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1369-1374

1369-1374


老婆你被潛了 異世商賈 輪迴之朝廷鷹犬 絕世情狂:邪君寵上身 國家神祕事件調查組 天才小道士 藏屍者 都市鬼修 蛇王選妃 重生之養蛋系統

1369-1374

正文13691374[139]在明代的司法審訊中,檔次最高的就是三法司會審,但最隆重的,叫做十三司會審。

明代的六部,長官為尚書、侍郎,部下設司,長官為郎中、員外郎,一般說來是四個司,比如吏部、兵部、工部、禮部都是四個司,分管四大業務,而刑部,卻有十三個司。

這十三個司,分別是由明朝的十三個省命名,比如胡士相,就是山東司的郎中,審個案子,竟然把十三個司的郎中全都找來,真是煞費苦心。

此即所謂集體負責制,也就是集體不負責,張問達先生水平的確高,看準了法不責眾,不願意獨自背黑鍋,毅然決定把大家拉下水。

大家倒沒意見,反正十三個人,人多好辦事,打板子也輕點。

可到審訊那天,人們才真切感受到,中國人是喜歡熱鬧的。

除了問話的十三位郎中外,王之寀還帶了一批人來旁聽,加上看熱鬧的,足有二十多人,人潮洶湧,搞得跟菜市場一樣。

這次張差真的瘋了,估計是看到這麼多人,心有點慌,主審官還沒問,他就說了,還說得特別徹底,不但交代了龐老公就是龐保,劉老公就是劉成,還爆出了一個驚人的內幕:按張差的說法,他絕非一個人在戰鬥,還有同夥,包括所謂馬三舅、李外父,姐夫孔道等人,是貨真價實的團伙作案。

精彩的還沒完,在審訊的最後,張差一鼓作氣,說出了此案中最大的祕密:紅封教。

紅封教,是個邪教,具體組織結構不詳,據張差同志講,組織頭領有三十六號人,他作案,就是受此組織指使。

一般說來,湊齊了三十六個頭領,就該去當強盜了,這話似乎太不靠譜,但經事後查證,確有其事,刑部官員們再一查,就不敢查了,因為他們意外發現,紅封教的起源,就是鄭貴妃的老家。

而據某些史料反映,鄭貴妃和鄭國泰,就是紅封教的後臺。

這一點,我是相信的,因為和同時期的白蓮教相比,這個紅封教發展多年,卻發展到無人知曉,有如此成就,也就是鄭貴妃這類腦袋缺根弦的人才幹得出來。

張差確實實在,可這一來,就害苦了浙黨的同胞們,審案時醜態百出,比如胡士相先生,負責做筆錄,聽著聽著寫不下去了,就把筆一丟了事,還有幾位浙黨郎中,眼看這事越鬧越大,竟然在堂上大呼一聲:"你自己認了吧,不要涉及無辜!"[1370]但總的說來,浙黨還是比較識相的,眼看是爛攤子,索性不管了,同意如實上報。

上報的同時,刑部還派出兩撥人,一撥去找那幾位馬三舅、李外父,孔道姐夫,另一撥去皇宮,找龐保、劉成。

於是鄭貴妃又開始哭了,幾十年來的保留劇目,屢試不爽,可這一次,萬曆卻對她說:"我幫不了你了。

"這是明擺著的,張差招供了,他的那幫外父、姐夫一落網,再加上你自己的太監,你還怎麼跑?但老婆出事,不管也是不行的,於是萬曆告訴鄭貴妃,而今普天之下,只有一個人能救她,而這個人不是自己。

"唯有太子出面,方可瞭解此事。

"還有句更讓人難受的話:"這事我不管,你要親自去求他。

"鄭貴妃又哭了,但這次萬曆沒有理她。

於是不可一世的鄭貴妃收起了眼淚,來到了宿敵的寢宮。

事實證明,鄭小姐裝起孫子來,也是巾幗不讓鬚眉,進去看到太子,一句不說就跪,太子也客氣,馬上回跪,雙方爬起來後,鄭貴妃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說,我真沒想過要害你,那都是誤會。

太子也不含糊,反應很快,一邊做垂淚狀(真哭是個技術活),一邊說,我明白,這都是外人挑撥,事情是張差自己乾的,我不會誤會。

然後他叫來了自己的貼身太監王安,讓他當即擬文,表明自己的態度。

隨即,雙方回顧了彼此間長達幾十年的傳統友誼,表示今後要加強溝通,共同進步,事情就此圓滿結束。

這是一段廣為流傳的史料,其主題意境是,鄭貴妃很狡詐,朱常洛很老實,性格合理,敘述自然,所以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我發現了另一段史料,一段截然不同的史料:開頭是相同的,鄭貴妃去向萬曆哭訴,萬曆說自己沒辦法,但接下來,事情出現變化——他去找了王皇后。

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舉動,因為皇后沒有幫派,還有威望,找她商量是再合適不過了。

