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九十章 我熱愛美國軍隊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九十章 我熱愛美國軍隊


分手後說愛你 大泱長歌 校園極品潛龍 雀金裘:一怒傾天下 泡妞系統 絕世教皇 貼身藥師 鬼村心慌慌 以愛之名 復活吧公主殿下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九十章 我熱愛美國軍隊

李思明曾經看過一個笑話。

說的是如果你看到某人揮舞著拳頭在追打記者,甚至用牙咬,那麼此人有可能是泰森。 如果你看到某人舉著板凳在追打兩個記者,那麼此人也許是約翰尼※#8226;德普。 如果你看到某人拎著把槍在追逐一群記者——不必多想,此人一定是肖恩※#8226;潘。

但現在約翰尼※#8226;德普和肖恩※#8226;潘兩人正老老實實地在軍事訓練營裡,摸排滾打,和一個美國陸軍新兵沒什麼兩樣。

前者是尼古拉斯※#8226;凱奇引薦給李思明,李思明當然不會拒絕,這位是和基努※#8226;裡維斯及布拉德※#8226;皮特一起過來的。 好萊塢就像一個磁石,不斷地吸引著俊男美女們前赴後繼地往這裡進發,以求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成為大明星。 裡維斯在今年剛20歲的時候,身上帶著僅有的3000美元,開著自己買的第一輛車——一輛1969年產的Volov向著洛杉磯出發了。 而布拉德※#8226;皮特他騙父母說他去參加帕薩德納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他不敢告訴他們他其實是去好萊塢做侍應生,加開長轎車,甚至去扮演卡通人物,以等待成名的機會。 李思明不知道這都是本來的歷史,只不過陰差陽錯地與李思明牽扯到一起。

李思明見到這三位,其實還是有些猶豫的。 因為比起其他“美國大兵”,他們地表演經驗太少,但是在李思明的心中,將未來明星“一網打盡”的美好願望佔了上風,“愉快且好心”地接受了這幾位“自投羅網”的未來大明星。

不僅如此,李思明還“建議”老闆預支片酬,讓幾位新人的腰包不要那麼太謙虛。 這讓幾位毛頭小子感激涕零。 李思明倒不是有意地收買人心,只是這未來大明星現在可憐的處境讓他沒法不表示同情。 所以不論李思明的未來如何。 李思明在美國娛樂圈內地口碑總是最好的,那信譽、名聲之類地無形資產,將會比他的有形資產更讓圈內人矚目。

而那位“大導演”科波拉,被李思明打發到了愛爾蘭,因為他需要尋找一個跟諾羅底登陸戰中的奧馬哈海灘相似的一個海灘。 那裡現在早已經面目全非了:這片昔日的戰場如今已經成為受到保護的歷史遺蹟。 那裡是旅遊者和軍事愛好者的勝地,也是老兵懷舊地地方,而不是讓好萊塢導演可以隨意破壞性拍攝的外景地。 挖個洞弄走一些沙子,恐怕都會有人來找麻煩。

“為什麼是愛爾蘭?英國、法國不行嗎?那裡熟人也不少,更方便一些。 ”科波拉接受這個任務時候有些疑惑。

“我曾聽人說起,那裡有一處海灘跟奧馬哈頗為相似,至於誰說的,在什麼地方,我忘了。 ”李思明解釋道。 因為他知道原片就是在愛爾蘭拍的,他不可能告訴科波拉這些。

科波拉這才想起自己是在替別人幹活。 只是副導演,不需要那麼多疑問,努力地去做就是了,所以他在心裡感嘆了一番,帶著美工湯姆※#8226;桑德斯還有幾位香港助手,奔赴愛爾蘭。 李思明找到了一位很得心應手的副導演。 因為這個助手會本能地以導演的視角來思考和工作。

這個軍事訓練營是在俄勒岡一處偏僻地點進行的,請來的是一位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地上尉。 這位姓戴伊的上尉很顯然對重操舊業很感興趣,特別是這麼多平時只能在電影裡見到的演員被自己呼來喝去,感到很痛快。

“你必須讓這些演員充分理解在戰爭中每位士兵的思想,體驗戰場中一個士兵的所有困惑、焦躁、不安、報怨和榮耀。 要讓這群跟軍隊風馬牛不相及的演員,真正地像一位士兵那樣去思考和行動,他們必須有真正士兵地情感,必須將身邊的人看成是生死與共的兄弟。 ”李思明對戴伊說道。

