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1455-1458

1455-1458


最強護花狂醫 做個逍遙公主 寵妻入骨:boss請矜持 竹馬我們回家 星囚 美人兒,給爺笑一個 美女闖古代 四神集團:我的彆扭老公 屍道奇談 卑鄙的聖人:曹操(第9部)

1455-1458

正文14551458當代善率軍來到錦州城下的時候,他才意識到,這是個結結實實的黑鍋。

首先錦州非常堅固。

在修城牆方面,孫承宗很有一套,城不但高,而且厚,光憑刀砍斧劈,那是沒指望的,要想進城,沒有大炮是不行的。

大炮也是有的,不過不在城下,而在城頭。

其實一直以來,明朝的火器水平相當高。

萬曆三大徵打日本的時候也很經用,後來之所以荒廢,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萬曆前期,皇帝陛下精神頭足,什麼事都願意折騰,後來不想幹了,天天躲著不上朝,下面也開始消極怠工。

外加火器工作危險性大,吃力不討好,沒準出個安全事故,是很麻煩的。

孫承宗不怕麻煩,他不但為部隊添置三眼火銃等先進裝備,還購置了許多大炮,嘗試用火炮守城。

而錦州,就是他的試點城市。

雖然情況不妙,但代善不走尋常路,也不走回頭路,依然一根筋,找人架雲梯、衝車往城裡衝。

此時的錦州守將,是趙率教。

應該說,他的作戰態度是很成問題的,面對著在城下張牙舞爪,極其激動的代善,他卻心平氣和,毫不激動,時不時在城頭轉兩圈,放幾炮,城下便會迅速傳來淒厲的慘叫聲,在賠上若干架雲梯,若干條性命,卻毫無所得的情況下,代善停止進攻。

雖然停止進攻,但代善還不大想走,他還打算再看兩天。

可是孫承宗似乎是不歡迎參觀的,代貝勒的屁股還沒坐熱,就得到一個可怕的訊息,一支明軍突然出現在自己的側翼。

這支部隊是駐守前屯、松山的明軍,聽說客人來了,沒趕上接風,特來送行。

在短暫慌亂之後,代善恢復了平靜,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他有信心擊退這支突襲部隊。

可他剛帶隊發起反擊,就看到自己屁股後面煙塵四起:城內的明軍出動了。

這就算是腹背受敵了,但代善依然很平靜,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他很有信心。

然後,很有信心的代善又得知了另一個訊息——寧遠、中前所等地的明軍已經出動,正朝這邊來,吃頓飯的功夫也就到了。

但代善不愧是代善,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他非常自信,鎮定地做出了一個英明的判斷:快逃。

[145]可是來去自如只是一個幻想,很快代善就發現,自己已經陷入重圍。

明軍毫不客氣,一頓猛打,代善部傷亡十分慘重。

好在來的多是騎兵,機動力強,拼死往外衝,總算奔出了條活路,一口氣跑上百里,直到遇見接他的二貝勒阿敏,魂才算漂回來。

此戰明軍大勝,擊潰後金軍千餘人,戰後清點斬獲首級六百多顆,努爾哈赤為他的試探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孫承宗督師遼東的幾年裡,雙方很有點相敬如賓的意思,雖說時不時搞點小摩擦,但大仗沒打過,孫承宗不動,努爾哈赤不動。

可是孫承宗不動是可以的,努爾哈赤不動是不行的。

因為孫大人的任務是防守,只要不讓敵人進關搶東西,他就算贏了。

努爾哈赤就不同了,他的任務是搶,雖說佔了挺大一塊地方,但人都跑光了,技術型人才不多,啥產業都沒有。

據說有些地方,連鐵鍋都造不出來。

孫承宗到遼東算出差,有補助,還有朝廷送物資,時不時還能回去休個假,努先生完全是原生態,沒人管沒人疼,不搶怎麼辦?必須搶,然而不能搶,因為有孫承宗。

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形象代言人——山姆大叔。

這位大叔的來歷就不說了,他的具體特點是面相端正,勤勞樂觀,處事低調埋頭苦幹,屬於那種不怎麼言語,卻特能幹事的型別,是許多美國人爭相效仿的楷模。

孫承宗就是一個山姆大叔型的人物,當然,按年齡算,應該叫山姆大爺,這位仁兄相貌奇偉(畫像為證),極富樂觀主義精神(大家都不幹,他幹),非常低調(從不出兵鬧事),經常埋頭苦幹(參見前文孫承宗業績清單)。

剛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壓根瞧不起孫大爺,因為這個人到任後毫無動靜,一點不折騰,什麼一舉蕩平,光復遼東,提都不提,別說出兵攻擊,連挑釁鬥毆都不來,實在沒意思。

但慢慢地,他才發現,這是一個極其厲害的人。

就在短短几年內,明朝的領土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從關外的一畝三分地,到寧遠,再到錦州,在不知不覺中,他已收復了遼東近千里土地。

