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巡撫
棄妃不善:夫君走著瞧 異界龍魂 流璃月色:帝姬難為 淑女攻略 玉碎 芙蓉帳暖:皇妃不要逃 離魂奇遇 雙面嬌妻 隋末逐鹿 魔王異界縱橫
鳥巡撫
鳥巡撫(1/3)
微-明末崇禎時,右僉都御史、湖廣巡撫宋一鶴善於討好上官。到任後照例要持名帖參見上司。他得知上司楊嗣昌的父親大名為鶴,便在名帖上把自己的署名改作“一鳥”,以示避諱,表示對楊嗣昌父子的尊敬。殊不知這一改卻落下“鳥巡撫”的綽號,傳笑四方(俗稱男性**為“鳥”)。政敵抓住這件事上疏攻擊他,弄得他只好辭官不做。
恩將仇報中山狼
微-明正德年間,李夢陽因得罪了劉瑾而被下獄,他估計這次凶多吉少,就匆忙寫下“對山救我”的字條向康海求救。當時劉瑾正想把康海網羅到自己的地方勢力中來,很是器重康海,所以人們都認為只要康海開口,李夢陽就一定能獲救。康海接到李夢陽的求救信,當即決定拜謁劉瑾,為李夢陽說情。果然,劉瑾看到康海很高興,竟聽了他的勸說,第二天就把李夢陽給放了。兩年後,劉瑾倒臺,康海卻因這段過往被看作了劉瑾的同黨,下了獄。相反,李夢陽卻連連高升,已經做到江西提學副使,在朝廷很能說得上話。康海的朋友去求李夢陽救康海出獄,誰知李夢陽不但不顧及救命之恩,還對康海落井下石,認為康海是咎由自取。雖然後來康海得到朋友的義助,僅是罷官了事,可是李夢陽的忘恩負義卻傷透了他的心,他揮筆寫下了《中山狼》,“中山狼”一時成為李夢陽的代稱,他的無恥行徑也為後人所詬病。
巧送高帽子
微-清朝末年著名學者俞樾在他的《一笑》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京城的官吏,要調到外地上任,臨走的時候,他去跟恩師辭別。恩師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兒做官很不容易,你應該謹慎行事。”這個官吏說:“沒關係。現在的人都喜歡聽好話,我呀,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見人就送他一頂,應該不至於有什麼麻煩。”恩師一聽這話,很生氣,
以教訓的口吻對他的學生說:“我反覆告訴過你,做人要正直,對人也該如此,你怎麼能這樣?”官吏說:“恩師息怒,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知道,天底下像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能有幾位呢?”官吏的話剛說完,恩師就得意地點了點頭說:“你說的倒也是。”從恩師的家中出來,官吏對他的一個朋友說:“我準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拍馬屁換來“魚頭侍郎”
微-慈禧太后喜歡乘坐“捧風”“翔雲”兩隻船去西直門外的倚虹堂釣魚,剛開始收穫頗豐,可過了一段時間,慈禧總是兩手空空地掃興而歸。原來,這兩艘船的發動機聲音很大,嚇跑了魚群,故而慈禧釣不到魚了。
善於拍馬的一位奉宸苑堂官得知此事後,忙令手下從市場上買來活鯉魚放到水中。從此,慈禧每次都釣到不少的魚。一天她忽然發現釣上來的魚個頭都一般大,品種也單一,便令李蓮英查實,看是不是有人暗地裡做了手腳。李蓮英查明真相後,把倚虹堂如何沒了魚,奉宸苑堂官又如何自己花錢買魚蓄養敬太后的事都向慈禧說了。慈禧大悅,認為這個堂官對自己實在是太孝敬了,將他破格提升為工部侍郎。這事傳出去後,京城的人給這位堂官起了個綽號,稱他“魚頭侍郎”。
拍馬能手高士奇
微-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代的高士奇,號江村,原本家境貧寒,流落京城,靠賣字為生。後來他得到了當朝太傅明珠的賞識,把他推薦到了宮內工作。高士奇這個傢伙文思敏捷,深得康熙皇帝寵愛,凡是巡遊或者出獵,都讓高士奇與御林軍將校一起騎馬隨從。高頭腦活絡,善於察言觀色拍皇上的馬屁。一日,皇上出獵時的坐騎老是撩蹄子,弄得皇上很不高興。高聽到後,就故意用汙泥把衣服鞋子搞髒,然後跑到皇帝身邊,康熙見了很奇怪。高士奇
說:“臣剛才落馬跌到了汙泥潭中,衣服來不及洗了。”皇上聽後大笑說:“你們南方人,怎麼這樣懦弱?剛才我騎的馬也很不安分,我就沒有從馬上掉下來。”神情顯得十分得意。
“剃髮令”的始作俑者
微-明天啟年間進士、翰林院侍讀孫之獬,降清後被授禮部侍郎,是清朝第一個剃髮留辮、衣冠滿服的漢大臣。當時“剃髮令”還未曾下達,上朝時滿、漢大臣各自裝束分別而立,孫之獬上朝後站在漢大臣一邊,漢大臣罵他沐猴而冠不准他入列;他又站到滿大臣一邊,滿大臣也笑他不倫不類趕他出列,弄得他尷尬萬分。惱羞成怒之下,他向清世祖上了一道奏章,奏請給漢人剃髮:“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之從陛下也。”他這馬屁,正中多爾袞癢處,多爾袞大喜,“這可是你們漢人自己提出來的”。順水推舟準孫之獬所奏,下達了剃髮令。
做官的祕訣:唯上是從
微-英國人威妥瑪因久在中國,故對中國官場極為熟悉,他在日記中曾記述了自己所親見的清朝官吏遇事不敢陳說己見,而只知附和上司的情況。他寫道,在總理衙門中,每當外國使臣發一議論,中國官吏都以目相視—大臣視親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視舊在署的大臣。如果親王發言,則眾人鬨然響應,如親王不說話,諸大臣便不敢先發言。有一次,威妥瑪說了一句“今天天氣甚好”,無人敢應。有一姓沈的官吏忍不住應道:“今天天氣確實好。”於是王大臣又說:“今天天氣確實不錯。”此時以下各官鬨然響應。迎合上司意圖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套用上級公文中的現成文字。清吳熾昌《客窗閒話》借老幕友之口說道:“吾輩辦案,無不敘套,一切留心套熟,則不犯駁飭。”作者繼而指出:這種“無不敘套”的祕訣,誤盡了天下蒼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