皇后的回答也直截了當:"此事我也無法,必須找太子面談。

"很快,老實太子來了,但他給出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此事必有主謀!"[1371]這句話一出來,明神宗臉色就變了,鄭貴妃更是激動異常,伸個指頭出來,對天大呼:"如果這事是我乾的,我就全家死光!(奴家赤族)"這句話說得實在太絕,於是皇帝也吼了一句:"這是我的大事,你全家死光又如何?!(稀罕汝家)"貴妃發火了,皇帝也發火了,但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澆滅了所有人的**:"我看,這件事情就是張差自己乾的。

"說這句話的人,就是太子朱常洛。

雖然幾秒鐘之前,他還曾信誓旦旦要求追查幕後真凶。

於是大家都滿意了,為徹底平息事端,萬曆四十三年(115)五月二十八日,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萬曆先生終於露面了。

他召來了內閣大臣、文武百官,以及自己的太子,皇孫,當眾訓話,大致意思是:自己和太子關係很好,你們該幹嘛就幹嘛,少來瞎攪和,此案是張差所為,把他幹掉了事,就此定案,誰都別再折騰。

太子的表現也很好,當眾抒發父子深情,給這出鬧劇畫上了圓滿句號。

一天後,張差被凌遲處死,十幾天後,龐保和劉成不明不白死在了刑部大牢裡,就殺人滅口而言,幹得也還算相當利落。

轟動天下的瘋子襲擊太子事件就此結束,史稱明宮三大案之34;梃擊"。

梃擊是一起復雜的政治案件,爭議極大,有很多疑點,包括幕後主使人的真實身份。

因為鄭貴妃要想刺殺太子,就算找不到絕頂高手,到天橋附近找個把賣狗皮膏藥的,應該也不是問題,選來選去就找了個張差,啥功夫沒有,還養了他三年。

這且不論,動手時連把菜刀都沒有,拿根木棍闖進宮,就想打死太子,相當無聊。

所以有些人認為,梃擊案是朝廷某些黨派所為,希望混水摸魚,藉機鬧事,甚至有人推測此事與太子有關。

因為這事過於扯淡,鄭貴妃不傻,絕不會這麼幹。

但我的看法是,這事是鄭貴妃乾的,因為她的智商,就是傻子水平。

對於梃擊案,許多史書的評價大都千篇一律,鄭貴妃狡猾,萬曆昏庸,太子老實,最後老實的太子在正義的東林官員支援下,戰勝了狡猾的鄭貴妃。

這都是蒙人的。

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鄭貴妃是個蠢人,萬曆老奸巨滑,太子也相當會來事,而東林官員們,似乎也不是那麼單純。

[1372]所以事實的真相應該是,一個蠢人辦了件蠢事,被一群想挑事的人利用,結果被老滑頭萬曆鎮了下來,僅此而已。

之所以詳細介紹此事,是因為我要告訴你:在接下來的敘述中,你將逐漸發現,許多你曾無比熟悉的人,其實十分陌生,許多你曾堅信的事實,其實十分虛偽,而這,不過是個開頭。

以上,就是萬曆同志執政四十餘年的大致成就,具體說來,就是鬥爭、鬥爭、再鬥爭。

先鬥倒張居正,再鬥爭國本、妖書、梃擊,言官、大臣、首輔輪番上陣,一天到晚忙活這些事,幾十年不上朝,國家是不怎麼管了,山東、山西、河南、江西及大江南北相繼告災,文書送上去,理都不理。

而更滑稽的是,最大的受害者不是老百姓,而是官員。

在萬曆年間,如果你考上進士,也別高興,因為考上了,未必有官做。

一般說來,朝代晚期,總會出現大量貪官汙吏,欺壓百姓,攤派剝削,但我可以很負責講,萬曆年間這個問題很不嚴重,因為壓根就沒官。

老子曾經說過,最好的國家,是老百姓不知道統治者是誰,從某個角度講,萬曆同志做到了。

按照以往制度,六部給事中的名額,應該是五十餘人,而都察院的名額,應該是一百餘人。

可到了萬曆三十五年,六部給事中只有四個人,而且其中五個部沒有都給事中,連個管事的都沒有,都察院的十三道御史,竟然只剩下五個人,幹幾十個人的活,累得要死。

更要命的是,都察院是監察機構,經常要到全國各視察,五個人要巡全國十三個省,一年巡到頭,連家都回不去,其中最慘的一位兄弟,足足在外巡了六年,才找到個替死鬼,回了京城。

