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86章 往事越千年

第186章 往事越千年


侯門驕女 萌寶來襲:陸少寵妻請低調 豪門小助理 全職家丁 噬天 技壓群芳 腹黑仙君太放肆 慾火藍皇 江山記

第186章 往事越千年

第186章 往事越千年(1/3)

“那怎麼現在就只剩下一尊香樟木韋陀像了呢?”我覺得有些奇怪:“其他的那些佛像去哪裡了?”

“這個就說來話長了。”釋遠大師的臉上流露出悵惘的表情:“到南宋末年,國力日益衰弱,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越是世道艱難,寺廟道觀中的香火越是旺盛,但信眾、香客們的佈施越來越少,往日那些一擲千金的豪紳們也都不見了蹤影。出家人以慈悲為懷,遇到些家貧如洗的香客,我們非但不收他們的佈施,反倒要貼補他們點乾糧和盤纏,遇到荒年還要下山開辦粥場賑濟。這麼做妙音寺的名頭倒是越發地響亮,但時間一長就入不敷出,妙音寺的經濟情況也變得窘迫起來。到後來,寺裡的住持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讓願意出高價的豪紳把大殿裡供奉著的佛像請回家去,收來的錢糧則繼續用來賑濟窮苦的百姓。”

聽釋遠大師說到這裡,我心裡對妙音寺僧眾的高風亮節十分感佩。老趙卻有些疑惑問道:“遇到荒年,粒米貴如金,手上就算有錢也不見得能買到糧食,而且那個時節正是朝代更替、亂世將至的時候,會有人願意拿錢來換這種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的塑像麼?”

“那些佛像在妙音寺裡受了百餘年的香火和供奉,能把這樣的佛像請回去是極大的福緣,也會有大福報的。所以能在妙音寺請佛像的訊息放出去之後,杭州那邊的達官顯貴有不少人都趕過來。但是住持堅持佛像只能一尊一尊地請,什麼時候妙音寺裡的錢糧用得差不多了,才會有一尊新的佛像允許達官顯貴請走。要不是這樣,恐怕一開始妙音寺裡的所有木雕佛像就要被一掃而空了。而且在送走佛像的時候,寺裡也和施主事先說清楚,佈施必須一半銅錢一半糧,這樣就避免了手裡握著銅錢卻買不到糧食的窘境。”

“那一任的住持是有大本事的人。

當時天台縣並不是沒有糧,只是有些大糧商勾結在一起,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住持收了錢糧之後,就把糧食在縣城裡以比市價低兩成的價格發賣。那幾個大糧商不清楚妙音寺的存糧底細,擯不住了也都把存糧拿出來發賣,糧價就逐漸平抑下去。糧價回落之後,住持又請人在市場上購糧,待糧價出現上漲勢頭的時候再次發賣。透過這樣的手法,天台縣的糧價沒有再高得離譜,不知道多少本來可能會在這次糧荒當中忍飢挨餓的老百姓填飽了肚子。但這種做法卻遭到了許多既得利益者,特別是那些囤積居奇的糧商的嫉恨,造謠中傷說妙音寺從糧食買賣的過程中牟利,原本的佛門清淨地就這麼被沾染上了銅臭味。更有這些糧商背後的靠山在士林中搖脣鼓舌,誹謗妙音寺。住持沒想到自己一片苦心卻換來這種結果,受不了打擊,抑鬱而終。新一任住持就沒有繼續平抑糧價的魄力了,只能老方一貼繼續開粥場賑濟。只是妙音寺被人誹謗之後,慷慨佈施的豪紳愈發少了,為了維持妙音寺運轉,寺裡的佛像就一尊接著一尊被人請走。到最後,寺裡的香樟木佛像只剩下五尊,分別是四大天王像和韋陀像。”

“怎麼不把釋迦牟尼的像留下來?反倒留了這幾尊佛像?”我有些不解。

“施主請看,增長天王手中持劍,劍鋒代表著‘風’,廣目天王手中握著的是琵琶,奏出的曲調就代表‘調’,多聞天王手中持傘,代表著‘雨’,持國天王手中握著的蛇則代表‘順’,合起來就是風調雨順的寓意。”不等釋遠大師回答,知客覺岸先向我們介紹起來。可能是因為平常負責禮賓接待的事宜,他的介紹較釋遠顯得更有趣味性,“在荒年裡,其他的佛像可以被信眾請走,可司職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說什麼都得留在妙音寺裡。至於韋陀菩薩,專門護

持佛法和道場,當時妙音寺正被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攻訐,正是需要韋陀菩薩庇佑的時候,說什麼也不會在那個時候把韋陀菩薩的塑像給送走。”

“那四大天王的佛像又去哪裡了?”問這話的是錢三千。

“元滅宋以後,雖然忽必烈帶頭崇佛,但妙音寺卻沒有趨炎附勢,乾脆就閉起山門,僧眾們避世修行,鑽研佛法,平時只與一些淡泊名利、不願意仕元的隱逸之事來往。“釋遠接過話頭繼續痛陳妙音寺的歷史,“本來這樣避世清修也挺好的,可惜亂世一到,連我們這方外之地也沒有辦法躲過時代的洪流。”

“雖然妙音寺藏匿在深山之中,但對外面的大事也時有聽聞,知道當時反元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紅巾軍已經攪動得元朝岌岌可危。當時江浙一帶出了個張士誠,販賣私鹽出身,豎起反元義旗,割據一方。在建立大周政權之後,張士誠也出了一些免除苛捐雜稅、促進農桑的政策,在民間口碑非常好。有一天,妙音寺門口突然來了一彪人馬,叩擊山門,進寺投宿。”

“當時妙音寺的住持叫做渡厄,他和這隊人馬為首的聊了幾句後才知道眼前的就是張士誠。因為張士誠推行的一些政策切實降低了老百姓的負擔,所以渡厄對張士誠的印象很好,所以對這隊人馬招待得也非常熱情。張士誠在渡厄的引導下參觀了妙音寺。在走進天王殿的瞬間,張士誠的目光就被分立大殿兩頭的四大天王佛像牢牢地吸引住了。”

“渡厄見張士誠對這四尊佛像感興趣,就把這幾尊佛像的來歷和這些年來妙音寺如何把其他佛像一一送走,只留下這幾尊香樟木佛像的經過向張士誠介紹了一遍。等渡厄說完了,張士誠也開口了,說他有一個不情之請,希望妙音寺能夠答應。張士誠表示,只要渡厄點頭,他日後定鼎中原絕對不會忘記妙音寺。”

(本章完)