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一章 對峙 (三)

第一章 對峙 (三)


六宮無妃 霸愛強寵:早安,小辣妻 九天神龍重修成人 文人逆襲 獵魘戰魂 夜色撩人:噓,鬼王在看你 白紫青黃 步步成凰,白痴二小姐 長官大人,緣來是你 從網紅到拳王

第一章 對峙 (三)

一行官吏,小心翼翼地捧著裝著玻璃器皿的竹盒子,走下了山。

此番科學院之行收穫頗豐,每個人都興高采烈。

除了陸秀夫,這位大宋丞相空著雙手走在隊伍最後,清瘦的影子被斜陽掛在山路邊,與前面興奮的人群和身邊悠然自得的文天祥格格不入,失失落落的,顯得分外孤獨。

臨來福建之前,陸秀夫大人本來豪情萬丈的準備說服文天祥和他手下將領,重歸“正途”。

怎料“學習期”即將結束了,非但沒將文天祥的屬下拉過來一個,反而自己帶來的人,不知不覺間被破虜軍所吸引。

陸秀夫知道,如果此刻文天祥出言挽留自己帶來這群工部官吏,估計有一半人會選擇留下來。

那不僅僅是出於大義,或者文天祥和個人魅力所感召,而是希望,在這裡,能更清晰地感到國家的希望所在。

“文相,如我欲在工部重設百工坊,如此間科學院,不知幾時可成?”強壓住心頭的感慨,陸秀夫低聲向文天祥問道。

“從建立科學院,到初具規模,歷時一年半有餘。

現在科學院不過是將海外各國,和我華夏原有之技藝發揚光大而已。

若是等它真的能有所作為,沒有十年之功,恐怕難成!”文天祥據實答道。

成立科學院並非他一時心血**之舉。

華夏屢屢遭受外族侵襲,每一次混亂,就有很多技藝流失。

在儒學和外族入侵的雙重壓制下,文明發展的腳步越來越慢。

一直到文忠那個時代,遠遠地落到了世界後面。

而成立科學院,非但可以將文忠記憶中的內容,交給大夥整理、消化,而且能起到對前人智慧總結、繼承和延續的功效。

“如果我照搬呢,全部照搬你的科學院,文相氣度恢弘,必然不會對朝廷藏私!”陸秀夫不甘心地繼續追問。

在大夥欣賞玻璃器皿時,文天祥曾經消失在溶洞深處一段時間。

細心的陸秀夫知道破虜軍還有祕密沒拿出來示人,心頭暗生芥蒂。

“難,除非你照搬我的制度。

光照搬工藝,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文天祥的話再次讓陸秀夫深受打擊。

大宋軍隊需要精良的武器提高作戰能力。

但大宋的命運卻並非一兩件新鮮發明能挽回。

科學院裡的東西看似神祕,但文天祥自己知道,裡邊所有發明,包括玻璃製造和冶金技術,都是中華自古已有的東西。

玻璃工藝在中國出現了已經上千年之久,灌鋼工藝出自南北朝。

甚至被大夥視為祕密武器的破虜弓,也算不上劃時代產物,但大宋原有的黃華、黑漆和神臂弓,無論射程和威力,都絕對不比它差。

但是,玻璃製造也好,冶金技術也罷,千百年來,就沒有人想到把他規模化,精細化。

玻璃出現了上千年,依然停留在琉璃製品的狀態。

火藥出現了數百年,配比依然沒有大的進步。

更慘的是弓箭製造技術,蒙古人大舉南下前,軍械監裡隨便拿出三把弓來,就有兩把不合格。

本來身體瘦弱的宋人,拿著劣質的武器,自然在蒙古軍面前只有捱打的份兒!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悲劇的發生?是因為儒學對百工的一貫輕視、文人的浪漫、還是民族性格的粗疏?文天祥心裡沒有答案。

但他知道,透過分工、協作,透過作坊間那種精確化、規範化管理和質量監督,可以改變這些悲劇性結果。

也可以透過這些,影響一個人的思考方式。

讓他們更實際,遇到問題會從數量和程度上的不足,而不是簡單地否定或者肯定。

所以,這些天來,他一直盡力向陸秀夫等人展示新的管理制度和運作模式,而不把重點放在炫耀新產品上。

但是,顯然自己的良苦用心收效甚微,老朋友陸秀夫對問題的看法還停留在表面上,以為一仿可解決百般問題。

以這種思維方式,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就把所有進步的方面否決掉,重新回到老路上去。

