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六章 :到達和建立聯絡的區分和不同價值

第六章 :到達和建立聯絡的區分和不同價值


堇色琉璃 男神駕到:萌妻不許逃 重生之探花皇后 亙古王座 天書奇緣之神眼 失憶女王 三千金的王子們 愛在那一年的夏天 還珠格格第二部(套裝全三冊) 上司和職員

第六章 :到達和建立聯絡的區分和不同價值

在我們試圖建立和維護聯絡的過程中,成本分析(投入產出比)與維度(距離)的控制將成為重要問題。說到底,擴大自己的人脈範圍不是一次可愛的兒童遊戲。它是一種世俗投入,你為此付出了些什麼,就總要追求產出,所以要考慮自己投入多少,產出什麼;而在到達和建立聯絡的時候,對關係本質的區分又十分重要,因為不同性質的關係,帶給你的價值也不相同。就像有人買一個蘋果,是為了吃掉它,但有的人則是為了送人。有人想認識你,是為了做書友,交流讀書感受;有人則是為了找你幫忙疏通,拿下某個工程。同一種關係,在不同的人手中,在購買和交易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就是不同的價值。

因此,洞察人脈的關係和本質是絕對必要的,從而避免你的朋友對於人脈實質的誤導,讓你隨波逐流,成為關係的奴隸,或白幫他人做嫁衣,贏得了關係,卻失去了價值,有投入而無產出。

聽起來複雜,但你看了下面的兩條分析就明白了。

第一,到達和建立聯絡的區別——目的和結果的問題。

六度人脈理論希望在人們之間傳遞的是什麼呢?這種傳遞它既是一種聯絡方式,又是一種朋友關係。但在我看來,其價值遠不止於此。目的不同,結果也不一樣。有些人互相認識,可能為了做心靈知己,但結果卻成了利益之交,這就是關係結交的錯位,建立聯絡的方向錯了。

說到這裡,我想提一下前面說到的連鎖信件的實驗,在那個實驗裡面,傳遞的實際上是一種資訊,而不是朋友關係。關係總要建立在資訊的基礎上,後者決定前者的性質。很多人初次見到這個案例,都問我:“這樣就能交到朋友啊?”他們認為未免太容易了,併為此感到欣喜,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認識卻無緣得見的人。但我告訴他們:“不,這樣交不到朋友,只是傳遞了某種資訊。只有這種傳遞過去的資訊能夠被接受並反饋過來,你們之間產生相互需要和吸引的磁力,才有可能建立朋友關係。”

朋友的價值,在於能夠給你的資訊,而不是你們這種關係本身。一個關係為你帶來的,不是你想從他那裡得到什麼,而是你和他可以共同產生及創造的價值,即人脈的結合往往會產生某種核聚反應,向不同的方向和空間輻射,將你和他的人脈圈共同擴大。你們會有更大的交集,擁有更多的資源。這類似於中式漢堡店和燒餅店的合作,前者需要燒餅來**蛋漢堡,後者的目標則是賣出更多的燒餅。

兩個人都有需要,從而才能互相利用,這就是人脈的價值。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建立穩固的聯絡。

有個人曾經對我訴苦:“我覺得我拿他當朋友、哥們兒,我對他特別好,一腔赤誠,兩肋插刀,什麼都能為他做,但我覺得他只是在利用我,口是心非。我們還是同事關係,他是我的上級,如果我做錯了什麼或者是說錯什麼話了,他的眼神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仇人,根本沒有幫我的意思。”

這個人是華盛頓特區的一名華人警探,他入職已經兩年,和上司的關係本來很好,但最近接連出現問題。當他說完這段話時,我知道他的問題出在哪裡了——警探先生對上司的要求,是和他完美無瑕地做一對好朋友,結果卻發現上司只是拿他當一名普通下屬,可以在工作上利用的手下。這讓他接受不了。

可是,他的上司有什麼錯誤呢?上司很難將下屬視做朋友,哪怕是一般的朋友也不太可能。這在任何公司都是普遍現實。你不可能抱著一顆交友之心去跟自己的上司甚至同事相處。這就是在到達和建立聯絡的過程中,華人警探的目的與結果出現了偏差。他為自己製造了一種錯誤的“環境”,天真地認為是對方在破壞他的價值觀,擾亂他的人生。

