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前奏(六)
晴日 搞定失憶小皇帝 重生成神:全系修真大法師 霸王奴妃 麒麟劍 烏金血劍 網遊之傳世霸主 網遊之冰法輝煌 大宋帝國征服史 抗日之鐵血遠征軍
第209章 前奏(六)
孫文方面最新的條件很快就擺在了楊永泰的案頭,一萬條槍,五十萬發子彈,以及承認孫中山為名義上的領導(大義名分在任何時候都是值錢的)。楊永泰輕輕鬆鬆給王振宇省了五十萬發子彈,王振宇自然也是大筆一揮就同意了。
接下來要忙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一方面王振宇還要透過田應詔去和北京的熊希齡梁啟超打招呼,好協調各方動作;另外一方面,在軍隊各項工作開展順利的情況下,王振宇親自下到軍備系統,認真檢查戰備工作。
這首當其衝的就是食品工作,第一站就是剛剛建成不到一年的安江罐頭食品廠。為了延長食物的保藏期,千百年來聰明的人類想出過許許多多的辦法,如煙燻、日晒、鹽醃等。而罐藏技術,無疑是最年輕的,始於1810年,還不到200年的時間。當時法國拿破崙為解決軍隊在作戰時的食物供應問題,懸賞徵求食物保藏的新方法,巴黎的一位糖食師傅阿培爾經過多年研究,發明了用玻璃瓶罐藏食品的方法。接著1810年英國的杜蘭德發明了鍍錫薄板金屬罐,使罐頭食品得以投入手工生產。其後1864年法國的巴斯德發現食物的**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從而闡明瞭罐藏的原理,併科學的制定出罐頭生產工藝。至此,罐頭工業進入到現代世界食品工業當中。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了民國中期,罐裝食品才被大量使用於軍事,而且這還是因為美國佬的緣故。
王振宇十分重視這一點,因為後世看書的時候,他總是很奇怪於一個問題,為什麼軍隊開動之後,對於軍糧的消耗比平時要高一倍?難道人一出門就飯量大增?
等到他自己帶兵的時候,他才知道這個奇怪的現象是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食物的腐爛變質。這也導致了戰爭成本進一步上升,王振宇是有經營意識的人,所以凡是能夠降低自己發動戰爭成本的東西他都是很感興趣的。所以在軍工廠專案之後,緊跟著被投產的是軍裝廠,被研發的則是罐頭廠。
到了這個時候,美國泰勒科學管理法已經在王振宇的特別關心下透過一幫赴美留學的留學生在所有工廠開始了推廣。王振宇當時還饒有興趣的參與了相關理論的學習,所謂泰勒的核心理論:核心理論管理要科學化、標準化;
要倡導精神革命,勞資雙方利益一致。
實施科學管理的結果是提高了生產效率,而高效率是僱員和僱主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因此,泰勒認為只有用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替代傳統的經驗管理,才是實現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泰勒對科學管理作了這樣的定義,他說:“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別人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這個定義,既闡明瞭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進行動作研究,確定操作規程和動作規範,確定勞動時間定額,完善科學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工人使用標準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崗位上成長。制定科學的工藝流程,使機器、裝置、工藝、工具、材料、工作環境儘量標準化。實行計件工資,超額勞動,超額報酬。管理和勞動分離。
具體來說就是:
1、工作定額,避免工人出現磨洋工的情況;
2、挑選工人,根據工人的自身情況安排合理的崗位,有力氣的乾重活,心細的幹精細的活。充分發揮人的潛能。
3、標準化原理,主動把這些傳統的經驗收集起來、記錄下來、編成表格,然後將它們概括為規律和守則,有些甚至概括為數學公式,然後將這些規律、守則、公式在全廠實行。讓每個人都用正確的方法作業,對工人操作的每一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用以代替傳統的經驗方法。
4、計件工資制,這個在後世已經很流行了。
5、勞資關係。。。。。。
可以說,泰勒科學管理法的推行,讓安江諸多工廠的產能幾乎在一夜之間就翻了至少二倍,這是十分驚人,而且對工人經驗和全面性的要求也下降了許多。這一點讓積極支援這一科學管理方法的王振宇同學十分的滿意,而青年軍上下也對於自己身上嶄新的制服,美味的罐頭食品,還有日益充足的武器彈藥表示非常滿意。。。