“制度?”陸秀夫直覺文天祥又在試圖說服自己接受他那一套東西,猶豫了一下,沉默不語。

文天祥知道一時無法說服陸秀夫,不再繼續相關話題。

一邊前行,一邊說道:“製造鋼弩的模件、器械、圖樣,我都替你準備好了,已經運往福州裝船。

待你回到廣州,即可開工。

科學院的這些水錘、熔爐,凡與軍械製造有關,君實看上哪件,我即讓蕭資照做一臺給你。

百工坊如何運作,你儘管放手去試。

但眼下當務之急,卻是將朝廷各路人馬武裝起來。

我每月還會盡力供應一部分成品給你,工部也要抓緊。

不能讓大宋勇士再拿著竹竿,去與披著羅圈重甲的敵軍拼命!”在火槍沒出來之前,文天祥自然不敢過多供應朝廷人馬鋼弩。

他需要以鋼弩的供應數量為手段,推動朝廷中各方勢力積極抗元。

肯和韃子拼命的將軍,自然得到的鋼弩要多些。

而今天蕭資拿出了火槍的設計方案,今後給朝廷的鋼弩數量就可以適當增加。

一則可短時間內讓行朝人馬在戰鬥力上得到飛躍。

二則可緩和雙方矛盾,延緩最後攤牌的時間。

雖然蕭資等人設計那把火槍,與文忠記憶中的利器相比,頂多是把打獵用的火藥銃,沒有子彈殼,沒有膛線(注:鋼管上的線紋為焊口磨平後的花紋,非膛線,請勿臆斷之),射程和射速都無法與後世的槍械相比,打火方式還不如防水燧發槍。

但從冷兵器走到火器,火銃卻是關鍵的一步。

也是人類歷史上定居文明戰勝遊牧性掠奪文明關鍵的一環。

“那是自然,但文相要保證鋼料供應得上!廣南沒有鐵礦,此時發動人手去找,恐怕來不及!”陸秀夫憂心忡忡,步履越來越慢。

遠遠地落到了隊伍後邊。

來之前,把製造武器想得太簡單。

在邵武呆久了,才發現相關產業幾乎是一環套著一環。

如果一環發展不上去,整體速度就會放慢。

即便是破虜軍,至今也不是所有士卒都能裝備上鋼弩和明光凱。

“我這裡盡力而為!”文天祥不敢把話答應太死,委婉地說道:“不瞞君實,咱們只有一路之地,礦山不多,得礦實為不易。

福建之戰抓得那些俘虜,罪孽重的,都被我填到礦井裡去了,每天的礦產依然供應不上…..”在現時簡陋的條件下,礦石產量極低。

礦井中贖罪的俘虜,每個月數量都在減少。

而強迫百姓去送死的行為,破虜軍又做不到。

所以鐵礦石是目前福建最為緊俏的物資,各路船隊都已經接到了破虜軍的訂單,但北元那邊被蒙古人搞得百業俱廢,也沒多少礦石可以供應。

“唉!”陸秀夫發出一聲低低的嘆息,心中不快,信手在路邊的毛竹上拍了一掌。

他不十分相信文天祥的話。

在他眼中,文天祥之所以這樣說,無非是想借此要挾朝廷,為自己和破虜軍謀求更多的好處。

“君實在擔憂朝政乎?”文天祥放慢腳步,笑著打趣。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謂進亦憂,退亦憂。

君實方才這一拍,深有古意啊!”“瑞兄調笑了。

君實乃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

在這紛亂之世,憂了也是白憂!”陸秀夫臉一紅,悻悻地答,話裡帶著酸酸的味道,“倒是宋瑞坐擁一方,帶甲十萬,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君實有心殺賊,何不與宋瑞攜手!”文天祥笑了笑,絲毫不在乎陸秀夫言語中的嘲諷。

