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大國風度

大國風度


班長大人是腹黑 亂世追史 異界智慧龍族 至尊狂妻,極品廢材小姐 道具召喚師 陰陽先生之百鬼纏身 請再愛我一次 金牌寵夫 師傅越來越幽默 異靈校園

大國風度

大國風度(1/3)

微-契丹國奏表宋朝,請求當年在給他們的俸祿之外,另借一些錢。宋真宗去請教王旦。王旦說:“東部邊疆形勢很緊急,契丹正準備來侵犯,只不過拿這件事來探聽朝廷的意圖罷了。可以在今年給他們的三十萬錢物之外,各借給三萬,然後告訴契丹,從下一年他們的俸祿內扣除。”契丹得到借錢後,感到非常慚愧。到下一年時,王旦告訴管發放錢財的人說,契丹所借的六萬錢物,對我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還是按常年的數字發給他們俸祿,不必扣除,但今後永不為例。

西夏首領趙德明無故向宋朝借糧一萬斛,王旦請皇帝命令管財務的人準備糧食一百萬斛放在京城,然後通知趙德明來取糧。趙德明看到這種情況,感到非常慚愧,說:“大宋朝廷裡有能人。”於是就停止了挑釁活動。

使者須用我朝年號

微-北宋時,高麗國使者來朝廷納貢,一路上輕蔑欺凌各州郡官員。押伴使都是各路的小吏,卻也仗勢驕橫,甚至敢與州郡的將領分庭抗禮。當時,蘇軾任杭州通判,派人對這些押伴使說:“高麗國使者是仰慕我朝的文明教化而來,按理應當對我朝官員恭敬和順。現在他們恣肆暴虐,不是你們教唆縱容何至於此?若再不悔改,就奏請朝廷處置你們!”押伴使十分害怕,略有收斂。

高麗使者送禮物給地方上,落款都用干支紀年,蘇軾拒收,說:“你們高麗向我大宋稱臣,卻不用我朝年號,我怎能接受?”高麗使者立即把所書的甲子年改為熙寧(宋神宗的年號)某年,蘇軾這才接受了。

韓億借題發揮

微-宋仁宗時,尚書左丞韓億奉命出使契丹。當時同行的副使是章獻太后的外親。這位副使在契丹假傳聖旨,說太后告諭契丹,南北兩朝應子子孫孫永遠和好言歡等等。韓億起初不知道這件事,契丹國主詢問韓億說:“皇太后既然有旨,大使為什麼不告訴我們呢?”韓億回答說:“本朝每次派遣使者外出,皇太后都要用這樣的話告誡約束我們,並不一定要我們轉達到北朝。”契丹國主大喜,說:“這真是南北兩朝百姓的福氣啊。”這時,副使正為失言而擔憂,而韓億卻反借用他的話宣揚了章獻太后的仁德。他的善於應答,很受國人的讚賞。

地圖不能隨便給

微-宋神宗熙寧時,高麗國派人來宋朝進貢。來使向途經的各個郡縣索要當地地圖。這些地方的官吏都將地圖繪製好送給了他。來使到了揚州,寫函索要揚州地圖。當時陳昇

之(後封秀國公)任鎮江軍節度使,駐守在揚州。陳昇之對使者說,他想先看看兩浙地區提供的所有地圖,以便參考他們的樣子繪製。待使者把所有的地圖送來後,陳昇之把它們全都焚燬了,並將情況報告了朝廷。

北宋初年,皇上命盧多遜出使南唐。自南唐返回時,船停在宣化,盧多遜派人向南唐國主說:“我朝要重修天下的地圖,目前,唯獨缺你們江東各州的地圖,我這次很想把你們各州的地圖都帶一本回去。”南唐國主趕緊派人繪製好,送給了他。這樣,盧多遜把南唐十九州的地理形勢、防衛要塞以及戶籍人口全部搞清楚了。從此,宋朝開始有了對南唐作戰的意圖。陳昇之此舉,正是因為不想重蹈覆轍。

豈能為別國立君王

微-北宋時,守衛邊境的元帥派種樸回朝稟報說:“據可靠情報,契丹國王阿里骨已經死了,契丹人正為選誰為阿里骨的繼承人而犯難。契丹官員趙純忠為人謹慎可靠,我們不如趁他們內部局勢動盪不安,派數千強兵,擁護趙忠純為契丹的首領。”許多人贊同邊帥的請求。蘇頌說:“現在,確切情況還沒搞清楚,就越過邊境為別國立君王,倘若他們拒不接受,豈不有損我國的威嚴嗎?暫且看看局勢變化,待那裡的局勢定下來,再採取措施或安撫,或進行討伐,都為時不晚。”不久,確切訊息傳來,阿里骨果然沒死。