軍人在戰時享受著榮耀,被吹捧成國家的救星人民的守護神,但沒人知道。 甚至不願去了解他們在戰場上是如此地無助和痛苦。 而在和平年代,他們又總是被人忽視。 人們的眼裡只有自己的慾望。 這是中外共通的東西。

“我完全同意,李,你放心,我會讓他們真正瞭解一位軍人是怎麼回事。 ”戴伊看著李思明,很是理解。 李思明給他的印象很不錯,換句說,很有“共同語言”,他不知道,軍人的情感都是相似地,眼前地這位導演也是位“前軍人”。

戰爭的本質是什麼?最著名也得到最多認同地論斷是戰爭理論大師克勞塞維茨做出的:戰爭無非是政治交往以另外一種手段的繼續。 也就是說,戰爭是為了某種目的或某種理念服務的,從這個視角,就可以看出在戰場上廝殺的雙方雖然在表象上行為是一致的,但背後的邏輯是不同的。

但是參與戰爭中計程車兵,從個體來說,是沒有本質區別的。 對戰爭的厭惡,對流血的恐懼,也許就是許多士兵內心深處的夢魘。 平民百姓無法瞭解,更不可能去體驗,李思明透過這樣的軍事訓練讓這些演員去試圖體驗一下真實歷史中軍人的情感。

李思明的苦心和戴伊上尉的熱心,卻讓這群演員們吃了個大苦頭。 演員們被帶到了訓練營,他們每頓飯只吃罐頭食品,在泥水中匍匐前進,甚至睡在冰冷、泥濘的地上,戴伊說:“如果有成效的話,演員們在訓練結束時就應該對保家衛國地戰士們所做出的犧牲有了直接感性的認識。 ”

“天吶。 什麼時候才是盡頭啊?”李思猜得沒錯,果然是肖恩※#8226;潘這個“壞小子”叫得最歡。 但是人家新晉影帝都一絲不苛地全程參與,跟自己沒什麼兩樣,他還能說什麼?

從一開始,演員們就進入到影片的環境之中,他們以各自飾演角色的名字相稱,每天學習大量軍旅常識。 在為期三週的訓練中,演員們學習瞭如何使用武器、近戰本領、單兵戰術和二戰時軍隊的暗語和手語訊號。 他們還掌握瞭如何熟練使用武器,甚至可以矇住雙眼熟練拆裝M-1步槍。

這樣地日子,讓演員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角色,吃飯或者走路之時,很自然地排成一列縱隊,挺像一回事。 連在訓練之餘地閒話都是兵味十足:

“一等兵萊賓,聽說你的脾氣很不錯?”扮演上尉的漢克斯。 調侃在劇中扮演“刺頭”一等兵萊賓的肖恩※#8226;潘。

“是的,長官!我熱愛美國軍隊!”肖恩※#8226;潘挺認真地回答道,說得風馬牛不相及。 因為李思明知道這個人的脾氣,所以當仁不讓地讓他演“刺頭”。

他脾氣暴躁,後來因為毆打記者蹲過牢房。 他從不掩藏自己的個性。 即使後來娶了被萬人景仰地麥當娜,她也沒逃過他的拳頭,最後鬧到夫妻對簿公堂,黯然分手。 他多次批評美國的對外政策和對外戰爭。 人們喜歡他的勤奮。 也喜歡他的硬脾氣。 李思明後來開玩笑地說:“如果你讓肖恩演條狗,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狗,因為他叫得最大聲!”

李思明不是經常來盯著這裡,因為還有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他同各小組商量解決。 但這裡火熱的訓練營,讓他回憶起自己地軍事生涯,看到這些演員在教官的指揮下疲於奔命。 嘴角很自然地露出微笑。

“這些人表面上順從,在心裡頭一定在罵我。 ”李思明想道,“也許訓練營結束之後,他們的看法會有很大的不同。 ” 這些演員們風餐露宿,負重40磅的裝備急行軍5公里,每天只能睡3小時,而且經常根本無法入睡,因為在潮溼的帳篷裡你會冷得發抖。 但經歷了這些之後,每一個都有一種強烈地成就感。 要當明星,一定要付出點代價的。

而此時那些演員看到李思明的這種微笑。 心裡卻在惡寒。 教官戴伊對他的笑容卻總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因為這種笑容自己的臉上也經常會出現,尤其是當士兵被整得呼天搶地的時候。

