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十八章 “亞特蘭大”號上的乘客

第十八章 “亞特蘭大”號上的乘客


先婚晚愛,總裁太腹黑 現代之三夫四婿 荒原之戀 豪門契約:億萬總裁嗜血愛 不死身 網遊之天神降臨 重生之網壇蜜愛 玩唐 繡外慧中 個人獨資企業法

第十八章 “亞特蘭大”號上的乘客

第十八章

“亞特蘭大”號上的乘客

如果這條令人震驚的訊息不是從電線中飛來,而是透過郵局送來的密封的信中傳來的,如果法國、愛爾蘭、紐芬蘭和美國的電報員不一定知道電報的祕密的話,巴比凱恩則不會猶豫了。他就會謹慎從事,把這個訊息壓下來,免得計劃受到影響。這份電報也可能是故弄玄虛,特別是它出自一個法國人之手。一個人哪怕是膽大包天也不會想到進行這樣的旅行呀!如果確有其人,那他是不是一個應該關在瘋人院而不是關在炮彈裡的瘋子?

電報的內容已盡人皆知,因為電報傳送機本身不能保密。米歇爾·阿爾當的建議已在合眾國各州中傳開了。這樣,巴比凱恩再沒有理由保持沉默了。於是,他召集在坦帕的俱樂部成員們,冷淡地把簡短的電文宣讀了一遍,既沒有表態,也沒有談論這份電報有多大的可靠程度。

“不可能!”“這難以置信!”“純粹是開玩笑!”“這是在嘲笑我們!”“滑稽可笑!”“荒謬絕倫!”大家以一連串表示疑問、懷疑、荒唐、瘋狂的詞句,加上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手勢,一股腦兒全拋了出來,持續了好幾分鐘。各人性格不同,有的微笑,有的取笑,有的聳聳肩膀,有的開懷大笑。只有馬斯頓說了一句妙語:“我看,這倒是個好主意!”

“好主意?”少校頂了他一句,“不過有時候倒可以出這樣的主意,假如你根本不打算施行它!”

“為什麼不?”大炮俱樂部祕書很快反駁了一句,準備進行爭辯。但誰也不想聽他說下去。

米歇爾·阿爾當的名字已經在坦帕城傳開了。外地人和本地人都互相打量、詢問和開玩笑,倒不是針對這位歐洲人——這是一個神話人物,一個好幻想的傢伙,而是對馬斯頓,因為他相信這位傳奇人物的存在。當巴比凱恩提議向月球發射炮彈時,大家都認為這很自然,是可行的,是純粹的彈道學問題!可是,一個有頭腦的人異想天開,想乘炮彈上天,進行這種難以置信的旅行,簡直是天方夜譚,開玩笑,惡作劇,用確切翻譯出來的一句法國俗語說,這是“胡扯”!

嘲笑話直到晚上仍不絕於耳,可以說整個國家都是狂笑的聲音。這可有點兒非同尋常,尤其是在一個凡是極端困難的任務都容易找到鼓吹者、支持者和信徒的國家裡。

然而,米歇爾·阿爾當的建議,如同所有的新思想一樣,不會不引起一些人思想上的擔心。這樣,就改變了習慣情緒的方向。“我們可沒想到這一點!”這件意外的事,僅僅因為它的標新立異,很快就變成了人們擺脫不了的觀念。大家都在想這個問題。有多少前一天被否定的事,第二天竟變成了現實啊!為什麼這樣的旅行不會實現呢?但是不管怎麼說,敢於冒這種風險的人肯定是個瘋子,既然他的計劃不用認真對待,那還不如緘默不語,免得他的無稽之談攪得大家心神不安。

但是,首先,是不是真的有這個人?大問號!米歇爾·阿爾當這個名字對美國人倒不陌生,人們經常提到這位歐洲人的大膽冒險事蹟。再者,這份電報,這個法國人所乘坐的那條輪船和確定的到達日期,這些都表明這個倡議帶有一定的真實性,應該弄個水落石出。不久,由於好奇心的驅使,人們就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像原子被分子吸引一樣,逐漸凝聚起來,最後竟變成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朝巴比凱恩主席的住所走去。

收到電報以後,巴比凱恩主席一直沒有表態,他聽憑馬斯頓發表看法,既沒有表示贊成,也沒有表示反對。他保持緘默,靜觀事態發展,不過他沒有想到群眾會那樣焦急不安,因此對擠在他窗戶下的坦帕群眾有點兒不以為然。然而,人群中的埋怨聲、喊叫聲迫使他不得不露面。看得出來,他有知名人物應盡的所有職責,因此也就擺脫不了知名人物的一切煩惱。

他出現在視窗,全場安靜下來,有一位公民發言,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電報中說的署名米歇爾·阿爾當的人,是不是在赴美國途中?”

