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21章 徐庶

第121章 徐庶


新世紀的德魯伊 婚內燃情:總裁老公抱緊我 極品天驕 極品魔女闖異界 水火之爭 風臨天下:女王很給力 天鬥凌神 路人甲愛情故事 四季 美麗中國與頂層設計

第121章 徐庶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徐庶

鄭玄和張儉都是當世大儒,若有這二人加入書院,書院將名聲大作,其他名士必將接踵而來。

劉凡喜出望外,向二人作揖拜謝。

鄭玄和張儉連道不敢,起身相扶,三人客氣一番後,重新落座。

接下來,劉凡向眾人闡述了自己關於洛陽書院的構想,即建一個全國最大的書院,書院教授的知識將涉及各個領域,包括天文、地理、詩詞、書畫、測量、水利、軍工、陸戰、水戰、騎射、刀劍、謀略、陣法等等,書院宗旨是為大漢各個領域培育源源不斷的人才,最終實現少年強國之夢。

鄭玄和張儉聽得連連點頭,撫須稱妙,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這等書院若真的建成,必將名垂千古,在歷史上留下一頁輝煌的篇章。

戲志才眼前一亮,若說之前他是對劉凡刮目相看,現在則是徹底的拜服。他不甘人後,曾在心中立誓,此生只願輔佐未來的天下之主,故才遲遲不願出山,暗中觀望。

劉凡能提出這等創想,足以說明他的雄心壯志,再加上他手裡握著的大權,這是一代明主的徵兆。

戲志才塵封已久的抱負蠢蠢欲動。

劉凡又道:“興漢聽聞潁川書院中名士眾多,不知鄭老能否替洛陽書院多拉攏幾個先生,畢竟書院剛剛起步,還需要大量的富有才學之士到書院任教。”

鄭玄沉思片刻,撫須道:“實不相瞞,老朽和元節兄乃是應水鏡先生相邀前來潁川書院講學的,故隨時可以離去,這裡的其他先生長期在潁川書院任教,只怕並不容易勸動。不過老朽既然答應出任書院院長一職,自當盡一切努力替書院請來才學之士!”

有了鄭玄這番話,何愁沒有名士來投,劉凡大喜,再次拜謝道:“興漢謝過鄭老!”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清越的高歌聲從屋外傳來,讓人心頭不由一振,歌中所蘊含的傷感和無奈卻讓人感到絲絲悲涼。

劉凡驚得站起,道:“屋外高人可是水鏡先生?”

卻聽郭嘉笑道:“水鏡老師一片冰心,怎會吟唱這種歌?這廝分明就是徐庶徐元直。”

戲志才也撇嘴一笑,朝外高喊一聲道:“徐兄,你歌中的明主出現了,還不進來拜見?”

“如此打擾了!”

清亮的聲音剛落,便見一個面色白淨的青年慢悠悠走了進來。

只見他身穿一襲打滿補丁的青色長衫,手中抓著一卷竹簡,腰間懸著一把寶劍,雖然衣著樸素,但眉宇正氣十足,神情十分悠然。

這人正是在此求學的徐庶,和郭嘉、戲志才是同窗好友。

鄭玄指著身旁一個位置,笑道:“元直還不過來坐著,老朽替你引薦一人。”

屋外竹葉瑟瑟,送來清風徐徐,讓屋中席地而坐的一行人感到涼快無比,紛紛深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待徐庶落座後,鄭玄指著劉凡介紹道:“這位便是興漢王。”

一聽對面坐著的俊秀青年乃是大名鼎鼎的興漢王,徐庶連忙起身,拱手作揖道:“山野之人徐元直見過興漢王!“

劉凡對徐庶的大才也是早有耳聞,對他極為仰慕,不敢怠慢,起身相扶,客氣道:“元直兄不必多禮,這裡是朝堂之外,你我平輩論交即可。”

鄭玄撫須,哈哈一笑道:“元直啊,你在潁川書院的學業也完成了,何不到處走走,不僅能增長見識,或許還能遇到你歌中的明主也說不定?”

劉凡心頭暗喜,他如何不知道鄭玄這番話的蘊意,後者這是在幫自己和洛陽書院拉攏人才了。

徐庶拱手施禮,恭聲道:“鄭老所言極是!只是家中尚有一年邁老母,若元直遠走他鄉,老母身邊無人照顧,元直心中不安。”

劉凡知道歷史上的徐庶本來是投靠劉備的,後來就是因為母親被曹操擄去了,迫不得已才進入曹營,不過他雖然終身留在曹營,卻不為曹操設一謀,留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

不過,竟然讓他遇上了徐庶,就斷不會再讓這事發生了!

劉凡站起來,朗朗道:“興漢在洛陽創辦了一間書院,現在由鄭老出任院長一職,元直何不到書院暫任先生一職?家中老母也可一併同行,如此也有個照應。”

徐庶知道劉凡這一番話明面上是讓他當個教書先生,實際上便是邀請他加入劉凡這一陣營,他面上先是一喜,接著面露窘迫,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

劉凡見此,知道他是囊中羞澀,連忙從懷中掏出一個沉甸甸的袋子,遞到徐庶手上,誠懇道:“這是書院預付給教書先生的酬勞,還請元直不吝才華,攜家中老母前往洛陽,一展胸中抱負!”

見劉凡如此體恤自己,替自己解圍,徐庶心中感動無比,彎腰拜了下去,哽聲道:“公子如此看得起元直,元直此生定不負公子!”

郭嘉在一旁拍了拍徐庶的肩膀,嘿嘿笑道:“元直兄,嘉也是書院的一名先生,以後你我就是同僚了。”

戲志才湊上來,酸酸道:“書院先生的酬勞如此豐厚,戲某也要加入!”

郭嘉哈哈笑道:“現在鄭老是書院的院長,你親自和他說去!”

眾人頓時哈哈大笑。

潁川書院這一行,劉凡可謂收穫頗豐,不僅請到了鄭玄、張儉這樣計程車林界泰山北斗人物,還意外收穫了戲志才和徐庶兩位智謀無雙之士。

可惜,他並未見到水鏡先生、龐德公和黃承彥這三位隱士,據說他們三人攜手雲遊去了,不知何時才能歸來。

果然如鄭玄所說,除了鄭玄、張儉、徐庶、戲志才外,潁川書院的其餘先生都表示不願離開書院,這讓劉凡多少有些遺憾。

但劉凡也知足了,若將潁川書院的家底掏光的話,只怕水鏡先生回來後會找他拼命也說不定。

在潁川書院呆了幾日後,劉凡便告別了郭嘉和鄭玄等人,讓他們自行回京,他則繼續跨上俊馬往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