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六十八章 兩個跑龍套的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六十八章 兩個跑龍套的


Boss欺上身:強行相愛90天 密戀中校 耽美之絕愛 魔尊 異界瞬發法神 轉世少年 通天武神 大神別得瑟 剩女剩愛 誤惹偷心王爺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六十八章 兩個跑龍套的

李思明讓漢克斯去福利院呆一個月,是個明智的選擇。

當漢克斯回到麥克肯納公司,拍定妝照的時候,李思明對影片更有信心了。 他的外形已經跟李思明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是兩個樣了。 體型變得強壯起來,不再是那個瘦高個大男孩了,佩上他的長相,加上刻意模仿的木訥的表情,一個阿甘的形象已經站在李思明的面前。

“阿明,跟你商量一件事!”曾智說道。

“商量?你這麼客氣一定是讓我為難的事情!”李思明笑道,“我可不可以不答應?”

“不難,絕對不難!”曾智否認道。

“那你說說看?”李思明道,他可不想輕易答應,然後上當。

“劇本我讀了,我可不可以客串一下?”曾智有些不好意思,這純粹是玩票性質的,萬一這部片子要是拿了獎,自己也可以炫耀一下不是?

“什麼角色?”

“就是阿甘到中國參加乒乓外交,可不可讓我代表中國乒乓運動員?我這長相,純種的中國人,你不會去找個面黃心白的華僑來吧?”曾智看來是認真研究過劇本。 這個中美之間外交的大事件,曾智對此十分嚮往,歷史真實事件他沒能趕得上,在電影中倒是能“秀”一把。

“我懷疑你居心不良。 一句臺詞沒有,無名無姓。 甚至連個正面特寫也不會有的,你也演?”李思明感到有些好笑,“這豈不給曾太子地光輝形象抹黑嗎?或者給中國人抹黑?”

“如果你給我加句臺詞,我不會不好意思的。 咱這形象,絕對很中國,我是為你好,讓你的電影增光。 這也算是為國爭光!”曾智笑道。 “我決定了,以後你的電影中只要需要一箇中國人的龍套。 我就犧牲一下色相。 便宜了你,我可是不拿薪水的!”

“那我是不是應該表示感謝一下你?”李思明對他的“犧牲”無法表示吹捧。 不過當他剛同意這件事後,他地總經理也是本片的製片人大衛 弗蘭克爾跑了過來。

“李,咱們這次請了不少跑龍套地,開支不小啊?”弗蘭克爾感嘆道。

“是啊,可這不是很正常嗎?”李思明以為他又要“緊縮銀根”。

“我想我們應該減少一下這方面的開支?”

“你想怎麼減?”李思明懷疑道。

“我們工作人員,是不是也在影片中跑跑龍套?我剛聽說曾先生也會跑個龍套。 那麼我可不可以?我年青的時候,也演過話劇的,如果我堅持演下去,說不定早就當了奧斯卡影帝了!”弗蘭克爾道。 他忘了他曾無比肯定地認為自己天生不是當演員的料。

“我想這後面一句,恐怕才是你的目的吧?”李思明笑了,這個德國裔美國人繞了彎子,用了一個冠冕堂皇地理由,無非就是想獲得一個跑龍套的機會。

“我這也是為公司考慮。 減少人力成本!”弗蘭克爾說得義正詞嚴,“劇本我讀了三遍,我認為我最適合當那個追著採訪阿甘的記者。 ”

“那你比曾先生要高人一等,你還有一兩句臺詞,他可一句臺詞也沒有!”

“當然,我曾是個演員嘛。 當然比他這個門外漢要強那麼一點點!”充滿“野心”的弗蘭克爾已經忘了他嘲笑的是他的老闆。

“沒問題!好好讀一下……”李思明想想還是算了,這個角色根本就不需要認真研讀劇本,那純粹是浪費時間。

得到了李思明的同意,弗蘭克爾興沖沖地走了。 李思明看著他的背影,感到很可笑,跑龍套有那麼吸引人嗎?

“小刀,你也要跑個龍套嗎?”李思明衝著小刀吆喝道。

“那玩藝,豈是我這個有身份地人乾的。 ”小刀不屑,“我要是親自出馬,最起碼這片酬至少要七位數的!”

“你就吹吧!”李思明為之氣結。 “誰要請你演男主角。 那一定是瘋了!”

……

1983年5月,《阿甘正傳》在亞拉巴馬州的莫比爾開拍了。 這裡是編劇格盧姆的家鄉。 和李思明上一次拍電影時不同的地方是,這次吸引了許多記者前來採訪。 人世間地冷暖就是如此,當你還是無名小卒的時候,沒有人會關注你的生老病死,但是當你出名了,人們開始圍著你轉,希望獲得獨家訊息,這時候你放個屁,人們都會認為是香的。 而當一個人不僅有名,而且有權有勢的時候,那就不可一世了,“指鹿為馬”也不再話下。

記者的不請自來,正中大衛 弗蘭克爾的下懷,影片的宣傳從開拍前開始,這是他的工作,李思明也不得不配合。 一個簡短的新聞釋出會舉行了,演員中清一色地新人,除了朱迪※#8226;福斯特成名在外。 記者們都想從李思明地口中得到一些花邊新聞,不過這次他們失望了,李思明嚴守口風,並未對自己上一部電影的失落髮表評論。