蘇頌處變不驚

微-北宋時,蘇頌改任度支判官(官名),送契丹使者夜宿恩州。驛舍失火,左右侍從請蘇頌出去避火,蘇頌沒有同意。恩州士兵想進去救火,蘇頌也沒有同意,只令驛舍內的衛兵將火撲滅。開始起火時,郡中議論紛紛,說契丹使者那裡要發生變亂,救兵也想借救火把事態擴大,幸虧蘇頌鎮靜處理,沒有使事變發生。

范仲淹怒焚西夏書

微-范仲淹任延州經略使時,曾寫信給西夏王元昊,向他曉以利害。元昊的回信傲慢無禮,范仲淹將情況奏告皇帝,並把元昊的信燒掉。呂夷簡對宋庠等人說:“臣子無權私自進行外交,希文(范仲淹的字)怎麼敢這樣做?”宋庠猜測呂夷簡的意思是要重責范仲淹,於是就說范仲淹應該斬首。范仲淹上奏:“臣子開始時聽說元昊有悔過之意,所以寫信勸導他。後來任福戰敗,元昊氣焰囂張,所以回信傲慢無禮。臣認為如果讓朝廷看了那封信卻不能討伐他,那朝廷就要受到羞辱,所以臣當著下屬的面把他那封信燒了;假使朝廷壓根兒就沒看

到那封信,那隻不過是臣一個人受到恥辱罷了。”杜衍當時正任樞密副使,竭力為范仲淹爭辯。於是宋庠被罷去參政而改任揚州太守,范仲淹沒受到任何處分。

鮮為人知的外交家

微-北宋年間,遼國經常找藉口侵擾宋的邊界。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遼國又想進攻宋朝,就假稱河東路黃嵬一帶的土地是遼國的土地,現被宋朝佔領,要求歸還。正當神宗心煩意亂的時候,沈括主動請求出使遼國,談判邊界的領土歸屬問題。在談判中,沈括不露聲色,鎮定自若。在一連幾次的談判中,對於遼人提出的問題,沈括與他的隨員們都能講得頭頭是道,無懈可擊。遼國的宰相楊益戒惱羞成怒說:“宋朝連這幾里地大小的土地都不忍割捨,這不是明明想斷絕和大遼的友好關係嗎?”沈括毫不退讓,據理力爭:“黃嵬雖小,可是條約上明白無誤地寫著應屬大宋,你怎麼能說是我們破壞兩國關係呢?這是你們背棄自己祖先的信義,置以前簽訂的條約於不顧,想強佔我大宋的土地,並且不惜以武力相威脅。我想你們以此為藉口出兵恐怕不能說是名正言順吧?大宋也未必就怕和你們遼國打仗。”一席話說得那個囂張的宰相楊益戒啞口無言,他看到沈括和他的使團成員們軟硬不吃,只好上報遼國皇帝,再另想辦法挑起戰爭了。

祭祀音樂對他國無好處

微-宋仁宗時期,契丹來請求觀看太廟中的祭祀音樂表演。仁宗向宰相徵求意見。宰相說:“這種音樂除非是祭祀,不能隨便演奏。”樞密副使孫公說:“應該以禮節來謝絕,就說:‘演奏太廟中的祭祀音樂,是為了歌頌我們祖宗的功德,對於其他國家並沒有什麼好處。如果你們派人來參加我們的祭祀活動,就可以觀賞到了。’”仁宗用這句話回覆了契丹之後,使者再也不提這件事了。

生死已置之度外

微-宋朝時,方信孺為參謀官,出使金國。紇石烈子仁對他要求五件事:宋對金稱臣、割讓土地、送回俘虜、交出首謀、附加每年交付的款項。金人將方信儒留在監獄中,四周由兵刃出鞘計程車兵守衛著,並斷絕糧食及飲水的供應。方信孺說:“送回俘虜,送錢都可以。但交出首謀,卻是自古以來都沒有的事。至於對金稱臣、割讓土地,實在不是我能答應的。”紇石烈子仁生氣地說:“你不想活著回去嗎?”方信孺說:“我受命出國門的時候,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紇石烈子仁無法使他屈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