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名士風流
何為寵妃 嗜酒妖妃田酒兒 天降活寶夫人 將軍戲女皇 太虛 鳳途之美男好囂張 修煉進化 御靈堂傳奇 漢皇系統 最強兵王
輯二名士風流
輯二名士風流(1/3)
——
司馬相如跳槽
微-漢景帝信黃老,不喜歡作詩、寫文章,司馬相如鬱郁不得志。梁王帶著幾個文人來朝見景帝,司馬相如趁著這個機會跟這些文人交了朋友後辭了職,成為梁王的門客,跟那班文人住在一塊兒。司馬相如在梁國住了幾年,生活過得十分得意。
梁王死後,喝酒、作詩的門客也就樹倒猢猻散。司馬相如到了臨邛縣投靠他的朋友王吉。王吉替他想了一個抬高身價的辦法:請他住在都亭裡,自己每天挺恭敬地去拜訪他。開頭幾天,司馬相如還出來接見縣令,後來乾脆叫隨從的人出來推辭說他身子不舒服,不便相見。司馬相如不出來接見縣令,縣令便更恭敬地每天去問病,王縣令每天這麼招搖過市地到都亭去拜訪司馬相如,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曹操差楊修三十里
微-漢代曹娥碑是一塊稀世名碑。蔡邕獲得靈帝准許之後,親自刻字於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對蔡邕所題八字究竟何意,百思不得其解,這八字隱語成了一個人人爭猜的難解之謎。
曹操任丞相期間與主簿楊修到過曹娥碑下,見到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楊修才思敏捷,迅速破解,曹操才思不及楊修敏捷,在行了三十里之後才獲得答案。在與楊修核對了各自記下的答案,發現答案相同,都是“絕妙好辭”四字之後,曹操不禁感嘆:“我的才思不及你敏捷,相差三十里。”
徐稚下陳蕃之榻
微-徐稚非常清高自持。據《資治通鑑》載,徐稚早年拜黃瓊為師,可當黃瓊做了大官之後,徐稚就主動與黃瓊斷絕了來往,專心在家務農而不再交遊士林。黃瓊死後,稚前往弔唁,哭得很傷心,但他不通報姓名,以至在場的六七千人都不認識他。東漢名臣陳蕃到豫章做太守,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當地就急著找徐稚請教天下大事,隨從勸諫應該先到衙門去,結果被他臭罵。當時徐稚已年過50歲,當陳蕃派人將他請來時,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張可活動的床,徐稚來時放下,走後掛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人傑地靈,徐孺下陳
蕃之榻”。
文人薈萃的東觀
微-東漢的洛陽東觀是文人嚮往的地方,“是時學者稱東觀以為老氏臧室、道家蓬萊山”。東觀任職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校勘經書,不過,既然眾多作家會集在一起,當然少不了詩文唱和之類的活動。鴻都門學是靈帝光和元年在洛陽設立的皇家學校,專門學習辭賦書畫。學生由州郡選送,一度多達千人。靈帝下詔,為在鴻都門就學的樂松、江覽等32人影象立贊,用以激勵學者。這種專門培養文學和藝術人才的學校,在歷史上是首創,是漢代作家群體生成期的一件大事。
以我之速,易子之遲,如何
微-漢武帝喜歡讀書,搜求天下遺落民間的書籍,親自動手校對。他尤其喜歡詞賦,每次出遊到各地或者看到某些奇獸異物,就讓司馬相如寫賦。他自己也喜歡寫,而且速度極快,下筆輒成。他自己也寫下上百篇詞賦,寫過後也不留意。司馬相如寫賦卻很慢,要經過長時間的構思才能寫出來。漢武帝常常歎賞他的工巧妙絕,對他說:“用我飛快的速度換你緩慢的速度如何?(以我之速,易子之遲,如何?)”司馬相如說:“對於臣來說當然可以,不知陛下以為如何?”言下之意是武帝即便慢也寫不出好的賦。漢武帝大笑,並不責怪。
漢繼秦後,如朽木,如糞牆
微-董仲舒在給漢武帝的對策中說,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如糞牆,雖想好好治理它,卻無可奈何。法律出來,而奸惡萌生;律令頒佈,而偽詐興起。就如同用湯止沸,抱薪救火,更加沒有益處。比如琴瑟不調,必要時只能解弦而更張,這樣才能重新鼓琴。他意在勸武帝黜黃老、興儒學,黜法律、興仁義也。
無人能比虞世南
微-唐太宗皇帝有一次出行,有一個官員請示要將書籍、公文的副本裝到車上帶著。皇帝說:“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祕書。”太宗皇帝稱虞世南博文多見、品質高尚、讀書廣博、詞彙豐富、忠誠正直,一個人具備五種長處。太宗皇帝聽說虞世南死了,傷心地哭著說:“宮裡藏書和著書
之處,再也沒有人能比得上虞世南了!”虞世南當祕書期間,在省後堂將群書中可以在今後寫文章時引用的重要事物摘錄編纂在一起,叫作《北堂書鈔》。如今省後堂還在,《北堂書鈔》也流行於世。
鬥雞文章惹禍
微-唐高宗麟德初年(664年),右相劉祥道巡視關內,王勃給他上書陳情,得到劉祥道賞識,推薦參加朝廷的考試,對策及第,授朝散郎(侍於皇帝身邊的從七品官)。沛王李賢聞其名,召至府中為修撰,對他的才華特別愛重。當時宮中盛行鬥雞遊戲,諸王每次鬥雞,當然都有僚屬隨同助興。有一次沛王與英王李顯鬥雞,互有勝負,為助興,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假託沛王雞傳檄聲討英王雞。這本是一篇逢場作戲的遊戲文字,但此文不久傳到唐高宗手裡,唐高宗龍顏大怒,認為王勃是有意在挑撥諸王之間的關係,於是,不分青紅皁白,就將王勃逐出了沛王府。
宋之問有口過
微-武則天為了儘量培植自己的勢力,以便伺機稱帝,所以招攬了元萬頃、範履冰、苗仙客等學士入宮,著書立說,參與朝政,榮耀至極。因他們出入皇宮均走北門,故稱為“北門學士”。宋之問十分羨慕,千方百計想成為“北門學士”中的一員,武則天不許,為此他向武則天進《明河篇》一詩,內有“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數語,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心事。武則天看詩後,對崔融說:“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所謂“口過”,就是口有毛病。原來這宋之問有齒痰口臭病,武則天以此不批准他加入“北門學士”,這已屬求之太苛,而又將其難以告人的隱私公之於眾,宋之問終身都引以為奇恥大辱。
我兒子怎能在他下面
微-《芝田錄》說,史思明寄櫻桃給他的兒子,作詩說:“櫻桃一籃子,半青一半黃,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至。”群臣告訴他說:“您寫的詩確實很高妙,只是把‘一半與周贄’一句移到前面,從音韻上來說更為穩妥。”史思明大怒說:“我兒子怎麼能在周至的下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