基層御史只有五個,高層御史卻是一個都沒有,左都御史、右都御史經常空缺,都察院考勤都沒人管,來不來,幹不幹,全都靠自覺。

最慘的,還是中央六部,當時的六部,部長副部長加起來,一共只有四個。

禮部沒有部長,戶部只有一個副部長,工部連副部長都沒有,只有幾個郎中死頂。

其實候補進士很多,想當官的人也多,可是萬曆同志就是不批,你能咋辦?最搞笑的是,即使萬曆批了,發了委任狀,你也當不了官。

[1373]比如萬曆三十七年(109),朝廷實在頂不住了,死磨硬泡,才讓萬曆先生批了幾百名官員的上任憑證。

可是幾個月過去了,竟然無人上任,再一查才知道,憑證壓根就沒發。

因為根據規定,發放憑證的是吏部都給事中,可這個職位壓根就沒人,鬼來發證?官員倒黴不說,還連累了犯人,到萬曆三十八年(110),刑部大牢裡已經關了上千名犯人,一直沒人管,有些小偷小摸的,審下來也就是個治安處罰,卻被關了好幾年,原因很簡單,刑部長官退了,又沒人接,這事自然無人理。

不過犯人還是應該感到幸運,畢竟管牢房伙食的人還在。

當官很難,辭官也難,你今天上完班,說明天我不幹了,誰都不攔你,但要等你的辭職報告批下來,估計也得等個幾年。

如果你等不及了,就這麼走也行,沒人追究你。

總而言之,萬曆的這個政府,基本屬於無政府,如此看來,他應該屬於無政府主義者,思想如此超前,著實不易。

一般說來,史料寫到這段,總是奮筆疾書,痛斥萬曆昏庸腐朽,政府實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在我看來,持這種看法的,不是裝蒜,就是無知。

因為事實絕非如此。

萬曆年間,恰恰是明代經濟最發達的時期,所謂資本主義萌芽,正是興盛於此。

而老百姓的生活,那真是滋潤,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明初的時候,出去逛要村裡開介紹信,未經許可亂轉,抓住就是充軍。

萬曆年間,別說介紹信,連戶口(黃冊)都不要了,你要有本事,跑到美國都沒人管你。

至於日常活動,那就更不用說了,許多方衙門裡壓根就沒官,也沒人收苛捐雜稅,貪汙受賄,許多農民湧入城市打工,成為明代的農民工。

這幫人也很自由,今天給你幹幾天,明天給他幹幾天,僱主大都是江浙一帶的老闆,雖說也有些不厚道的老闆拖欠民工工資,但大體而言,還算是守規矩。

久而久之,城市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市民,明代著名的市民文化由此而起,而最受廣大市民歡迎的文化讀物,就是《金瓶梅》、三言等等。

[1374]按照現在的說法,這些書籍大都含有封建糟粕,應該限制傳播,至少也要寫個此處劃掉多少字之類的說明,但當時連政府都沒人管,哪有人理這個,什麼足本善本滿天飄,肆無忌憚。

穿衣服也沒譜,朱元璋那時候,衣服的材料、顏色,都要按身份定,身份不到就不能穿,穿了就要打屁股,現在是沒人管了,想穿什麼穿什麼,還逐漸出現了性別混裝,也就是男人穿女裝,塗脂抹粉,搞女性化(不是太監),公然招搖過市,還大受歡迎。

穿女裝還好,而更聳人聽聞的是,經常有些人(不是個把),什麼都沒穿,光著身子在市面上走來走去,即所謂裸奔。

剛奔的時候還有人喊,奔久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至於思想,那更是沒法說,由於王守仁的心學大量傳播,特別是最為激進的泰州學派,狂得沒邊,什麼孔子孟子,三綱五常,那都是34;放屁"、"假道學",總而言之,打倒一切權威,藐視一切準則。

封建禮教也徹底廢了,性解放潮流席捲全國,按照34;二拍"的說法,女人離異再嫁,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青樓妓院如雨後春筍,豔情小說極其流行,湧現了許多優秀作者和忠實讀者群。

今天流傳下來的所謂明代豔情文學,大都是那時的產物。

說到這個份上,我也無話可說了。

自然經濟,這是純粹的自然經濟。

萬曆年間的真相大抵如此,一個政治紛亂,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生機勃勃的世界。

然而這個世界,終究被毀滅了。

毀滅的起因,是一個人。

這人的名字,叫李成梁。

不世之功臣李成梁,是一個猛人,還不是一般的猛。

他出生於嘉靖五年(152),世襲鐵嶺衛指揮僉事,算是高階軍官,可到他這輩,混得相當差勁,家裡能賣的都賣了,非常窮,窮得連進京繼承官職的路費都沒有。

他本人也混得很差,直到四十歲,還是個窮秀才。

後來找人借錢,好歹湊了個數(繼承官職,是要行賄的),這才撈到官位,還真不是一般的慘。

但此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的遼東很亂,雖然俺答部落改行做了生意,不搶了,但其他部落看俺答發了財,自己又沒份,更不消停,一窩蜂來搶,什麼插漢部、泰寧部、朵顏部、王杲部,亂得一塌糊塗,亂到十年之內,竟然有三位明朝大將戰死。

然後李成梁來了,然後一切都解決了。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