“至於我下一部電影會如何,你們就等著看吧,還是那句話,下一部更棒!”李思明將自己地“專利”請了出來。

而弗蘭克爾卻指著上帝,發誓這次一定會叫好又叫座拿個小金人如探囊取物一般,天知道,他的信心是從哪裡來的。 打發走喋喋不休的記者,李思明這才得以靜下心來拍片。

整部電影是阿甘坐在路旁的公車站長椅上,清楚地、近乎自言自語地方式。 開始訴說他的人生歷程。 總共經過了四位路人,分段地聽他演講他的故事。 再由最後一個聽眾老婆婆帶領回到劇中現實,迴歸原點,不停地倒敘。 電影的開場,由一根隨風飄揚的白羽毛,居無定所地飄呀飄,原本要落在一個上班族的肩膀上。 準備停留,但又被一陣車風給吹走。 飛過另外一輛的車底,最後落在阿甘地腳邊,黏著在雙腳滿是汙泥的鞋上。 阿甘將它撿起,放在隨身不離地皮箱中,裡頭有一本他的母親小時候總是拿出來唸給他聽的童話故事書。 這個羽毛當然是後期剪輯完成的。

這部還沒影兒的電影,李思明請來了阿瑟※#8226;托米特做剪輯師,因為影片中有大量的根據新聞紀錄片剪輯而成的鏡頭。 不像上一部電影,剪輯是由李思明一人完成地,但這部不同,男主人公要“活”在歷史人物當中,這就需要剪的完美無缺。 李思明為此不會吝嗇的。 要是喬治 盧卡斯不是改行當導演的話,李思明就會請這位剪輯大師來擔綱剪輯。

溫斯頓 格盧姆的原著是一本充滿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李思明當然不會按照原著去拍。 劇本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諷刺。 添加了不少溫情元素,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地叛逆鬥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 這是觀眾的需求,李思明不會那麼傻,擰著幹。 事實上,原片就是如此,李思明不會尋找個人所謂“藝術突破”。 而當別人一遍又一遍地評價李思明的“電影藝術”之時,李思明卻在偷笑。

“必然與偶然總是相伴而生的。 就像打籃球,最後一秒的絕殺如果偶然成功了,則被認為是必然,人們會讚歎那位投手地偉大和臨危不懼,順便教練的不拘一格的用人觀受到吹捧;如果投丟了,則也會被認為是必然,人們會將整場的失敗歸結於那位投丟的人。 要麼被罵手軟。 要麼教練會被罵擇人不當。 人人都是事後諸葛亮!”這是李思明的想法。

要麼是天堂,要麼就是地獄。 事實就是這樣。 當你成功時,人們就會談論你成功的必然性,當作成功學書籍的素材;如果失敗,人們就會尋找你失敗的必然原因,一遍又一遍的當成反面教材。 李思明將拍電影看作是打仗,學會讓每個人發揮團隊中一份子地作用,他將自己地想法告訴那些演員及攝影師等演職人員,發揮每個人的作用。 李思明“偷懶”,儘可能讓原班人馬一起工作。

別地導演拍一部2小時的電影用200小時的膠片,他不怕浪費,400小時也不可惜。 對此,大管家弗蘭克爾很是心疼,李思明卻用《大白鯊》的範例作了辯護:為了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斯皮爾伯格將《大白鯊》的拍攝時間從五十天延長到一百五十五天,預算從四百萬美元增加到八百五十萬美元。 演職員們天天出海、暈船、遇險,緊張得幾乎得了神經病。 製片廠的總經理幾次來電話威脅,要他停拍。 然而,這一切艱難險阻終於被史蒂文用大鯊魚般的勇氣之牙咬碎了。 他不但堅持拍完了片子,還使好萊塢贏得了空前的票房收入--一億一千萬美元!這令整個電影世界目瞪口呆。

湯姆 漢克斯的表演不是無可挑剔的,他還年輕,雖然這位中國籍導演比他還要小一歲。 但是漢克斯遠沒有到達自己的巔峰狀態,不過他很勤懇,李思明也很有耐心,他不想拔苗助長。

“對不起,李,再來一遍!”漢克斯一次又一次的表示歉意。 李思明懷疑他是不是有日本血統,弄得李思明都沒法生氣。

在NG了N次之後,漢克斯明顯已經適應了自己的角色,成了“弱智”,十分樸實自然。 休息地時候,就躲在一邊“閉關”,一次又一次地思索著臺詞,揣摩著人物角色,嘴裡還唸唸有詞,像是著了魔。 就連被弗蘭克爾稱為“門外漢”的曾智也認為不錯。

“他不會留下後遺症吧?”在拍攝現場“視察工作”或者說是“監督工作”的曾智擔心地說道。

“照你這麼說,那演希特勒的,豈不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李思明沒好氣地回答道,“如果他不這樣,就不叫湯姆 漢克斯了!”

“真不知道你為什麼那麼愛用新人!”曾智道,“這麼費勁,值得嗎?”

“值,當然值!”李思明肯定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