個智腦的部門,但是到了現在也沒有訊息。
如今自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很多戰略決策問題上,他也是隻能自己謹慎著來,生怕做錯一個決斷,讓綏德衛陷入萬劫不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