對於我們的大導演李思明來說。 這一次跟以前不同,場面絕對要火爆,要成為“大場面”,而且還要竭盡全力,還原真實的戰場情景。 男人大多喜歡看戰爭片,據說這能說明為什麼男人比女人更有暴力的傾向,不管這個,李思明是很喜歡這部戰爭電影地。 所以,李思明可不想看到一名士兵被打成篩子倒下,全身卻找不出一個彈孔,也不想看到他曾在某部電影中見到地,被狙擊手200米內擊中胳膊,胳膊還能完好無損活龍活現地再展“功夫”,更不想看到美軍士兵手持M16步槍,裝腔作勢地跟手持M1步槍的納粹互射。

為此李思明可是下了很大地功夫,深入地研究美軍那段的歷史,還好他對二戰的歐洲戰場也比較瞭解,但是要再現歷史還要藉助“外腦”。 於是,一支三十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組成了,其中有參加過諾曼底登陸戰的老兵、軍需官、初級指揮官、隨軍記者,還有研究二戰戰史的專家。 這些人花費不菲,他們將對那場戰爭中的軍事裝備、軍事行動、戰術戰法、戰場環境、和士兵個體,進行細緻地研究,給李思明提出建議。 李思明自信有了這個顧問團,他總不可能輸給那位從沒上過戰場的斯皮爾伯格吧?

科波拉很快就從愛爾蘭回來了,帶回來的訊息好壞各一半。

“一個好訊息,一個壞訊息,你想聽哪個?”科波拉故弄玄虛。

“先說一下好訊息。 我最喜歡聽這個!”李思明道,既然好壞各有一個,還是先聽好訊息吧。

“好訊息是,我們在愛爾蘭找到一處非常完美的狹長海灘。 這片海灘沙質很好,海水的顏色是金黃色,而且還背靠險峻的懸崖,一切都與諾曼底頗為相似。 ”科波拉說起這個很興奮,這次很順利,“我們只要稍作佈置,就能改變戰爭發生的地點,就像歷史本就在那裡發生過一樣。 而且我們獲准在當地拍攝,條件是拍攝後必須恢復原樣。 ”

“很不錯,那壞訊息呢?”李思明道。

“壞訊息是,愛爾蘭軍隊拒絕提供軍人擔當群眾演員,說是沒有先例,他們沒有義務配合。 ”

“今年是諾曼底登陸四十週年,是個偉大的日子,四十年前,盟軍在那裡浴血奮戰,為解放全歐洲而流血犧牲,多麼偉大啊。 這個你跟他們說了嗎?”李思明問道,這個問題他感到很意外,因為他知道原本歷史不是這樣的。

“我當然說了。 ”科波拉解釋道,伸出一個小拇指,“我明白他們的意思,他們其實是希望在劇本中做一個小小地變化。 ”

“哦?”李思明很好奇,“不會想在我的美軍小分隊中加一個愛爾蘭人吧?”

“咦,你怎麼知道?”輪到科波拉表示驚奇了。

“我就說嘛!”李思明手撫額頭,很是頭疼。 愛爾蘭軍隊心中打的小九九,很是讓人發狂,雖然大家是盟友,但讓一個外國人加入到美軍之中,去營救一個美國大兵,算是怎麼回事呢?李思明倒是想全換成中國人進去,但能嗎?

科波拉是深有體會,當年他拍《現代啟示錄》的時候,就是因為五角大樓對劇本不滿意,拒絕合作,才讓科波拉不得不從菲律賓租炮艦和士兵,最後血本無歸。 不過話說回來,要不是這樣,李思明怎麼能讓他當自己的副導演?

“導演,我們現在還缺登陸艇,愛爾蘭、英國等地只有幾個破爛不堪的老古董!”道具師西蒙※#8226;阿瑟頓站了出來。

“導演,二戰時的美軍軍服也缺,那些二戰時為美軍制作軍服軍靴的公司,要求我們必須先付款作抵押,才肯開工!”服裝設計師喬納※#8226;約翰斯頓也湊了上來。

“停、停!”李思明連忙阻止還想湊上前來,提出困難的職員。

“我當導演也不容易,是不是?”李思明衝著眾人一攤手,“怎麼也得一個接著一個來,我就一顆腦袋一張嘴。 ”

“沒錯!”科波拉聳聳肩,很是同情,“長了兩顆腦袋,那是傳說中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