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主動退卻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主動退卻


鬼為媒:出嫁從夫 傾城元素師 外門弟子不好當 找個玻璃做老公 逆天重生,廢柴二小姐 黑色交易:總裁舊愛新歡 武極天下 絕代玄尊 空寂的村莊 十年慕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主動退卻

因為兩棲部隊丟掉了基隆市,所以舊日上午,陳必時考慮的第一介,問題不是美軍參與地面戰爭的影響,而是要不要五十四軍堅守陽明山。

在淡水河東岸,陽明山與基隆市互為犄角,丟了哪一個,另外一介,都守不住!

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流經臺北市的淡水河實際上由大漢溪、新店溪與基隆河等多條河流會聚而成,是臺島水流量最大、河面最寬的“大河”之一,河口寬達數公里。因為五十四軍撤出臺北市,淡水河上的大橋早被炸燬,只能在淡水鎮的竹圍村渡河,所以五十四軍要想全身而退,就得在日軍殺過來前動身。

要是被日軍纏住,五豐四軍必然死得非常難看。

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肯定讓陳必時頭痛不已。

陽明山北面是臺北縣淡水鎮,也涼,是淡水港所在地。如果讓五十四軍放棄剛剛構築好的陣地向西突圍,等於撤掉了淡水港的防禦屏障。兩棲部隊守不住基隆港,也就守不住更加平坦的淡水港。

雖然從軍事上講,淡水港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日軍佔領基隆港之後,美軍沒有必要攻打淡水港,作戰部隊可以在基隆港上岸,作戰物資則可以運往蘇澳港。

丟掉制空權後,大陸軍隊後勤保障的重任落到了快艇身上,臺中港與一些不起眼的淡港都能勝任,大型船隻也到不了淡水港。

但是把五十四軍與兩個兩棲旅的近兩萬名官兵撤到淡水河西岸,肯定需要不少時間!

對陳必時來說,現在缺的就是時間。

早在舊日傍晚,陳必時就接到李一帆的警告,白宮已經批准登陸臺島的軍事行動,美軍陸戰隊將在四十八小時之內動進攻。

因為李一帆親自打來電話,所以陳必時沒有絲毫懷疑。

雖然這份情報沒有影響陳必時的戰術部署,因為他在佔日下午、接到李一帆的電話之前給兩棲部隊下達的死守命令,但是從事後的角度來看,更能明白兩棲部隊在基隆市多守一天的重要『性』!

舊日凌晨,接到基隆市失守的訊息,陳必時只用了幾分鐘調整情緒。

天亮前,他下達了一條新的命令:駐守淡水港的兩棲部隊提前炸燬港口設施,在當日二十點之前渡過淡水河。到達西岸的八里鎮,在竹圍村對岸的烏頭山村部署防禦,掩護後繼過河部隊。

這次,陳必時親自給前線指揮官打的電話,等於撇開了吳興凡。

在大白天渡河,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

陳必時沒有停下來,親自給前線指揮官下達命令之後,他與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司令進行緊急影片電話會議。用了十五分鐘說明情況之後,陳必時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在天黑之前讓美國海軍無法威脅到渡河部隊。

因為上面沒有批准對日本本土進行軍事打擊的作戰計劃,所以陳必時只能盯著在公海上活動的美國海軍。

不管怎麼說,嘉手納空軍基地與普天間機場的容納能力有限,美國空軍戰術航空兵的主要任務是奪取與掌握制空權,對地打擊任務主要由海軍艦載航空兵負責,只要能夠讓美國海軍疲於奔命,大部隊就能順利過河。

實際上,不用陳必時提醒,空軍與海軍航空兵早就在尋找打擊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對策。

經過前幾次不太成功的常規攻擊之後。空軍與海軍航空兵意識到,美軍航母戰鬥群絕對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麼脆弱。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戰爭機器,集制海與制空於一身的強大攻擊平臺,航空母艦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武器,加上以其為平臺的數十架戰鬥機、以及為其掩護護航的數艘大型戰艦,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早已出了海洋範疇。

在此之前,空軍與海軍做了好幾次嘗試。

8月8日,海軍集中三個岸防導彈師,經過周密組織與協調,用數百枚經過改進、『射』程達到一千八百公里的遠端岸基反艦導彈對最靠近大陸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起飽和攻擊。

非常可惜,這次攻擊以徹底失敗告終。

這樣的攻擊,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收穫。

對於任何一種『射』程過四百五十公里的反艦導彈來說,先要解決的是導航技術,即如何確保導彈在茫茫大海上準確飛向目的地。

因為海洋上沒有參照物,所以不可能採用對地巡航導彈那樣的地形匹配利導技術。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軍“戰斧”巡航導彈,反艦型的最大『射』程只有四百五十公里,對地攻擊型至少都有一十三百公里。

