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四百四十四章盛世的開端

第四百四十四章盛世的開端


寶窯 神色醫 絕愛:哥,別愛我 九天雲舞 冷血偽公主的戀愛遊戲 惡魔少爺蘿莉控 熱血八路 大道修行 我的妹妹是龍葵 重生之冠軍教練

第四百四十四章盛世的開端

第四百四十四章盛世的開端

這些交通設施與重大工程的建設,不但大大便利了大宋國內的6上交通,而且帶動了很多建築材料的需求,促進了各種主要工業產品的生產。以最重要的鋼鐵生產為例,北宋年間最高年產量也不過兩萬噸(注1),而到了紹興二十六年,大宋的鋼鐵產量卻史無前例地突破了十萬噸大關,而且其中鋼產量佔了接近四分之一,如果將機械『性』能出『色』、幾乎可以完全替代普通鋼材的球墨鑄鐵也算上,所佔比例則過三分之二。而產量增長最快的水泥,則突破了一百萬噸大關,並且還開出了礦渣水泥等多種型別,令趙旉頗為驚喜。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大型的工業裝置直到現在還是沒能開出來,還是以冶鐵業為例,目前大宋最大的高爐每年也就能生產不到十噸生鐵,只能走“爐海路線”來增加產量,不但佔地過大,而且耗費也過高,但現在也沒別的辦法,只能這樣將就著。

而化工方面,雖然無機化學的近代理論體系目前已經基本補全,但工業化生產這一步卻怎麼也邁不出去,結果硫酸、硝酸等重要的化工原料還是隻能以實驗室方法來製備,雖然由於專業人員數量激增,產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成本卻始終降不下來,所以趙旉明明知道幾種經典炸『藥』(如tnt、硝化棉、硝化甘油等,大學的有機化學課里老師順便教過,不過硝化棉與硝化甘油的鈍化方法,趙旉卻是從課外書裡看到的。)的製取方法,卻只能繼續讓黑火『藥』當主角。

好在不管怎樣,有了一年幾百噸的硝酸產量,炮彈(撞針擊的後膛步槍如果完全手工製作,那成本實在太高了,在車床等相關機械明之前,是無法大批次生產的。)的底火終於可以大量生產了,這樣一來原本只能作為實驗樣品的後膛炮終於開始大量生產並逐步取代了原有的前膛炮,使得宋軍大炮的威力又有了進一步的增強,炮兵的地位也得以進一步鞏固。

除此之外,由於硝酸產量的增加,大量製取硝酸銀也成為可能,於是趙旉立刻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鍍銀玻璃鏡子的生產。不得不承認,以銀鏡反應生產出來的玻璃鏡子,無論是外觀、清晰度還是安全『性』都遠在原來的錫汞齊鏡子之上,其銷售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雖然成本高昂(不光是製取硝酸銀與葡萄糖的成本,無『色』玻璃剛剛面世沒多久,生產與加工的成本也同樣不低。),但利潤更是沒得說,畢竟只要有點錢的富戶,誰不想買一塊顯擺一下啊?何況鏡子的實用『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每家都需要一兩塊,而長期官營壟斷,更是確保了利潤的穩定,再說買家並不侷限於大宋國內,銷量自然相當可觀,以致於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這種鍍銀玻璃鏡子的生產與銷售成為了大宋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這幾年裡大宋在科技方面倒並未取得什麼突破『性』的重大成就,但各學科也都有了不小的進步,其中生物學由於是趙旉前世的專業,受到了特別的重視,他甚至自己掏腰包,在建康建立了植物園和動物園,並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蒐集普天之下的花草鳥獸。為此,有不少言官上書反對,說趙旉這樣做是勞民傷財、玩物喪志,但趙旉卻解釋說這樣做可以增進宋人對各種動植物的瞭解,促進生物學的進步,而且他建植物園與動物園的主要目的並非供人娛樂,而是方便研究,為此他還準備出版一部《世界動植物圖鑑大全》,對世間已知的各種動植物分門別類予以記錄,這對於人類利用和保護各種生物資源將有很大幫助。經過趙旉這麼多年來的努力,如今大宋即使是那些舊文人,眼界也比以前開闊了好多倍,再加上趙旉現今說一不二的權威,所以兩個園子最後還是順利地建了起來,儘管背地裡的腹誹總是難免......

注1:一直以來,史學家們對於宋代鋼鐵產量(指的是最大年產量)一直沒有定論,有說一萬多噸的、有說七萬多噸的、有說華北地區就十五萬噸的,甚至還有人說過一百二十萬噸。筆者最後還是採用了最少的那種,一是考慮到宋代的科技水平,與工業期間的英國有巨大差距,而且當時英國人口也過了一千萬,城市化率也更高(即工商業人口比例高),因此從業人員的數目與北宋差距不可能太大(北宋鋼鐵產量最高的時期人口不過一億,工人數量最多是十八世紀末英國的五倍。),再加上中國的鐵礦石品位低,冶煉難度大很多,所以北宋時期鋼鐵產量過工業時期的英國(1788年為七萬多噸)的說法不太可信。

二是因為宋代中國尚未出現鋼鐵機械,也沒有槍炮等管型火器,鋼鐵的需求量相對有限,畢竟一門大炮往往重達幾千斤,相當於幾百件冷兵器(在工業以前,製作農具與兵器是鋼鐵的最主要用途,這兩個方面的消費量佔了鋼鐵產量的一大半。),而一艘大型戰艦上的重炮就有一百多門,鋼鐵機械則更不必說,可見這方面的需求是相當大的。而需求永遠是生產的最大驅動力,從這一點來看,需求相對較小的北宋也不太可能過工業時期的英國。

三是其他幾種資料的來源都不太可信,而一萬多噸的那個資料,則是根據鐵課(即冶鐵行業的實物稅收,私營稅率為二成,官營的要高很多。)折算,在並沒有專門的鋼鐵產量統計的古代,這是最為準確可靠的。在北宋鋼鐵產量最高的時期,每年鐵課約為55o多萬斤,即使全部當成私營來算,當年產量也就1.65萬噸,縱使加上偷稅漏稅對應的產量,想要過兩萬噸也是很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