如果你不能明白,擺不正位置,不能事先確定自己的目標,分析可能出現的結果,你就會發現事實如此嚴苛:交往了這麼久,我原來看錯了你!你不是我想象中和想要的朋友,不是我企圖擁有的人脈!但真相卻是,責任並不是對方的,一切只是你自己一相情願。你買了一束花想去送人,最後發現這束花只適合擺在客廳,它是塑膠做成的!我們在結交人脈的時候,本質類同於此。

第二,不同價值的區分——需求與人脈的判斷和取捨問題。

我多次在公關培訓中提到人脈庫的分類建立。有位芝加哥青年對我說:“斯考特先生,我反省很久了,有時我很艱難地透過努力,終於和客戶建立了聯絡,但發現他並不能幫助我解決訂單問題。他不是我要找的人,他只能做些無關緊要的事。”

沒錯,這方面的經歷,任何一名辛勤的銷售員都曾經遇到過,包括那些尋求關係幫助的人。我在長江實業集團時,有一次想拿下九龍商城的一筆大單,在制定了目標後,就開始努力。

首先要找到一個在九龍商城可以對該事有決定權的經理,其次我要說服他,簽下訂單,從長江實業集團進貨。我經過分析,認為商城後勤管理部的麥先生是最合適的人選和目標,他負責商城的採購工作,最近多次批進過類似的產品,在這項業務上的發言權和決定權當仁不讓。

我跟頭兒談了自己的想法,他很支援,立馬建議我去進行公關。過程大費周章,麥先生油鹽不進,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我從沒見過像他這麼具有強大防禦力的公關目標。在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後,他終於答應和我“認真地談一談”這事。這時,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車馬費和其他成本都已經付出了不菲的數額。

我本以為大功即將告成,但在坦誠而詳細的交談過後,我卻大失所望。因為麥先生明確地告知我,他對這件事沒有決定權,只有建議權,真正決定採購與否的人,是九龍商城的副總吳女士,一位與老闆關係曖昧的女人,香港商界的女強人之一。

“那您能幫忙聯絡嗎?我願重謝您。”

回答再次打擊我:“不能,我和她的關係並不好,如果我提出建議,她反而不會考慮,請另尋高明。”

“之前幾次採購呢,為何未被她否決?”

麥先生笑著解釋:“有些產品,其實是她的採購意願,但在我這裡走了走程式。”

原來如此!這就是在進行關係調查時,我們很難從外界察知的被隱藏很深的內幕。因為忽略這些因素,我投入很多成本好不容易搭上的關係,出現了價值偏差。即,麥先生位高權重,但他卻不能幫我這個忙。

如果你遇到這類問題,你會怎麼決定下一步行動?

你要放棄麥先生嗎?

當然不能,就像那位芝加哥青年一樣,如果你就此認為這位先生沒有什麼價值,可以拋在一旁不予理會,從此成為陌生人了,那你將損失慘重。因為他不具備某方面的價值,卻極可能在另一些事情上給你提供意想不到的助力。

所以,我和麥先生成了好朋友。當天,我萬分感謝地請他喝了咖啡,吃了豐盛的午餐,然後告別。一週後,我再次打電話給他,邀請他參加長江實業集團舉辦的高爾夫比賽,並送給他一張貴賓客戶的身份卡片,他吃驚極了。

“李,你的問題解決了嗎?”

“沒有,但我會努力,請不用擔心,下個月一定要來參加比賽。”

麥先生很意外,他發現我不是一個功利的、用眼前價值衡量人的銷售員。我們開始了密切來往。雖然當年我沒有拿下九龍商城的大單,但是透過麥先生的引薦,我有幸見到了九龍商城的老闆,繞過那位副總,有機會向他們的最高領導坦述誠意,這讓我後來成功地向九龍商城售出了一系列大單。

當你遇到對於人脈價值的困惑和區分問題,以及發現投入產出的不符情況時,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建立六度人脈的分類庫。你可以很輕鬆地管理結交人脈的過程,不會因判斷和取捨的問題而頭大不已。

在這一人脈工程中,我們需要像蓋一棟房子一樣,為自己的人脈分出幾個不同的房間,每間房子放置不同功用的人脈,對他們的價值予以區分。你投入了一些成本,得到的關係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時,你可以看一下房間的功能標籤,將他們放入合適的房間內,在另一些事上,他們能隨時回報給你相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