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辦公室交際2:與同事和睦相處5
我的老婆是狐仙 雲生海 北京棋緣 重生之末世行 凰醫廢后 悠然夫人 披荊斬棘 冤家?不,債主! 十年颼颼 冰舞奇蹟
第七章 辦公室交際2:與同事和睦相處5
不背黑鍋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最易行的就是不冒險。不馬虎,事事有根據,白紙黑字,即使錯了也有充分理由解釋。
另一方面,一件事的對錯,錯的大小,應否追究,如何處罰,都是上級決定。大事化了,小題大做,都在有些上級一念之間。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緣好,特別是與上司的關係不錯,就會較少獲罪。
3.避免金錢來往
同事或朋友之間儘量避免錢的交往。金錢借來借去一定會發生問題。“王先生,你能不能借1000元錢給我,我現在手邊正好沒錢!”假如你像這樣連續三次找人借錢,就算你手頭真緊,別人恐怕不敢借給你了。遇到大家一起分攤費用時也是一樣的,只要你連續三次說:“今天我沒帶錢來!”人家就一定不會再相信你了。
常人有一個壞毛病,向人借來的錢很容易忘掉,借給別人的錢,經常記得牢牢的。因此,在此強調,有關錢的問題,你必須注意五點:
(1)在社會上工作的人,必須在身邊多帶些錢。
(2)儘量避免借錢給別人。
(3)借出去的錢最好不要記住,借來的錢千萬不要忘記。
(4)假如身邊錢不方便時,不要通用與分攤錢的事。
(5)養成計劃用錢的習慣。
4.不談別人的**
單位裡如果有人只顧埋頭工作,從來也不說別人壞話的人,上司一定非常喜歡他。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常常有人藉著喝酒來說上司的壞話,批評上司的作風,謾罵公司的制度不健全……這些都可說是公司裡常見的一種現象,而這些人也喜歡借喝醉酒來胡言亂語,甚至說大話。
“……哈…科長的太太紅杏出牆,誰不知道?可憐的科長老是教訓我們別到外面去風流,沒想到,自己的太太卻……哈!”
同事之間往往會無意中把在某酒廊聽到的事,在辦公時間內說出。
如果這件事傳到科長的耳朵裡,他會怎麼辦呢?到處散佈同事壞話的人實在是太沒有道德了!
“……那個傢伙實在是太多嘴了,留不住一句話,可惡極了!”如果被其他同事這樣認定,同事之間的情誼就完了。
你一些極粗鄙的話,如果被心懷不軌的同事聽到,很可能會加油添醋地到處宣揚,因此,關於朋友或同事間的**,最好不要說。
減少與同事產生矛盾的方法
同事間相處不要因一點小事就高聲大語、喊破嗓子、怒氣沖天。與同事意見有分歧,完全可以討論,但不要爭吵。只要出於善意,討論也是最終對事不對人,同樣會讓雙方像促膝談心一樣有所收穫。相反,那種毫無分寸和理智的爭吵,一方激烈地攻擊另一方,同時拼命地維護自己,這正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所不為,也不該為的事。
信念與偏見的本質區別就在於:信念不需要動怒就可以闡述清楚,征服人心;而偏見則往往不得不靠聲音來虛張聲勢。
而有的人也是因為受了冤枉或歪曲才發怒的,只是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討論的原則是:要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及從容鎮定的聲音,努力不讓對方厭煩,不迫使對分沉默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保持冷靜、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夠聽我說,我也願意聽你講;如果我們能讓自己專注於問題的討論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執己見,那麼討論就不至於降格為爭吵。
如果我們的聲音漸漸提高,說出“我認為這種想法愚蠢透頂!”這就是一種傷害他人的反駁了。這時,旁觀者焦慮不安,朋友們躲到樹後去,也就不足為奇了。為贏得一場爭吵而失去一位朋友,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爭吵使人們分離,而討論卻能使人結合在一起。爭吵是野蠻的,討論則是明的。有時候,辯論乃至爭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友誼和婚姻中也難免口角,但裂痕卻可能隱藏下來。家庭中的情感發洩有時可能有助於沉悶的空氣,就像一場雷雨能把暑氣一掃而光。然而即使如此,爭吵及其彌合也最好是在私下進行。
中國歷史上的人物自古以來都是以成敗論英雄,“兩強相爭,智勇者勝。”而這句名言也的確堪稱經典,直到今天仍被上班族們頻頻提到,視為法寶。而所謂的智者,應該就是能夠善於綿裡藏針,以柔克剛者。當然,這樣的人都會首先有副好脾氣——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煉的。孫子兵法中有一招計——“以柔克剛”,講的是要想制服一個大發脾氣的人,再沒有比“低聲下聲”的更好的了。對方愈是發怒,我方愈應鎮定溫和,愈是緊張的場合,愈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唯有如此,才能發覺對方因興奮過度而顯出的種種弱點,進而攻破他,說服他。
同事之間,一般不會有多大的仇怨,即使有矛盾,有爭論也純屬正常,完全沒必要爭個臉紅脖子粗,吵個徹底撕破臉皮,脾氣人人都有,卻並非人人都去胡亂發,這不僅是個修養的問題,甚至還是個智商高低的問題。
聰明的人不僅深知發脾氣是最愚蠢的解決問題方式,而且可以根據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發脾氣的情形來測定這個人的肚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綿裡藏針、以柔克剛往往是他們既避免爭吵,又達到目的的典型策略。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威望甚至超過華盛頓。至今美國人民仍認為他是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圓滑的政治家、外交家。談到如何控制脾氣,以柔克剛,富蘭克林是這樣表白的:
“我立下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決不正面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准許自己在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我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像’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者‘目前在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我不以為然的事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不同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改變態度的收穫,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而且減少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也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面,而我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贊同我。
“我一開始採用這套方法時,確實覺得和我的本性相沖突,但久而久之就愈變愈容易,成為我的習慣了。也許50年以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麼太武斷的話。我在正直品性支援下的這個習慣,是我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時,能得到同胞重視,並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一員後,能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因為我並不善於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支援了。”
但是,避免爭吵不等於放棄辯護。被同事批評或指責,雖然應該誠懇而虛心地聽取,但並非說你一定要忍氣吞聲,不管他說得對與不對都一股腦接受,必要時要大膽辯護據理力爭。
與同事一起融入團隊裡
團結協作是任何一個組織倡導的行為。每一個人都應自覺的融入團隊之中,彰顯自己的能力,發揮積極作用。融入團隊,需要培養幾種能力。
1.積極參與的能力
在一個團隊中,如果你具有積極的奉獻意識並付諸行動,你就會受到同事的歡迎。有的人在團隊裡,喜歡自行其是,不願意出頭露面,討論開會一言不發,對許多事情沒有興趣。這樣就讓同事琢磨不透,更無法贏得其他同事的尊重。身處團體之中,自己的言行對團體的戰鬥力要麼是積極影響,要麼具有破壞作用,明智的選擇就是貢獻聰明才智於集體。如果你是因為心理素質存在問題如不敢拋頭露面,不敢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或覺得你的觀點不如他人有價值,那麼,你首先需要排除這種消極認識。如果你感到憂慮和焦急,那麼,你需要學習與同事友好交往,讓不合理的怪念頭逐漸減退,自信心慢慢增強,然後就能自覺地參與到團體的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