更為可怕的是,此人每走一步,都經過精心策劃,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趁你不注意,就刨你兩畝地,每次都不多佔,但佔住了就不走,幾乎找不到任何弱點。

對於這種抬頭望天,低頭使壞的人,努爾哈赤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大踏步的前進,自己大踏步地後退,直到天啟五年(125)十月的那一天。

[1457]幕後這一天,努爾哈赤得到訊息,孫承宗回京了。

他之所以回去,不是探親,不是述職,也不是做檢討,而是徹底退休。

必須說明的是,他是主動提出退休的,卻並不情願,他不想走,卻不能不走。

因為他曾無比依賴的強大組織東林黨,被毀滅了。

關於東林黨的覆滅,許多史書上的說法比較類似:一群有道德的君子,在無比黑暗的政治鬥爭中,輸給了一群毫無道德的小人,最終失敗。

我認為,這個說法,那是相當的胡扯。

事實上,應該是一群精明的人,在無比黑暗的政治鬥爭中,輸給了另一群更為精明的人,最終失敗。

許多年來,東林黨的失敗之所以很難說清楚,是由於東林黨的成功沒說清楚。

而東林黨的成功之所以沒說清楚,是由於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

這不是順口溜,其實一直以來,在東林黨的興亡之中,都隱藏著一些不足為人道的玄機,很多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說。

湊巧的是,我是一個比較較真的人,對於某些很難說清楚的問題,不足為人道的玄機,有著很難說清楚,不足為人道的興趣。

於是,在查閱分析了許多史籍資料後,我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東林黨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強大,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過於強大。

萬曆四十八年(120),在楊漣、左光斗以及一系列東林黨人的努力下,朱常洛順利即位,成為了明光宗。

雖然這位仁兄命短,只活了一個月,但東林黨人再接再厲,經歷千辛萬苦,又把他的兒子推了上去,並最終控制了朝廷政權。

用正面的話說,這是正義戰勝了邪惡,意志頑強,堅持到底。

用反面的話說,這是賭一把,運氣好,找對了人,打對了架。

無論正面反面,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東林黨能夠掌控天下,全靠明光宗死後那幾天裡,楊漣的拼死一搏,以及繼任皇帝的感恩圖報。

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絕不是唯一重要的原因。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一般而言,只要皇帝說話,什麼事都好辦,什麼事都能辦,可是明朝實在太不一般。

[1458]明朝的皇帝,從來不是說了就算的,且不論張居正、劉瑾、魏忠賢之類的牛人,光是那幫六七品的小御史、給事中,天天上書罵人,想幹啥都不讓,能把人活活煩死。

比如明武宗,就想出去轉轉,換換空氣,麻煩馬上就來,上百人跪在門口痛哭流涕,示威請願,午覺都不讓睡。

鬧得你死我活,最後也沒去成。

換句話說,皇帝大人連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定,你讓他幫東林黨控制朝政,那是不太現實的,充其量能幫個忙而已。

東林黨掌控朝廷的真正原因在於,他們打敗了朝廷中所有的對手,具體說,是齊、楚、浙三黨。

眾所周知,東林黨中的許多成員是沒有什麼博愛精神的,經常耍二桿子性格,非我族類就是其心必異,什麼人都敢惹,搞了幾十年鬥爭,仇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三黨,前仆後繼,前人退休,後人接班,一代代接茬上,鬥得不亦樂乎。

這兩方的矛盾,那叫一個苦大仇深。

什麼爭國本、妖書案、梃擊案,只要是個機會,能借著打擊對手,就絕不放過,且從萬曆十幾年就開始鬧,真可謂是歷史悠久。

就實力而言,東林黨勢頭大,人多,佔據優勢,而三黨迫於壓力,形成了聯盟,共同對付東林黨,所以多年以來此消彼長,什麼京察、偷信,全往死裡整。

可由於雙方實力差距不大,這麼多年了,誰也沒能整死誰。

萬曆末年,一個人來到了京城,不久之後,在極偶然的情況下,他加入了其中一方。

他加入的是東林黨,於是,三黨被整死了。

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然而,正是這個小人物的到來,打破了幾十年的僵局,這個人名叫汪文言。

如果你不瞭解這個人,那是正常的,如果你瞭解,那是不正常的。

甚至很多熟讀明清歷史的人,也只知道這個名字,而不清楚這個名字背後隱藏的東西。

因為這個人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事實上,為查這位仁兄的生平,我吃了很大苦頭,翻了很多書,還專門去查了歷史文獻檢索,竟然都沒能摸清他的底。

在幾乎所有的史籍中,對於此人的描述都只有隻言片語,應該說,這是奇怪的現象對於一個在歷史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人而言,介紹如此之少,是很不正常的,但從某個角度講,又是很正常的。

因為決定成敗的關鍵人物,往往喜歡隱藏於幕後。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