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粉墨登場(9)
女神的超炫高手 女富賈 盛寵之相府嫡女 至尊血帝 逆天仙尊 盲女:無情冷妃 落花已去,人未知(全文) 我是布蘭頓羅伊 此生不錯過 我的寶貝
第21章 粉墨登場(9)
此時,張全和李仲元一行人已經離開了邯鄲,繼續東行,在路上,他們得到了水師要沿海岸線北上,再經黃河去長安附近的昆明池接受檢閱的邸報。於是,他們決定到嶗山附近的膠州灣去看看。
嶗山,也叫勞山或牢山,可惜現在還沒有道教,許多道教的知名人士還沒有出生,所以嶗山也就沒什麼名氣。而且整個膠州灣周圍也沒有什麼大點的城鎮,只零星分佈了一些小漁村。他們從膠州灣的最南端轉到了最北端,許多地方竟然連象樣的路都沒有,如果不是朝庭在此設立了一些鹽場,恐怕連琅琊郡的太守也不會知道這麼個地方。
站在膠州灣的海邊,陳蒙和楊世基等人眺望著大海,不住地讚歎,陳文博等人也是如此,因為這裡除了楊世基,其餘的人都是第一次看海。
陳蒙問李仲元:“李大人,你怎麼會想起到這個地方來的?”
李仲元沒有回答他,反問道:“水師中最大的是什麼船?有多大?”
“最大的當然是樓船,不過具體的情況得問楊世基,他是這方面的行家。”陳蒙也學過造船,不過那只是跟著他師傅玩玩罷了,不象楊世基,原來就是研究這個的。
楊世基果然是行家,他向李仲元詳細介紹了樓船的情況,漢代的樓船一般為三層,兩個桅杆,也有的達十餘層,五個桅杆,樓船上備有床弩,投石機等重武器,也有單兵使用的弓弩和長矛等輕武器,和一般的城樓一樣,樓船有各種武器的射擊孔,還有女牆、吊斗等防護。以外,楊世基還向李仲元介紹了戈船、下懶等稍小的船隻,不過李仲元對小型船隻沒興趣。
李仲元問楊世基:“樓船到底有多大?”
“小的能載三四百人,大的能載八百來人。”
李仲元還是沒有形成一個概念,他喃喃地說:“真象早點看到樓船的樣子。”
在一旁的陳蒙開口了:“這有何難,今日我們幾個就做幾個模型給大人看看。”
“好啊!”李仲元很高興,他知道這幾位都是高手,做出來的一定都是精品。
果然,第二天一早,陳蒙等人就拿了四個船隻的模型給李仲元看。他們一定是事先商量好的,比例大小完全相同,一人做了一種模型,除了樓船、戈船、下懶之外還有一個朦衝。在張全和李仲元的眼裡,這幾件模型都是難得的藝術品,模型中的弩窗、戰格等都清晰可見。
李仲元讚歎道:“幾位果然都是高手,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做出了這麼漂亮的模型來。”李仲元拿出其中最大的一個說道:“這就是樓船吧?”
“是的,”楊世基上前解釋道,“樓船、戈船、下懶適合海上航行,朦衝只適宜在江河淺灘中航行,我們把這個做出來是為了讓大人知道樓船到底有多大。”的確,透過比較,很容易看出這幾種船的大小,就海上作戰而言,這幾種船需要配合作戰,但李仲元現在的目的是為了遠航,所以戈船、下懶等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樓船上都是這種帆?”李仲元擺弄著模型上的縱帆,“逆風的時候能走嗎?”
楊世基以為李仲元不懂,就解釋了一下:“所有帆船上的帆都是這種,只要有風,就能前進,如果是頂風,可以象蛇一樣走之字形前進。”這種縱帆只要不是完全頂風就能前進。
“沒有風怎麼辦?”張全在一旁問道。
“一點風沒有就只能用櫓,在這。”說著,楊世基指著船尾的櫓給張全看。
張全原來以為那是個柁,他又問:“為什麼不能用漿?”
“漿沒有櫓搖得快,民間有一櫓三漿的說法。如果用漿,每條船就要多配備一百多人,在海上一點風也沒有的時候不太多,配那麼多人不合算。”
李仲元又問了一些技術性的問題,楊世基都對答如流。
最後李仲元問:“你說如果我在這裡辦一個造船工場可好?”
“造船工場?”楊世基愣了一下,然後說道,“那要花很多錢的,而且還需要朝廷的許可……”
李仲元擺擺手,對他說:“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能把船造出來,花多少錢都無所謂,至於朝廷那邊我會去找皇上的。”
楊世基還是勸他:“這樣不划算,不如讓東南吳地的船場來造,他們那裡能造很大的樓船。”
“不!”李仲元很肯定,“我要自己造,只有這樣才能造出最好的船。這個船場我就交給楊先生了。”
“我?”
“怎麼?先生不願意?”李仲元故意問他。
“不是,怎麼會呢。我是怕做的不好。”楊世基沒想到李仲元這麼看中他,把一個船場交給了他。
“先生不行還有誰行?就這麼定了,做的不好不要緊,多試幾次會成功的。這次回去我就讓張賀把即墨、琅琊通到這裡的道路修好,然後在這裡建一個船廠和一個水師補給基地,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青島。要玩,我們就玩個大的。”
楊世基被李仲元的豪情壯志所感染,就連陳蒙也是一樣。不過張全還是非常清醒的,他乘別人熱烈討論的時候悄悄地把李仲元拽到一邊,輕聲問他:“你哪有那麼多錢?航海可是個無底洞,就算你有金山銀山也不夠你填的。”
李仲元按著他的肩膀安慰他說:“放心,我的好全哥,我早就想好了,回去就和皇上說我要幫他造船,讓他能夠派人出海尋找仙山,你說,皇上會不會給我人和錢?”
“噢!……你個壞東西!”張全恍然大悟,“原來你是把打著皇上的旗號給自己辦事?真有你的。”可他一想又不對,問李仲元:“萬一過幾年皇上沒有找到你說的仙山怎麼辦?”
“我說過帶他去仙山了嗎?我只說給他造能遠航的船,仙山就他自己去。再說了,只要能遠航,好東西就會接踵而至,到時候皇上也記不得我說過什麼了。”李仲元一副無賴嘴臉,得意洋洋的說。
接下來的幾天,李仲元和張全一直在與幾位高手討論有關改進造船技術的事。他們兩人對古代帆船知之甚少,不過一些新名詞還是知道的,什麼“橫帆、縱帆、三角帆”,什麼“水密隔倉、雙層船體”等等。讓楊世基等人聽得如痴如醉,不斷地對自己的模型進行改進,李仲元和張全的提議讓他們有了馬上就建造新船的衝動。
李仲元安慰他:“不要急,我們有的是時間,等這裡道路修好,碼頭建成至少要一年的時間,你先和我回長安,在細柳營那先招點人,做條小的試試,成功了再來這造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