“先生們,”巴比凱恩回答,“我並不比你們知道得更多。”

“那就要弄清楚。”幾個急躁的群眾喊道。

“留給時間來回答吧。”主席冷冷地回答。

“時間沒有權利使整個國家緊張不安,”發言人接著說,“你是不是已經按電報的要求修改了製造炮彈的圖紙?”

“還沒有,先生們!但是,你們說得對,應該心中有數。既然是電報局引起了這場激動不安,那麼它就應該提供進一步的訊息。”

“到電報局去!到電報局去!”大家喊道。

巴比凱恩出現在視窗

巴比凱恩來到了大街上,帶領集會群眾朝電報局走去。

幾分鐘後,一封電報發給利物浦船舶經紀人協會的理事長,要求他回答下列問題:

“‘亞特蘭大’號是一艘什麼船?它何時離開歐洲的?船上有沒有一個叫米歇爾·阿爾當的法國人?”

兩個小時以後,巴比凱恩得到了使人不容置疑的準確訊息。

利物浦“亞特蘭大”號輪已於10月2日出海,直駛坦帕,船上確有一名法國人,旅客登記簿上的名字叫米歇爾·阿爾當。

第一封電報得到證實的訊息傳來以後,主席的眼睛突然一亮,他握緊了拳頭,只聽他喃喃地說:

“那麼說,這是真的!這是可能的!真有這麼一個法國人!半個月後他將到達這裡!準是一個瘋子!一個頭腦發熱的人……真不敢相信……”

話雖這麼說,當天晚上,他就寫信給布里杜威爾公司,請他們暫停鑄造炮彈,直到有新的指示為止。

現在,該說說全美國怎樣激動不安,群眾怎樣心潮澎湃,比去年聽了巴比凱恩報告後的轟動效應還要超過十倍,合眾國報紙的種種報道,它們以什麼態度接受這條訊息和以什麼方式歌頌這位舊大陸的英雄的到來;要描述美國人如何群情激昂,心神不定,每一小時、每一分鐘、每一秒鐘地計算時間;要描繪同一個思想如何縈繞在每人的腦際,擺脫不了,即使是描繪得不太高明也行;要指出工作雖然千頭萬緒,卻怎樣全給這件事情讓路:工程停了下來,商店暫時關門,原來準備出海的船隻,仍舊賴在港口不動,就怕錯過“亞特蘭大”號進港的良機,一批批船隊來時載滿旅客,卻是空船返回,各式各樣的輪船、郵船、遊艇、快艇在聖埃斯皮裡圖海灣往來穿梭;要統計成千上萬好奇的遊客(坦帕的人口兩週內增加了三倍,不少人只好像打仗的部隊一樣住帳篷);總而言之,這是一件人力難以勝任的統計工作,還是別冒冒失失地去承擔這個任務吧。

10月20日上午九點鐘,巴哈馬運河的訊號臺指出,在遠方發現一股濃煙,兩個鐘頭以後,一艘大輪船和訊號臺交換了訊號。“亞特蘭大”號的名字很快傳到了坦帕城。四點鐘,這艘英國輪船駛入聖埃斯皮裡圖海灣的水道。五點鐘,它全速穿過希利斯波洛停泊場的航道。六點鐘,它在坦帕港拋錨。

鐵錨還沒有抓著海底的泥沙,五百來條小船就從四面八方包圍了“亞特蘭大”號。巴比凱恩第一個跨上船舷,用抑止不住的激動的聲音叫道:

“米歇爾·阿爾當!”

