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老婦人之語

老婦人之語


娛樂之全球天王 假妻真愛 感觸愛情 系統特工 逆天魔妃太囂張 魔武變 魔法劍舞 別惹皇后【完結】 伊人來自明朝 邪王的嫡寵妖妃

老婦人之語

老婦人之語(1/3)

微-宋太宗時期,宰相盧多遜被流放,趕赴貶黜之地,在路旁的旅店進食。有個老婦人很能講述京城的舊事,盧多遜因而和她交談,老婦人原本不知道這就是盧多遜。盧多遜說:“你從何處而來,竟居住在這裡?”婦人皺起眉頭說:“我本是中原士大夫之家,有個兒子做了官。盧某做宰相,命令我兒違背正道去做某事。我的兒子不能順從他的意思,盧某就懷恨在心,用敗壞法令來中傷我兒,使之全家都流放南國荒野。不到一年,親人相繼死去,只剩老身一個流落山谷之中。如今寄居在路旁,不是沒有用意。那個姓盧的宰相,仗恃權勢陷害忠良,任意橫行無法無天,終究必當南下流竄,有幸沒死之前,或許可以見到他。”盧多遜聽後沉默無語,催促駕車離去。

“溜鬚”說法的由來

微-北宋名臣寇準原來十分賞識丁謂的才能,作開封府尹時就反覆向上推薦他。當時的宰相李沆十分鄙視丁謂的人品,說:“此人何可使之得志?”寇準盛氣回敬道:“才如丁謂,相公安能久遏?”寇準又調丁謂到自己手下直接栽培。丁謂在宋真宗時因迎合帝意升任副宰相,對宰相寇準畢恭畢敬,唯命是從。某日會餐時,丁謂食湯沾了寇準的鬍鬚,起身為之揩拂,寇準笑著奚落他:“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鬚耶?”丁謂羞惱於當眾受辱,從此對寇準懷恨在心。這大概就是“溜鬚”說法的由來。

在宰相家牆外等足球

微-秀才柳三複球技出眾,他知道宰相丁謂喜歡踢球,為了升官,他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場的圍牆外,有一天終於等到球飛出了牆外,柳三複撿起球以還球為名進了相府。在拜見丁謂時,他把球拋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頭、肩膀、後背等部位顛球,球一直未落地(如此球技即使放在現在也算相當了不得了),丁謂見此大悅,給了柳三複一個官職。

天子的詩不適用格律

微-王欽若生性狡詐,擅長作假說謊,馬知節鄙薄他的為人,不曾違心附和。宋真宗曾將《喜雪詩》賜給身邊大臣,詩中誤用旁韻,王旦要稟報真宗,王欽若說:“天子的詩,怎能用禮部定的格律來校正!”王旦就作罷。王欽若退朝後,立即祕密奏報用韻之誤。事後真宗對中書門下、樞密院二府說:“日前所賜之詩,如果沒有王欽若進言,幾乎要被眾人嗤笑。”王旦唯唯以對。馬知節陳述斥責王欽若的欺詐行為,真宗也不怪

罪王欽若。

邵雍預言小人作祟

微-王安石任宰相被罷免後,呂惠卿繼任參知政事。一次,富弼見到邵雍時面帶憂色。邵雍問:“您難道以為呂惠卿比王安石更凶暴嗎?”富弼說:“是的。”邵雍說:“不要擔心!王安石、呂惠卿二人本來因追求名利權勢而聯合起來,現在他倆旗鼓相當,肯定會反目為仇,相互傾軋,哪還有時間去陷害別人?”後來,呂惠卿果然背叛了王安石。

此前王安石推行新法時,任用了很多新人。溫國公司馬光給他寫信說:“忠信之士,在您當權時,雖然和您意見不合,您覺得可恨,但以後您一定會得到他們的幫助;阿諛奉承的人,目前雖然很順從您,您也感覺很愉快,但一旦您失去權勢,他們中一定會有人出賣您求得榮華。”後者指的就是呂惠卿。

只恨自己身體好

微-北宋諫議大夫程師孟有一次對王安石說:“您的文章寫得冠絕當世,罕有其匹。與您生在同一個時代,我真感到萬分榮幸。如果能夠得到您寫的墓誌銘,我就可以借您的文章流傳不朽了。”王安石以為程師孟是替他父親求作墓誌銘,連忙問他父親的生平簡歷。師孟回答說:“丞相,您沒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我現在就恨自己的身體越來越結實,為了能得到您寫的墓誌銘,我恨不得早點兒死掉,這樣的話,我的名字就可借您的文章流傳萬代了!”

