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緬甸起風雲(一)
惡少的桃花劫 蠻妻入懷:高冷教授不淡定 掌御九重天 笑傲異界之修陣牛人 透視神醫 電影世界冒險王 陰陽捉鬼師 雲悅之戀 隨身空間:重生豪門棄婦 黑暗武俠登陸器
第343章 緬甸起風雲(一)
第三百四十三章 緬甸起風雲 一
?中國兩年大戰,在好多人看來有些窮兵黷武,對於窮兵黷武百姓卻不困苦趕到很是不解。
都說以史為鑑可以明的是,根據中國歷史上的教訓,凡事窮兵黷武的國家就沒有不亂套的。
當然,這些人為了想明白原因,自然會進一步瞭解現在中國的政策,因此對於這些人來說反而是因禍得福了。
高久怡參加了呂宋島大戰,知道神武二十年(公元1824年)初呂宋島已經基本被中國軍隊控制之後,便被高鴻信調離了軍隊。
從進入軍隊到離開軍隊,總共經過了五年的時間,是將達到了高鴻信要求的最長時間。
高久怡也沒有辜負高鴻信的期望,五年時間已經生成了副團長,也被授予了少尉軍銜。
當高久怡回到北京之時已經七月份了,他先進宮面見了高鴻信,向高鴻信稟報了這次的收穫,接著去看望了自己的母親良皇貴妃。
接著便回到了京城一處早已經準備好的府邸,這時高鴻信在召回他之前準備好的王府。
高久怡完成了高鴻信的考驗,高鴻信在他回來之前便下旨冊封他為怡親王,正式出宮開府居住。
這時高鴻信第一個冊封的皇子,其他的皇子年幼的不算,年長的就算是十六歲之後也沒有被冊封,而是被祕密送入軍中,很少有人知道去向。
沒過幾天,高久怡便有被任命為內閣行走,平時要在內閣聽用。
在文武百官看來,皇帝已經開始培養接班人了,都鬆了一口氣,畢竟國家沒有儲君總是讓人很不放心的。
神武二十一年(公元1825年),呂宋之戰剛剛過去一年多,中國便宣佈吞併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在婆羅洲建立了蘭芳省,中國的領土有一次得到了擴張。
這次擴張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畢竟中國已經在婆羅洲駐軍多年,西方國家也早已經默認了中國對於婆羅洲的統治。
荷蘭拿中國無可奈何,只能裝鴕鳥,對此不聞不問。
但英國彷彿受到了刺激,自從去年開始入侵緬甸之後,一直進展不大,這次便開始加緊了對與緬甸的入侵力度,打算一舉佔領緬甸,進而威脅中國的西南,佔據一定的戰略主動權。
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英屬印度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
英國在去年開始入侵緬甸,在歷史上,英國也是在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並且在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同時也森林資源也很豐富,由於緬甸是處在熱帶,生物多樣性也很強。
高鴻信自然知道緬甸的特點,他對於緬甸自然垂涎三尺,但是緬甸緊鄰印度,已經涉及到英國的核心利益。
如果中國進攻緬甸的話,肯定要與英國爆發大戰,前些年中國國力還沒有到達,高鴻信自然不會對緬甸採取行動。
但是現在英國想要佔領緬甸,這對於中國便不妙了,緬甸不像印度,印度與中國隔著喜馬拉雅山脈,不能大規模的增兵,同時西藏距離中國的核心地帶也要遙遠。
緬甸則緊挨著雲南,雲南與西藏相比,漢人也更加的多,英國從緬甸進入中國境內也更加的方便。
中國不會讓緬甸落入英國的手中,肯定出兵干涉。
另外,高鴻信也打算透過緬甸給中國找一個印度洋的出海口,這樣一來便能更好的攻略整個東南亞。
因此,中國不斷向著西南增兵,中國與英國之間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也許**戰爭還沒有打響,中國與英國之間就要提前進行一場戰爭了。
高鴻信自然對於這場戰爭很重視,畢竟對手好似英國,雙方肯定不會輕易便罷手,也許會持續數年的時間。
事情也確實如高鴻信所料,英國在中國吞併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之後兩個月,便開始增兵權利攻伐緬甸。
並且緬甸的大軍開始節節敗退,西南軍區也做好了隨時進軍緬甸的準備。
當英國大軍以逼近緬甸都城阿摩羅補羅城(此時曼德勒還沒有建成)之後,中國大軍也開始開進緬甸。
從雲南進入緬甸並不是太好走,畢竟有重重的原始雨林相阻隔,中國要到達阿摩羅補羅還要經過一段時間。
中國軍隊進入緬甸,並沒有多少阻礙,畢竟現在緬甸自身難保,便將的這些將領,有能有多少的戰心。
恐怕在這些將領將領看來,中國佔領緬甸要比英國佔領好的多吧。
當然這也有中緬邊疆有許多華人的緣故,這些人內心裡肯定是向著中國的,這也就造成了有許多的帶路黨。
其實在乾隆朝的時候,大清對於緬甸發動了四次戰爭。
清緬戰爭,亦稱中緬戰爭,是十八世紀末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大清雲南普洱地區,大清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
歷時7年,國力強盛的清王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較多爭議的一件。
這場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的重大政局變動:清緬戰爭爆發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滿清軍隊進攻。
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紮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滿清進攻。
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
當然清政府很長時間都不知道是它造成中南半島上這一大變局,既削弱了緬甸,又挽救了暹羅,而是耿耿於懷在全盛時期無法打服“南荒小夷”。
乾隆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