“在!”一個人從艉樓上回答。

巴比凱恩抄著手,不吭聲,用詢問的眼光投向“亞特蘭大”號上的這位乘客。

這人大約四十多歲,高高的個兒,可是已經有些駝背了。他那雄獅般的大腦袋,不時甩動著紅棕色的頭髮。短臉龐,寬鬢角,小鬍子像貓須一樣翹起,面頰上長滿黃色汗毛,一對近視眼,圓圓的,目光有些迷離,看上去怎麼都有點兒像貓。但是鼻子輪廓果敢堅定,嘴巴富有人情味,充滿智慧的高額頭,好像一個從不荒廢的耕地,上面佈滿了皺紋。他的胸膛結實發達,胳臂肌肉發達,像槓桿一樣堅強有力,一條長腿步伐堅定,構成了這位歐洲人魁梧結實的身材。借用冶金學的術語來說,他“不是澆鑄出來的,而是千錘百煉鍛壓出來的”。

拉瓦塔或者格拉蒂奧萊的弟子,可以毫不費力地從這個人的腦門和臉部上看出好鬥性格,也就是說,能夠臨危不懼,勇於戰勝困難。此外,他和藹仁慈,心地厚道,生性熱衷於超人的事業;相反,完全沒有唯利是圖的隆骨,沒有佔有慾和貪慾。

要結束對“亞特蘭大”號這位乘客的描述,還應該講講他的衣服又肥又大,袖籠輕巧流暢,褲子和短外衣是如此肥大,以至於米歇爾·阿爾當本人都稱之為“衣料的死敵”。領帶鬆散著,襯衣領口敞開,露出一個強壯的脖子,袖口鈕釦總是解開著,露出血氣旺盛的雙手。給人的感覺是,哪怕是數九寒天和危急關頭,這樣的人絕不會感覺冷的——連眼神中也沒有一點兒寒意。

而且,在輪船的甲板上,他在人群中來回走動,一刻也不肯停下來,正如水手們所說的,總是指手畫腳,對誰都用“你”稱呼,貪婪地咬著手指頭。這是造物主一時心血**,創造出來的怪人中的一個,但緊接著就把模子砸碎了。

米歇爾·阿爾當的道德品格確實給心理分析學家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觀察園地。這位奇人總是容易誇張:物體在他的視網膜上總是顯得特別龐大;由此導致了偉大的觀念聯合;他看什麼事情都從大處著眼,但只有困難和人類例外。

米歇爾·阿爾當

再者,這個人精力旺盛,是個天生的藝術家、才華橫溢的單身漢。雖說他的俏皮話不能像放連珠炮似的,但也是個出色的狙擊手,一槍就能擊中對方的要害。他在討論中,不大注意邏輯,總是和演繹法唱對臺戲,從不搞三段論,自有克敵制勝的法寶。他愛和人頂牛,善於拿對方的言論來反擊對方,一下擊中目標。他喜歡使出嘴巴和爪子的力氣,專門為毫無希望的案子當辯護人。

他最大的怪癖,是他常常像莎士比亞一樣,宣稱自己是“一個高尚而無知的人”,他公開揚言藐視一切學者。“這些人呀,”他說,“只配給我們打牌時記

記分數。”總而言之,他是奇異國度裡的一個流浪漢,一個富於冒險精神的人,但不是冒險家,而是一個冒失鬼,一個趕著太陽車飛奔的法厄同,一個有一對備用翅膀的伊卡洛斯。此外,他勇於獻身,而且義無反顧。他昂首闊步投入狂熱的事業,放火燒船,比阿加多克萊斯更加起勁,時刻準備粉身碎骨,但像兒童們喜歡玩的接骨木偶一樣,最後總能雙腳落地,渡過難關。

一句話,他的座右銘是:“我行我素!”對不可能的事的愛好是他的“主要的熱情”。

當然,這個敢闖敢幹的男子漢有優點,也有不盡人意之處!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阿爾當經常冒險,卻並沒有發財!他揮霍錢財,像無底洞一樣。再說,他毫無利己之心,有多少想法就有多少一時衝動的行動;他樂於助人,有騎士風度,即使是對最殘酷的敵人,他也不會咒罵他“吊死鬼”,為了贖回一個黑人,他可以賣身為奴。