替宰相擦腰帶

微-崔公度是由王安石推薦做官的,並且不斷地被提拔。他為人沒有什麼操守,只知一味地諂媚王安石。自從投靠王安石之後,他就不分白天黑夜,天天往王安石府中跑,時間長了,王安石也逐漸輕視他,有時接見他時十分隨便,很不恭敬,崔公度卻絲毫不介意。有一回王安石在前面走,他緊跟其後。王安石覺得有人牽他的腰帶,回頭一看,原來崔公度正俯在自己的臀部擦東西,便問他在幹什麼,崔公度諂笑著說:“相公腰帶上有塊汙痕,我已經用袍子把它擦乾淨了。”隨行的人們看了都笑,崔公度卻恬然不以為恥。

虞候為縣君割股

微-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光祿卿鞏申已經很老了,但他喜歡巴結上司的毛病一點兒也沒改變,仍然不顧年邁體衰,日日奔走於權勢之門。鞏申雖說是個不小的官,可他既不會作詩,也不會誦經,於是就用大籠子裝了許多鳥,來到王府的客廳上,將笏板插到腰帶上,當著眾人的面親手開啟鳥籠放生

,同時嘴裡還唸叨著:“願相公活到120歲,願相公活到120歲……”引得眾人竊笑不止。

也是湊巧,在這一段日子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有位軍官的夫人病了,這軍官的虞候(侍從官)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夫人治病。按照傳統的說法,孝子們剖下自己的肉烹熟後,可以治療父母的疾病,這個虞候無疑是以孝子的身份侍奉軍官的。這件事傳出後,世人都笑罵不止,好事人便作了一副對聯:“虞候為縣君割股,大卿為丞相放生。”

罷黜百官,獨尊安石

微-王安石掌握朝政大權的時候,有個叫郭祥正的知縣,一心想攀附王安石,得到升遷。於是專門寫了一道奏章,密封起來,直接遞進給皇帝。在這道奏章中,他請求皇帝凡天下大事專聽王安石一人謀劃,建議罷黜那些意見與王安石相左的人,不管他們的官職有多大。皇帝看了這封奏章,引起了注意。有一天他問王安石:“你認識一個叫郭祥正的人嗎?他的才能似乎可用。”王安石回答:“臣以前在江東時曾認識這個人,此人能言善辯,喜歡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品行不怎麼樣,不知是何人所薦,使陛下知道了他呢?”神宗便拿出郭祥正上的奏章讓王安石看。王安石看到奏章中充滿對自己的吹捧,很不高興,反而以自己被小人推許為恥辱,極力主張此人不可用。神宗本來是想提拔郭祥正的,如今見王安石

這樣反對,也就作罷。

人人諱道是門生

微-王安石執政的時候,不僅實行了一系列變法改制,而且修訂了《詩經》《尚書》《周禮》的經義,頒佈於學官。一時間世人爭相學習,科舉考試也以王安石的《三經新義》為準。後來王安石失勢,保守勢力上臺,舊的經說遂又成為準繩,王安石所著的《字說》也被禁止引用。這時,王安石的門人紛紛改變自己的學術崇尚,而且諱言自己是王安石的學生,甚至於著書詆譭王安石。當時有個人叫張芸叟,寫下這樣的輓詞:“今日江湖從學者,人人諱道是門生。”

十幾年過去了,到宋哲宗親政的時候,變法派又佔了上風。皇帝下詔,以王安石配享聖廟,並且給王安石追贈官銜和諡號。這樣一來,學者又都紛紛講求《三經新義》,大量地引用王安石所著的《字說》,過去曾從王安石學習的人又都自稱是荊公門生了。有人就將張芸叟的輓詞改了一個字,成了“今日江湖從學者,人人都道是門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