彼此站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有些話說多了反而無用。

倒不如存異求同,齊心先對付外敵。

“蒙宋瑞兄抬愛,然君實手中無兵無將,憑何與宋瑞兄攜手!”陸秀夫抱了抱拳,讓文天祥碰了一個軟釘子。

“君實胸中,明明藏著十萬鐵甲,何來無兵之語!”文天祥笑著拍了拍陸秀夫的胸口,“君實若能施展胸中所學,保得朝廷安穩。

讓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這番貢獻,已經勝過鐵甲十萬。

君實細想,我大宋與北元對敵之初的幾次大敗,哪一次不是敗在前線將士浴血奮戰,而後方朝廷卻擎手製腳,在戰和之間,舉棋不定造成的!”“瑞兄此言,是暗示我在朝堂中,替破虜軍說好話嘍!蕭院長一次拿出這麼大手筆送禮,其中也暗含此意吧!”陸秀夫冷笑一聲,指指前邊官吏們手裡的竹籃問道。

這個陸君實,果然正直到有些迂腐了啊。

文天祥聳聳肩,對陸秀夫的固執有些無可奈何。

眼下大宋朝又有了落腳之所,外部壓力一解除,內部紛爭肯定又將開始。

主戰與主和之爭、軍隊權力之爭、反攻方向之爭,各方勢力,都打著各自的算盤。

爭來鬥去,沒等北元動手,自己的軍心又亂了。

而陸秀夫身為文官之首,想得卻不是如何把各種持不同政見者整合在一起,同心抗元。

反而一心起著謀奪破虜軍的主意,目光未免有些過於短淺。

比起驅逐韃虜這個大業,將來華夏如何發展,走哪一條道路發展,真的很重要麼?“君實在朝堂如何作為,我想無須宋瑞來教。

凡事皆分輕、重、緩、急,若北元之兵再度大舉南下,我想僅憑破虜軍,或者僅憑江淮軍的力量,抵擋起來都不容易。

如果破虜、興宋、江淮、復興四路大軍彼此照應,齊心協力,未必不能重演福建大捷。

當年孫、劉兩家,各有其主,還知道先破曹,再爭天下誰屬。

眼下君實明知我沒爭天下之心,難道你我之間的分歧,不能等到將韃子趕回江北,讓宋室轉危為安再說麼!”文天祥肅然正色,語氣慢慢變得強硬。

“君實既為宰執,當知宰執之責,乃平衡朝野各方,使天下英雄戮力齊心,一致對外。

若身居高位,卻拿不出半分宰相的胸襟和氣度,一味在細枝末節上苦苦糾纏。

恐怕百年之後史家筆下,誤我大宋國運者,不是陳宜中,也不是我宋瑞!”“你!”陸秀夫心頭之火一下子被點了起來,他性子剛烈有餘,堅韌不足。

勸說文天祥未果,又看了福建欣欣向榮的風貌,挫折之餘,難免有了自暴自棄的想法。

被文天祥的話語一激,翻然醒悟,指著文天祥的手顫抖半天,慢慢垂了下去。

“君實之才學、胸懷,宋瑞向來敬服。

此時天下大亂,正是我輩力挽天河,盡顯英雄本色之機。

君實立於朝堂上,保得我大宋後方平安。

宋瑞行於兩軍前,衛我華夏大軍百戰百勝。

你我二人內外同心,必可驅逐韃虜,還我河山。

屆時,哪種制度有利於我國家百姓,擇選擇哪種制度,何必非爭在這一時呢。

如果爭得兩敗俱傷了,豈不便宜了韃子!”文天祥見陸秀夫被自己的言語所動,趁熱打鐵。

他相信陸秀夫的為人,如果能把這個名望和在皇帝身邊影響力都甚大的人說服了,在朝堂上為破虜軍贏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援,對破虜軍的發展和抗元大業,都非常有好處。

至少,破虜軍中鄒??刃幕炒笏紊跎鍅擼?換峁?緄乇槐譜旁誄?⒑推坡簿??浣?醒≡瘛?“陸某盡力而為,但求無愧於心,亦無愧於朝廷!”沉思半晌,陸秀夫終於給了文天祥一個肯定的答覆。

