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突襲
昆明,今夜你將誰遺忘 總裁大人,我有了! 痴心總裁俏嬌妻 大道修仙 拜託了做我的手辦模特吧 神蹟 傲世聖靈 歡喜田園,彪悍小娘子 男權遊戲 無盡俠客行
第273章 突襲
第二百七十三章 突襲
?分封完自己的後宮,下面就是眾臣,華軍的官制基本已經完善,內閣與各部都已有了自己的主官。
此次大典都是由禮部官員辦理的,弄得也身為妥帖。
各部官員都是俸祿各升一級,二品以上官員賜與子爵虛銜,三品以上官員賜以男爵虛銜。
眾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紛紛喜笑顏開。
高鴻信稱帝的訊息立刻轟傳天下,這時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都知道大清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的天下爭霸誰能夠定鼎還要看接下來的大戰。
高鴻信稱帝建立華國之後,東方平政在江寧也稱帝了,吳國正式建立。
如今天下加上退到東北的大清,已經是四國鼎立,這還不包括蒙古、新疆、西藏等偏遠地方。
此時天下並沒有平靜下來,反而火藥味更加的濃重,各方都在紛紛聯絡。
華國作為最強大的國家,自然成了所有國家防範的目標,此時張漢朝與東方平政也放下了往昔的仇恨,開始接觸,並達成了協議。
並且還紛紛想東北清國派出了使者,請求結盟。
為了對付日益強大的華國,雙方徹底放下了昔日的仇恨。
情報司如今已經遍佈天下,他自然早已經收到了訊息,更不會坐以待斃。
不過高鴻信馬上便派兵出塞,利用大威力的火炮和優勢的兵力一舉奪取了錦州,使得京城的安全更加的有保證。
然後接下來,高鴻信打算在張漢朝與東方平政準備好之前搶先出手。
神武元年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喬同化率領十五萬大軍南征,南下攻打山東。
同一時間在湖北,司夢星也對楚國的都城所在地武昌府發起了進攻。
華軍的突襲效果很好,楚軍完全沒有反應過來,喬同化只用兩天時間便直抵濟南城下。
司夢星在武昌府也也開始攻城略地,一步步逼近武昌。
戰事突然爆發,張漢朝自然心急如焚,山東距離武昌遙遠,又有曾雲翳坐鎮,他還挺放心,的不過武昌卻不然。
兵力雖然也不少,不過相對於十幾萬大軍的華軍來說要少的多。
張漢邦手下的二十萬大軍則在江西坐鎮,急切之間也無法迴轉,武昌不知道能不能堅守到張漢邦回援。
不過張漢朝還是明白的,此時他不能逃走,必定要堅守,否則一旦士卒心智喪失,那麼必將導致一潰千里。
不過出乎張漢朝意料的是,司夢星似乎並不急著進攻武昌,而是先攻取了漢陽,等掃蕩萬漢陽之後又開始掃蕩武昌府的外圍。
知道張漢邦率領大軍趕回武昌,司夢星也沒有進攻,不過也沒有撤退,而是在武昌陷入了僵持。
不過這並不是結束,當張漢邦率領大軍從江西撤回武昌之後,湖南的華軍突然對江西發起了進攻。
這次的統帥是耿一誠,他率軍從華軍在江西的控制區袁州出發,大軍執筆南昌。
江西的這次突襲總共動用了十五晚大軍,比武昌戰事動用的還要多。
張漢朝與張漢邦接到訊息之後,耿一誠已經率領大軍包圍了南昌城。
到此時張漢朝與張漢邦才瞭解了華軍的真正實力,一次性動用了四十萬大軍,這還不包括那些邊關守衛的大軍,華軍的實力可以說是完全碾壓楚軍,就算是楚軍、吳軍兩家加起來都不一定比華軍多。
江西眼看就要不保,如果江西丟了的華,那麼楚國的地盤一下便減少了四分之一,實力將大為縮減。
可是現在城外有十萬華國的大軍虎視眈眈,兩人也不可能派兵支援,只能眼瞅著南昌的大戰,乾著急。
“皇兄到底怎麼辦,一旦江西陷落,華軍的十幾萬大軍便能從容的北上了,武昌就危險了。”張漢邦有些著急的說道。
張漢朝心裡也是心急如焚,不過作為皇帝他不能表現出來,只得說道:“武昌距離華國的地盤實在是太近了,我們得馬上停止這場大戰,然後將國都遷到安慶。”
“如今局勢對華軍如此有利,他們怎麼會退兵。”張漢邦覺得高鴻信不會輕易退兵。
“既然我們自己的實力不行了,只能寄希望與吳軍、還有清軍了,我們畢竟是盟友,脣亡齒寒的道理他們肯定知道。”張漢朝嘆道。
張漢邦聽後也是漠然不語,實力上的差距導致他們只能等待,如果現在在武昌與華軍大戰的話,他們沒有絲毫的把握能獲得勝利。
不過幸運的是,東方平政並不傻,在接到楚軍的求援信之後,在第一時間便出兵了,不過他並不想與華軍直接大戰,因此沒有出兵江西,而是在廣東對華軍控制區去發動了進攻。
南昌守軍的主將是童軒,以前是張漢邦的親兵隊長,是張漢邦的心腹。
華軍進攻南昌以來,他已經打退了華軍的數次進攻,哪怕如今南昌已經岌岌可危,他也沒有絲毫放棄的想法。
整整兩個月,耿一誠進攻了南昌城兩個月,這已經算是華軍攻城戰當中耗時最長的幾個城市之一了。
兩個月時間夠許多事情發生了,清軍已經得到了華軍南下的訊息,並且馬上做出啟稟南下的訊息。
福寧率領十五萬大軍開始圍攻錦州,吳熊光率領八萬大軍攻打承德,一時之間華國長城以北地區開始告急。
而此時南昌沒有攻克,山東濟南也沒有攻克,武昌還在僵持,廣東與吳軍也展開了大戰,形勢一時之間竟然有些對華軍不利了。
不過高鴻信根本就沒打算一舉便消滅楚國,這次大戰的既定木匾便是穩固治理地區,壓縮楚國在南邊的地盤,削弱楚軍的整體實力。
高鴻信緊接著便向楚軍派出了使者,主動向張漢朝提出了議和。
這自然正中張漢朝的下懷,不過為了掌握主動,張漢朝還是耐下性子,派然慢慢與華國使者周旋。
這次華國派來的使者是胡克家與彭俊,胡克家以前是重慶知府,後來被高鴻信俘虜,不過一直沒有投降,直到華國建立,他才算徹底放下了包袱,開始為華國辦事。
而彭俊自從在華國第一次科舉中了第四名之後,便一直在內閣辦事,這也是他第一次外出辦差,雖然只是一名副手,不過他也很珍惜這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