在法國和歐洲,人人認識這位愛吵鬧的有名的人物。那個指揮資訊女神的一百個嘶啞的嗓子不停地談論自己的人,不就是他嗎?他不是那個住在玻璃房子裡,向整個宇宙傾訴自己心頭最隱蔽的祕密的人嗎?但是,他掄著兩隻胳膊,在人群裡開路,把人撞痛、撞傷,狠狠地撞倒,為此,他也結了不少仇人。

不過,一般來說,大家還是喜歡他,把他當做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俗話說:“不是你的朋友,就是你的仇敵。”他雖然是這號人,可大家還是喜歡他。每個人都很關心他的那些大膽的冒險事業,為他擔心。人們知道他過於大膽,過於冒失了!有時朋友想勸阻他,告訴他即將面臨的災禍,這時,他就親切地微笑著回答:“樹木不著火,森林不會燒燬。”他一點兒也沒料到他引用的是阿拉伯的一句最美妙的諺語。

這就是這位“亞特蘭大”號上的乘客,他始終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倒不是因為他來美國要進行的事業——這個他根本沒去想——而是受到他那狂熱的身體構造的影響。如果有兩個人可以形成鮮明對照的話,那這兩個人就是法國人米歇爾·阿爾當和美國人巴比凱恩了,他們兩人都大膽果斷,富於冒險精神,只不過表現方式有所不同罷了。

大炮俱樂部主席望著這位使自己退居次要地位的朋友出神,但他的沉思很快就被群眾的“萬歲”喊聲打斷。群眾喊聲震耳欲聾,熱情如此高漲,以致米歇爾·阿爾當和上千群眾握手下來,差點兒連十隻手指都握斷了,只好躲進自己的艙房裡去。

巴比凱恩一言不發,跟他進了艙房。

在房間裡只剩下他們兩個人的時候,米歇爾·阿爾當立刻問道:“您是巴比凱恩嗎?”口氣彷彿是和一個二十年的老朋友說話。

“是的。”大炮俱樂部主席回答。

“啊!您好,巴比凱恩,一切順利嗎?很好!那太好了!太好了!”

“那麼,”巴比凱恩開門見山地說,“您已經決定動身了?”

“完全決定了。”

“什麼也不能使您改變主意了?”

“什麼也不能。您按我的電報改變炮彈形狀了嗎?”

“我正在等您。但是,”巴比凱恩又問了一遍,“您慎重考慮過了嗎?”

“慎重考慮過了!難道我還用浪費時間再去考慮?我要的就是這個到月球上兜個圈子的機會,馬上就利用它,如此而已。我覺得沒必要考慮再三了。”

巴比凱恩的目光凝視著這位男子漢,他談到他的旅行計劃時那樣隨便,那樣輕鬆自如,那樣無憂無慮。

“至少,”他對法國人說,“您總該有個計劃和實施辦法吧?”

“我的辦法妙極了,親愛的巴比凱恩。不過,請允許我提出一個意見:我情願把我的意見對大家一次談清楚,不要再留尾巴。這樣就可以避免重複。所以,如果您沒有更好的意見,請召集您的朋友們、會員們、全體市民、全佛羅里達的人,如果您願意,甚至全美國的公民都可以,我準備在明天的大會上闡述我的辦法,並同時回答一切質疑。您放心,我嚴陣以待,會說服他們的,您看行不行?”

“行。”巴比凱恩回答。

談到這裡,主席走出艙房,把米歇爾·阿爾當的話轉達給廣大群眾。迎接他的是一陣手舞足蹈和快樂的歡呼聲。這樣,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第二天,人人都可以欣賞這位歐洲英雄的風采了。然而,還是有幾個執拗的人遲遲不肯離開甲板,他們在船上度過了通宵。馬斯頓就是其中的一個,他用他的鐵鉤鉤住欄杆緊緊不放,恐怕不用絞盤,休想拔開。

“這是一位英雄!一位英雄!”他興奮得上氣不接下氣地叫喊,“和這個歐洲人一比,我們都變成軟弱的女人了!”

至於主席,他在勸說參觀者們散去之後,又回到了法國人的艙房,直到船上的鐘敲響零點一刻才告別離去。

分別時,兩位朋友熱烈握手,米歇爾·阿爾當已經親切地用“你”來稱呼巴比凱恩主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