這裡不僅僅是導航系統的問題,還與攻擊目標有關。

仍然以“戰斧”為例,作為己丑航導彈,飛行四百五十公里大約需要四十分鐘。而心則二十節的戰艦能在此期間航行二十海里,也就是大約三十七公里。因為受地球表面曲率限制,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很難現與鎖定四十公里外的戰艦,所以即便不考慮導航誤差,“戰斧”飛行四百五十公里之後也很難擊中目標。

由此可見,情報比導航更加重要。

沒有準確的情報,就著法將導彈導向目標。

暫且不說“北斗。導航系統會不會再次受到干擾,美軍航母戰鬥群一直在沖繩群島以東的西太平洋海域活動,在沒有海洋監視衛星網、沒有制空權、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僅憑几艘前出的潛艇,能否準確掌握戰術資訊都是個問題。

如果沒有辦法把導彈導向自標,『射』再多的導彈都沒有用!

受此影響,由第二炮兵部隊提出的,動用幾百枚戰術彈道導彈攜帶子母彈頭與制導彈頭打擊航母的戰術也被否決了。

在十年前,“導彈打航母。就成了熱母話題。

鬧了幾年之後,彈道導彈彷彿成了航母的剋星,並且註定要想幾十年前航母取代戰列艦那樣取代航母。

從理論上講,彈道導彈確實很有展潛力,只是還有許多路要走。

好比飛機問世後三十多年,航母才真正登上海戰舞臺,並且成為海上霸主。

即便不考慮偵察與情報問題,假設準確掌握了目標的活動情況,也得解決彈道導彈末段制導問題,才能讓導彈擊中航母。

雖然『射』程在二千五百公里左右的中程彈道導彈從『射』到落下,也就十五分鐘左右,但是航母是移動目標,而且度不慢,最快的能到三十三節,相當於每小時六十公里,十五分鐘能跑出十五公里。

如果沒有末制導系統,除非裝上核彈頭,不然任何一種彈頭別想砸中航母。

哪怕集束子彈頭!

因為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之後的飛行時間僅有十多秒,所以還得考慮採用中段彈道修正技術,不然僅靠末段制導系統,導彈彈頭的攻擊範圍非常有限。

不管是中段彈道修正技術還是末段制導系統,都不是“低科技。”甚至比“高科技”還要高科技!

拿中段彈道修正技術中至關重要的姿態控制火箭動機來說,不是做不出來,而是做不無法裝到中程彈道導彈上去。末段制導技術的具體手段上,衛星導航肯定不成,易受干擾不說,精度與靈敏度也不夠,可用的只有毫米波雷達與紅外成像。而這兩種制導手段都需要觀測視窗,比如製造紅外成像透鏡的材料必須能夠承受數千攝氏度的高溫,而且不會喪失工作機能。

這些真正的“高科技”正是大陸的短板!

雖然沒有多大的把握,但是在8月口日,第二炮兵還是做了嘗試,利用海軍提供的戰術情報,向在臺灣島東部海域活動的“林肯”號航母戰鬥群『射』了十二枚價導彈,結果可想而知。

這次攻擊,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迫使美軍將航母戰鬥群撤退到沖繩群島以東海域。

大概受此鼓舞,接下來兩三天,二炮多次提出用彈道導彈攻擊美軍航母,但是均遭到高層否決。原因只有一個:彈道導彈必須飛越沖繩群島,有可能因此造成惡劣影響,導致戰爭規模擴大。

因為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的意義與外交部官員到聯合國大會上去抗議差不多,所以陸海空軍與總參都不支援二炮的行動。

到最後,希望還是落到了空軍身上。

常規戰術肯定行不通,因為前幾次採用常規戰術起攻擊的主角就是空軍,戰鬥機與轟炸機都上了,結果都不理想。

從道理上講,航母戰鬥群是常規軍事力量登峰造極之作,自然不怕常規打擊。

常規打擊不管用,就得用“非常規”手段。

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肯定不能用。就算中國是五個核大國,恐怕全部核彈頭加起來也沒有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裝的多。

所謂的“非常規”手段,主要集中在戰術創新上。

這個時候,一個名叫餘鴻飛的空軍上尉軍官登上了戰卓舞臺。

嚴格的說,這名年僅刀歲的上尉是一名技術軍官,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派他上戰場。讓他前往前線司令部為陳必時上將講解戰術,並且得到上將器重的,就是由他提出來的“非常規。手段。

按照上尉自己的說法,他是受一本軍事啟,才想到了這個簡單到幾乎沒人會想到的戰術。

用四咋小字來概括的話,就是“廢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