而在北京,那要做死的人依然努力在做死。
袁克定就是一個要做死的人,不過歷史上把老袁稱帝的罪過全部怪到袁克定的愚蠢上是有失公允的,因為至少現在看來支援老袁稱帝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放眼全國各省,幾乎沒有那個督軍傻傻的說反對老袁稱帝,連並非北洋出身的閻錫山(貌似老閻在北洋時期對誰都是贊成都是擁護)和張作霖也積極勸進,而楊度領導的籌安會更是上竄下跳,拼命的鼓搗老袁同志當皇帝。
袁世凱也如歷史上那樣,看了袁克定送來的特製報紙,那上面可是白紙黑字,說的是萬民一心,衷心擁戴袁大總統當皇帝啊!老袁也迷糊了,自己能見的人都在勸自己當皇帝,報紙上的也都要求自己當皇帝,而貌似能解決目前北洋危機的辦法也就是自己稱帝了。
1915年12月7日,北京及各省投票推戴一律告竣,上報參政院,並推定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
12月11日上午9時,舉行解決國體總開票。各省國民代表共1993人,贊成君主立憲票正好1993張,沒有一票反對,也沒有一張廢票。各省的推戴書上一致寫著:“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並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於皇帝,承天建極,傳之萬世。”當場楊度和孫毓筠提議說:“本院前由各省委託為總代表,尤應以總代表名義恭上推戴書。”祕書長拿出準備好的推戴書當眾朗讀,要求袁世凱“俯順輿情,登大寶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經綸**”。參政全體起立,一致透過。11點半,在歡呼聲中散會。
當天中午,袁世凱接到推戴書,立即發回,並申令“另行推戴”。他首先表示:“查約法內載民國之主權,本於國民之全體,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體表決,改用君主立憲,本大總統自無討論之餘地。”“惟推戴一舉,無任惶駭。本大總統從政垂三十年,……上無裨於國計,下無濟於生民,追懷故君,已多慚疚,今若驟躋大位,於心何安?此於道德不能無慚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國初建,本大總統曾向參議院宣誓,願竭力發揚共和,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此於信譽無可自解者也……望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等熟籌審慮,另行推戴,以固國基。”
下午5點,參政院再次開會,孫毓筠等提議說,此事既屬全國一致,元首亦未便過拂輿情,理應由本院以總代表名義呈遞第二次推戴書。眾贊成。
祕書廳僅用15分鐘就擬成2600餘字長文,參政院繼續開會,眾人對推戴書均無異議,乃於當晚進呈給袁。在這個推戴書裡,稱頌袁有經武、匡國、開化、靖難、定亂、交鄰等六大“功烈”。文中說:“前此之宣誓,有發揚共和之願言,此特民國元首循例之詞,僅屬當時就職儀文之一。當日之誓詞根於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於民國之國體。國體實定於國民之意向,元首當視乎**為從違。**共和,則誓詞隨國體而有效;**君憲,則誓詞亦隨國體力變遷。今日者,國民厭棄共和,趨向君憲,則是**已改,國體已變,民國元首之地位已不復儲存,民國元首之誓詞當然消滅。凡此皆國民之所自為,固於皇帝渺不相涉者也。”固請袁世凱稱帝。
12日一早,袁世凱申令說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予之愛國,詎在人後?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重新整理政治,躋進文明,種種措置,豈於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次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文縈,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子無以自解,並無可諉避。”為了“救國救民”,只好當皇帝了。
而蔡鍔也只能是毫不客氣如歷史上的那樣,假道天津,靠著小鳳仙的掩護,於12月19日成功的逃回了雲南,並在途中和王振宇的代表趙恆惕達成了一致反袁的決定。至此,這個時代要搞垮老袁的兩個人物終於要浮出水面了。。。
提示:您有13條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