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白居易出口詩歌

白居易出口詩歌


都市神王 帶著寶寶馴渣夫 愛讓我們無處可逃 相公其實有點壞 穿越:暴君的小妾 陌路傾城 陰陽鬼使 高冷男神的彆扭小受 女兒國的男公關 遠東王

白居易出口詩歌

白居易出口詩歌(1/3)

微-白居易的詩歌遠銷朝鮮,朝鮮商人曾拿著賣高麗参所得的錢向白居易購買詩歌新作。唐朝尤其是唐文宗李昂朝,長安城裡盛行找作文高手撰寫碑文墓誌銘,儼然形成了一個熱鬧的市場。一旦有達官貴人死去,他們的家門口就跟鬧市一般,人們高聲喊叫,爭著要購買碑文墓誌銘,不管死者家屬是否願意接受。有的時候,倘若死者後人不能得到某些作文高手的碑文墓誌銘,就會被世人視為不孝。白居易跟元稹結交數十年,情逾骨肉。元稹去世之後,其家人請白居易撰寫墓誌銘。寫好之後,元稹家要饋贈白居易奴僕、車馬、綾羅綢緞以及銀製馬鞍、玉帶等物,價值六七十萬錢。白居易想到自己跟元稹的關係,極力拒絕。元稹家人無論如何都不答應,幾次三番給他送去。不得已,白居易只好接受下來,然後再轉贈給了一座寺廟。

尋花問柳也著書

微-唐代的趙光遠是宰相趙隱的侄子,在詩界有一定的才名。生活上,他也是一個恃才自傲、不拘小節的人,經常領著一班子弟,尋花問柳。有文獻記載,趙光遠撰寫了一本記述煙花柳巷(北里)見聞的著作《北里志》。《北里志》當然是偽託的著作,真正的著者不是他。《北里志》記載了狀元孫龍光、侯彰臣、杜寧臣、崔勳美、趙光逢等人時常在妓女鄭舉舉那裡流連盡歡的事情,猜想趙光遠有時候可能就是其中一員。《北里志》還記載了趙光遠愛上煙花女子萊兒的故事。萊兒並不漂亮,但是年輕的趙光遠對她一見鍾情,戀戀不捨。當然,萊兒也因為趙光遠年輕聰明、相貌俊秀,很願意討好巴結他。

兩個人都會作詩,因此,更加相知相愛。如此看來,這趙光遠還算是風流卻不下流,他在煙花柳巷流連,其中還是有一定真情的。

韓愈繫帶

微-一日,李賀給吏部韓愈送去自己所作的詩歌,向韓愈請教,並以此作為結交韓愈的手段。當時韓愈分管國子博士,他將客人送走以後感到非常睏倦,這時看門的人送來了李賀的詩歌。韓愈一邊解帶一邊漫不經心地閱讀,第一首詩《雁門太守行》寫道:“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韓愈急忙又把帶子繫上,命令立即將李賀請來。

班孟堅與班固何干

微-唐朝人張由古有做官的能力但沒有學問,一直在最上層的官署

裡任職。他曾在眾人之中感嘆說班固雖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可他的文章卻未被收入《文選》。有人對他說:“《兩都賦》《燕山銘》《典引》等一起收入了《文選》,怎麼能說沒有呢?”張由古說:“這些都是班孟堅(班固的字)的文章,與班固有什麼關係?”聽到他的話的人都掩嘴而笑。

不願看見這樣的惡鳥

微-張九齡一天送給蕭炅芋頭,信中稱“蹲鴟”(蹲鴟在古代也指芋頭)。蕭炅回信說:“拜謝您送來芋頭,只是蹲鴟卻沒有送來。雖然我家貧寒,但也不願看見這樣的惡鳥。”九齡把他的回信給客人看,滿座大笑。

吟詩丟官

微-孟浩然科場失意之後,寫了一些抒發牢騷不平的詩,《歲暮歸南山》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孟浩然大概認為這首詩最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於是就在一次偶遇唐玄宗時給他背誦了這首詩。當他背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時,唐玄宗馬上變了臉色,對孟浩然說:“是你自己不求官,而我從來不曾拋棄你,你怎麼竟然誣說我拋棄了你?”唐玄宗這一怒不要緊,孟浩然卻失去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做官機會。

眾人寫詩罵皇帝

微-李商隱寫“打油詩”《驪山有感》:“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唐玄宗與楊貴妃到驪山洗次澡這樣的個人隱私,李商隱也敢拿來在詩文裡抖一抖,批一批,還涉及“**”這麼**的話題。

白居易比李商隱還要狠毒。他把唐玄宗與楊貴妃到驪山洗澡的事用長篇大論來論述,“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不僅罵你“懶政”還罵你“荒政”;“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更罵你“亂政”。

李商隱是唐朝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白居易在貞元中,擢進士第,補校書郎。其後尋召為翰林學士,左拾遺,拜贊善大夫,做過忠州刺史等,多少也算是個朝中官員,居然敢如此批評統治者們,真是難以想象。而且更讓人吃驚的是,史料竟然未尋得有關處罰他們的資料。

皇帝親賦離別詩

微-天寶三載(74

4年)正月初五,這是賀知章離京返鄉的日子。唐玄宗詔令在長安東門外舉行盛大的宴會為賀知章餞行。太子和文武百官以及著名詩人李白等都陪唐玄宗出席宴會,宴會氣氛隆重熱烈,最後群臣一直把賀知章送到距城九里的長樂坡才依依告別。在這次盛大的餞別宴會上,唐玄宗為了“勵俗勸人”,親自賦《送賀知章歸四明》一詩為其贈行,其詩曰:“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祕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僚悵別深。”對賀知章的人品節操大加讚賞,同時又表達了敬仰和惜別的感情。

李白要砸黃鶴樓

微-據《唐才子傳》記載,一天,大詩人李白登上黃鶴樓觀賞風光,正想題詩留念,忽然抬頭看到崔顥的《黃鶴樓》詩,認為寫得太精彩了,在這裡難以再寫出如此好詩來,只好擱筆,於是他說:“一拳砸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如今李白的這首打油詩,仍和崔顥的《黃鶴樓》詩一起都懸掛在黃鶴樓上。李白的所謂“砸碎”“踢翻”,雖是戲語,卻表現了李白對《黃鶴樓》詩的歎服,襯托了崔顥的才華。雖然如此,李白卻一直記著此事,總想找個機會寫一首詩和崔顥的《黃鶴樓》詩媲美。後來,李白遊金陵鳳凰臺時,用崔顥這首詩的韻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一詩,成為歷來傳誦的名作。

杜甫寫詩為求官

微-杜甫以賢相自期,自視頗高。雖經多年磨鍊,深知得官之不易,但他還是希望能有一個稍好的位置。他在給唐玄宗進《雕賦》時上表中曾委婉地暗示,希望能給他個從六品上的著作佐郎之類的官職。可這次給他的官職是河西(今雲南省祥雲縣附近)縣尉。這跟他降低後的標準也相差太遠了。所以杜甫推辭掉了這個工作。可能是在哥舒翰等人的幫忙下,又給他換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職務。這是個看守兵甲器仗以及門禁的小官,官階是從八品下。這對“竊比稷與契”的杜甫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諷刺,但杜甫在無可奈何之下也只好委屈接受了。杜甫屈就卑職,心裡老大的不快,他在《官定後戲贈》一詩中說:“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耽酒須微祿,狂歌託聖朝。”其慨然不平之意見於言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