“我亦不會讓君實違了本心。

若他日君實發現我所為,不是為了國家和百姓,儘可行丞相為國除奸之責。

文某不敢有怨!”文天祥伸出手,掌心對上了陸秀夫。

陸秀夫心裡一熱,伸出手來,重重地在文天祥手上拍了一下。

胸中的憤懣與掙扎,一掃而空。

“就依文兄,我等行事,先以國家為念!”“自然,君實終於認可了我所說國家二字!”文天祥笑著,與陸秀夫人並肩而行,心裡說不出的痛快。

“未必,我所認可的國家,未必如你所定義的國家。

文兄,莫以詭辯之術欺我。”

陸秀夫笑了笑,心事揭過,嘴巴上卻依然不肯服軟,“以文兄之言,若韃子一統山河,並且也能善待百姓,我輩也認可其為華夏正朔了?”“君實設了好大一個圈套給宋瑞鑽,恐怕宋瑞說得一個‘是’字,名聲就可直追百年前的秦檜之流!”文天祥仰天大笑,驚得走在前邊山路上的官吏們紛紛回頭,“韃子曾經在我中原生活過百年以上,是我國人,盡過國人的義務麼?韃子只知燒殺搶掠,把我國人當過平等之族來看待麼?凡在我華夏之土上生活過,肯與其他各族平等相待者,才有資格爭這個正朔。

這些吃人的禽獸,連入選的資格都沒有,何來正朔之說!”“原來文兄當日所言,是這個道理!”陸秀夫恍然大悟,細品起來,雖然不完全認可文天祥關於朝廷國家之說,但卻隱隱明白了,這個說法包含的智慧。

“我大宋治國三百餘年,對天下各族,皆視為一家。

從來沒規定過,哪個族天生就是奴隸,哪個民族,天生就是主人。

哪怕是萬里原來的色目人,只要他肯讀我大宋詩書,遵我大宋律法,都可以應我大宋科舉。

朝堂與地方為官的外族,不下百人。

是以,大宋可為華夏正朔。

在此國家危難之機,各族百姓應同心協力,驅逐韃虜!”文天祥大聲解釋,聲音沿山間迴盪。

“這片土地上,無論任何民族,只要不願意給外來者做奴隸的,都是我中國人!曾經的恩怨俱可以放下,驅趕走外辱後,大家可以訂一份契約,相約為兄弟!”有些話,他無法明說,需要陸秀夫等人自己去領悟。

蒙古人透過屠戮和共同的掠奪利益,將幾百個民族凝聚在一起,讓蒙古族在一瞬間,爆發出吞噬天下的力量。

而大宋、中國,應該有比蒙古人還寬闊的胸懷,透過大夥對平等和自由的渴求,對個人幸福的渴望,將華夏大地上漢人、南人、女真、契丹、党項、苗、壯等各民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無論將來這個民族叫什麼名字,他們彼此的血脈在爭取平等的戰鬥中已經相連,他們將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顛。

在幾百或者上千年後,這個民族就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千秋不滅。

就像另一個時空中,經歷幾百年血與火後,融合成的那兩個字,中華。

“君實受教!將盡力於此!”陸秀夫再次施禮。

雖然心中依然堅守了儒者的理念和對朝廷的忠誠,但腦海裡,卻終於悟到了文天祥所說中國人的意義。

這三個字,比漢、比宋、比華夷之分,更容易團結到更多的人。

而團結一切可團結的人,正是此時挽救大宋命運所急需。

“能與君實再次攜手,乃宋瑞之幸。

今晚當為此一醉!”“某正有此心,這杯酒,君實盼望多時了!”陸秀夫笑著做答,眼中有星星點點的淚花閃動。

道路選擇不同,治國理念有分歧,但當日的友誼卻在。

如果在文浦山下,真的把文天祥殺了,陸秀夫知道,自己一定會後悔,一生都不得平安。

擱置爭議,攜手抗敵。

雖然最後也許難免刀兵相見,但在最後時刻來臨之前,哪怕是五年也好,十年也罷,至少在韃子退回漠北之前,可以開開心心,坦誠地喝一杯酒,圖一次醉。

誰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其濃時,分明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